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搞笑的短視頻、好看的脫口秀、明星的娛樂八卦……
在這個注意力經濟時代,注意力成為了各大商家、企業、平臺爭相搶奪的資源,我們的注意力分分鐘都在被分散著。
正如赫伯特·西蒙所說:
「信息消費的是人們的專注力。因此,信息越多,人們越不專注。」
網際網路資訊時代,電子產品改變了我們的交流方式和習慣,同時也降低了我們的專注力。
專注力,已成為這個時代最稀缺的能力。
01
無法專注,已成為現代人最大的通病
所謂專注力,就是一種心無雜念地活在當下的能力。而這,儼然已成為當下大多數人所缺乏的能力。
1.無法專注,我們的大腦變成了灌滿蜜蜂的「沙灘排球」
Oliver Emberton說:「我們的大腦就像灌滿了蜜蜂的沙灘排球,上百個互相矛盾的衝動想法把我們推向不同的方向。」
我們總是恨不得一下做完所有的事情:想鍛鍊身體又想學英語,想減肥又想出去吃吃吃,想工作又想玩手機……
我們的欲望是無限的,各個不同的力量,把我們大腦的這個「沙灘排球」推向各個方向。於是,通常就變成了那個球那兒也到不了。
方向很多,卻很迷茫,不知道該專注於哪一個。
2.無法專注,讓我們變得越來越忙
因為無法專注,我們工作時總是不斷分心走神,因為分心走神,我們無法專注高效處理好工作,因此,單位時間內,我們的工作效率越來越低,我們不得不不斷加班、熬夜去完成本該工作時間內完成的工作。
因此,就變成了我們每天拼命工作,卻總有忙不完的事情。生活好像都被工作填滿了,沒空陪伴家人、沒空休息、沒空提升、沒空談戀愛……每天就一個字,忙,然而忙了什麼,忙出了什麼結果,卻說不出個所以然。
我們越來越忙碌,卻越來越迷茫,我們爭分奪秒,卻總是感覺時間不夠用,往往感覺一天還沒怎麼開始好好工作,就過去了。生活好像就只剩下一個「忙」字了。我們在忙碌中焦慮著,在焦慮中更加忙碌著,在日復一日的忙碌中迷失著。
我們就這樣把生活過得越來越忙,感覺總被時間推著往前跑。
2.無法專注,讓我們越努力越平庸
因為無法專注,我們總是在分心走神的狀態下浮淺工作,也因為我們總在做著重複低效的浮淺工作,我們的個人能力沒有得到提升,於是個人價值和理想得不到實現。
我們又陷入不甘心,奮起努力。然而,就連努力的過程中,我們也無法保持專注。於是,我們又陷入了低質量的勤奮努力。往往結果是,越努力,越忙碌,收效甚微,我們就這樣陷入了越努力,越平庸的惡性循環。
02
為什麼,我們必須要保持專注?
全球頂級心理學大師丹尼爾.戈爾曼在其著作《專註:FOCUS》一書中提到:
「在紛紛擾擾層出不窮的今天,要應對紛繁複雜的世界,甚至做到遊刃有餘,我們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專注。」
不是我們想保持專注,而是專注力的特點決定了,我們必須保持專注力,才能有所成就。
1.專注力是有限的
喬治·米勒提出:「專注力的上限是7+2,即5~9個信息單元。」
通常情況下,我們不是在分配專注力,而是在快速地切換專注力,持續不斷地切換專注力會影響專注度。
2.專注力容易受到幹擾
幹擾專注力的主要有兩種:感覺幹擾和情緒幹擾。
感覺幹擾比較容易克服,比如閱讀時不會留意字句之間的空白。
情緒幹擾帶有情緒信號,難以消除,情感風暴是專注力最大的敵人。如果我們無法擺脫情緒幹擾,就容易陷入慢性焦慮的怪圈,甚至發展為焦慮、抑鬱和強迫症。
3.專注力超載帶來負面影響
如果壓力過大,會導致專注力超載,削弱心理控制能力,從而引發行為失調。
比如,有時候我們很容易在一些關鍵時刻,越是想竭力保持專注,反而越容易犯錯。這樣就是我們常說的「詹森效應」。
03
真正成功的人,都懂得保持專注
丹尼爾·戈爾曼說:「一個專注的人,往往能夠把自己的時間、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要幹的事情上,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
京東曾出了一個連老總劉強東都為他點讚的月入8萬快遞員。可能你會說,一個普通的快遞員,怎麼可能?
也有網友說:我想知道他怎麼跑的?我腿都跑斷了,連水都沒時間喝,月薪最高收入才1萬。他怎麼可能收入這麼多。
於是,有媒體專門做了調查,發現這是真實的事件。
快遞員名叫黃少波,是廣州的一名快遞員,今年2月總攬件13萬件,平均一天要攬4333件,3月份收入8萬元,全部是攬件提成。
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大部分的快遞員,只把快遞送到前臺,讓客戶自己去取,按部就班地做著快遞員本該做的基本事情。
但是,他親自把老闆的件送到個人手中,時間一長和這些企業老闆熟悉,老闆們信任他,覺得他的服務性價比更高更好,自然把業務都給他。
因為他有這些大客戶,平時再主動維繫客戶,所以,大客戶越來越多,自然每到一個地方可以攬很多件。
他每時每刻都在想如何把服務和質量提升上去,把快遞這一項工作做到極致。
正是因為有著這樣極致的專注力,讓他從全國數以萬計的快遞員中脫穎而出,收穫了巨大的成功。
知乎上曾有過這樣一個熱門問題:
優秀的人,因為什麼原因而優秀?
一個高贊的答案是:過人的專注力。
影帝梁家輝就是這樣一位因高度專注而成功的人。
他曾說:「演戲就要專注在角色裡。我只要專注在一個角色裡頭,不用想太多,不用去設計這個、設計那個,我也不用想著怎樣去讓觀眾哭或者笑,只是專注意志力在角色裡,我就會變成那個人。」
正是因為有著這樣鑽進去的極致專注力,讓梁家輝能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角色成為萬人追捧的影帝。
可見,無論哪個行業,只有保持足夠的專注力,才能成為這個行業中最優秀的那波人。
04
專注,是普通人有所成就的主要途徑之一
馬克吐溫說:「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專注某一項事業,就一定會做出使自己感到吃驚的成績來。」
《舌尖上的中國3》大火的同時,也火了一個人,85歲的王立芳,一個因堅持用純手工複雜製作章丘鐵鍋而火的人。
製作一口章丘鐵鍋,手工鍛造需要12道工序,再過18遍火候,1000度高溫錘鍊,36000錘鍛打,才形成一口鐵鍋。
他說:「36000錘,少一錘都不行,你糊弄它,它就糊弄你。」
有人體驗過一分鐘冷鍛100錘,很多人打了四五十錘就感覺手臂酸麻,堅持不下來。而36000錘的鍛打,如果1分鐘100錘,就需6小時不停歇的鍛打。
而85歲的王立芳,從16歲就開始打鍋。
可想而知,在這背後漫長而枯燥的打鍋過程中,如果沒有足夠的專注力和耐力,根本無法打造出如藝術品般的鐵鍋。
分心是這個時代最大的陷阱,而缺乏足夠的專注力則是我們每個人最大的問題。
我們大多數人,之所以會從年少時的豪情滿懷,變成中年甚至老年時的碌碌無為、落魄平庸,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想法太多,目標太多,不夠專注造成的。
如果我們每天啥都做,不保持專注,最終的結果可能是什麼都做不好,還會因為什麼都做不好讓自己陷入自我懷疑,懷疑自己,懷疑人生,我是不是真的很差,咋什麼都做不成?
股神巴菲特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專注。」
我們每個人的時間精力都有限,只有學會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都專注投入到一個目標上,時間久了,我們才能厚積薄發,有所成就。
我們都知道村上春樹是有名的高產作家。而在他高產的背後,是極致的專注力在起作用。正如他在其著作中說的:
「跑步為什麼?為了專注力。就是把自己所擁有的有限才能,專注到必要的一點的能力,如果沒有這個,什麼重要的事情都無法達成。」可以說,專注力,是我們每個普通人想有所成就的最有效途徑。
然而,有人可能會說了,我就是天生缺乏專注力,無法集中精神做事。
戈爾曼說了:「專注力的原理和肌肉一樣:使用不當就會退化,使用得當就會增強。」
因此,別再為你就是缺乏專注力找藉口了,任何人只要訓練得當,都可以提升自己的專注力,以下6大實用專注力訓練技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04
10大實用技巧,助你快速提升專注力
1.找到專注力「殺手」
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困著一頭野獸,當你馴服不了它的時候,它就會從籠子裡出來,擾亂你的心扉,分散你的注意力。
如果把思路比作野獸,知道為什麼會注意力不集中,就容易馴服這隻野獸了。我們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主要分內因和外因兩大類:
外部幹擾包括:噪音、對話,不舒服的椅子、桌子,不合適的燈光、電視、工作、家務、網絡、電子郵件等。
內部因素包括:餓了、累了、病了、沒有動力、感到厭煩、沒有興趣、焦慮、壓力和煩惱、消極的想法、白日夢等等。
我們只有先根據自己的日常習慣,找到這些幹擾注意力的殺手,一個個排除它們,才能降低專注力的幹擾,提升專注力。
2.讓自己進入心流狀態,專注於當下做的事情
所謂 「心流」,即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會讓你產生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
簡單說,就是當你專注於正在做的那件事情,非常忘我的時候,你的感覺非常敏銳,能夠捕捉到所有與當下這件事情相關的所有信息,不管工作多複雜你都毫不費力,而且會有強烈的愉悅感和幸福感。
想要進入到 「心流」 的狀態,專注地投入到正在做的事情,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前提。
比如,當你放下手機,專注於寫作,眼裡心裡只有寫作這件事情時,你就會進入一種「心流」 狀態,你會從寫作中找到很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3.二八法則——只專注於做20%最重要的事情
二八法則,即在許多情境中,80%的已知效果源自20%的可能原因。
通過這個法則我們可知,只有最重要的2~3個活動將決定我們能否實現目標。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你不必同時操心太多事情,只需要堅持最重要的2-3件事情,然後放棄剩下的那80%不是特別重要的事情,在關鍵事情上重點突破,你會更容易收穫想要達成的目標。
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看似混亂忙碌中,其實都有80%不是最重要的東西,梳理出最重要的20%想要達成的目標,然後集中攻克即可。
4.一次只做一件事
《專註:把事情做到極致的藝術》一書的作者亞當·格雷薩認為:
「大腦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只有一次專注一件事,才能在充滿幹擾的世界,不浪費人生。」
因此,專注把一件事做到極致,遠勝於把一萬件事情做到平庸。
無論當下有幾件事情要同時做,都儘量讓自己只做最重要的那一件事情,你可以做完這件最重要的事情,再做下一件,但每次只堅持做一件事的原則。
5.四象限法則,分清輕重緩急,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四象限法則,即著名管理學家史蒂芬·科維提出的一個時間管理理論,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的程度進行了劃分,基本上可以分為四個象限:既緊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既不緊急也不重要。
我們重點需要做的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其次是緊急又重要的事情,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要少做,不緊急也不重要的事情儘量不做。
我們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寶貴的,同時,我們的精力又是有限的。如果眉毛鬍子一把抓,分不清輕重緩急,就很容易陷入低質量的瞎忙中而無所收穫。
因此,學會階段性時間內,集中精力在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上。你會發現,生活並沒有那麼忙碌,原來也可以很輕鬆。
6.屏蔽幹擾環境,打造專注環境
手機上的微信、微博、抖音等各種APP信息,鋪面而來的廣告、娛樂活動、好看的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處處都在分散著我們的注意力,吞噬著我們的專注力。
你必須學會對生活做減法,專注時間內屏蔽這些幹擾環境,如把手機放在工作環境之外,退出網頁、APP等,儘可能屏蔽無關事物對你的幹擾。把辦公環境極簡化,只放跟工作、學習有關的簡單物品即可,從而營造高度專注的工作、學習氛圍。
7.5 More法則
「5 More」法則,即當你就快要放棄的時候,告訴你自己:我還可以再堅持五分鐘。
完成這五分鐘之後,再來一輪新的五分鐘。如此一來,你的大目標就在這樣的每一個五分鐘的過程逐漸完成。
8.DEADLINE——最後期限法
即給各項任務目標設置最終完成期限,反覆提醒自己,完不成會有什麼獎懲措施。
用這種截止期限倒逼自己完成目標,會讓自己快速進入專注狀態,這種有效暗示也可以大大提高大腦的專注度,讓你保持專注狀態。
9.正念冥想法
科學研究證明,「正念冥想可以增強專注力,取消對某個東西的關注,把注意力轉移到另一事物,並保持對新目標的關注。同時可以促進選擇性注意,抑制幹擾物的影響」。
因此,當注意到分心走神的時候,可以暫時閉上眼,進行正念冥想,讓自己進入專注狀態後再繼續。
10.保持充足的睡眠
我們都知道,大腦也會疲憊,需要休息復原。如果沒有得到足夠的休息,大腦同樣無法集中注意力專注去做事。
因此,無論工作多忙,都要合理安排好生活,保持充足的睡眠,讓大腦得到充分的放鬆。這樣有助於提升個人洞察力,補充大腦所需的能量,從而提升醒著時的專注力。
寫在最後
西塞羅說:"任憑怎樣脆弱的人,只要把全部的精力傾注在唯一的目的上,必能使之有所成就。"
《星球大戰》尤達說「注意即現實」
當專注力變成時代大多數人稀缺的一種能力,掌握它的人必將脫穎而出。
因此,你若想讓自己變得優秀,就要從現在起,讓自己專注於更有意義的事情。你專注於什麼,你就將收穫什麼;你有多專注,你就將有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