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黃鶴樓送來的孟浩然,黃鶴樓在武漢也有,這首詩傳到揚州的程度比武漢要大得多,一首古詩,一行千古名句,把兩座相距千裡的城市緊緊結合在一起,也成為揚州旅遊流傳最廣的廣告詞,作為揚州人,對武漢的憧憬比其他人多了,本次去武漢的目的地是廣州,高鐵在天興洲大橋上行駛的時候,我拍了張長江,做了朋友的圈,確實,如果不是下一條高鐵的話,晚一個小時以上的話票就不會變更,在武漢停留的時間只有30分鐘,背著一隻黃鶴,也沒有向任何方向準備,從武漢站到黃鶴樓坐地鐵要將近一個小時,雖然出去要走10分鐘左右,但是為了打卡而憧憬的黃鶴樓都有價值。
入場費是70元,很心痛,故宮的門票只有60元,拿著票,沿著樓梯去門口,進去之前要爬這樣的樓梯,去的觀光景點中只有這個家,這實際上和黃鶴樓的地勢有關,位於蛇的山頂,海拔近百米,雖然不是很高,但是在這片廣闊的平原上可以俯視武漢三鎮,進門後的第一個景點是巨大的嶽飛像和嶽武穆遺影亭,北宋時代,黃鶴樓下的鄂州(今武昌)是嶽飛三次北伐的重要基地,他在這裡屯兵七年,對黃鶴樓也有其他的感情。
因為沒有時間好好品嘗,所以我加快腳步去黃鶴樓,現在已經過了4點,但是5點半黃鶴樓的遊客不能登樓,沿著人行道,順著人流穿過鳥居,這是典型的logo風格,仔細看各個鳥居上面的字,就會相應地描繪出黃鶴樓的詩,四座鳥居也代表著黃鶴樓的四季風光,看了人行道的兩側,還有臘梅的身影,但是已經變暗了,被盛開的梅花所取代,成為這個季節最明亮的精靈。
穿過白雲樓,穿過千禧吉祥鍾,黃鶴樓就出現在眼前,這江南三大名樓一共五樓,高約五十米,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白鶴送人到現在呢?其實,眼前看到的這座樓已經不是李白以前的那座樓了,千百年來,武漢的象徵、觀光名勝、黃鶴樓歷屆多次建起,一直望著從最早的地方守望著「軍事樓」,直到李白送別朋友離別為止,以前的黃鶴樓確實在河邊,長江的泥沙並沒有把河道變成堤壩,而是在建造長江大橋的時候礙事,所以拆除了舊的黃鶴樓,二十多年來,這裡有一座黃鶴樓,黃鶴樓沒有事實,是上世紀80年代重建的。
以前的人是用黃鶴去的,這裡有黃鶴樓,很多人認為黃鶴樓的名字來源於這首詩,但並非如此,其某蛇山綿延蜿蜒,形似伏蛇,頭臨大河,尾插繁華街而得名,但是,還有一個名字是黃鵠山,「鵠文字」和「鵠文字」是共通的,由此得名黃鶴樓,仔細一想,如果不是李白和崔的著名詩句,如果沒有黃鶴樓遠聞名的地方,眼前的這座樓就建不起來了,登上黃鶴樓的山頂,俯視武漢三鎮,另一方面,武漢長江大橋將長江東面的死水和天塹變成了道路,一個不遠,只是比黃鶴樓低10米,幾乎無人知曉的白雲樓,腳下時常能聽到列車的轟鳴聲,這是京廣鐵路,是貫穿中國南北的鐵路大動脈之一,崔婧禕的詩中芳草茂盛的鸚鵡州已經看不到了,可以看到類似於美國舊金山大橋的鸚鵡洲大橋。
時光流逝,如果李白在這裡的話,這個狀況還能寫出什麼千古絕句嗎?果然,還是只能感嘆自己是個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