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來山東諸城臧氏名人錄(一)

2021-02-07 臧氏文化

山東諸城臧氏自明清以來家族昌盛,人才輩出,清道光《諸城縣誌》稱:「臧氏,巨族,彪炳史冊」。現將自明清以來諸城臧氏名人摘錄如下,以激勵後世子孫勿忘先祖,牢記「正直忠厚,立朝之本。勿以捷徑赴權門,勿以簠簋損家聲,勿以閥閱凌鄉曲」的臧氏祖訓,發揚「忠勇清正、衛國愛民、德信孝節、禮義業功」的臧氏精神,奮發圖強,團結拼搏,為臧氏家族的振興而努力,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奮鬥。

 

臧哲,明朝洪武初年以儒士舉為本縣訓導,徵授禮部主事,轉兵馬司指揮。發奸摘伏,不避權豪,上嘉之,賜白金二錠,馬一匹。擢刑部員外郎,洪武九年三月升四川行省左參政,九月升廣西布政使,所至以廉介稱。母憂,家居。洪武十一年十二月,皇帝敕賜米鈔,敕曰:「卿曩職桂林,歲月未久,雖有酒失,而廉介自持,邇以母憂去職,守服至今,朕嘗軫念,特遣人賜卿米六十石,鈔二十五錠,以給所乏,卿當恪恭己孝,服闋來朝,共圖至治」。事見《明太祖實錄》。在城南大街建有「晝錦坊」,哲之後世居枳溝村,哲之墓在普慶鄉城西四十裡甘泉社。事見明嘉靖《諸城縣誌》。

 

臧五,或雲名「虎」,枳溝村人。父名臻,有子十二人,五行五,故人以臧五呼之。嘉靖十年三月內,其家罹火,臻年老臥室內,室焚不能出。諸子環視無肯救者,五獨奮前,冒火入室,負臻以出。五被燒,遍身焦灼,傷重濱死,復生。後其父竟以火熗死,而五之孝行難泯,真可謂見危授命矣。

 

斐:

臧斐,諸城城裡臧氏二世祖,字文甫,號浚川,正德十三年戊寅歲貢生,初任湖廣景陵衛經歷。敕授徵仕郎,升直隸真定府定州同知,以孫惟一貴,誥贈中大夫,光祿司卿,累贈通議大夫,南京兵部右侍郎。

 

節:

臧節,臧斐長子,諸城城裡臧氏三世祖。字介夫,號松庵,性淳良,與物無忤。以子惟一貴敕封文林郎,太湖縣知縣,誥封奉政大夫,吏部稽勳司郎中,晉封中大夫,光祿司卿,誥贈通議大夫,南京兵部右侍郎。明隆慶年間曾與譚章、範紹、竇昂、陶成、常雲、丁純、侯廷相、劉士則等八人組成詩社,浪蕩山林,以酒為樂,不問政事,倡樹民風,人稱「九老」。知縣王三錫繪「九老圖」贊之。與同父異母弟臧符甚相愛。家居儉素,一如既往,鄉黨以臧佛兒稱之,卒年九十二歲。萬曆十五年在郭街西大街建立「龍章三錫坊」。有家傳事跡載縣誌。

 

臧敏,以薦闢任河南輝縣主薄。

 

臧執中

臧執中,洪武二十一年以薦闢任湖廣夷陵州倉大使。

 

臧介,枳溝社人,嘉靖十八年已亥歲貢,未仕。

 

臧惟一:

        臧惟一(1542—1607),字守中,號理軒。其先世居琅邪臺下,明初遷居諸城城裡。祖父斐,父節。惟一自幼勤奮好學,才華出眾,十七歲補博士第子員。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甲子科山東鄉試中第九名舉人。次年參加乙丑科會試中貢士,殿試中式三甲第163名進士。初授安徽宿松縣知縣,年甫弱冠。調太湖縣,皆以治行稱最。升戶部主事,調吏部,升稽勳司員外郎,兼管文選司事務,人不分南北,地不分遠近,均處理得當。大學士高拱深器重之,升稽勳司郎中。萬曆元年(1573),以母病告歸,不久,母親去世。服滿,補原官,調文選司郎中。時正值大學士張居正柄國政,凡六部升任官職,吏部尚書不敢作主,必須秉承張居正之意行事,惟一極力反對。一次,有新、舊選郎中拜訪惟一,其中舊選郎中為張居正至親,為此,惟一拒絕同他交往。後來,惟一晉太常寺少卿,提督四譯館。八年(1580)轉大理寺少卿,署理正卿事,侍經筵。在一次視察監獄時,他發現有不少積案未結,便立即提案卷審閱,並多方調查取證,親自升堂審問囚犯,結果查無實據,惟一立即上奏皇上,奉旨釋放了數十名無罪之人,為百姓所敬服。

萬曆九年(1581)春,臧惟一護駕皇上閱兵式,皇帝親賜紅羅鸞帶一條。之後,惟一又升任太僕寺卿,轉光祿寺卿,專管皇室祭品、膳食及招待酒宴等事宜。惟一凡事崇尚節儉,為朝廷節約消費「以百千計」,當時,張居正已秉政十多年,雖然廣結黨羽,也想推薦一、兩個正直有為之人,以掩朝廷內外眾官吏之口,正好僉都御史一職欠缺,張居正想讓臧惟一擔任,因曾被臧惟一拒之門外的那個舊選郎中從中作梗,張居正最終沒有提升臧惟一。幾年後,張居正敗落,其黨羽皆被排斥罷官,唯獨臧惟一沒有受到牽連。不久,惟一升任順天府府尹,任職期間,對於權貴的一切不正當要求均嚴詞拒絕。後,惟一又提升為河南巡撫,他恪盡職守,秉公辦事,剔除一切苛捐雜稅,讓百姓安居樂業,深受士民愛慕。

萬曆十三年(1585),河南遭受旱災,地裡糧食絕產,百姓生活困苦,惟一立即下文要各府、州、縣開倉放糧,賑濟災民。同時上奏皇帝,請求免除本年租賦,得到批准,百姓得以生存,無人流亡外地。期間,光山縣有一農戶家產一牛犢,貌似麒麟,過了一宿即死亡。縣令上報給臧惟一,說是「瑞祥」之物,欲上奏朝廷,被惟一阻止了。當時,有一好事者,將怪胎牛犢畫下來,拿到長安市上出售。消息傳進皇帝耳朵裡,很高興,以為「瑞祥」,便派人立即去河南取來觀看。惟一上書說,這實際上是個牛犢怪胎,世上哪有麒麟?安邦定國,皇上愛民,官吏盡職,上下同心治理天下,這才是真正的上天賜福啊!皇上不聽,惟一無奈,便以終養告歸,回到故鄉諸城。以寫詩編書、養花澆園為終焉之計。他布袍氈巾,時與鄉鄰野老為伍,歷十三載,不與豪門顯貴結交。

        萬曆二十七年(1599),神宗皇帝忽然想起臧惟一,認為他對朝廷忠心不二,遂起用他為南京兵部右侍郎。南京駐軍素來驕悍不馴,經常騷擾附近百姓,人們深受其苦。惟一到任後,對軍隊嚴加整訓,並耐心教育士兵。經過整頓,軍隊士氣大振,秩序井然。時工部匱乏,請馬值二十萬助河工,惟一說:「留都根本重地,無馬值是無留都矣。」上疏力爭,得留其半。後惟一發現沿海諸軍戰船年久失修,有的已壞,士兵銳氣不足,便千方百計維修舊船,打造新船,軍威為此大振,加強了沿海防務,保證了沿海民眾的安全。

後來,臧惟一忽患風痱病,便辭職回鄉治病,因醫治無效於萬曆三十五年(1607)九月初六日卒於家,終年66歲。皇帝聞聽後十分哀痛,於次年四月十四日下詔贈惟一為南京工部尚書,賜祭葬。惟一的塋地在諸城縣城西南隅土牆村後。萬曆十三年在南城大街建立「中樞督撫坊」,萬曆十五年在郭街南大街建立「兩聯華署坊」。

 

臧惟幾:

        臧惟幾,號敬軒,惟一胞弟。喜讀書,善詩文,性恬,官至太醫院吏目,不樂仕途,善多方外交,雖出身豪門,但處世超脫,喜愛幽靜山水,飽讀儒家詩書,又深好研討佛學哲理。萬曆二十八年(1660年)春,偶遇來諸城雲遊的蜀僧明開心空大師,一見如故,情投意合,邀明開住其家,二人晨昏相聚,談經論佛,形同莫逆。他被明開高深的佛學造詣所折服,也為《華嚴經》那博大精深的內涵所吸引,便請其抄寫一本,明開為他的友好和真誠所感動,欣然應允。歷時三載,《華嚴經》抄畢,明開欲告辭,這時惟一正離任在家養病,兄弟二人極力挽留。明開不願在郡城,而喜歡山野。惟幾說,邑南我家有名山,憑你選擇居住,明開被盛情感動,不再堅辭。在惟幾的陪同下,遊覽了五朵山,明開被那「蒼壁插空,雲嵐出沒,繚白繞青,峰之幽幽,泉之活活」的風景所傾迷,於是毅然定居五朵山大悲峰下。後來在惟一、惟幾兄弟的推薦協助下,明開北走京師上書朝廷,請名山名寺,經過一番艱難困苦,萬曆皇帝欽定「五朵峰」為「五蓮山」,並撥金五千,派專人監督修寺,敕封「護國萬壽光明寺」,賜經萬卷,明開為住持。由此,五蓮山光明寺成為山東四大名寺(靈巖寺、法慶寺、侔雲寺、光明寺)之一。臧氏兄弟的善舉,得到民眾擁戴。在光明寺還專有石碑記述,石碑至今猶存。寺門兩側,還留有臧氏題詩刻石。

從此惟幾與蜀僧心空嘗布袍,策蹇往來,吟詠其間,時有高士之目。五蓮山光明寺落成後,惟幾題《五蓮山創建佛殿成》詩一首,並刻於詩碑。詩曰:

 

蠟屐青筇問上天,苔光水色印衣涼。

日之夕矣山容醉,風自來兮石髓香。

望海樓高雙樹靜,蓮臺僧定一天長。

山頭地闢平如掌,正好開軒坐法王。

                                                    

 

臧爾勸:

        臧爾勸(1572~1634),字仲升,號九巖,明諸城城裡人。父惟一,嘉靖四十四年進士,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卒贈南京工部尚書。爾勸為其次子,自幼秉承家教,刻苦自礪,於萬曆十九年(1591)二十歲中辛卯科山東鄉試舉人,次年參加壬辰科會試,得中貢士,殿試高中二甲第39名進士。爾勸中進士後,授戶部山西司主事,歷兵部車駕、禮部主客司主事、署儀制員外郎中,升陝西潼關兵備副使,改提學副使。當時爾勸剛過二十歲,辦事穩定持重,不輕浮,盡心訓導學子,所取士考中舉人、進士的不乏其人,陝西人把他比作三國時的「水鏡」先生(即司馬徽)。後轉右參政,歷河南潁州兵部右參政,升浙江、湖廣按察使,再升河南右布政使、廣東左布政使。期間,爾勸為官注重操守,以清正廉明自律,在當地頗有威望。他曾經自書一幅字「此地多寶玉,慎勿厭清貧」掛在臥室,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後皇上下旨特升爾勸為右副都御史、寧夏巡撫,成為封疆大員。其時,有少數民族貴族頭目率騎兵侵犯西方邊境,警報傳來,臧爾勸毫不驚慌,立即召集兵將,激勵將士們為忠義而戰,將士們群情激昂,軍威大振。爾勸在賀蘭山前設下埋伏,令士兵在交戰時假裝敗退,誘敵深入,當敵人進入埋伏圈後,一聲炮響,明軍全線出擊,萬箭齊發,敵兵傷亡慘重,斬首數百,敵軍首領倉惶而逃。捷報傳至京城,皇帝下詔書褒獎,並召拜爾勸為兵部侍郎。不久,皇上又有意提升臧爾勸為兵部尚書,旨未下,爾勸忽然告病回鄉。他會試時的房師、萬曆十七年狀元、古文大家焦竑稱他急流勇退,並以有這樣明白的學生而自喜。

爾勸回家鄉諸城後,以廣為善事為己任,受到鄉親們的尊重。鄉人稱其宅為「太古園」 。回鄉三年後,爾勸即辭世,享年64歲。皇帝得知後,非常惋惜。崇禎元年(1628)九月,皇帝下詔追贈臧爾勸為兵部尚書,賜祭葬。

 

臧爾令:

臧爾令,號玉巖,明末諸城城裡人。臧惟一之四子。爾令從小樂善好施,勤於學業。萬曆四十六年(1618)參加戊午科山東鄉試中式舉人。天啟二年(1622)赴京參加壬戍科會試,一舉中式貢士,殿試成三甲第104名進士。臧爾令以進士初授元氏知縣。縣在河北省石家莊市南部,太行山東麓,漢置縣,歷史悠久,物產豐富。爾令蒞任,十分注意自己的節操,日常費用都是從家裡開支。當時有個姓張的直指找他,說可以舉薦他,但必須交部分銀錢,並且保證他能升官。爾令微微一笑說:「開始我以金錢買官晉級,後來我哪有臉面見人?況且我家中貧困,哪有多餘的錢幹這種事!」後來爾令靠自己的勤奮努力,授工部屯田司主事,調禮部儀制司主事,升精膳司員外郎,外放河南睢陳道參議,所到之處,藉藉有治聲。不久,又升為山西冀南道副使。當時,流賊四起,擾亂社會治安,人心惶惶,爾令率領所屬官兵,冒著弓箭、矢石,與賊兵血戰於石樓,賊兵大敗而逃,居民得以安居樂業。正當爾令雄心勃勃準備幹一番大事業的時候,有人在上司的支持下處處與爾令作對,爾令確信局面難以扭轉,遂稱病告歸。爾令回到諸城老家,每談到為小人陷害而受氣的事,就長噓短嘆,流淚不止。崇禎十五年(1642)冬,清兵南下,本地縉紳都擔負著守城的責任,爾令率領自家子弟守衛城西南門,激戰多日,十二月十四日由於叛徒投敵城被攻破,壯烈犧牲。

 

臧爾壽:

        臧爾壽,號雲巖,官生,惟一之五子。性慷慨好義,登州兵變(孔有德耿仲明叛亂)時,諸生逃難者六人至諸無所歸,公館之於家,解衣推食閱二載無倦容。其軼事多類似。憲副公(爾令)家居時,每偕公晨夕登漾月樓與賓從子侄飲酒賦詩唏噓國事,輒相對嗚咽未幾。明崇禎壬午清兵屠諸城殉難。有家傳事跡載縣誌。

 

臧爾昌:

臧爾昌,一字騰蛟,號盧巖,庠生。惟一第六子,惟幾嗣子。他重義氣,雖入學堂,用功讀書,卻屢試不第,故以詩賦自娛。每遇饑荒之年,則出粟米於路旁,濟貧恤民。崇禎十三年,大飢,四關施粥,約活八千餘人,又施五蓮山並在城諸寺院賦役地三百於畝,以贍僧道人。明崇禎(壬午)十五年(1642年)十二月十四日,清兵攻進諸城,到處燒殺搶掠,家人多遇害。從此他想世已不能治,對國家前途無望,面對國破人亡的局面,即產生厭世情緒。因而對家財毫不吝惜,對佃戶、民眾借之錢財所寫貸券一火焚之,以濟貧民。雖耗家資太多,他卻蕭然自好。施恩行善直至壽終,卒年五十二歲。著有詩文集《蛩音偶存諸集》存於世,並載《東武詩存》。他經常登五蓮山賞景,與寺僧法師談詩論文,聽講佛經,詠五蓮山盛景詩較多。五蓮山光明寺詩碑刻其《登五蓮山》詩一首,詩曰:

 

十丈蓮開太乙峰,大河曲曲玉重重。

危岑突兀來初日,絕澗颼颼出暮鍾。

身到此中知我靜,鳥飛其外寫空蹤。

春芽半盞香雲滿,幾處寒泉幾處松。

 

        他還為五蓮山詩碑作《追刻五蓮山詩序》,序中寫道:「五蓮、九仙並峙諸之西南,實相伯仲。而天下言名山者只稱九仙,不載五蓮。何也?五蓮、九仙只隔一澗,實則相連。合言之曰九仙,分言之曰五蓮,曰九仙也。」

 

臧爾謨:

        臧爾謨,附生,以子嗣光貴敕封文林郎,青縣知縣。

 

        臧嗣光:

        臧嗣光,號射墟,符公曾孫,惟精公之孫,爾謨公之子。萬曆三十年壬子舉於鄉,任直隸順天府青縣知縣多異政,授階文林郎,晉河間通判。駐山海關憮靖多方軍民兩便,去之日有泣送百裡外者。

 

臧嗣德:

        臧嗣德,字伯元,號翌軒,官生。幼博極群書,累試不第。以官蔭授詹事府主簿,轉都察院都事,升刑部主事,晉郎中,授階奉政大夫。升陝西慶陽府知府,階中憲大夫。慶陽為邊陲重地,明季多兵警,歲無寧日。公先事預防,力方捍禦,民賴安堵。以母老歸養於城隅闢園,植花種竹,日吟嘯其間。所著有《澹芳園集》行世。壬午之變,出粟給城守者,歡聲如雷。後城破公歸家衣朝服端坐於廳,事大兵入以不屈死。事跡載縣誌忠烈傳。

 

        臧龍光:

        臧龍光,字猶齋,又字延津,贈文林郎爾行公長子。以孝聞,課諸弟力學相繼入庠。順治八年辛卯恩貢,順治十八年任直隸衡水縣知縣,授文林郎,多惠政,居官稱廉平,衡水人至今思之。

 

臧懋德:

        臧懋德,號東勖,官生。例授徵仕郎。明崇禎壬午(1642)清兵屠諸城時殉難。

 

臧允德:

臧允德,字諧卿,號嵩石,臧爾令第二子,出嗣爾勸。自幼盡讀家所藏書,思奮跡科名會。因父爾勸巡撫寧夏有功,蔭例授錦衣百戶,璽書至時,他怏悒不拜,其母王太夫人曰:「國恩不可負。」他這才稽首謝接,並無何議,授奉後派他到北鎮(詔獄)撫掌刑獄,任錦衣衛職,屬東廠管轄。他毅然曰:「此楊左諸君子畢命地也,大丈夫七尺之軀,寧能以鬚眉奔走事中貴人乎?」故辭職,歸事爾勸,瞻養父母極盡孝。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清兵入關,對諸城從城外到城裡燒殺搶掠,慘不忍睹,其家門死難甚多,他從戰火中將死難者以禮盡葬。其後盡心撫養兩異母。每逢荒年,出粟賑饑,養活鄉民,貸者盡焚其券。晚年大開「松梧」舊居(即松梧堂),與諸名士攻詩染翰,情投意合。因大地震驚眩而卒,時年五十八歲。清朝時以子振榮貴誥贈奉直大夫,江西寧州知州。有家傳事跡載府志、縣誌。允德好行善事,施恩於民,對寺廟慷慨施資,為五蓮山光明寺護法人之一。崇禎元年(1628年),五蓮山明開和尚心空大師,欲立光明寺碑,允德即施資立石。今寺碑完好,下書:「恩蔭錦衣衛信邑人臧允德諧卿施資立石」。

 

臧新德

臧新德,子伯銘。官生,爾壽子,補諸生。與弟析箸,自擇薄田。崇禎十五年後,痛父遇變,棄城中居第,輦先世藏書八櫥,隱回頭山,不復入城,粗衣糲食終其身。著有《靜悅齋古文集》一冊、《回頭山人遺詩》一卷。子:振翼,字霞度。七歲而孤,事母曲盡色養。成童補邑庠。母歿,即絕意場屋,植花竹,慕前輩「九老會」,與同邑竇之倞、王學海、李須為、李振玉、王敬思、隋公彝、楊汝默結社扶淇河上,以邑學博仝於泌為社長。講學賦詩以為怡樂。振翼各為之傳,自稱曰「怡怡亭先生」。前明「九老」,後繼以「八友」,振翼之高曾與焉。此會名「續九老」,是能以高隱世其家者。康熙三十七年,大飢,振翼出粟為族人倡,莒州老友張佩窮無所依,召之,館於家十餘年不變。子:夢元。

 

臧世德:

臧世德,號伯孚,廩生。因抵抗清兵屠諸城,於明崇禎壬午殉難。明崇禎壬午十二月十四日那天,世德本已脫難,突然聽到父親被殺的消息,奮不顧身地前去抱屍大哭,遂遭清兵殺害。

 

臧永德:

臧永德,號次仲,附生。明崇禎壬午清兵屠諸城,永德奮力迎戰,犧牲於城西南門外。

 

臧文德:

臧文德,號公修,爾令子,順治十七年庚子恩貢生,考授布政司經歷。狷介自守,人多以孝友稱之。

 

臧同德

臧同德,字公鄰,爾令子,考授州同。

 

臧達德:

臧達德,號公三,生於明崇禎五年(1632年)五月十二日。清代名醫,著有《履霜集》三卷,現有《珍本醫書集成》行於世。《履霜集》內容以敘述診療經驗為主。卷一,虛勞病證治,包括虛損癆症總論,虛癆陽證、陰證辨證,其中對各種病證的敘述與辨析比較完備。卷二、三論婦、兒科疾病之證治。卒於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五月二十二日,享年七十七歲。塋地位於諸城城東六吉莊子西北。

 

臧振榮:

臧振榮(1630—1694),字君仁,一字岱青,諸城城裡人,堂號「太古園」。順治十一年(1654)中式甲午科順天鄉試第212名舉人。十八年(1661)赴京參加辛丑科會試,中第371名貢士,殿試成三甲第191名進士,授廣西昭平縣知縣。其地因寨改縣百事草創,且當三十六灘之衝洊,罹兵燹人多困窮。公至方加意拊循,忽滇黔變起(三藩之亂),桂林守將孫延齡附之,全粵震動。公時染瘴癘,力疾固守。張疑設伏,賊艘千餘蔽江而下,竟畏不敢前。故於平樂既陷之後,蕞爾昭平巋然獨存也。會大司馬金公開府蒼梧,察公知兵檄赴軍前督理糧務。賊乘虛薄城下,且攻且誘,遂至失守。懷集令闕金,公以其為東粵要害,命公攝其事。蒞事兩日,偽將軍周一鶚率眾環攻時倉庫如洗,公鼓舞士民自設方略,出奇制勝,城賴以全。新令至公廼謝事,時東粵盡陷,滿地皆賊壘。公甫離懷集為賊將馬雄所獲。雄久知公才異為己用,公以死自誓必留清白之身,上報朝廷下見先人。雖逼迫百端,矢節愈厲,適幽縶少疏,公得逸去。丁巳二月抵贛州,將軍舒公、撫軍佟公悉公忠義,交章尉薦,旋奉溫綸,特授江西知州,需次本省。公念母甚,遽歸侍養者,十有一年。丙寅寧州守闕,始捧檄赴任。公遇事明敏,佐以廉惠。仁西兩鄉地接湖廣其民刁悍,國賦欠虧,樊、盧、冷、吳四姓尤稱桀點。公親至其聚落,開誠布公喻以禍福,積逋悉完輸將恐後矣。一日大火起,西門延灼數百家將及衙署。公仰面籲天,風立返,火遂息。公治寧六年政聲日起,一時督撫無不推轂,且駸駸響用。忽太宜人以老壽終,哭之至毀,因請急奔喪抵裡而毀益甚,抑鬱結轖一夕卒,則康熙甲戌五月十五日也,距生崇禎庚午八月初九日,享年六十有五。

        論曰:公少好學,善屬文又長於詩,有稿數卷行於世。筆法最為簡古,得其書者,多藏弆之。又天性坦易與人言,吶吶不出口。而其居官則廉,能仁恕,為上官所重。至盜發兩粵群聚蜂起,公雖有濟變之才,天地為籠逝將何所。卒能貞白一心,抗節守義,亦可謂挺然獨立者矣。乃甫履亨途,而不得竟其所施設也,豈非其命也哉。

        後以子珊職誥贈中憲大夫。

 

        臧振奇:

        臧振奇,字君平,號恬園,廩貢生,贈奉政大夫諧卿公仲子,出繼文學次仲公。後次仲公義殉明城守難,公事諧卿公,極盡色飬。康熙七年諧卿公以地震驚眩卒。公哀毀至瘠時,季弟贈中憲公尚幼,經營襄事,公與長兄、贈中憲公分任之,心力交瘁,以孝稱。平居輕財重義,友人罹難,嘗寄銀三千兩,人無知者,難定以原金還之,封識宛然。康熙四十三年歲大飢,出粟賑饑多所全活。享年七十四歲,卒後以孫在莘誥贈奉政大夫。

 

臧振乾:

臧振乾,字幼青,號元之,王父錦衣公季子也。生而願慤寡言笑,衣冠必正,與人接謙和卑牧循循如也。少孤,事先王母以孝聞,稟承世父教,弱冠入庠,食餼有聲黌序間。辛酉已擬第七魁,以對策戇直被落,援例內閣中書舍人。延師課子教讀有用書。性仁厚好施與。戊寅歲飢捐粟助賑,上官以匾額旌之。甲申又飢,煮粥飯乞所全活甚多。村人鬻(賣)一女,後知其已字,尋其原配使完聚不索直。有負債者顧以產償,笑免之。佃戶掘地得藏金有證,公曰,古人鋤金不顧彼命合得之,於我何與?卒置不問,平居杜門守靜,從不幹預公庭一事,惟日閱經史自娛,嘗結廬延師以待貧乏之來學者。邑令徐公推重之。每曰,香山(白居易)遺韻、幼安(辛棄疾)高風封君臧中翰公有焉。以仲子琮貴,累贈中憲大夫。

 

臧振揚

臧振揚,字慎修,康熙四十四年乙酉武舉鄉試第三十八名,兵部效用議敘候選守備。

 

臧瞻祖

臧瞻祖,字賦梅,振榮之子,康熙二十三年甲子武舉鄉試第五十七名。

 

琮:

        臧琮(1687~1749),字坤儀,號省齋,振乾之子,清代諸城城裡人。康熙四十四年(1705)乙酉科山東鄉試中第42名舉人。次年,赴京參加丙戍科會試,中式第288名貢士,殿試成三甲第229名進士,授龍川知縣,縣在廣東省今河源市東北部、東江上遊,鄰接江西省,盛產稻、甘薯、油茶、油桐、竹、木材、柿等。臧琮到任後,先下鄉微服私訪,查得惡霸奸猾之人立即繩之以法,使該地民心安定。繼興學校,建書院,親自到書院檢查學子們的課業,並予以指導,正文風,定甲乙,人誦神明,為立生祠祀之。以卓異遷寧夏府同知,剛上任即奉命去甘肅押運軍糧,往返數千裡,不辭勞苦,深得好評。他大力提倡興修水利,建驛站。當地收稅,一是加收稻穀折耗費,二是加收鹽鹼潮溼費,兩種稅加在一起有數千兩,臧琮一律革除,民眾受益,十分感激他的賢德。後升任禮部儀制司員外郎,調祠祭司,外放福建建寧府知府。建寧故俗重男輕女,有許多人家棄女嬰,臧琮作歌傳唱以戒之,風俗一變。乾隆二年(1737),天降雨粟三晝夜,有麥、黍、紅豆、黑豆四種糧食,巡撫欲行公文報知朝廷,臧琮說:「若知府能率屬安插地方,但求雨暢時若受賜多矣,皇上新登大寶,以報瑞好奇自某始,不敢為,亦斷不可為」。巡撫感動地說:「賢哉太守,古社稷臣風也。」事遂寢。 時其母親已年過八十,臧琮屢次申請回家奉養,上司不予批准,臧琮整日悶悶不樂。因所屬吏員耽誤了公事,按例臧琮應受降職處分,因臧琮有加級,以此抵銷。在他的再三要求下,上司批准了他回鄉奉養老母的請求,立即打點行裝,唯有圖書數篋。回諸城老家後,母子歡聚,異常興奮,早晚率諸弟及其子孫奉觴上壽,歡度晚年,後以疾卒於家,享年63歲。贈鄉諡「孝義」先生。臧琮工詩文,他晚年創作的詩刊成《鴻雪齋詩稿》,大學士趙國麟為其作《序》。

 

臧瑧,字良玉,雍正七年乙酉武舉鄉試第十三名。

 

璣:

臧璣,字衡儀,爾勸孫,雍正十三年乙卯舉人,順天副榜第四十九名。著有《竹窗詩稿》一冊。

 

臧祚鞏:

臧祚鞏,字永琡,號福庵,琮之子。雍正十三年(1735)乙卯科順天鄉試第201名舉人,授山西武鄉縣知縣,歷貴州天柱縣知縣、廣西貴縣知縣,遷西隆州、雒容州知州,乾隆三十七年任杭州府同知,授奉政大夫。以治獄名於時。永琡早隨父任,繼登仕版,自燕趙秦晉,以及吳楚浙閩黔粵,足跡幾遍天下,凡所過名勝之區,必流連竟日,備寫其山川風土人物,以寓弔古懷鄉之感,故所作尤多,著有《曉燕堂詩稿》行世,享年六十六歲。

 

臧汝明:

臧汝明,字服鄰,爾行之孫,禧光之子。好學敦行誼。子四人宣、綸、超、採,恪守父訓,溫恭嫻禮讓,望而知為處士先生之子,遂成臧氏家學。叔父寵光誤觸武弁,弁毀其門,辱毆之,知縣不能制。汝明控於府,寘之法。族子玫,生三十九日失父,汝明畜之至成人。玫事汝明如嚴父。汝明沒,為持期服。玫,字士蘊,振猷之子,事生母秦氏以孝聞。再從叔父振翼病,玫侍湯藥,衣不解帶者累月,振翼亦鞠於汝明者也。玫遇族黨甚厚,嘗分田廬給其貧者,人多德之。

 

珊:

臧珊,字聲佩,振榮之子,例貢,官雲南昆明州知州,累升雲南府同知,雍正十三年任雲南姚安府知府,授中憲大夫。歷陝西西寧府、寧夏府知府,清勤自勵,治績卓著。

 

臧應鎬:

臧應鎬,字覲豐,號京圃,又號樸村。清雍正年間由仁裡村遷泊子村。貢生,候選翰林院待詔。例授登仕郎。與兄應鏸製藥物濟人,貧者多住其家,病癒乃去。清乾隆《諸城縣誌》有記載。

 

臧應錦:

臧應錦,字暗章,號中美。仁裡村人。貢生,候選按察司經歷,例授文林郎。著有《亦山園詩》一卷。有家傳事跡載縣誌。

 

臧珣,字玕友,號東萊,又號琊村。公弱冠入庠累試不售,以明經(貢生)任莘縣教諭。內艱服闕,升陝西鳳翔縣知縣,以外艱歸,再任唐縣知縣,升直隸晉州知州。卒於官,享年六十九歲。公蒞任所至有聲,任鳳翔時,西兵多驕橫,至白日奪民金。公出控於道,兵咆哮不服,武弁方左袒之,公命搜兵衣袋得所奪金。武弁語塞,乃置兵於法。嗣是兵稍戢晉州,舊若差傜民願出錢免役,每條金壹兩納百錢曰,傜錢立石州署永為例。公涖任詢其由,愀然曰,正賦已苦,吾民忍額外加派乎,悉免之。唐邑何姓子數齡父母亡,遺產數十畝,族人利其產,嗾其寡嫂逐之,至行乞。年漸長控於官,公得其情判田給之,且諭之曰,汝兄無子,汝又無室,爾父一脈絕矣。任汝鬻田娶婦可也。及公任晉州,何姓子連舉二子跋涉數百裡詣公謝曰,小人有子矣。敢告何氏之祀,不殄世銘公恩也。公嘗出見母子夫妻流離於道者,詢之為衡水張姓,公憐其窮假以官田,使守先農壇,且假之資俾貿易,後漸裕,遂佔籍晉州。及公卒於官,晉人士會哭州署者如失怙恃。唐邑越境來哭者哀聲交於路。而張姓與何姓子則千裡隨柩至諸送公葬,然後歸。先是公任莘縣教諭有田爾玉者,父子應役,公待之厚。爾玉歿,子某無所依,因隨公鳳翔後隨公還諸。公傷其單宗孤緒,為娶妻生子。公歿涕泣不忍歸,蓋終其身為公守墓雲。     

 

臧採,字敬六,號貽雪,以稟貢選恩縣訓導,升文登教諭。享年六十八歲。(雍正年間)

 

臧應詹:

        臧應詹,字枚吉,清代名醫,其生活年代約在雍正末至乾隆中期,時有「南黃北臧」之稱。枚吉幼而能文,15歲補諸生,莒州訓導。由於受父親的薰陶,又因母老多病,遂習醫術。畢生勤奮好學,博覽群書,經苦心焦思,醫道大成,善治內科雜病,兼通外、婦、兒諸科。懸壺鄉梓,晚年益精。每臨病症診治,凝神殫思,往往妙手回春,遠近敬為神醫。著有《傷寒論選注》10卷、《類方大全》14卷、《外科大成》4冊、《傷寒婦幼三科》4冊、《脈訣》1冊。現僅從民間搜集到《傷寒論選注》及《類方大全》之手抄本。從《傷寒論選注》二書看,枚吉廣收百家之長,融會貫通,於眾多《傷寒論》注家中,獨擇成無己及《醫宗金鑑》二家,認為二家之注雖不無小疵,但持論平正通達,誠為後學楷模。枚吉作選注,務在實用,不尚浮詞。書末附有臧氏運用《傷寒論》的心得,頗具匠心,成平生心血之結晶也。終年七十八歲,葬於呂標黑龍溝西南塋。

 

臧夢元:

        臧夢元(1709—1779),字肇奎,號蝶亭,清代諸城城裡人,後析居縣南北哥莊(今屬郝戈莊鎮)。臧夢元中了拔貢後,幾次赴鄉試不中,遂棄去五經、四書不讀,致力於古文詞研究和創作。後來在朋友的勸解下又去赴考,臧夢元三場所做的文章皆以古文法行之,結果得中第十九名舉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三月,他赴京參加辛卯科會試,此科是皇太后八十大壽所加的恩科,中式第七十六名貢士。殿試於四月廿一日舉行,臧夢元中三甲第六十九名進士。

        臧夢元中進士後,謁選為候選知縣,因年老不願為官告歸,一方面繼續從事古文研究和著述,一方面奉養老母。夢元卒時年七十一歲。

夢元著述甚富,不自愛惜,刊行留於世者僅有《玉蝶書屋詩文》一冊、《澹寧齋稿》一冊、《靖言堂古文》一卷。有的詩被選人《東武詩存》和《山左清詩續鈔》。還應諸城知縣何樂善之邀,參與編纂乾隆《諸城縣誌》。

 

臧宗河

臧宗河,字見圖,俊監,候選行人司司副,改中書科中書舍人。(乾隆年間)

 

臧滋,字渭南,號天息,廩貢,任恩縣訓導。好古文及少陵(杜甫)詩,時稱東武四傑之一。享年七十五歲,鄉諡「文介」。著有《吹萬詩集》一卷、《鴻爪集》一卷、《黃楊集》一卷。弟:潤,亦工詩,著有《十年草》一冊、《閒居草》一冊、《丙丁集》一冊。(乾隆年間)

 

臧啟謨

臧啟謨,字士楷。清代書法家。厭城市,徙居山村。書得歐、柳法。嗜酒,索書者伺其酒酣,置楮帛,即喜書之。意興卉然。有朝貴折諫招之,辭不往。現有書法作品藏於諸城博物館。

 

臧承曾

臧承曾,字景寧,廩貢,工書法,任莒州訓導,遷歷城教諭。子:畇,諸生,工詩。(乾隆年間)

 

臧祚衍

臧祚衍,字緒發,號景社。父:琚,字佩儀,乾隆二十六年捐贈文林郎、候選按察司經歷。乾隆二十七年祚衍以例貢任雲南按察司經歷,授文林郎。清廉愛民,凡孤孀被屈疑獄難伸者,必悉心體訪密稟臬憲,多所平反。三年報滿,撫憲考語老成練達,辦事謹慎,將提升。公曰,吾桑梓念切,一官匏繫未可戀也。遂解組歸,與諸父昆弟敘天倫,敦姻睦間談桑麻。享年七十五歲。

 

臧懷曾:

臧懷曾,俊監,候選光祿寺典簿。臧塾,俊監,候選從九品。臧應坤,字簡能,附貢,候選鹽運司經歷。臧汲,授儒林郎,議敘布政司理問。(乾隆年間)

 

臧應鈞:

臧應鈞,字鳳標,號龍閣。乾隆(丙辰)元年(1736年)恩科舉人,丙戌大挑一等,以知縣籤發江西南昌試用。性剛直,能肩巨任,檄辦災賑,悉心經理,饑民感戴,中丞吳公以老成練達、辦事勤謹,題授弋陽縣知縣。未赴任,以勞瘁致疾,終於南昌寓舍。時乾隆丁亥(1767年)九月十八日,享年六十二歲。著有《刻鵠齋詩鈔》二卷,《江西草》一卷。子:滋、潤。弟:應鍅,著有《南村詩草》一卷。

 

臧宸棟

臧宸棟,字雲亭。浙江嘉興府經歷。年八十一,有元孫,五世同堂。知縣張曜以「熙朝人瑞」額其門。卒年九十四。子五,長庠生,孝友,詩書世其家,卒年七十五。孫從九品鳳藻等十一人。曾孫庠生枚、舉人毓臣等二十五人。元孫著官等十三人。

 

臧在莘

臧在莘,字阿客,振奇之孫,附貢,候選教諭,改授河南滎陽縣縣丞,升雲南通海縣知縣,乾隆二十五年任刑部直隸清吏司主事,軍功加二級,授奉政大夫。為清乾隆《諸城縣誌》董事。年七十八歲以疾卒於家。

 

臧士健

臧士健,乾隆四十一年丙申歲貢。

 

鍈:

臧鍈,字和聲,振榮六世孫,乾隆五十四年己酉貢生副榜第四名,任招遠縣教諭,邑士稱其廉靜。以母老乞終養,歸。道光二年父肇基以子鍈官,敕贈修職郎、招遠縣教諭。

 

丞:

臧丞,乾隆五十七年壬子歲貢。

 

臧在泗:

臧在泗,字魯川。監生,以孝聞,歲出百餘金濟族黨。乾隆五十一年,施粥棉絮。乾隆五十二年捐職布政司理問,授儒林郎。父瑽贈儒林郎。

 

臧奎勳

臧奎勳,字堯翰,例貢,候選鹽運司經歷。以孝聞,性靜默,持身嚴正,與人寬和,鄉人稱盛德。未仕,享年七十八歲。乾隆三十七年祖父琳、父宗瀍贈文林郎。弟奎相,字延輔,號樸齋,嘉慶四年任吏部司務兼考功司事,加一級,授徵仕郎。恭送高宗(乾隆)梓宮於遵化,夙夜恪恭事無闕失。監督西城平糶,矢以勤謹,胥役不得為奸,享年五十五歲。

 

臧祚章

臧祚章,嘉慶元年任大理寺司務,授徵仕郎,升貴陽府知府。

 

臧伯傑

臧伯傑,字孟儒。嘉慶元年捐職布政司理問,祖父應鏻贈儒林郎,父濂贈儒林郎。伯傑孝友有行,村人容德乞食以養瞽母,母歿,伯傑為治棺葬之,養德終身。

 

臧衍曾:

臧衍曾,嘉慶三年戊午歲貢。臧鳳兆,俊監,湖南試用布政司理問。臧巖,俊監,安徽試用,從九品。臧梓,俊監,湖北宣恩縣典史。臧果,俊監,江寧府倉庫大使,從九品。臧韶鏞,俊監,候選府經歷。臧坤,俊監,候選,從九品。臧晫,俊監,興化府經歷。臧楷,俊監,候選,從九品。臧宸基,俊監,候選州吏目。臧福弼,俊監,東明縣巡檢。

 

臧伯棟

臧伯棟,嘉慶十三年捐職布政司理問,授儒林郎。父瀟贈儒林郎。

 

臧法高:

臧法高,子憲庭。監生,事母孝,性恬退,嗜吟詠。歲飢,施粥。著有《盧溪詩草》一冊。

 

翰:

臧翰,字立齋,爾勸七世孫,嘉慶十五年庚午舉人第十二名,初任四川永川縣知縣,後署昭化,又署南溪,甫五月,題補梁山縣知縣。梁山,川東巖邑,多盜。翰多方嚴緝,盜皆走避,終其任不入境。捐廉倡修城垣、學宮,重葺書院,進諸生而課之,文風蒸蒸起。後服闋補原任,行抵昭化,昭民群以為蒞昭也,歡欣出迎,告以非是,皆涕泗去。既而檄署綦江。越二年,始抵梁山。梁人欣然曰:「我公果再來矣」。額其堂曰:「重見青天」。翰回任後,力行教化而後誅罰。後翰以年老告歸。鹹豐辛酉,捻匪犯邑境,翰已七十又八,佐邑令練勇禦敵,因勞致疾,歿。奉旨恤祀昭忠祠,世襲雲騎尉。子:政倬。

 

臧笙,字貫生,嘉慶二十四年己卯恩貢。父沐曾,以名諸生為一鄉矜式。笙克承家學,弱冠即名噪簧序,試輒冠其曹。偶秋闈,屢薦不售,以明經老。子孫皆能世其業。

 

臧師文:

臧師文,字竹亭,邑庠生。工詩,家貧事親孝。設館數裡外,每夜必歸,奉親寒暑無間。析箸時,以腴田讓弟。著有《土山園詩集》一冊。弟:友文,字雲坡,增貢生,亦工詩,著有《澹如齋詩集》一冊。

 

臧佩芬:

臧佩芬,字紉之,號芝仙。家世詩書,自先世至佩芬十一世,皆為諸生。事嗣父母孝謹,刻意讀書,雖芻牧不廢。家貧,業舌耕,誨人不倦。迎養胞叔耕襄終其身。為人和平正直,與人交肝膽披瀝,既久人品學問為遠近所敬重。卒年五十五歲。子:瑞麟、瑞榖。

 

臧域,字子正,爾勸七世孫,道光八年舉人第十七名。尚氣節,邑有大事,以身任之,不避艱險。族弟雒任長寧令,代理家政,數年不倦。

 

臧建勳:

臧建勳,俊監,道光七年,光祿寺典簿,授徵仕郎。

 

臧檀,幼失枯恃,哀毀若成人。歲時祭必親,每誦歐陽文忠「祭而豐不如養之薄」句,輒泣下。年飢,為戚黨貸粟。或不能償,代償之,且煮粥施人。有鬻女者,重價收養。及歲豐,畀其父嫁之而焚其券。族叔儉遠遊不歸,妻左氏無子,歿,為營葬。外兄邱於謨,貧不能娶,贈以婢得延嗣。其好義多類此。年八十五卒。

 

臧甫,庠生。性孝友,好施與。弟裡出嗣遠族,家貧甚,即分己產之半與之。道光乙未,連年歲祲,出粟活人甚眾。卒年八十三。

 

臧伯楫:

臧伯楫,監生。性仁厚,好施與。道光間,歲大飢,率族中贍足者量力出粟,以資貧乏。制棉衣給之,凡貸其糧粟者,悉焚其券。

 

臧奎壁:

臧奎壁,字煥鬥。廩生,夢元之孫。能古文。道光間,參修縣誌。

 

臧植蓉:

臧植蓉,字少蓮。弱冠入邑庠第一,學使張百熙極稱之。植蓉生世祿家而自奉儉約,篤友誼,慷慨喜施。漢江進士秦應逵來知縣事,丁祖母憂,以虧庫款不得歸。植蓉出千金助之,不足,為轉貸他人,而代償其息。又時出粟贍其老母、妻子。觀海書院主講王開榜,鄂之保康人,卒於諸。植蓉出金數百歸其梓,又邀諸同人祭餞扶淇河上,同人皆感動,哭失聲。光緒十一年乙酉鄉試後,迂道登岱嶽,遊曲阜,觀孔子廟堂。闈中文為主司所賞,以微疵置副車。乃入資為中書舍人,侍母攜眷盡載書畫去入直。暇輒與長安少年縱酒歌詩以為娛樂,不則閉戶苦吟,數十日不出。年二十九歿。歿之日時與生時同。子二:大鶴、次鶴。著有《醉秋吟草》一冊。

 

臧炅,家貧,以經學教授鄉裡。臧氏,故巨族,炅以徵修族譜為己任,奔走兩寒暑,稿始就。苦無剞劂資。時族叔翰官於蜀,炅負譜千裡就翰謀之。譜得成,族人義之。著有《字學音韻便覽》十二卷、《十三經集字》十二卷、《九經集字辨同》四卷。

 

臧立中

臧立中,庠生。父伯樸,有善行。立中恪承家訓,事親孝,友於兄弟無間言。仲弟夫婦歿,遺子甫襁褓。立中扶之成立,為之完婚。課諸侄讀書,晝夜不懈。寒畯從學者,卻其費,兼助應試資。邑行鄉飲酒禮,舉大賓,卒年七十二。

 

臧廷選

臧廷選,道光十四年甲午舉人順天第六十九名。歷任海陽、茌平教諭。慷慨好義,濟人之急,四方從遊者百餘人。役後,鄉人諡曰「端惠」。父薄,鹹豐二年敕封修職郎。

 

臧俊千:

臧俊千,字官虞,父簷,以歧黃術濟鄰裡,一時有「善人」之目。道光己酉,舉於鄉,任樂陵訓導,課士必如程。戊辰,捻匪北擾,佐邑令嚴防禦,城獲安,敘功加五品銜。丙子,歲飢,捐俸為一邑倡,並免學田租。巨室感其義,爭發廩焉。年逾七旬,懼衰老不稱職,欲告歸。邑人留之,曰「文廟傾毀久,公歸誰任此事者?」乃幡然曰:「是俊千責也。」遂捐俸以助興作。工竣,解組去。越二年,卒,年七十九歲。

 

 臧盛枌:

         臧盛枌,字昔農,號秋蓬,附生。今皇華鎮大展村人。舅舅孫維堅和友人柳大鶴都是詩人。而且詩風相近,「學詩慕晚唐」,從他們的詩中,可以看出學習皮日休、陸龜蒙等晚唐名家的痕跡。盛枌有《秋蓬集》二冊。孫維堅詩集名《返主齋詩略》,柳大鶴的集名《一草亭詩略》。他們三人俱擅長寫長篇歌行,而盛枌有《詩論》一篇,反對「不哀而哭,不病而呻」,主張詩要寫「真情感」,以成就論,今錄臧盛枌詩一首《鷹》:

去往不由己,飽飢任亦人,

縱然降鳥鵲,何必太精神。

側目如深思,驕聲胡不仁,

一絲牽不斷,何計脫終身。

弟:盛柯,著有《夢醒齋詩集》二卷。應鍅之子盛樟著有《雲泉詩草》一冊。


相關焦點

  • 張友茂為《中華臧氏名人錄》作序
    —您的關注 || 對我們很重要—張友茂為《中華臧氏名人錄》作序 《中華臧氏名人錄》書影>近日獲悉,耗時五年之久,集眾多臧氏文獻研究及整理之大成的《中華臧氏名人錄》一書,日前已由黃海數字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 全國臧氏輩序總覽(2019.12.29更新)
    49、淄博嶽店輩序:同山東諸城。從十七世運字輩始用。50、泰安市高新區天寶鎮高山崖村臧氏輩分:蘭,傳,敬,錫,金。51、臨沂郯城縣十里舖村一支:建成西理愛。52、樂陵市鄭店鎮王集村:朝元常書秀,壽茂德慶隆。
  • 諸城地名之:瓦屋莊
    將臺就是點將臺,為一土嶺,(原村裡一朋友楊煥武曾指點給我)相傳東漢末年曹操曾在此臺點將,遂得此名,後來解放諸城時,八路軍也在此屯兵數千,以此作為前進基地。崔金河《諸城地名探源》,周元奎整理上傳,轉載請註明出處!
  • 全國臧氏堂號通覽
    —您的關注 | 對我們很重要— 全國臧氏堂號通覽(2020.2.10更新) 在此前全國各地臧氏家族的文化交流中,很多家人便注意到了關於「堂號」的問題。為了更好地認識這個概念,2020年2月4日,我們首次刊發了《全國臧氏堂號通覽(2020.2.4更新)》一文。經過幾次的更新補充,現將全國各地臧氏家族的堂號整理公布,以彰於今,以存後世。文中未收錄的堂號,請家人們及時在文章下方留言,告知補充,謝謝大家!堂號,本意是廳堂、居室的名稱,後來成為一個家族門戶的統稱。
  • 丘(邱)氏家族名人錄
    據《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丘(邱)姓歷代名人115人,佔總名人數的0.25%,並列排在名人姓氏的第83位;丘(邱)姓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
  • 河北省臧氏分布地圖(2020.3.12更新)
    在這片曾經波瀾壯闊的土地上,也很早地閃現出了臧氏家族的身影。《臧姓賦》載:「若夫春秋遞演,天下為鄉。民綱恪守,跡履八方。宋興於河北,明盛之浙江。」宋代,臧氏家族在河北地區的活動相當頻繁。當時的河北成為臧氏家族的重要聚居地。時至當下,臧氏家族的足跡幾乎遍布大半個河北。據臧氏文化優秀傳播者、河北唐縣宗親臧彬不完全統計,目前河北省臧氏總人口不低於五萬人。
  • 「中國龍城」山東諸城發現甲龍類恐龍新屬種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新華社訊 (記者吳書光)中國古生物專家近期在山東諸城發現一個較完整的甲龍腸骨化石,從而建立了甲龍類恐龍的新屬種,已被正式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這一發現增加了諸城恐龍動物群中恐龍的多樣性。
  • 山東諸城:激活高質量發展「密碼」
    今年以來,面對疫情挑戰,山東省諸城市通過提升服務效能優化營商環境,聚焦主導產業築巢引鳳,提供要素保障突出挖潛擴能,激活高質量發展的密碼。
  • 江蘇省臧氏輩序通覽(2020.8.27更新)
    雖然我們沒有忘記祖德祖訓,但由於時代變遷,滄海桑田,各地的臧氏宗譜輩分排序已發生變化。為便於臧姓同宗溯本求源,尋根問祖,精誠團結,攜手並進,讓祖宗的盛德隆恩,始終照耀著千秋萬代。2019年5月1日,《臧氏春秋》發表了一篇《全國各地臧氏輩分用字一覽》一文,後結合臧輝、臧著忠、臧武平、臧建年、臧秀娟等家人提供的《著忠集粹臧氏輩序》資料,又改為《全國臧氏輩序總覽》,前後進行了十多次更新和完善。
  • 諸城恐龍再添新成員——諸城中國甲龍
    近日,國內權威學術期刊《地質通報》刊登了由諸城市恐龍文化研究中心王克柏、張豔霞、陳樹清、王培業及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陳軍等撰寫的《山東諸城地區晚白堊世一新的甲龍類恐龍》一文,一種新的甲龍類恐龍被正式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
  • 《經濟日報》點讚山東諸城:激活高質量發展「密碼」
    今年以來,面對疫情挑戰,山東省諸城市通過提升服務效能優化營商環境,聚焦主導產業築巢引鳳,提供要素保障突出挖潛擴能,激活高質量發展的密碼。前三個季度,諸城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306.6億元,同比增長7.2%;主營業務收入303.1億元,同比增長6.4%;利潤17.33億元,同比增長4.5%……一串串喜人數字,彰顯著諸城市工業經濟企穩向好的態勢。
  • 山東諸城,師資雄厚,靠前的四所高中如何?
    諸城雖然只是一座普通的縣級市,但是實力卻絲毫不普通。根據小編了解,諸城已經連續多年進入全國百強縣市,經濟實力在全省都是排名前列的。諸城是一所省轄縣級市,由濰坊市代管,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的諸城,更是山東半島區域性中心城市。諸城被稱為「舜帝之都」,「中國龍城」等,不僅經濟實力強,發展潛力大,而且諸城的教育水平同樣不低。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一看諸城排名靠前的四所高中,它們之間的實力如何呢?
  • 諸城暴龍:中國白堊紀的最強暴君
    「每天一隻中國龍」也只是介紹了來自中國大江南北的恐龍的一小部分,這一小部分到今天也還差最後一隻了。 這壓軸「嘉賓」到底是一隻龐然巨物,還是一位「致命殺手」?到底是來自山東的龍骨澗,還是出自四川的「恐龍窩」?您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它的「廬山真面目」了?讓我們一起大聲讀出它的名字:諸城暴龍。
  • 【博山琉璃 醉美世界】博山琉璃名人錄:袁世祥
    【博山琉璃 醉美世界】博山琉璃名人錄:袁世祥 2020-07-28 19: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東這三位歷史名人,名垂青史,你們知道哪一位?
    #山東#山東別稱齊魯、海岱,山東西南部曾是商部落的活動中心,也是商王朝統治的中心區域之一,該地從古至今人才濟濟,今天將為大家介紹山東古時的三位名人。張擇端張擇端北宋末年著名的畫家。琅琊東武(今山東諸城)人。自幼好學,早年遊學汴京。
  • 諸城恐龍化石家族添新屬種 現已正式命名「諸城中國甲龍」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19日訊 諸城因其境內出土了大量的恐龍化石而被譽為「中國龍城」。近日,中國古生物專家基於在諸城臧家莊化石點上採集的甲龍類右側腸骨化石,判斷其代表了一個甲龍類新種,將其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這一發現增加了諸城恐龍動物群中恐龍的多樣性。
  • 諸城發現甲龍類恐龍新屬種
    中國古生物專家近期在山東諸城市發現一個較完整的甲龍腸骨化石,從而建立了甲龍類恐龍的新屬種,已被正式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這一發現增加了諸城恐龍動物群中恐龍的多樣性。記者12日從諸城市恐龍文化研究中心獲悉,國內權威學術期刊《地質通報》近日刊登了由諸城市恐龍文化研究中心王克柏、張豔霞、陳樹清、王培業及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陳軍等撰寫的《山東諸城地區晚白堊世一新的甲龍類恐龍》一文。基於在山東諸城臧家莊化石點上白堊統王氏群中採集的一個較完整的甲龍類的右側腸骨化石,判斷其代表了一甲龍類新種,古生物專家將其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
  • 山東諸城桃林鎮:做活「四篇文章」助力鄉村振興
    山東諸城桃林鎮:做活「四篇文章」助力鄉村振興 2021-01-02 15: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日諸城 ‖ 地球把最壯麗的生命給了恐龍,卻把最震撼的景致留給了諸城
    好吧,我倒要看看它們究竟有哪裡比人類壯麗:它們能一口吞下一整棵樹,哦,算了吧,人類不喜歡那些沒有營養的葉子;它們完全直立起來足有4層樓那麼高,我說的是鴨嘴龍裡最高大的諸城鴨嘴龍,那得有接近12米。哦,天哪,NBA的球星充其量也有2.6米,可殘酷的現實告訴我們長這麼高有什麼用,連籃筐都夠不著;它們能一口咬斷老虎的脖子,或者一腳踩碎一輛卡車,哦,不,老虎的兇猛,卡車的堅硬,我們人類完全拿他們沒有辦法。
  • 羅蘭之聲||《諸城的味道》作者:陳光 朗誦:羅蘭
    諸城的味道作者:陳光配樂:冰兒  朗誦:羅蘭        諸城的味道,總是與名人密切相連。         諸城是座古城。漢代置縣,始稱東武。隋改諸城。宋代為密州。這裡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名人輩出。諸城的味道與名人關係密切,也就順理成章了。        說起諸城味道,首推「諸城燒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