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兩周年 超級大國關係處於「令人擔憂的」低谷

2020-12-14 時事掃描

在華盛頓首次對北京開徵貿易戰關稅兩周年之際,從香港到科技等一系列問題引發的緊張局勢持續升溫。兩國的觀察人士一致認為,中美兩國的超級大國關係正處於數十年來的最低谷。

美國總統唐納·川普的動機是縮小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目前逆差已經縮小。中國繼續購買美國的農產品,這被視為對川普11月贏得連任的計劃至關重要,但人們普遍認為,這些農產品是給看似即將崩潰的領帶貼上的膏藥。

美國前總統巴拉克歐巴馬的白宮貿易顧問克拉克詹寧斯表示:「我不知道我們的關係會跌到這麼遠。」

現任政策諮詢公司C&M International董事總經理的詹寧斯說:「作為歐巴馬任命的人,我說歐巴馬政府可能會因為在美中關係的某些方面走得不夠遠而受到批評。」

「但如果(從川普政府的戰略中)有任何收穫,代價是什麼?」不僅會影響美國國內經濟,還會對我們在世界各地的關係和我們在全球舞臺上的地位造成什麼影響?」

在中國人民大學最近的一項調查中,接受調查的中國學者中有62%認為美國「對中國發動了新的冷戰」,而越來越多的北京官員則警告說,中國可能面臨與美元市場隔絕的危險。 華盛頓準備根據香港國家安全法進行制裁。

由於關係惡化,近幾個月來在美國經常使用的冷戰術語在中國政策界變得越來越普遍。

外交部長王毅周四在北京發表演講,在講話中說:「令人震驚的是,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但自1979年建交以來,正面臨最嚴峻的挑戰。」

分析師表示,隨著美國臨近11月大選,地緣政治和經濟關係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

「短期內,美國迅速變化的政治格局可能會改變貿易戰的計算。川普總統不斷下降的政治前景意味著,中國可能會「等待」川普總統的下臺,以期在明年1月與更傳統的拜登政府打交道。」辛裡奇基金會資深研究員,前美國貿易談判代表史蒂芬·奧爾森說。

「從長遠來看,基本問題仍然是相同的。考慮到美國和中國的經濟體系有多麼深刻的差異,過去二十年來貿易和投資一體化的程度可能是不現實的。儘管不可能實現全面的經濟脫鉤,而且對兩個國家都沒有好處,但一定程度的脫鉤是不可避免的。」

目前,中國已經增加了對美國商品的購買,也許是為了阻止事情徹底崩潰。美國人口普查局最新數據顯示,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在5月降至269.6億美元,而在貿易戰開始前一個月的2018年6月為337.1億美元。

經濟分析公司Panjiva發現,第一階段交易涵蓋的548種產品的中國進口在5月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1.5%,從2017年5月起增長了11%。

「增長是由大宗商品推動的。Panjiva 的分析顯示,在2020年5月,農產品出口比2017年5月增長了39.8%,這得益於肉類出口量增長了468%。中國放鬆了對禽肉,豬肉和牛肉的進口限制,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包含的另一項要求。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研究顯示,今年前五個月,中國僅購買了該交易所需商品的45%。

冠狀病毒大流行阻礙了貿易和物流,但是,大多數分析家首先認為貿易協議的目標是不現實的。

「無論我們是否有Covid-19,一個階段本身都是很難實現的。荷蘭合作銀行大宗商品貿易分析師潘晨軍說,這過於雄心勃勃。他補充說,中國「加強了對港口的檢查並要求提供額外的文件,以防止由於外國屠宰場爆發冠狀病毒而導致肉類進口」。

分析家們已經評論了儘管有病毒爆發,但美國對中國的肉類銷售強勁。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Covid-19危機初期美國供應短缺的高峰時期,美國對中國的肉類出口仍保持增長。我希望出口繼續增長。」 Panjiva研究分析師Chris Rogers說。

相關焦點

  • 一步一個腳印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
    原標題:一步一個腳印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人民日報全媒體平臺·2015·中央廚房烹製新聞美味)   構建新型大國關係是中美雙方在總結歷史經驗基礎上,從兩國國情和世界大勢出發,共同做出的戰略抉擇。如何在新起點上推進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中美應該怎樣攜手合作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雙方乃至全世界高度關注。
  • 羅振興:貿易戰背景下的中美能源博弈與合作
    當前,中國必須做好兩手準備,一方面要採取各種舉措防止中美能源博弈進一步加劇,努力使中美能源關係重返合作路徑;另一方面要堅持底線思維,做好應對中美能源可能發生衝突的最壞準備。自川普政府對華發起貿易戰以來,中美能源的合作受到了嚴重影響,博弈正在加劇。但是,中美在能源領域合作的客觀基礎並未消失,反而有所強化。
  • 2020年,中美關係還會好嗎?
    回首風起雲湧的2019年,中美經貿爭端成為這一年最受矚目的國際大事。從2018年3月8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布對從一些國家進口的鋼、鋁分別徵收關稅25%和10%——預示中美貿易戰正式打響,到2019年12月13日中美貿易談判第一階段文本協議達成一致,中美貿易戰已跌宕起伏了21個月。
  • 中美從貿易戰到疫情責任戰輿論戰下一步是否會引爆軍事戰爭?
    中美貿易戰《中國的軍事戰略》白皮書指出:當今國際形勢深刻演變,國際力量對比、全球治理體系結構、亞太地緣戰略格局和國際經濟、科技、軍事競爭格局正在發生歷史性變化。與此同時,美國將退出《武器貿易條約》、美俄《開放天空條約》,高調聲稱永不批准《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核武現代化、小型化步伐加快,企圖逼迫中國進入大國核武競賽,遏制中國發展勢頭。
  • 中美對抗下中國國際貿易力量在上升,中日韓經貿關係新格局何處去?
    文/鍾飛騰(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大國關係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新冠肺炎疫情為百年一遇的全球性危機,加速了百年大變局的演進,也進一步激化了中美競爭。
  • 中美關係惡化原因及未來走向
    當今世界進入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代,這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美蘇兩極爭霸格局結束後美國作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國際地位下降和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上升,以及由此引起的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調整與變化。有學者認為,以中美為對立雙方的新冷戰格局已經或即將開始。
  • 中國在中美較量中頻頻得分,中美關係是時候修復了
    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一個中國太空飛行器將在本月晚些時候把重達兩公斤的月球樣本安全帶回地球。2019年,中國的工程師在概述取回月球樣本的任務時就提出了在湖南展示一小塊月球樣本的雄心。自蘇聯1976年帶回月球樣本後,人類就沒有再完成過這個任務。
  • 克里斯多福·萊恩:中美兩國會再打一場大國爭霸戰嗎?
    導讀:近日,美國《外交事務》雜誌刊載本文論述中美爆發戰爭的可能性。作者追溯了上個世紀英德兩國爆發大戰的起因,並將今日的中美關係與一戰前英德關係作了比較。作者在本文中既客觀論述了霸權國家為維護其地位不擇手段的事實,也對中國可能的未來走向妄自揣測。中國長期以來堅持和平發展的外交路線,多次重申永遠不會稱霸,但作者像絕大部分西方學者一樣,不願相信這一點。
  • 從大國博弈和大國關係,看中美關係的發展
    因此不論誰是美國總統都不會把中美關係搞得非常親密,因為美國要充當世界警察要充當世界的大哥,因此美國總統只會把美國的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和中國的關係只會因利益的變化而改變。而這三十年來,美國和中國的關係也是貌合神離,其中還發生了數次直接碰撞的慘烈場面。998年美軍故意轟炸了我國駐南大使館,這次事件造成了我國使館人員三死二十傷,此事件發生後國內爆發了大規模抵制美國的遊行活動,中美關係跌入低谷。
  • 如何打破中美關係的玻璃天花板
    今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中國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如何看待中國「一些方面超過美國」?美國為何覺得中國的崛起動了它的奶酪?中美經貿摩擦出路何在?如何打破中美關係的玻璃天花板?  近日美國前總統卡特與川普總統有過一次電話交流,卡特在談及中美關係時說,自中美建交以來,美國一直在打仗,「因為美國總是想迫使其他人採用美國的原則。」
  • 中美貿易戰休兵,蔡英文還在央求美國豁免
    【環球網綜合報導】中美貿易戰已告一段落,中美達成共識,停止互相加徵關稅。臺媒此前熱炒大陸與美貿易戰,聲稱臺可從中坐收漁利。可如今,貿易戰都休兵了,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卻冒出來懇求美國「能將臺灣列入鋼鋁232關稅案豁免名單」。怎麼,貿易戰結束了,臺當局還沒「脫戲」?
  • 技經觀察|美國防部國防創新小組發布《為中美「超級大國馬拉松」做...
    美國防部國防創新小組(DIUx)主任麥可·布朗、國防部長辦公廳主任埃裡克·丘寧及國防創新小組顧問帕夫尼特·辛格於2020年4月聯合發表《為中美「超級大國馬拉松」做準備》報告。報告指出,中美之間的超級大國競賽涉及經濟、政治、軍事、外交和意識形態等多個領域,將會持續數代人,其中核心制勝要素是技術和創新。
  • 陳偉光 明元鵬:世界貿易的大國行為邏輯
    嚴格來說,貿易自由化是一個曲折過程,不存在純粹的自由貿易。即便在大國發展勢頭強勁的時期,也可見其對某些行業或產業如關係到國家安全的脆弱性、敏感性行業或者選票集中地區的產業實行保護。霸權國家傾向於奉行自由貿易政策,以圖建立以自身壟斷優勢和壟斷利益為中心的國際分工體系。
  • 中新時評:中美關係應重建健康穩定發展的戰略框架
    然而當下,中美政治、軍事、經貿、人文、科技等交流動輒被華盛頓政客以「國家安全」為由阻遏,當年那1克月巖背後傳遞出的大國自信、開放、坦誠和善意更顯彌足珍貴。無須諱言,與40多年前相比,中美關係如今正經歷建交以來最艱困的時期。
  • 2021是中美關係繼往開來的關鍵元年?
    川普上臺之後,中美關係迅速惡化。貿易戰、科技戰、外交戰、輿論戰、軍事摩擦等等。打到現在,川普終於把中美關係推到了懸崖邊緣,可以說已經形成了真正的巔峰對壘。不否認美國有強大的實力,但要想通過戰爭來擊垮中國,也絕非易事。
  • 周金凱:日美貿易失衡與中美貿易失衡的對比分析——以產業衝擊為視角
    美國以貿易失衡和「產業衝擊」責難中國, 並藉此發動貿易戰, 是美國意識形態方面的固有偏見和遏制中國發展的託詞, 中國需要在謀劃中美磋商和反制的策略、推動中國產業結構升級及提防美國發動金融戰等方面進行政策應對。中美關係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雙邊關係之一, 其中經貿關係更是重中之重。中美貿易總額不斷增長的同時, 美國對華貿易逆差也在持續擴大。
  • 王義桅:大國博弈之下,小國如何自處
    不久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和外長維文在不同場合喊話美國,說將中國視為必須遏制的敵手行不通,呼籲「超級大國」之間進行建設性競爭,敦促美國在制定全球規則方面給中國更大話語權,以避免一場曠日持久的衝突,讓小國被迫在世界最大兩個經濟體之間選邊站。確實,美方挑起的貿易戰打亂了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對一些非常依賴貿易的國家或地區造成嚴重傷害,新加坡、馬來西亞、墨西哥和日本等皆是如此。
  • 時殷弘、朱鋒對談:中美關係降到低點我們怎樣應對
    而產業供應鏈的多處斷裂和國際旅行急劇衰減,只是最為顯著的表徵,超級鷹派幕僚和川普本人,最近開始極力謀求美國所需的供應鏈脫離中國,總的來說,中美之間的脫鉤,在大流疫下正在被蓄意空前迅速擴展,和大大減少它的滲透性,所以肯定不管中美關係有什麼向上或向下波動,中美兩國之間將更加漸行漸遠,從事烈度更甚的彼此競鬥。
  • 2020年中美關係的新變化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襲擊了整個地球村,各國人民都處於極度的緊張與恐慌之中。超級大國美國更是突破160萬人感染。這場疫情狙擊戰,給各國經濟帶來了很大的影響,甚至有些國家經濟出現負增長現象。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反觀超級大國美國,當疫情真正來臨的時候,他們束手無策,任疫情蔓延。當決策者失去民心,失去控制力的時候,他們不是去想辦法積極抗擊疫情,不去找自身的原因,而是一味地去甩鍋、誣陷中國。也鬧出了不少的笑柄。在這場疫情狙擊戰中,由於中美兩國面對疫情的態度、觀念、措施、效果等不同無形中加速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崛起,加速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 中美達成共識,不打貿易戰!中美就經貿磋商發表聯合聲明
    劉鶴說,這是一次積極、務實、富有建設性和成果的訪問,雙方就發展積極健康的中美經貿關係達成許多共識。這次磋商取得積極成果的最重要原因是兩國元首此前達成的重要共識,根本原因是兩國人民和全世界的需求。劉鶴說,中美雙方將在能源、農產品、醫療、高科技產品、金融等領域加強貿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