歐洲航天局發射太陽軌道探測器:可耐500攝氏度高溫 將揭開太陽風秘密

2020-12-22 騰訊網

圖片來源:ESA

歐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上周日啟動了迄今為止最雄心勃勃的項目之一,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Cape Canaveral)發射太陽軌道探測器(Solar Orbiter),向太陽進發。

這艘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聯合開發的飛船,預計將為科學家提供對太陽大氣層、風和磁場的前所未有的了解。

它還將首次獲得我們的恆星的未知極地區域的圖像。

在飛越了金星和水星之後,這顆衛星的最高速度將達到24.5萬公裡/小時,並落在距離太陽表面4200萬英裡的軌道上。

飛船上將裝載10臺最先進的儀器,用來記錄無數的觀測結果,科學家們希望這些觀測結果能解開一些關於太陽風和耀斑成因的線索。

這項任務負責人安妮 帕克斯表示,該實驗旨在「了解太陽如何創造和控制日光層」——圍繞太陽系的巨大等離子體泡泡。

太陽風和耀斑釋放出數十億的高電荷粒子,這些粒子會影響包括地球在內的行星。但是,儘管進行了幾十年的研究,對這種現象的了解仍然很少。

「太陽風可能快也可能慢,我們不知道是什麼導致了這種變化。」法國太空天體物理研究所的Miho Janvier說。

「這是我們希望解決的謎團之一。」

這些結果可能會對地球產生深遠的影響。

依賴太陽

太陽風攜帶的帶電粒子撞擊地球磁層時,在我們的地球上最容易發生,在高緯度地區產生壯觀的北極光。

但是巴黎等離子體物理實驗室的研究員Matthieu Berthomier說,太陽風的影響遠遠超出了北極。

「太陽風乾擾了我們的電磁環境。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太空天氣,它會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他告訴法新社。

有記錄以來最大的太陽風暴於1859年9月襲擊了北美,摧毀了這片大陸上的大部分電報網絡,並使遠在加勒比海地區的天空沐浴在極光之中。

太陽噴發還會破壞雷達系統、無線電網絡,甚至會使衛星失效,儘管這種極端情況很少見。

巴黎CNRS天文臺的研究員Etienne Pariat說:「社會的發展越來越依賴於太空,因此我們更依賴於太陽的活動。」

貝爾託邁爾說:「想像一下,如果我們的衛星有一半被摧毀了。這將是人類的災難。」

太陽軌道飛行器的軌道相對靠近太陽,它將暴露在比到達地球強13倍的陽光下。

它的結構可以承受高達500攝氏度的高溫,它的耐熱結構也可以保護攜帶的儀器不受太陽大氣中爆炸產生的極端粒子輻射的影響。

專家表示,這項任務可以通過直接監測太陽風的來源,幫助更好地模擬太陽風。

「太陽風暴可以在一兩天內襲擊我們。」Berthomier說,「因此,我們有時間關閉衛星的電力系統來保護自己。」

該任務於當地時間周日23:00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預計持續9年,耗資約15億歐元。

相關焦點

  • 太陽耀斑與宇宙輻射間有何種聯繫?歐航局也將發射太陽探測器
    人類也發射了幾個太陽探測器探測太陽,而目前為止,仍在運行的是現在最先進的帕克太陽探測器,通過帕克探測器所得的數據,人類揭開了太陽耀斑(恆星耀斑)與宇宙輻射之間的關係。,並在2019年拍攝了太陽風在太陽第二軌道上的視頻。
  • 受疫情影響 歐洲航天局關閉多個探測器上的儀器
    本次停機讓太空變得更加安靜,一些著名的任務都受到了影響,包括 ExoMars 大氣追蹤軌道飛行器、火星快車(Mars Express)軌道飛行器、以及新發射的太陽探測器(Solar
  • 美日歐攜手研發新一代太陽探測器,印度也加入戰團
    根據《科技日報》6月13日的報導,日本、歐洲和美國將攜手研發新一代的太陽探測器,名字叫「Solar-C_EUVST」,如果研發過程一切順利,在2025年前後將發射它去探測太陽,屆時人類對於太陽的了解,也會有更深層次的進展。新一代太陽探測器的任務是什麼?
  • 美國探測器將以史上最近距離靠近太陽
    為了探索太陽,人類先後多次發射太陽探測器,早在1976年,美國航天局的太陽神2號探測器就來到了距離太陽表面4345萬公裡的範圍內展開對太陽的觀測。而日本也在2006年9月22日發射了其研製的日出號太陽探測器,並在十幾年的工作中為人類探索太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不過這些探測器距離太陽還非常遠,通常距離在千萬公裡以上,而NASA在2018年8月發射的一枚探測器則將打破有史以來人類探測器距離太陽距離記錄。
  • 2024年人類探測器將首次進入太陽大氣層,最後焚毀在太陽表面
    太陽是我們太陽系的中心,也是我們地球生命得以延續的主要依靠,因為有太陽的存在,地球上的萬物才有生長繁衍的機會。千百年來,人們一直都想了解太陽,但都由於太陽距離太過遙遠,溫度太高,一直沒有真正實現。到目前為止,人類先後向太陽發射了各種探測器總共15次,到達距離太陽最近的地方,也是在距離太陽,大氣層外圍約4,800萬千米,只能遠觀太陽活動,算不上是完整的太陽之旅。2018年8月12日下午,一個名為帕克的全球首個日冕飛船,在美國的佛羅裡達州發射升空,它是目前人類飛行最快的探測器,時速達到80萬千米,一分鐘能從北京飛到美國的芝加哥。
  • 太陽物理學黃金時代精彩繼續
    今日視點 北京時間2月10日12:03,歐洲空間局(ESA)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攜手研製的「太陽軌道飛行器」(以下簡稱「太陽軌道器」)成功發射,它將首次給太陽南北兩極拍「正面照」,揭示太陽磁場的奧秘。這是繼2018年升空的「帕克」太陽探測器(以下簡稱「帕克」)之後,人類近期向太陽派遣的第二位使者。
  • 帕克探測器傳回的照片,太陽發現三角形凸起,是高級文明的飛船?
    帕克探測器傳回的照片,太陽表面發現三角形凸起,是高級文明的飛船?太陽是整個太陽系的核心,對地球上的生命更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活動都離不開太陽。與其它星球相比,對太陽的研究似乎變得更加困難,因為太陽在源源不斷的釋放能量表面的溫度可以達到5000~7000攝氏度,內部的溫度更是可以高達1600萬攝氏度,這樣的高溫也給我們接近太陽帶來了一定難度,在2018年8月12日,帕克太陽探測器成功發射,這也是人類第1個成功飛入太陽日冕層的人造探測器,它的主要任務是研究太陽風以及太陽風源頭道磁場變化。
  • 歐美航天局公布最接近太陽的照片,這是你最能看得清楚的太陽
    NASA和ESA公布人類首次最接近太陽的照片太陽軌道飛行器對太陽的高解析度觀察我們將能夠看到太陽風的結構近日,據NASA和ESA(歐洲航天局)向社會公開了太陽軌道飛行器任務的首批圖像ESA(歐洲航天局)太陽軌道飛行器的極紫外成像儀(EUI)於2020年5月30日拍攝了最高清的太陽圖像。拍攝的是處於17納米波長,這個波長處於電磁光譜的極紫外區域,這個波長拍攝出太陽的上層大氣點暈,溫度很高,為100萬攝氏度。
  • 在太陽的邊緣瘋狂試探,「帕克」太陽探測器即將迎來近日點!
    據美國航空航天局預測,「帕克」的第三次近日點將發生在今年的9月1日。此前,在4月4日,「帕克」剛剛完成了它的第二次近太陽探測,並以2414公裡記錄為距離太陽最近的太空船。顯然,一周以後這一數據將會被它自己再一次刷新。
  • 水星探測器將向太陽系更深處前進!
    這艘名為貝皮可倫坡號的太空飛行器代表了歐洲空間局(ESA)和日本航天局(JAXA)的一次合作關係。執行該任務的太空飛行器發射於2018年10月,但到達其目的地水星還是非常具有挑戰性:實現繞最內側行星的軌道飛行需要7年時間,包括總共9次行星近飛探測的複雜技巧。
  • 最接近太陽的照片曝光 微小的太陽耀斑點綴太陽表面
    今天上午,歐洲航天局和美國航天局公布了太空飛行器拍攝的最接近太陽的圖像。 它們新近發射的太陽軌道器太空飛行器拍攝了高解析度照片。這些照片已經揭示了太陽上奇怪的現象,我們從未見過如此詳細的現象。多虧了這些圖像,科學家們發現了看似相對 "微小 "的太陽耀斑,遍布在太陽表面。
  • 高考英語必讀之二:新太陽軌道飛行器行將揭開太陽的新面貌
    下面選取的閱讀材料是關於即將發射升空的新的太陽軌道飛行器行將對太陽的兩極進行觀察和拍攝的新聞報導,和上篇《太陽表面的全新影像(Wild new images of the sun’s surface)》構成姊妹篇,可以為考生提供更為全面的內容和語料。以下是所選文章的詞彙釋義、難句解析和全文翻譯,供有興趣的考生參考。1.
  • 帕克號的追日之路·如何「觸摸」太陽
    2018年8月12日,由NASA帕克太陽探測器發射,這將是人類探測器最接近太陽的一次旅程。它要如何完成這一壯舉?而在此之前的紀錄保持者,NASA的太陽神2號探測器70千米/秒的最高速度,也將在維持了40餘年之後成為歷史。600萬公裡,這意味著帕克號在近日點附近時最近將到達太陽的日冕,對太陽的大氣層和太陽風進行直接的觀測和採樣分析。
  • 太陽表面溫度只有27攝氏度?1988年NASA檢測結果,當年怎麼了?
    地球上能夠出現生命和太陽脫不了關係,相信大家都知道太陽重要性,如果不是太陽及時出現,或許地球和其他八大行星難以出現。隨著人類科技進步,逐漸意識到太陽對人類重要性,它給人類提供了源源不斷能量,同時還維持著地球的生態,時間一久研究太陽成為了一項重要任務。
  • 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檔案~
    ——427攝氏度水星是八大行星中溫差最大的行星,晝夜近700攝氏度的溫差,和地球相比較,地球上的溫度變化只有11K!離太陽這麼近?水星上到底有沒有水?在1992年所進行的雷達觀察顯示,水星的北極存在冰。科學家們相信這些冰存在於陽光永無法照射到的環形山底部,是由彗星的撞擊或行星內部的氣體冒出表面而積累的。那麼問題來了,同樣是南北極,為什麼地球的南北極有極晝極夜之分,而水星卻沒有,答案的關鍵在於水星的自轉軸幾乎與其公轉軌道面垂直!
  • 地球上能有什麼物質靠近太陽而不融化,甚至隔離太陽的熱量?
    太陽的內部結構由內到外分別是太陽的核心、輻射層、對流層;而太陽的大氣結構則分為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我們所說的太陽的表面溫度是指我們能夠看到的光球層的溫度。太陽的光球層是一層不透明的氣體薄層,厚度有500千米,基本上所有的可見光都是從這一層發射出來的,我們也是根據這一層來確定太陽的邊界的。色球層的厚度是光球層的4倍,可見光的程度非常之低,僅有光球層的1%左右。
  • 小火箭聊太陽同步軌道
    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安塔瑞斯運載火箭,近地軌道LEO運載能力為8噸,5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SSO運載能力為3噸。太陽過渡區與日冕探測器(TRACE衛星)是美國宇航局於1998年4月在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的一顆太陽探測衛星,目的是研究太陽的小尺度磁場和等離子體結構,具有極高的空間解析度和時間解析度。
  • 太陽軌道飛行器公布最新成果:揭秘「營火」、太空天氣和...
    太陽軌道飛行器(Solar Orbiter)的最新結果顯示,該任務首次將太陽表面的事件與太空飛行器周圍的行星空間發生的事情直接聯繫起來。它也讓我們對太陽能「營火」、太空天氣和彗星解體有了新的認識。歐洲航天局太陽軌道飛行器項目科學家丹尼爾·穆勒(Daniel Müller)說:「我對太陽軌道飛行器的性能以及保持它和儀器運行的各個團隊感到非常滿意。」
  • 第一個進入彗星軌道的探測器有了這8個發現!
    從發射至今的12年間,它創造了許多第一次,也為人類揭開彗星、地球和宇宙的奧秘提供了許多寶貴的信息。那麼,宇宙深處的它,究竟創造了那些激動人心的成就呢? 羅塞塔號謝幕之前不到一個月時,其高清攝像機發現「失蹤的」菲萊號著陸器卡在彗星67P上的一個黑暗裂縫裡。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