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從平凡人物出發,小人物的故事彰顯大時代變遷

2021-01-19 養生清談

小夥伴們今天是不是起了個早,和家人一起圍在電視機前看盛大的閱兵式。我也剛剛看完,激動的心,直到現在也難以平靜。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我愛你中國!今天我要說的這部電影在國慶檔原本是被認為最紅最專,商業片屬性較弱。

沒想到,從9月25日開始,預售票房就超過其他國慶檔影片。9月28日下午三點全國點映上座率超過88%,場均人次超過156人,一二線城市幾乎全線售罄。

這部電影,擁有神仙陣容製作班底。這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獻禮之作。由陳凱歌擔任總導演,黃建新擔任總製片人。匯聚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璐、徐崢、寧浩、文牧野七位導演共同拍攝。

參演的演員更是黃金配置。有老戲骨葛優和惠英紅,有實力派黃渤、吳京和張譯等等,有優秀青年演員杜江、佟大為、劉濤、佟麗婭等,也有周冬雨、朱一龍、劉昊然和彭昱暢這樣優質偶像。光是主要演員表,就能列出來一大堆。

是的,就是這部國慶檔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國》

《我和我的祖國》分為七個獨立的篇章,特寫祖國經歷的無數個歷史性經典瞬間。不同以往的獻禮電影,這一次,《我和我的祖國》的七個故事,從平凡人物出發,通過小人物的故事彰顯大時代的變遷。

分別涉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中國女排奧運會奪冠、香港回歸、北京奧運會開幕、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等重大歷史事件。演繹了七組普通人與國家大事件息息相關的經歷,以小人物見證歷史時刻。

誕生於50年代的陳凱歌,是中國電影第五代導演的領軍人物,見證了中國電影在國際影壇上的前所未有的高光時刻。身為《我和我的祖國》總導演,陳凱歌早在1987年就拍攝過獻禮片《大閱兵》,以此紀念新中國成立35周年。這一次導演之間的聯合創作,有著非比尋常的歷史性意義。

就像在電影啟動發布會上,陳凱歌說道:八位導演共同創作一部影片,禮敬中華人民共和國70周年華誕,這種事過去沒有做過。

導演管虎指導的第一篇章《前夜》中的演員黃渤、歐豪、耿樂、梁靜、王天辰以自己飾演的角色,展現開國大典那些默默保障新中國第一面國旗升起的背後人物。

管虎妻子梁靜在發布會現場爆料,劇組所有演員都是零片酬出演。但每位演員都認真對待,真摯演繹,齊心為祖國獻禮。

繼《廚子戲子痞子》之後,管虎和黃渤這兩位老搭檔,時隔六年再次合作。1949年9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夜。全世界的目光將注視北京,每一位中國人都在翹首以盼。有一個人卻格外緊張,徹夜難眠。林治遠(黃渤 飾),是負責建國當天電動升旗的工程師。

他要站在毛澤東的身後,看著主席按下按鈕,確保升旗儀式萬無一失。這是新中國第一面國旗的升起。

也是新中國首次使用電動升旗裝置。絕對不能出任何差錯。關於國慶日當天的各項任務,當所有人立正站好,喊下「萬無一失」的軍令狀時。只有林治遠一個人硬著頭皮說了真話:電動升旗,不敢保證萬無一失。

林治遠無比清楚這項任務的意義,但同時他亦比任何人都知道這項工作的難度。升旗設備必須要滿足三大條件,即:能使國旗自動升降、升旗速度與國歌演奏時間相一致,以及國歌奏畢,國旗正好升到旗杆頂端並自動停止。那段時間,林治遠一行人整日奔波於旗杆與天安門城樓之間,翻來覆去、不厭其煩地查看自動升降設施運行情況。

哪怕是千辛萬苦無數次的試驗,在開國大典前6個小時,還是出了意外。幸好經過一夜的搶修,裝置恢復了正常。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開國大典如期舉行。國歌響起,紅旗升空。當新中國的第一面五星紅旗在音樂停止的同時,順利升到旗杆頂端時,守在角落裡的林治遠團隊早已是淚流滿面。這個篇章也是七部短片中調性最濃的。所以可以抒情的地方,導演都進行了著重渲染。一根旗杆,它的頂端立著祖國的歷史與未來,下面卻藏著成百上千萬人的堅守與不易。

第二篇章《相遇》由張一白執導。儘管之前多拍攝都市愛情題材影片,張一白卻透露說自己一直有一個願望——拍一個大歷史,大時代背景下的愛情。片中演員張譯、任素汐、張嘉譯深情講述「兩彈元勳」鄧稼先「舍小家報國家」的感人故事。

飾演原子彈科研工作者的張譯,此前曾參加過1999年、2009年兩次國慶閱兵。此次為了詮釋好角色,他專門嚮導演申請了十天時間減肥,每天只吃黃瓜,瘦了15斤。

鄧稼先的夫人許鹿希先生在聽聞《我和我的祖國》拍了《相遇》這個故事之後,專門發來寄語:不要讓別人把我們落得太遠!一不為名、二不為利、但我們的工作要奔世界先進水平!以上鄧稼先說,許鹿希記。

核彈科研員高遠(張譯 飾)為了這項國家機密項目,沒有留下任何信息,獨自離開家人和朋友。也離開了相愛的女友方敏(任素汐 飾)。在一次實驗中,高遠身體受到致命核輻射,命不久矣。

在一輛公交車上,消失了三年的高遠和方敏再次相遇。戴著口罩的高遠並沒有和方敏相認。

「我找你找了三年了」

「我不認識你,你認錯人了」

方敏忍住所有的情緒,開始自己講述兩個人之間的愛情故事。

沒有過多的場景轉換,主要靠任素汐的臺詞和張譯的眼神撐起。任素汐的對白倒中規中矩,但張譯那種糾結痛苦的眼神,看得椒妹我心疼不已。

最後,兩個人在歡慶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人群中被擠開。四目相對。他點頭笑了,她也點頭笑了。這一幕,心酸。曾經的戀人,從此擦肩而過。這次的分別,就是永別。

作為第三篇章《奪冠》的導演,徐崢將自己的女排記憶融入電影中。十二歲的他曾在電視機前目睹了中國女排首次奧運奪冠的時刻:當年電視信號不穩定,需要有人不時舉著天線調整接收。這是我們那代人在為女排加油鼓勁時的特殊記憶。

《奪冠》算是七部短片中講得最有趣的一個故事,徐崢對喜劇節奏的把握可謂是爐火純青。徐崢是上海人,把故事的地點也搬到了上海的弄堂中。整個故事背景十分有生活氣息,相當接地氣。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拼搏、敢打、堅持、不屈、逆轉。這些品質被濃縮成一個名字:女排精神。

薛曉路執導的《回歸》,將鏡頭投向了1997年7月1日0時0分0秒香港正式回歸祖國時的景況。惠英紅在發布會現場曾真情流露:香港回歸的時候,我終於知道自己有國家了,可以大聲告訴所有人,我是中國人。

任達華也補充道:我出生在警察世家,父親和哥哥都是警察,1997年香港回歸那天,每一個普通的警察、普通的市民都是用分秒不差來形容自己期盼準時回歸的急迫心情。

1997年6月30日晚,香港主權交接在即。升降旗的時間卻遲遲未定。英方堅持「到點才降」,降旗時間為7月1日0點0分0秒。但我們要求「到點就升」。7月1日0點0分0秒,就該是中國國旗的升旗時間。這是尊嚴之戰,分毫不能差。

經過16輪的拉鋸式談判,中方終於掌握主導權。中國的五星紅旗將在7月1日0點0分準時升起。中國派出最優秀的海陸空三軍儀仗隊,每一個流程都要求嚴絲合縫,精確到以秒為單位。然而卻因為一位英方發言人拖延時間,儀仗隊加快步伐,反而多出12秒的時間。全場寂靜。

46秒的國歌,22.8米的旗杆。國歌結束,國旗到頂。分毫不差。

歷史時刻不容疏忽。為重現當年交接儀式,所有的流程、場景和細節,也必須分毫不差。杜江、朱一龍、王道鐵飾演的儀仗隊軍人,為拍攝做足功課。除了訓練走正步、升旗這些基本動作,小到下巴、仰頭的角度都被糾正過。

《我和我的祖國》裡的每一篇章,都讓椒妹感到熱血沸騰。歷史的光榮榜上不會將每一個人銘記,但卻會記住他們帶來的感動與付出。無論是守在旗杆下的林治遠,還是隱於人群中的安文彬,亦或是未能飛過天安門的張曉佳……滾滾的歷史長河之中,他們都是出演配角的「小人物」,但同時也是見證與創造歷史的「大人物」。

監製黃建新說:每一位導演的創作,都將遵循著同一個主題——歷史瞬間,全民記憶。

陳凱歌說:我們在這部片子中間想表現的,不僅是國家在70年來所取得的成就,更多的是表現和表達艱苦奮鬥的平凡的中國人民。活躍在這7個故事中間的普通的中國人的個體,一旦和燦爛的歷史瞬間相遇的時候,所綻放出來的能量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我和我的祖國》不是普通意義上的主旋律獻禮片。將各個領域老百姓的平凡日子放在浪浪洶湧的大時代背景,敘述平凡又簡單的故事,何嘗不是一種力量。它放低了姿態,用時代記憶,用小人物的視角,喚醒每個見證不同時代歷史時刻的中國人的共鳴。

《我和我的祖國》英文片名叫My People,My Country,將人民放到祖國之前,也說明人民對於祖國的重要性。主題雖然是主旋律,可《我和我的祖國》的故事內容卻接足地氣,能夠引起每個中國人的共鳴。

這就是小人物在大時代裡的正能量,每個中國人所能承擔和體現出其應有的價值。每一位普通百姓,都是時代的參與者創造者。我是一名平凡的中國人,我愛我的祖國。每次一聽到《我和我的祖國》這首歌曲,心中的澎湃無法用言語表述。請和我一起歌唱祖國,為祖國慶生,祝福祖國繁榮昌盛!

相關焦點

  • 來自於小人物的見證,《我和我的祖國》,重點在於「我」不是嗎?
    「白晝流星」是陳凱歌最拿手的從命運洪荒中挖掘人物的閃光點,不僅僅是呈現過往,更在於展望未來。個人最喜歡寧浩的故事,還是一如既往的黑色幽默,將一個看上去有些「貧」的故事講的妙趣橫生,展現出了很強的掌控力,而且並沒有過分煽情。這和葛大爺傳神的演技有關,也和紮實的劇本有關。
  • 楊亞洲新劇《幸福裡的故事》開播,從小人物成長看大時代變遷
    作為北京市西城區重點文藝扶持項目和北京廣播電視網絡視聽發展基金扶持作品,該劇在中共北京市西城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完成策劃、製作,同時在西城多地完成多個場景的實景拍攝,力求通過本片向廣大觀眾呈現出北京現實的發展變化,講好西城故事
  • 大時代的小人物,感動人心的力量源泉——《金剛川》
    或許是《我和我的祖國》取得成功的光環效應,今年的《八佰》《我和我的家鄉》,包括《金剛川》都使用了小人物的故事,去表達導演的想說的話。不同於曾經的主旋律電影中,多是政治人物和英雄故事的特點,這兩年的小人物故事,沒有了恢弘的口號和強烈的煽情,反而多出了一份真誠、質樸和潤物細無聲般的情感共鳴。
  • 「00後」點讚《我和我的祖國》講好「小人物大背景」故事
    電影7位導演中的薛曉路(左)和張一白前往深圳大學路演。導演張一白和薛曉路帶著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在深圳大學舉行了提前放映,昨日,上千名學生成為首批觀影觀眾。《我和我的祖國》由7個篇章組成,7位導演執導,創作者們與觀眾一同回顧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令人難忘的7個歷史瞬間。
  •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有幾部時長多少 7個故事劇情演員介紹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有幾部時長多少 7個故事劇情演員介紹  《我和我的祖國》以及《中國機長》還有《攀登者》三部電影即將在九月30日上映引起了不少的轟動,其中最熱的應該是《我和我的祖國》了,這次的影片和傳統的影片並不一樣,是由幾個故事串起來的,那麼我和我的祖國...
  •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的別樣意義——樂民之樂者 民亦樂其樂
    圖說:《我和我的祖國》海報 官方圖國慶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的橫空出世,意義非凡。其一,開創了獻禮片「平民美學」的敘事策略。孟子云:「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我和我的祖國》的敘事策略一言以蔽之,就是平民美學策略,就是「樂民之樂」。
  • 豆瓣8.7《歲月神偷》:小人物蘊含大精神,小家庭折射大時代
    電影之所以叫歲月神偷,導演羅啟銳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我覺得那句廣告語就是我最想表達的。原來生命裡,歲月才是最大的神偷。它把我們最心愛的,最重視的,不知道不明白的,我們的愛情、寶貴的時光、心愛的和心痛的回憶都給偷走了。我覺得《歲月神偷》這個名字是跟這部電影最契合的。"
  • 一首《我和我的祖國》祝願祖國繁榮昌盛
    歌曲《我和我的祖國》是同名電影的主題曲,而這首歌其實由來已久,是張藜作詞、秦詠誠作曲、李谷一原唱的愛國主義歌曲,創作和發行於1985年。經過了三十多年的時光,在專業歌者和廣大群眾一遍又一遍的傳唱中,煥發出了歷久彌新的光彩,激發出人性中最真實、溫暖又樸素的愛國情懷。
  • 一首歌《我和我的祖國》祝祖國繁榮昌盛
    歌曲《我和我的祖國》是同名電影的主題曲,其實,這首歌歷史悠久,由張莉作曲,由秦詠誠作曲,李谷一演唱,是在1985創作和發行的。經過30多年的時光,他一次次在專業歌手和廣大群眾中煥發出持久的光輝,激發了人性中最真實、最溫暖、最愛國的情感。
  • 《我和我的祖國》為何大火?七部短片各自成色如何?
    恰逢建國七十周年,在萬眾矚目的閱兵盛典外,在氛圍濃厚的電影院中,隨著「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的歌聲飄蕩,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在這特殊的時間節點上成為觀眾宣洩愛國情緒的出口。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的獻禮作,「重磅」是《我和我的祖國》最吸睛的地方。
  • 徐凱歌、徐崢和寧浩等導演給祖國的70歲生日禮物——我和我的祖國
    在最近公布的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提名名單中,去年9月30日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國》成功入圍。而這部電影的一大亮點就是它是由包括陳凱歌、徐崢、寧浩等多位國內優秀導演合作拍攝而成的。作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優秀國產新片展映」的7部重點影片之一(另外六部為《古田軍號》、《紅星照耀中國》、《烈火英雄》、《決勝時刻》、《中國機長》以及《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國》由華夏電影領銜出品,陳凱歌擔任總導演,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和文牧野等7位導演聯合創作,講述了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不同歷史故事下,不同領域的普通人的故事。
  • 《我和我的祖國》:這是我們的祖國
    在《我和我的祖國》中有七個故事,每一個故事都代表著過去中國家和人民精神面貌的最重大事件,這不僅是一部電影,更像是一部記錄中國發展和進步的紀錄片。故事以葛優飾演中的計程車司機為主題,用小人物來表達我們中國人的感情和善良。這部短片是整部電影中最動人的一部。那一年,是我們中國最災難、最困難的一年,也是國家取得巨大成就的一年,汶川地震奪走了數千萬人的生命,劇中孩子的父親也是其中之一。
  • 2020高考作文猜想之一:我和我的祖國
    (60分)繼唱響《我和我的祖國》的「快閃」紅遍祖國大江南北之後,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僅僅上映一周就創造了20多億元的票房佳績,成功點燃了國慶檔期,讓不同代際的觀眾可以從各自的生命體驗出發,在「我」和時代、「我」和祖國的記憶喚醒與情感共鳴中,獲得了思想升華。
  • 李洋弘揚中國夢 《我在北京》展現時代變遷
    李洋 小男神  搜狐娛樂訊 近日,熱播劇《我在北京,挺好的》在央一播出後,成為關注焦點。該劇聚焦了在大時代變革中小人物的奮鬥與成長,以王茜華飾演的談小愛為線索,講述了關於愛、生活和夢想的故事。  據悉,該劇從極為現實的角度出發,通過北漂談小愛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北京獨立奮鬥的故事,從女性的角度,詮釋了一代人的悲喜,也體現出改革開放帶給中國的巨大變化。三十年的風雨,都匯集在這電視劇中,信息量可謂前所未有。  李洋作為新生代的演員,參與這種厚重大戲的拍攝,的確對於自己的世界觀有很大的改變。
  • 《我和我的祖國》:見證了祖國的經典瞬間,喚醒中國人的共同回憶
    《我和我的祖國》是由陳凱歌擔任總導演,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聯合執導,由黃渤、張譯、吳京、杜江丶葛優丶劉昊然、陳飛宇、宋佳領銜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是由華夏電影、博納影業、阿里巴巴影業連袂推出的,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獻禮。
  • 影評丨蔣敏他:《我和我的家鄉》與《我和我的祖國》之比較及突破
    圖片來源豆瓣《我和我的家鄉》與《我和我的祖國》之比較及突破文/蔣敏他《我和我的家鄉》在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國慶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上映一年後與公眾見面,前者作為後者的續作,我想「父子篇」的稱呼要比「姊妹篇」更合適,畢竟「有國才有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 中國企業家博鰲高唱《我的祖國》彰顯企業家精神
    初冬的博鰲依舊生機盎然,一群激情洋溢的企業家乘著碧海椰風相聚在這裡,用昂揚的姿態和宏壯的聲音抒發著對偉大祖國赤誠而炙熱的愛意。2020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如約而至,1300多名知名企業家、新銳公司代表和行業學者如期而來。
  • 《平凡歲月》沙溢徐梵溪上演老北京愛情 行走的笑點喜感不平凡
    既有80年代的溫暖與熟悉,也有2014年的變遷與驚喜,這是一部走心好劇,也是你我有故事的人生……沙溢:「二十四孝老公」 小人物也有大幽默在《平凡歲月》中,沙溢將再度飾演一位頗富喜感的平凡小人物,用他最擅長的方式為觀眾獻上搞笑卻不失溫情、幽默卻不乏深刻的生動人物。
  • 《中國扶貧人物故事》重磅推出,看「小人物」匯聚大能量
    為全方位、立體化記錄此次在中國歷史上甚至全人類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偉大成就,多角度、多維度呈現人民群眾與日俱增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新聞辦公室與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際合作司強強聯手,重磅推出多語種系列短視頻《中國扶貧人物故事》。短視頻彰顯宏大主題這是一系列極具感情色彩的脫貧攻堅短視頻,在內容具象化中,實現了對人的關注和故事性講述。
  • 偉大或平凡,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是無數個「小我」最深情的告白
    老實說,《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的基調有點平淡,重心並沒有從那些大人物的角色入手,體現高光時刻。而是將畫面著重在小人物上,用輕描淡寫的語氣,講述了一個個平凡的人,平凡的舉動,卻記憶了7個重要的歷史瞬間,用平凡人的視角定格中國人引以為傲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