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多舛的黃鶴樓,因李白而聞名,因詩詞而重建

2020-12-26 金秋的旅遊

李白是黃鶴樓送來的孟浩然,黃鶴樓在武漢也有,這首詩傳到揚州的程度比武漢要大得多,一首古詩,一行千古名句,把兩座相距千裡的城市緊緊結合在一起,也成為揚州旅遊流傳最廣的廣告詞,作為揚州人,對武漢的憧憬比其他人多了,本次去武漢的目的地是廣州,高鐵在天興洲大橋上行駛的時候,我拍了張長江,做了朋友的圈,確實,如果不是下一條高鐵的話,晚一個小時以上的話票就不會變更,在武漢停留的時間只有30分鐘,背著一隻黃鶴,也沒有向任何方向準備,從武漢站到黃鶴樓坐地鐵要將近一個小時,雖然出去要走10分鐘左右,但是為了打卡而憧憬的黃鶴樓都有價值。

入場費是70元,很心痛,故宮的門票只有60元,拿著票,沿著樓梯去門口,進去之前要爬這樣的樓梯,去的觀光景點中只有這個家,這實際上和黃鶴樓的地勢有關,位於蛇的山頂,海拔近百米,雖然不是很高,但是在這片廣闊的平原上可以俯視武漢三鎮,進門後的第一個景點是巨大的嶽飛像和嶽武穆遺影亭,北宋時代,黃鶴樓下的鄂州(今武昌)是嶽飛三次北伐的重要基地,他在這裡屯兵七年,對黃鶴樓也有其他的感情。

因為沒有時間好好品嘗,所以我加快腳步去黃鶴樓,現在已經過了4點,但是5點半黃鶴樓的遊客不能登樓,沿著人行道,順著人流穿過鳥居,這是典型的logo風格,仔細看各個鳥居上面的字,就會相應地描繪出黃鶴樓的詩,四座鳥居也代表著黃鶴樓的四季風光,看了人行道的兩側,還有臘梅的身影,但是已經變暗了,被盛開的梅花所取代,成為這個季節最明亮的精靈。

穿過白雲樓,穿過千禧吉祥鍾,黃鶴樓就出現在眼前,這江南三大名樓一共五樓,高約五十米,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白鶴送人到現在呢?其實,眼前看到的這座樓已經不是李白以前的那座樓了,千百年來,武漢的象徵、觀光名勝、黃鶴樓歷屆多次建起,一直望著從最早的地方守望著「軍事樓」,直到李白送別朋友離別為止,以前的黃鶴樓確實在河邊,長江的泥沙並沒有把河道變成堤壩,而是在建造長江大橋的時候礙事,所以拆除了舊的黃鶴樓,二十多年來,這裡有一座黃鶴樓,黃鶴樓沒有事實,是上世紀80年代重建的。

以前的人是用黃鶴去的,這裡有黃鶴樓,很多人認為黃鶴樓的名字來源於這首詩,但並非如此,其某蛇山綿延蜿蜒,形似伏蛇,頭臨大河,尾插繁華街而得名,但是,還有一個名字是黃鵠山,「鵠文字」和「鵠文字」是共通的,由此得名黃鶴樓,仔細一想,如果不是李白和崔的著名詩句,如果沒有黃鶴樓遠聞名的地方,眼前的這座樓就建不起來了,登上黃鶴樓的山頂,俯視武漢三鎮,另一方面,武漢長江大橋將長江東面的死水和天塹變成了道路,一個不遠,只是比黃鶴樓低10米,幾乎無人知曉的白雲樓,腳下時常能聽到列車的轟鳴聲,這是京廣鐵路,是貫穿中國南北的鐵路大動脈之一,崔婧禕的詩中芳草茂盛的鸚鵡州已經看不到了,可以看到類似於美國舊金山大橋的鸚鵡洲大橋。

時光流逝,如果李白在這裡的話,這個狀況還能寫出什麼千古絕句嗎?果然,還是只能感嘆自己是個窮人。

相關焦點

  • 精彩妙讀:千古名樓——黃鶴樓重建史
    清朝最早的黃鶴樓建於順治十三年(1656年),僅8年後就於康熙三年(1664年)焚毀,當年就有重建。整個康熙年間,黃鶴樓因雷擊、傾斜,有一次大修,兩次略修,挺立72年之後,終於在乾隆元年(1736年)迎來新的重建。
  • 崔顥一曲黃鶴樓,驚得詩仙無從下筆,但黃鶴樓終歸還是屬於李白
    不久後李白到黃鶴樓遊覽,看見了這首詩,李白感嘆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而李白此次遊覽黃鶴樓沒有留下作品,竟然被崔顥黃鶴樓詩羞走了!李白:黃鶴樓曾經是我的黃鶴樓要說黃鶴樓詩,李白似乎更加拿手。
  • 「故人西辭黃鶴樓」,「西辭」什麼意思?讀懂了才知李白有多牛
    很多人在背誦詩詞的時候常常是囫圇吞棗,不解其意。有些詩可能我們背得很溜,但若要問該怎麼解釋詩中的某些字眼時,便答不上來了。記得有一期詩詞大會考查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連小學生都會背,可是其中的兩字卻難倒了百人團39人。
  • 李白在黃鶴樓上「認慫」擱筆?錯了!李白在黃鶴樓上寫下千古名詩
    在1300多前,有一個人覺得自己很不幸福,以至於吟出」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的句子,不過人家到底是詩仙,即使「愁」,也能「愁」出千古名句。李白劇照命運啊!李白一生都是高傲的,但據說李白也曾「認慫」過。在如今湖北的黃鶴樓上,李白曾面對白雲悠悠,卻不敢提筆賦詩,感嘆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到底這個故事是不是真的?小編也沒查出個所以然!但是基於李白的性格,小編覺得不一定是真,像李白這樣一個「鬥酒詩百篇」的人物來說,最多偶爾會在朋友面前謙虛謙虛罷了,真到了需要提起筆桿子的時候,李白絕不會「認慫」。
  • 黃鶴樓詩詞(歸納匯集一)
    ,寫了近二十首黃鶴樓詩詞,因水平有限,不如人意,現略加修改後 ,作為空間日誌紀念。 崔顥絕唱,李白詩賦,歷代才雄壯神州。俱回首,選江山錦繡,今日漢楚。 第二首 黃鶴詩詞聚古愁,登高遠望盡煙波。漢陽晴川多萋麗,楚江雨嶺展風流。刀痕劍跡傷風景,炮洞彈痕破美圖。
  • |李白|黃鶴樓|江山|崔顥_網易訂閱
    這個崔顥是誰???  於是李白放下筆瀟灑地揮一揮手,黃鶴樓?我不寫了!我為崔顥這首擱筆。  如今的黃鶴樓景區甚至為嘲笑他專設了擱筆亭。▼  何況是灑脫的詩仙,說過的話就是開過的花,後來他寫我且為君捶碎黃鶴樓,君亦為吾倒卻鸚鵡洲。又寫黃鶴高樓已捶碎,黃鶴仙人無所依,次次都表現出狂徒李白妄圖破壞國家重點保護建築的決心。  戲說歸戲說,李白早在出蜀壯遊期間,就在黃鶴樓留下了前文提到那首《送孟浩然之廣陵》。  黃鶴樓附近的江景▼
  • 崔顥為黃鶴樓題詩,李白為鳳凰臺代言,高手題詩過招誰更勝一籌
    蘇軾在古寺的牆壁上的詩《題西林壁》是名傳千古的詩詞名篇,其中「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更是千古傳頌的經典題詩。唐代詩仙李白,也對題詩有濃厚的興致。有一次李白遊歷到宣州涇縣水西山中很有名的一座寺院「水西寺」,看到寺中最殊勝的華巖院,橫跨兩山,朗庭閣道,泉流噴湧,詩仙手癢忍不住在牆上揮筆寫題了一首《遊水西簡鄭明府》;若干年後杜牧也來到水西寺,想起偶像李白曾在此題詩,也情不自禁地題了一首詩,真是「你方唱吧我登場」,水西寺也因名人代言而香火旺盛,聲名遠揚!李白遊遍各地,也寫了很多題壁詩。
  • 他詩詞豪放,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
    二、仕途坎坷,命運多舛、壯志難酬。辛棄疾驚人的勇敢和果斷,以及在起義軍中的突出表現,使他名重一時 。宋高宗便任命他為江陰籤判,從此開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這時他才二十三歲。乾道四年,辛棄疾到建康府做通判。乾道六年,孝宗召見大臣們在延和殿對策。
  • 【每日詩詞】黃鶴樓-崔顥
  •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跟隨李白的詩,遙望武漢黃鶴樓
    很多人對黃鶴樓的認知,源自唐代仗劍走天涯的「社交小王子」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黃鶴樓,是武漢的標誌性建築,與晴川閣、古琴臺並稱「武漢三大名勝」。黃鶴樓一直為文人所稱道,甚至當時流傳這樣一句話:「平生不登黃鶴樓,任是詩人也枉然。」而對於「懷四海之志,遊八方之地」的李白,則筆下更是少不了與黃鶴樓的情結。選取幾首,分別是李白寫於不同年齡和境遇,背景不同,筆觸更是大有不同,欣賞之餘,對人生況味也不免心有感嘆。
  • 江南文脈丨詩詞篇 12: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歡迎您和我一起共同品讀一生不可錯過的唯美詩詞。我們前面既然講了崔顥的《黃鶴樓》,而且還留下了一個他與李白比較的千古公案,那麼今天就不得不來講一講李白的那首千古名作——《登金陵鳳凰臺》,詩云:「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 李白很佩服崔顥的《黃鶴樓》,仿作了一首,卻不寫黃鶴樓
    明朝方孝孺感嘆李白:「君不見唐朝李白特達士,其人雖亡神不死。聲名流落天地間,千載高風有誰似。」這麼多人拜服李白,有沒有令李白拜服的人?有,那是孟浩然。但今天我們不說孟襄陽,我們說說另一位李白服氣的詩人。
  • 崔顥的《黃鶴樓》,憑什麼能讓李白服氣?
    追溯黃鶴樓的歷史,上可至三國。 黃鶴樓始建東吳黃武二年(223年),這個有史料可考,據唐代《元和郡縣圖志》記載:孫權始築夏口故城,城西臨大江,江南角因磯為樓,名黃鶴樓。 黃鶴樓最初其實是個軍事設施。從軍略物資變成旅遊物資,那是後來的事。
  • 滕王閣、黃鶴樓和嶽陽樓哪個是三大名樓之首?是時候該有個結果了
    湖北人說,肯定是我們黃鶴樓第一啊,你家樓蓋得高面積大就是老大?那麼我現在蓋個比滕王閣更高更大的樓,是不是就可以超過江南三大名樓?要比就比名氣,你滕王閣憑王勃的《滕王閣序》出名,嶽陽樓憑範仲淹的《嶽陽樓記》聞名,可是我們黃鶴樓就不一樣了,光一個李白就可以秒殺全場,何況還有還有號稱唐人七律第一的崔顥的《黃鶴樓》詩。
  • 它被稱為泰山山門,是進入「仙境」的起點,重建過程卻命運多舛!
    岱宗坊又稱泰山山門,是泰山標誌性建築在石坊重建過程中,因坊梁過重,數人數次起升都以失敗告終,讓監造官員丁皂保連連叫苦,怕不能按期完工招致皇上治罪。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岱宗坊重建過程中的命運多舛啊!你到過岱宗坊嗎?你對泰安「地府、人間、仙境」三層空間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
  • 李白不服唐人崔顥《黃鶴樓》,遂寫下了一首詩,千百年來難分優劣
    說到武漢,就不能不提到黃鶴樓。相傳黃鶴樓始建於三國,到唐代時已具規模,後來更屢遭戰火銷毀,數次重修重建,到如今更是有了「天下江山第一樓」的美譽。而說到黃鶴樓,唐人崔顥寫下的一首流傳千古的《黃鶴樓》則必然無法繞過。崔顥生在盛唐,早年間的詩作浮豔輕薄,後來他漫遊邊塞,詩風也因此一改穠豔,而多了些許風骨。這首《黃鶴樓》據說便是他漫遊到湖北武昌時所寫。
  • 李白大愛崔顥的《黃鶴樓》,不僅自稱難超越,還兩次模仿了這首詩
    詩人崔顥因《黃鶴樓》一曲成名,整首詩一氣呵成如行雲流水,直至讓人忽略了詩詞的平仄和對仗,並贏得了「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的美評。而一向豪放不羈,自信滿滿的李白,本來想在黃鶴樓上大展身手的,卻因為讀到這首詩,手中的筆不禁一頓,突然有一種難以超越的感覺,當下謙遜地說:崔顥這詩有鬼斧神工之妙,我還是不班門弄斧了。能得到詩仙李白的認可,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崔顥就憑藉一首詩做到了。而且李白不僅認可了,還私下裡兩次模仿了這首詩。
  • 他命運多舛孤苦伶仃,卻一直樂觀向上,從未自暴自棄
    第一次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湖北黃州。這一案件可謂是蘇軾的轉折點。新黨人員更是要蘇軾於死地,最後因新黨領導王安石在幫助下才得以倖免,被貶黃州。「黃州成就了蘇東坡,蘇東坡成就了黃州」,在這時期蘇軾寫下了《卜算子》、《定風波》、《赤壁賦》等膾炙人口的作品,廣為流傳,也為黃州的百姓帶來了富足的生活,帶動了黃州的發展。宋哲宗親政後,親近新黨,打壓舊黨,於是蘇軾被貶至廣州惠州。
  • 古詩詞裡的黃鶴樓:千古傳奇,萬丈豪情
    今天這座高聳入雲、氣勢不凡、蔚為壯觀的黃鶴樓,是於上世紀80年代重建的水泥建築,還十分貼心地為遊客準備了電梯,以便於體驗極速登頂的愉悅心情。黃鶴樓重建時以退為進,在清代所建樓舊址的基礎上後退一公裡,既可以俯瞰「滾滾長江東逝水」,又可飽覽萬裡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的壯麗景色。
  • 170C34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部編小語5上
    特約imEmily ibabylips 今天這周是詩詞鑑賞筆記第32篇,(唐)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去揚州。黃鶴樓: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屬於長江下遊地帶,傳說三國時期的費禕於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原樓已毀,現存樓為1985年重新修建的。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去、到達。廣陵:即揚州。故人:老朋友,這裡指孟浩然。辭:辭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