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神偷》是一部備受好評的香港電影,斬獲2010年第60屆柏林電影節"新生代單元"最佳影片水晶熊獎,第2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最佳新演員、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四項大獎。
《歲月神偷》是由羅啟銳導演,任達華、吳君如、李治廷等擔綱主演的一部電影,講述了一個看似俗套卻又耐人尋味的故事,一個在風雨飄搖中的小家庭,面對生活的困頓與磨難,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
一、浪漫的情懷:尋找那些曾經逝去的美好記憶
《歲月神偷》是一部共情能力特別強的電影,每個人都能在其中發現自己的影子,回憶起那些被時光偷走的美好記憶。無論是純美的青春之戀,還是相濡以沫的親情,又或是艱苦歲月中的其樂融融,那些或甜蜜或苦澀的記憶都隨著觀影慢慢從記憶中解封。
電影之所以叫歲月神偷,導演羅啟銳有自己獨特的想法:
"我覺得那句廣告語就是我最想表達的。原來生命裡,歲月才是最大的神偷。它把我們最心愛的,最重視的,不知道不明白的,我們的愛情、寶貴的時光、心愛的和心痛的回憶都給偷走了。我覺得《歲月神偷》這個名字是跟這部電影最契合的。"
導演介紹自己創作初衷是紀念自己的童年和早逝的哥哥。這部電影改編自羅啟銳導演自己的文集,也取材自他的家庭故事。可以說,電影中的許多故事情節有導演自敘傳的意味,因為每個人只有在表現那些自己真實的情感時,才能真正打動人心。
《歲月神偷》是以羅進二這個小朋友的視角講述故事的。我們知道,因為思維方式的不同,小朋友看世界的方式與成人並不一樣。而按照心理學的理論,人類會不自覺地忘記那些痛苦的回憶,保留下那些美好的記憶。
哥哥羅進一與富家女之間雖有階級鴻溝,但兩人情感真摯,生離死別都呈現得非常唯美;一家四口擠在一間小房子裡,卻充滿了歡聲笑語;就連哥哥病故、英國人盤剝等情節也以一種相對輕鬆的方式呈現。
影片過濾掉許多令人沉重的東西,保留下美好的一面給觀眾,呈現出一種浪漫情懷的美。
二、小人物身上蘊含著大精神
《歲月神偷》的主角是生活在香港深水埗永利街上的小市民,他們從事著並不光鮮的職業,過著平凡普通的生活。
這是一個普通的小家庭:從廣州南來、為生活掙扎的父親羅先生(任達華飾),開鞋鋪謀生,有著手藝人的堅守;能頂半邊天的母親羅太太(吳君如飾),聰穎過人,嘴皮子厲害;品學兼優、人見人愛的長子羅進一(李治廷飾),和倔強好奇、調皮搗蛋的幼子羅進二(鍾紹圖飾)。
他們在香港這個東西合壁、貧富並存的城市,與艱辛的生活展開了搏鬥。面對生命的挑戰、起伏與無常,他們笑中有淚的樂觀面對。
電影中有一個颱風來襲的情節特別動人:颱風肆虐,羅家的房子都快被吹散了,一家人在風雨中努力維護著這個家庭的象徵。
小弟想要單獨吃一盒雙黃蓮蓉月餅而不得,哥哥想要一份美好的愛情而不得,父母想要一個健健康康的兒子而不得。羅爸爸說,做人要保住頂;羅媽媽說,做人總要信。爸爸給媽媽做了一雙鞋子,媽媽給鞋子分別取了名字,一步難,一步佳;難一步,佳一步。沒有誰的生活是容易的,但他們從未灰心喪氣。
人們說,風雨過後一定有彩虹。羅家經歷了長子病故、父親離世等生活磨難,成長起來的羅進二與母親繼續生活下去,他們看到了傳說中的彩虹。艱難歲月中沉積在內心中的柔情,對家人的溫情,對生活的樂觀,它支撐著我們在人生歲月中積極地走好每一步。
這些小人物身上蘊含著堅忍不拔、奮發有為的樂觀精神,他們沒有被生活的苦難所打到,而是努力變成生活的強者,鼓舞和感染更多人積極面對生活。
三、小家庭折射大時代變遷
影片又名《1969太空漫遊》,而1969年則是香港社會最黑暗、最動蕩的一段時期。影片沒有對社會背景做過多刻意的介紹,只是通過羅家四口的沉浮與歡欣,展現出一代香港同胞振奮揪心的奮鬥史詩,交代給觀眾一個風雨動蕩、民生多艱、天災人禍的香港。
影片通過以小見大的方式展現了這種時代變遷,主要包括警察亂收保護費和醫院黑幕等情節。
羅太太八月十五買了月餅,不能給孩子吃一塊完整的月餅,而要提前給警察預備一盒上好的月餅。來收保護費的英國警察動不動就要提高保護費金額,如果不交就以驅逐相威脅。英國警察還公然宣稱,香港並不是一個講法治的地方,講法治會"沒得撈",當時的貪腐可見一斑。
哥哥羅進一住院後,醫院像是一個吸血的無底洞。 比如,家屬不來,護士對病人的需求聽而不聞;護士看給的小費多少,決定是溫柔還是野蠻;喝水要錢,輸新鮮的血更要錢。醫院額外收小費其實與警察收保護費的情況一樣,面對當時漏洞百出的社會制度,整個香港能撈到油水的部門幾乎都存在嚴重的貪汙問題。
當然,影片中也有街坊們一同露天吃飯、一起看電影等其樂融融的場面,側面反映了香港原住民和後期移居的人共同生活和打拼、相互扶助的歷史。
通過一個小家庭的沉浮變化,將觀眾帶回到異常艱辛而又其樂融融的"舊年風物"之中,在重新打撈歷史的過程中,"偷回了被偷走的香港價值",從而在對"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港人精神的重新詮釋中塑造觀影者的集體記憶。
結語
《歲月神偷》雖有情節俗套之嫌,但憑藉感人的細節、優秀的表演和動人的音樂,成功俘獲了觀眾的心。影片以小製作、小敘事方式將它的視角投向社會底層小人物的生活,沒有宏大主題敘事,只有在歲月流逝中的淡淡哀思,折射出時代對人物命運的影響,激起觀眾對以往歲月的集體回憶,喚起觀眾隱藏內心的脈脈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