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市多舉措推進養老服務綜合改革
近年來,市民政局結合本地實際,轉變理念,創新發展,多措並舉,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
創新改革理念引導健康發展
用改革理念引領養老服務業升級發展。工作中,樹立社會化、市場化、產業化的發展理念,特別是市場化的理念,建立統一開放、平等參與、競爭有序、充滿活力的市場環境。對公辦和民辦、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內資和外資養老機構一視同仁。充分發揮市場在養老服務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放開價格控制,允許養老服務機構根據市場需求自主制定價格,促進公平競爭、有序發展。允許非營利性養老機構提取一定比例的年度盈餘收益,用於獎勵投資者,形成良性的收益機制,充分激發民間資本的投資熱情。
鼓勵引導社會力量成長為發展主體。通過政策扶持、簡化申請審批手續、破除不同類型養老機構不平等待遇等激勵機制,鼓勵社會力量投資養老機構建設。全市205家養老機構中,社會力量舉辦81家;在建51家,擬投資50多億元,社會力量已成為養老服務業發展主體。加強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諸城市社會福利中心暨老年人康復休養中心、昌邑市社會福利中心等,通過PPP模式,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建設。推進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居家養老服務站和農村幸福院由純福利型向福利經營型轉變,引進社會力量運營,實行市場化運作,提升自我「造血」功能。以信息化為手段,服務組織為支撐,居家老年人為終端,整合各種社會力量,搭建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形成沒有圍牆的虛擬養老院,為居家老年人提供衣、食、住、行、醫等多樣化服務。
醫養融合加快公辦養老改革
大力推動醫養服務融合發展。按照政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個人共同興辦原則,推動養老與醫療機構融合發展。目前全市已有18家規模較大、條件較好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護理院,在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的同時,更好地提供醫療護理、康復保健、急診急救、臨終關懷等服務,實現了養老與醫療的完美結合。在20家養老機構開展了職工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受益人數達1520人,切實減輕了參保患者家庭的事務性和經濟負擔。
加快推進公辦養老機構綜合改革。將公辦養老機構改革作為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重要環節,加快推進,成效明顯。在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養老用途不改變,服務水平明顯提高的前提下,按照新建公辦養老機構一律實行公建民營,原有公辦養老機構逐步改制的「兩步走」思路,加快推進公辦養老機構改革。目前,市社會福利院實行了「一院兩制」,原有部分運行機制不變,新建部分實行社會化運營;壽光市對社會福利中心和養老服務中心進行改制,成立養老產業集團,實行產業集團化發展。
交流合作培養專業服務人才
創新養老服務產業人才培養機制。實施「十百千萬」工程,其中:「十」就是構建「10分鐘為老服務生活圈」;「百」就是在全市培育和發展一百家品牌養老服務組織;「千」就是培養一千名金牌養老護理員;「萬」就是培訓一萬名專兼職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圍繞這一工程,先後引進培育了濟南陽光大姐、北京勤好頤和康、上海人之緣等域外高水平養老管理團隊和養老服務實體,同時大力培育發展當地品牌式養老管理團隊和養老服務實體40餘家,全面提升了養老服務能力,較好滿足了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依託濰坊護理職業學院,增設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依託濰坊養老護理培訓基地,免費培訓養老管理服務人員3540人次,持證上崗率達80%。積極推進養老護理知識進社區、進家庭。開展健康養老養生知識和老年護理知識講座50場,培訓居家不能自理老年人子女5000人。初步形成了專業與職業相結合、兼職與全職相輔助的養老服務組織人才隊伍。
積極構建海峽兩岸交流合作平臺。以魯臺經貿洽談會為契機,以「創新、求實、可持續」為原則,探索建立「常態交流、定向對接,一體運作、互利共贏」的休閒健康養老產業兩岸共同推進機制和定向交流合作長效機制。6月初,組團赴臺開展了兩岸休閒健康養老產業合作交流活動,重點圍繞產業發展、養老保健、醫療諮詢、健康管理等內容進行交流研討。濰坊峽山湖養生養老基地與臺灣太平洋建設集團洽談引資7.9億元,並引進先進管理團隊。山東紅蘋果養老服務公司與臺灣中華兩岸輔具產業交流協會合作建設老年產品用品生產工廠,舉辦海峽兩岸老年人服務用品展銷會。濰坊護理職業學院與臺灣崇仁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協議合作培養養老管理與護理人才,互派學生交流異地學習。
重點扶持助力養老產業集群
著力培育發展養老服務產業集群。市委、市政府將養老服務業列為全市服務業三大重點提升領域之一,制定了養老服務業三年提升計劃(2014—2016),利用3年時間,力爭把濰坊打造成全國養老養生基地。結合健康產業和「兩河」流域開發,積極培育發展養老服務企業、機構和組織,加快推進峽山湖養老養生基地、壽光太陽城養老項目、青州長庚養生文化園、華都老年幸福健康產業園等「十大」項目建設,著力打造一批帶動力強的養老服務龍頭企業和富有創新活力的中小企業,努力形成一批產業鏈條長、覆蓋領域廣、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的產業集群和知名品牌,促進養老服務領域上下遊產業集聚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