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敘事手法、構圖方式、色彩運用等方面解讀《歲月神偷》的魅力

2020-12-16 少年錦時吧

▼ 本文共4337字,閱讀大約需13分鐘

時間是讓人猝不及防的東西,晴時有風陰有時雨。——《歲月神偷》

《歲月神偷》是由羅啟銳導演,任達華、吳君如、李治廷主演的劇情片,影片於2010年上映。豆瓣上44萬網友給出了8.7的高分,同時,該影片榮獲第60屆柏林電影節新生代單元水晶熊最佳影片獎、第2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等諸多殊榮。

影片主要講述了60年代風雲變幻的香港,一戶普通的四口之家,在經歷了人生百味後,對歲月變遷產生感悟的故事。任達華飾演的羅爸,在香港深水涉開了一家「羅記」鞋鋪,羅爸老實本分,做的一手好鞋;吳君如飾演的羅媽,幫著羅爸打理鞋鋪,羅媽辛辣直率,人稱「俠盜羅嫂」;他們有二個兒子,大兒子羅進一陽光帥氣,成績優異,是一家人的驕傲;二兒子羅進二古靈精怪,調皮搗蛋,是一家人的開心果。

一家子雖然生活拮据,僅靠鞋鋪收入清貧度日,卻也算其樂融融,家庭幸福。然而,羅進一與富家大小姐戀情的變故、突如其來的颱風暴雨以及一場潛藏的噩夢,打破了這個普通家庭的安寧,讓這個家支離破碎,風雨飄搖。

有人說,沒有經歷過的人,看了以後會感動;而經歷過的人,看了以後會心痛。《歲月神偷》這部影片算得上是香港近些年來的一部佳作,沒有宏大的場面,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卻給觀眾傳達了最深刻的歲月真理和人生感悟。

接下來,我將從影片的鏡頭敘事手法、鏡面構圖方式、平行蒙太奇以及色彩運用四個方面來解讀《歲月神偷》的魅力所在以及帶給我們的人生思考。

一、鏡頭敘事手法:採用主觀鏡頭敘事手法和魚眼鏡頭將觀眾代入其中,更直觀的感受影片情節並引發內心感悟

影片中,羅啟銳導演巧妙運用了電影拍攝中的諸多手法和技巧,重現了60年代下風雲變幻的香港以及當時以羅姓一家為代表的普通家庭的生活與命運。

羅啟銳導演不僅希望喚起他們這代人的青春記憶,更希望通過影片告訴人們,無論生活多麼困苦和艱難,都不要失去對生活的信心。就像影片中羅媽說的那樣,「一步難,一步佳;難一步,佳一步」,只要生活這個頂還在,這日子,就還得繼續。

① 主觀鏡頭敘事手法:以羅進二的視角體驗生活的變遷與人生的苦樂

主觀鏡頭是從劇中人物視點出發來敘述的鏡頭,通過劇中人的眼睛,來直觀的體驗目擊劇中的人、事和物。這樣的敘事手法,帶有劇中人的主觀色彩,對於觀眾來說,更有代入感,更能夠讓觀眾體會劇中的人情世故,從而產生情感共鳴,引發思考。

影片一開始,以羅家二兒子的視角出發,為我們拉開了60年代香港社會生活的大幕。緊接著,通過羅進二的視角和敘述,將羅記鞋鋪以及羅爸、羅媽推上了舞臺,以羅家為主線的故事情節便一一展開。

從羅進二的視角和敘述中,我們了解了老實本分的羅爸,辛辣直率的羅媽,踏實正直的大伯,慈眉善目的奶奶,優秀能幹的哥哥,美麗溫柔的芳菲姐......每一個人物的出現都自然流暢,不顯得突兀,而羅進二的敘述,則讓觀眾對每一個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兒童的視角不像成人的視角那樣,摻雜了很多外在的因素和內心的情感波動。以羅進二這個8歲孩子的視角為主觀鏡頭中的人物視點,最能夠真實客觀地再現那個年代的社會場景和人物關係。而觀眾們則被帶入到影片中,成為那個8歲的羅進二,體驗著生活的變遷與人生的苦樂。

② 魚眼鏡頭敘事手法:將大背景與小家庭完美銜接,由小及大反應當下社會現狀

魚眼鏡頭是超廣角鏡頭中的一種特殊鏡頭,能夠達到甚至超過人眼所能看到的範圍。魚眼鏡頭會使普通影像或者線條發生扭曲或變形,給人呈現出一種真實又虛幻的影像場景。

影片正是利用了魚眼鏡頭,通過四處魚眼鏡頭的利用,將羅家這個小家庭的生活與60年代香港大背景下的社會現狀相銜接,反映出香港風雲變幻下普通家庭的生活景象。

● 第一處魚眼鏡頭:影片伊始,羅進二將偷來的魚缸戴在自己頭上,隔著魚缸,借著羅進二的視角,讓觀眾看到了魚眼鏡頭下60年代香港社會的一幕幕景象。導演在影片開始的時候,巧妙的運用魚眼鏡頭,介紹了影片的時代背景。此時魚眼鏡頭下的景象,熱情、歡快、飽含生機,也正是映襯了羅姓一家起初其樂融融、美滿幸福的生活。

● 第二處魚眼鏡頭:當羅進一和羅進二得知芳菲要走的時候,魚眼鏡頭再次出現,這次展現的是香港破敗不堪以及飛機滑過屋頂的景象。在香港風雲變幻的背景下,能走的人都走了。而這裡說的走,有兩個方向。一種是芳菲姐姐那樣,走是為了生;另一種是奶奶那樣,走是即將邁向死亡。

● 第三處魚眼鏡頭:當羅進一被確診血癌,在一次問答總決賽中失利後,羅進二的視角進入到魚眼鏡頭。這次魚眼鏡頭中,沒有展現香港大背景下的社會現狀,而是出現了羅爸羅媽到處為羅進一尋醫問藥的畫面。這裡展現了羅爸羅媽救兒心切的心情,向生命爭取的韌勁,也預示著羅進一無藥可治,最終走向死亡。

● 第四處魚眼鏡頭:羅爸給羅媽做了一雙紅色小羊皮鞋,當羅媽穿著小羊皮鞋邊走邊說:」一步難,一步佳;難一步,佳一步」時,影片最後一次以羅進二的視角進入魚眼鏡頭。這次交錯出現了香港上層社會和底層社會生活的景象,而這也詮釋了羅媽那句話。生活就像走路,一步難,一步佳,有難的一步,也就會有佳的一步。對待生活,要抱有積極樂觀的態度,因為一切總會好起來的。

二、鏡像構圖手法:用虛實銜接和虛實融合的場景增強空間感,深化寓意

鏡像構圖指的是利用鏡面等反射體來進行影像拍攝,影片中,有多處採用了鏡像構圖的手法,來進行劇情的推進以及反映深層次的含義。而這樣的操作,不僅可以增強空間感,還可以呈現虛實結合的場景,更好地詮釋影片的思想。

● 羅進二被小夥伴們嘲笑的時候,他面對著鏡子,鏡子裡面出現了哥哥羅進一的畫面。這一鏡像構圖處理,一方面引出哥哥羅進一的自然登場,一方面也表達了羅進二希望長大後變得像哥哥那麼優秀的希望。

● 羅進二理髮和羅爸理髮時,也都出現了鏡像畫面。由現實到鏡中的虛幻,一方面增強了整體的空間感,另一方面也預示著羅進二在歲月流逝中的成長以及羅爸的衰老。歲月,總是伴著生長和衰亡,在不知不覺中,悄然流逝。

● 羅進一到芳菲家時,芳菲媽媽只露出了左側面龐,而右側面龐則在鋼琴鏡面上呈現出現,與現實中的左側面龐,構成了芳菲媽媽完整的肖像。而這樣的呈現方式,營造出了陌生感和距離感,也預示著羅進一這樣的家庭和芳菲這樣的家庭是不可能組合在一起的。

● 羅進一從芳菲家離開的時候,透過魚缸可以看到現實中羅進一和芳菲的一面,而從身後的鏡像中看到他們的另一面。通過現實和鏡像的雙面展現,揭示了羅進一和芳菲矛盾的心理。其實兩人從內心都十分愛慕著對方,但是由於家庭因素,他們在一起的可能性卻十分渺茫,這也暗示著他們終將無法在一起的事實。

三、平行蒙太奇:平行時空敘述展現,烘託對比,產生強烈感染效果

平行蒙太奇又稱並列蒙太奇,是指兩條以上的情節線並行推進,分別敘述,最終匯集在一個完整的情節結構中;也可以是兩條以上情節線相互穿插表現,揭示同一個主題或情節。

影片中,前半部分和片尾高潮處,都採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將不同的場景置於同一情節線中敘述,最終匯於一個時空場景之中。

● 羅進二被罰報時的時候,另一邊哥哥羅進一賽跑的槍聲響起,秒表計時。羅進二口中默念」5秒,10秒,15秒,20秒「時,羅進一正在以這樣的時間速度衝向終點。一條是羅進二報時的情節線,一條是羅進一跑步的情節線,兩條情節線都表現了哥哥羅進一跑步速度之快。

● 片尾處,羅進一在醫院吐血倒地的時候,羅爸和羅媽拎著保溫盒往醫院走,芳菲拎著紅彩雀往醫院走,羅進二倒數報時後拼命往醫院奔跑。四條情節線同時鋪展開來,在同一個時刻表現了不同人物的行為和心情,而最終匯總在一個空間時,那種希望破滅的痛苦心情,得到了最大的釋放。同時,羅進二報時倒數「20秒,15秒,10秒,5秒」,恰恰預示著哥哥羅進一生命的最後時刻。

兩段平行蒙太奇的使用,一處在片頭,一處在片尾,首尾遙相呼應。不同人物在不同情節線中的姿態表現,在這樣的敘述中被展現的淋漓盡致。

不僅能夠讓觀眾最全面地了解情節推進,還能夠讓各情節線產生烘託和對比,使得影片想要表達的情感更加深刻和強烈,更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

四、色彩運用:暖色調與冷色調的交錯運用,烘託氣氛,形成強烈的苦樂對比

色彩作為一種視覺語言,具有極強的視覺衝擊力。許多語言無法表現的情感,都可以靠色彩來傳達。而且,色彩運用到位,更能夠引起觀眾的認同和情感共鳴。暖色調一般代表著溫暖、熱情、樂觀、積極、美好;冷色調則代表了孤獨、無力。

《歲月神偷》作為一部講述60年代香港的懷舊主題電影,導演對於整體的色彩進行了做舊處理,讓觀眾看到的景象都是偏黃的,不僅增加了懷舊感,更讓觀眾有種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另外,導演在冷暖色調上的處理,讓影片前半段與後半段形成鮮明對比。

前半段主要描述了羅姓一家日常生活的其樂融融,美滿幸福,鄰裡之間的互幫互助,所以導演在色彩上採用了暖色調,而且能夠經常看到金色陽光灑下來的場景。這也使得觀眾在前半段的觀影過程中,心情愉悅,情感溫馨,一切都是如此美好,整體一片祥和的景象。

羅進一從芳菲家出來,認識到自己和芳菲之間的差距後,影片便開始進入到下半段,導演也將原來的暖色調,改成了冷色調。預示著佳的那一步結束,難的這一步即將登場。

影片後半段都是在冷色調中推進的,陰沉沉的,讓人感到孤獨、無力和壓抑。芳菲要移民,羅進一學習轉差被罵,羅進二偷東西被打,暴風雨來襲,羅進一暈倒確診血癌......接二連三的打擊,讓原本其樂融融的家庭變得支離破碎。冷色調的渲染,無疑是讓悲慟的命運更顯強烈。

另外,影片中也多次用紅色來代表人們對於生活的追求和嚮往,比如,羅記鞋鋪那幾個大字用紅色處理,哪怕是暴風雨之後,羅媽重新整修,也是用鏡頭去強調了羅媽將羅記鞋鋪幾個字刷上了重重的紅色。

同時,羅爸親手為羅媽做的那雙小羊皮鞋,也是採用了紅色處理。一個是頂在上面的招牌,一個是踩在腳下的鞋,一上一下,均用紅色處理,詮釋著影片人物對生活的寄託和樂觀追求。

無論是暖色調、冷色調,還是紅色符號,都從視覺語言上為影片增添了不少亮點。對色彩的巧妙運用,不僅讓影片更具歷史感,充滿懷舊氣息,而且能讓情節中的情感更為強烈,在觀眾的心中引發更為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五、總結

《歲月神偷》雖然在劇情上平鋪直敘,但是越是簡單的內容,越是值得引發深思。而且,導演在影片拍攝過程中,採用了主觀鏡頭、魚眼鏡頭、鏡面構圖、平行蒙太奇等手法,以及巧妙運用色彩作為烘託,使得整部影片在平淡中起伏,在跌宕中安和。最打動人心的,往往不過如此吧。

歲月流逝,白駒過隙,物是人非,時間或許是最大的小偷。他帶走了青春,帶走了年華,帶走了過去的傷痛,也會帶走心中最珍視的東西。人生在世,總會經歷苦難和挫折,但在歲月的長河中,這些又算得了什麼!生活總是要繼續,不要失去對生活的樂觀和信心,難一步,也總會佳一步。只要生活中的那個頂還在,一切就仍有希望

相關焦點

  • 從敘事結構、敘事策略和敘事方式三個方面來解讀《活著》的魅力
    小說的成功不僅在於它的深邃主題,也在於作者的深厚筆力,今天我來解讀分析這部小說的獨特魅力,從三個方面展開敘述:小說的雙層敘事結構;小說中運用了重複和中斷的敘事策略;無處不在的溫情敘事方式。01、小說運用了雙層敘事結構小說運用了雙層敘事結構,小說的第一敘述層是下鄉採風的「我」聽「福貴」講述故事,」我「是一個傾聽者,第二敘述層是「福貴」的講述,他是故事的親歷者與講述者。小說用雙層敘事結構很好地搭建了一個故事。
  • 以《惡意》為例,解讀手記式敘事策略的魅力
    小說並沒有什麼令人驚心動魄的情節,但是讀來卻感到一波三折,不到小說的結尾,謎底始終無法揭曉,也許這就是《惡意》的特殊敘事手法帶來的魅力,今天我嘗試從三個方面來解讀這部小說的精彩絕倫之處: 小說運用了一種獨特的敘事方式:敘述手記體並呈雙層線索展開,同時加入了復調敘事技巧,增加了小說的懸疑性,使讀者陷入了一波三折的迷宮之中
  • 《蝴蝶效應》:解讀電影中獨特的敘事方式帶來的魅力
    這部影片雖然已經上演了十幾年了,但是如今在豆瓣依然有著8.6的高分,其魅力可見一斑,今天我嘗試從電影的敘事結構、劇情的設定、敘事視角以及影片的主題和現實意義,來解讀一下這部影片的魅力。這種蒙太奇的剪輯手法的特點是:畫面和聲音形象的片斷性、敘述的不連貫性,影片節奏呈現跳躍性,聲畫形象帶有劇中人物獨有的強烈主觀性。 這部影片在男主穿越中運用閃回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避免影片多次重複穿越帶來的審美疲勞,使得影片更具有粘性,情節更加緊湊。
  • 重溫《歲月神偷》:從人物語言、鏡頭語言及現實意義解讀電影魅力
    這是港片《歲月神偷》中的經典臺詞。《歲月神偷》是港片輝煌時代的著作,曾在第2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中攬獲4項大獎,口碑與票房雙豐收,更是成為了一代人難以抹去的回憶。20世紀60年代,羅記鞋匠一家人在香港用力街尾謀生,默默耕耘,安靜生活。但是平靜的人生總有迎來風雨,困難險阻撲面而來。
  • 豆瓣8.7,任達華封帝之作《歲月神偷》,近十年最好的香港電影
    戲中任達華的職業是鐘錶修理師傅,莫名想起他在《歲月神偷》的鞋匠形象,兩者有些許相同之處,都代表了香港小市民。以往看多了任達華的黑幫片,習慣了他當大哥的形象,諸如《槍火》《黑社會》《放逐》《古惑仔》等。不過任達華最好的影片卻是一部溫馨感人家庭劇情片,那就是《歲月神偷》,豆瓣高達8.7分,同時也是任達華的封帝之作。毫不誇張的話,不僅是任達華最好的影片,也是近十年最佳港片。
  • 從敘事結構、視聽語言、主題呈現等方面探討《鐵達尼號》的魅力
    對於這部經典的老電影,網上解讀很多,但更多的是局限於愛情的審美層面,這太單薄了。為了真正地看懂導演的情感和哲學,我們需要對多維度進行挖掘和解讀。由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導演,電影《鐵達尼號》於在美國上映。影片一上映就轟動全球,創造了愛情電影的巔峰,來寶座長達票房第一。
  • 二刷《紅高粱》:從視覺層面分析,電影畫面中的色彩與構圖
    這部電影的解說已經有很多版本,今天我將從電影色彩和構圖所代表的意義以及我的感悟,來談談這部電影的魅力之處。01.如火焰般的色彩,在電影中起到了三重作用色彩——如火似血的紅。02.精美的構圖,在電影中起到了絕妙的作用攝影出身的導演張藝謀,不僅對色彩的運用大膽而富有創造力,而且在構圖方面也有其獨特的見解和追求。
  • 從視聽語言、敘事架構、主題思想解讀《菊次郎的夏天》的經典意義
    接下來,我將從影片的視聽呈現、雙線交叉敘事架構、主題思想三方面淺析《菊次郎的夏天》的主要價值。1 豐富的鏡頭語言帶給觀眾真實又唯美的視覺體驗,優美的配樂烘託出電影深層藝術魅力視聽之間具有聯覺效應,亦稱為藝術通感。
  • 從邏輯思維、表現手法、鏡頭的運用解讀電影《阿甘傳奇》的魅力
    對於這部影片,很多人只從勵志角度來解讀,這未免會過於局限。在我看來,要想真正看懂導演的良苦用心,必須要從多維度來進行解讀。該片運用了什麼方法,讓一部影片有如此強大、如此震撼的力量,影響了一代甚至幾代人的?今天,我將拋開勵志的角度,從邏輯思維、表現方式、鏡頭語言這3個方面來進一步探討這部影片的獨特魅力。
  • 淺談蒙太奇手法在電影中的運用
    交叉蒙太奇指將同一地域不同時間發生的故事剪輯在一起的手法。對於克里斯多福·諾蘭這樣的非線性敘事大師來說,他的作品中最常運用這種手法,比如《記憶碎片》。而在我最喜歡的影片之一——《造雨人》中,也有巧妙的運用。
  • 如何在構圖中運用「面」?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如何在構圖中運用「面」?廣義的構圖則偏重於形象思維,注重心理層面的感悟,主要有主體與陪體、對稱與均衡、統一與變化、對比與和諧、節奏與韻律、比例與尺度等。狹義構圖中對點、線、面的正確理解與嫻熟運用,就成了培養構圖綜合能力的基礎。
  • 塞尚《咖啡壺邊的婦女》,運用立體構圖法,堪稱現代主義開篇之作
    確實如此,首先畫面的背景和人物的表情十分嚴肅,嚴肅卻不單調,畫面中的色彩及其細緻且富於變化,最重要的是這幅畫構圖方式,畫面中的婦女以幾何形態構成,使觀者進入立體的畫面中。除了人物外,這位婦女身旁擺著咖啡壺和杯子,不禁讓人聯想到咖啡的香氣,自然使人陶醉這位「現代繪畫之父」的藝術魅力。
  • 港片《歲月神偷》:人生萬般無奈,只好歲月偷歡
    《歲月神偷》在2009年拍攝,這部電影在當年的拍攝成本只有一千萬港幣,可是在它上映之後,一個月內的票房就已經突破兩千萬港元,在香港電影一度頹廢低迷的局面下,成為眾多香港商業片中的中流砥柱,不僅如此,這部電影還獲得了第60屆柏林電影節「新生代單元」水晶熊獎兒童電影最佳影片,和第2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等獎項,作品兼具商業價值和藝術價值
  • 《歲月神偷》:歲月是一場有去無回的旅行,好的壞的都是風景
    《歲月神偷》是2010年上映的一部香港電影,由香港著名影星任達華和吳君茹主演,編劇和導演都是羅啟銳。它是根據羅啟銳的一部名叫《歲月神偷》的散文集改編而來。這部電影裡的所有故事情節皆是羅啟銳的親身經歷,他說有90%都是真實的,還有10%也是真實,只不過還是加入了一些浪漫主義色彩,淡化了苦難與悲傷。
  • 豆瓣8.7《歲月神偷》:小人物蘊含大精神,小家庭折射大時代
    《歲月神偷》是一部備受好評的香港電影,斬獲2010年第60屆柏林電影節"新生代單元"最佳影片水晶熊獎,第2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最佳新演員、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四項大獎。《歲月神偷》是由羅啟銳導演,任達華、吳君如、李治廷等擔綱主演的一部電影,講述了一個看似俗套卻又耐人尋味的故事,一個在風雨飄搖中的小家庭,面對生活的困頓與磨難,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
  • 從三方面解讀科幻喜劇《瘋狂的外星人》獨特魅力
    因此,本文將從敘事手法、情感表達、影像符號三方面解讀《瘋狂的外星人》的現實意義和黑色幽默喜劇片的魅力所在。1、敘事手法:兩條敘事線並行發展,充實了故事情節的內容與以往「瘋狂」系列電影不同,寧浩在《瘋狂的外星人》中並沒有採用他擅長的「多線敘事」方式,而是採用了雙線敘事手法。
  • 深度解讀《海邊的曼徹斯特》中編劇獨特的敘事手法和對白設計
    關於這部經典的解讀很多,但大多只是基於故事情節抒發情感。今天我就從電影的敘事手法和對白設計來解讀它獨一無二的魅力所在,及談談電影主題對我的啟發。《海邊的曼徹斯特》連續四年獲得最佳編劇獎,我們能從中看到,一個金牌編劇如何在劇本中通過獨特的敘事手法和對白設計,將一個並不討好的悲情話題拍成吸引觀眾的高分電影。同時也將在第三部分談一談編劇如何通過建構電影主題,讓一部電影意義深遠,引發觀影者的思考。
  • 豆瓣9.6高分的《控方證人》:從四個方面解讀這部經典影片的魅力
    這部影片拍攝至今已經半個多世紀了,如今在豆瓣還獲得了9.6分的高分,它的魅力可見一斑,當然,精彩的劇本,演員出神入化的表演,以及絕妙經綸、無可挑剔的臺詞構成了這部經典電影無可撼動的地位,今天我將從敘事結構、劇情設計、細節和輔助人物的參與及意義三方面來解讀該片的魅力。
  • 淺析「蒙太奇」的表現手法在電影《天堂電影院》中的運用
    而這,要歸功於導演對鏡頭語言的運用,尤其是對「蒙太奇」的表達手法的運用,這種表現手法不僅使電影看起來連貫有序,並且在推進影片敘事、渲染影片情緒、詮釋影片主題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最終讓這部電影成為人們心中的經典。
  • 「窗口」的巧妙運用使《美國往事》的構圖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在相對於古老的繪畫藝術中,電影鏡頭可以把更豐富的光、影、色元素作為有機的構圖元素,以獨特的魅力傳達情感和意義。在攝影中,有一種叫做「畫中畫」的構圖,他經常被使用並不斷被模仿。相機通過門、窗或框架拍攝人物和場景,這些框架構成了「畫框中的畫框」,形成了「畫中畫」的獨特效果,作為敘事中的強調符號,鏡頭聚焦於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