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順口區:打造軍民融合、文旅融合旅遊目的地

2020-12-17 閃電新聞

一個旅順口、半部近代史,旅順口區資源稟賦突出、文化積澱厚重。文物資源極其豐富,文物等級之高、密度之大位列東北地區首位,共有區級以上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單位78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處、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34處、大連市文物保護單位7處、旅順口區文物保護單位24處,另有尚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83處。

為加強旅順太陽溝文物保護,大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旅順口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省、市文物主管部門組成工作專班具體指導,通過堅強的組織保障,今年9月,旅順口入選全國第一批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創建名單。12月7日,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創建工作推進會在京召開,作為第一批六個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創建地區之一的大連市旅順口區做了專題匯報。旅順口區圍繞創建「國家記憶」主題,提出五大創建定位:一是民族自強、不屈抗爭的國家記憶公園,二是愛國主義、國防教育的全景展示窗口,三是軍民融合、合理利用的先行示範區,四是文物保護、創新活化的精品工程,五是高質發展、文旅融合的旅遊目的地。

構建民族自強、不屈抗爭的國家記憶公園。基於旅順口近現代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構建國家記憶公園,在這裡銘記歷史、銘刻記憶、牢記使命,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建愛國主義、國防教育的全景展示窗口。基於旅順口豐厚的軍事歷史文化資源,建設弘揚愛國主義、提升國防意識的全景展示窗口,培樹愛黨愛國愛軍的社會意識。創建軍民融合、合理利用的先行示範區。基於旅順口不同產權類型較多實際,探索「頂層設計、軍地聯動」的工作協調機制,明確組織框架,釐清各方責權利,訴諸實踐。打造文物保護、創新活化的精品工程。基於旅順口文物保護利用現狀,打造文物保護、創新活化的精品工程,加快推進文物建築保護修繕,創新文物資源利用新途徑。建設高質發展、文旅融合的旅遊目的地。基於旅順口百年滄桑歷史,創建面向東北亞地區的近代史研修研學中心和軍事國防史研究基地,結合文旅資源,推動文化旅遊融合,大力發展康養旅遊,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記者了解到,旅順口軍民融合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創建範圍為11.63平方公裡(其中旅順老城區8.61平方公裡、太陽溝3.02平方公裡),涵蓋了旅順口作為中國古代東北地區文化傳播樞紐、見證世界近代政治與軍事格局變化、中國人民自立圖強和民族復興、東北亞近代城市發展、新中國獨立外交重要舞臺等歷史元素、遺蹟遺址和博覽展示場所,是「一個旅順口、半部近代史」的精華和濃縮區域。

旅順口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三年創建期內,軍地協調工作機制及合作模式建立完成;加快推進百年老建築不可移動文物認定工作,遴選一批文物價值較高的建築,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啟動「關東州廳舊址」等部分文物保護單位的修繕工程;建議軍民融合務實合作模式,實現資源科學合理利用;歷史文化街區風貌顯著提升,形成大連城市會客廳;文物保護利用帶動文旅產業發展初具規模。五至八年時間內,持續健全軍地協調工作機制;持續推進百年老建築不可移動文物認定工作;持續擴大三年創建區示範效應;完成創建區範圍內區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修繕,推進文物保護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建成國家記憶公園,助推旅順口成為面向東北亞的文化旅遊目的地。

本次創建工作全國共有50餘個地區報送了申請材料,國家文物局經過多輪評估、專家評審、專項覆核及重大文物安全事故「一票否決」等評選程序,最終在全國確定6個地區進入第一批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創建名單。旅順口以「軍民融合」為專題,創新不同產權文物資源保護利用機制方面在全國所具有的典型性、代表性而成功入選。下一步,旅順口將圍繞創建主題,持續深化改革,在全面有效保護基礎上,重點做好合理利用和傳承發展,進一步推進文物保護利用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胡婧怡

相關焦點

  • 旅順口將打造軍民融合旅遊目的地
    作為第一批六個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創建地區之一的大連市旅順口區做了專題匯報。旅順口區圍繞創建「國家記憶」主題,提出五大創建定位:民族自強、不屈抗爭的國家記憶公園,愛國主義、國防教育的全景展示窗口,軍民融合、合理利用的先行示範區,文物保護、創新活化的精品工程,高質發展、文旅融合的旅遊目的地。一個旅順口、半部近代史,旅順口區資源稟賦突出、文化積澱厚重。
  • 推動樂山文旅融合發展,建設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 !樂山,未來可期!
    精心打造標誌性文旅品牌,充分發揮引領性效應。聚焦文旅融合推進業態創新,著力推進「文化+」「旅遊+」「文旅+」,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大力發展「月光」經濟。做大做強引領發展的市場主體,實施文化旅遊優秀龍頭企業培育工程,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藝術商圈」和文藝川軍。著力推進重點文旅設施「補短板」,切實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及配套服務體系,推進文化旅遊標準化建設,打造智慧信息平臺。
  • 櫻花漫舞,春悅旅順,旅順踏青賞櫻季系列活動25日啟動
    旅順口區2020年踏青賞櫻季系列活動將於4月25日正式啟動。在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旅遊復甦的前提下,本屆活動以踏青賞櫻為載體,培育生態體驗、文化體驗、休閒體驗、度假體驗等品質旅遊市場體系,引導市民廣泛參與,共建共享活動品牌,促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打造休閒旅遊特色節慶品牌,提升文旅產業發展新動能。
  • 同程旅遊創始人吳劍:文旅融合下尋找新的流量紅利
    2019年5月22日,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智慧文旅分論壇在昆明召開,共同探討2019全球數字生態新機遇,新挑戰,新發展。同程旅遊創始人、同程控股CEO吳劍在分享中表示,在文旅融合的當下,從事旅遊行業的實體企業,會遇到哪些困惑和挑戰。當下到底是消費升級了還是降級了?
  • 「最美山水」用活文化「調色板——遂川縣文旅融合推進旅遊發展...
    在遂川縣,以自然為底、文化為魂,宜人的山水風光與詩意的歷史文化碰撞,不僅裝點著遊人的記憶空間,也激發出了當地旅遊經濟活力。  遂川縣有著1800多年的建縣史,也有著豐沛的紅、綠資源,是旅遊資源豐富的一個縣。在推進旅遊勝地建設進程中,當地以文促旅、以旅興文,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提質升級,讓風韻不斷彰顯。
  • 山西洪洞赴京研討「華人老家」文旅融合
    山西洪洞赴京研討「華人老家」文旅融合 2018年04月19日 11:30   來源:山西日報
  • 深耕文旅融合 偉光匯通打造小鎮裡的中華
    在與休閒旅遊、商貿物流、康養產業、傳統文化、文旅產業等領域深度結合的基礎上,小鎮打造出了各類「特色」IP,出現了彝人古鎮、原鄉小鎮、拈花灣、零陵古城等典型文旅小鎮。偉光匯通作為中國知名的文旅小鎮產業運營商,從彝人古鎮開始,陸續打造了皇家驛站、灤州古城等一系列優秀文旅項目,秉持「讓城市更中國」的品牌理念,形成了一套獨特而成熟的文旅小鎮投資開發、運營管理方法論,演繹中華精神,創建「小鎮裡的中華」。
  • 四川洪雅縣:舉辦首屆柳江古鎮文旅融合研討會
    洪雅縣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張頌東談到,研究是基礎,轉化是手段,發展是目的,新聯會作為「政府智庫、人才平臺」,肩負著「基礎研究、傳播交流、推廣轉化、統籌協調」的重要職責,團結各階層代表人士,共同做好文旅融合這篇文章,為洪雅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 浙江常山:文旅融合打造「詩和遠方」漫居生活
    多年來,常山始終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將生態旅遊打造成為縣域文旅金名片。「十三五」期間,常山先後被評為「中國最美鄉村旅遊目的地」、「中國觀賞石之鄉」、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如今,在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內核驅動下,一幅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佳景正在這片土地上繪就。
  • 桂林:文旅融合給力 經濟發展得勁
    該項目於2016年5月正式啟動,是桂林市圍繞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一本藍圖繪到底、招大引強的重大成果之一,也是廣西文旅融合發展的龍頭項目。項目一期投資90億元,包括酒店群、室外主題樂園、海世界、水世界、旅遊小鎮等,項目全部開業後預計年接待遊客1000萬人次,旅遊年收入50億元,解決就業2萬人。
  • 濟陽奮力打造黃河文旅融合發展樣板區 吸引省城居民「旅遊向北」
    濟陽具有發展黃河文化旅遊的先天優勢。濟陽將搶抓機遇、先行先試,以資源聚合、項目結合、產業融合為載體,用心用情做好「黃河文章」,奮力打造黃河文旅融合發展樣板區。深挖黃河文化底蘊,找準融合發展的閃光點。充分挖掘黃河文化精髓,整合優化生態、旅遊、農業等資源要素,塑造黃河風情品牌形象。
  • 千島湖 阿爾法城榮獲「長三角最佳文旅融合旅遊度假區」獎項
    9月26日,第六屆長三角慢生活旅遊峰會暨第四屆長三角慢生活旅遊目的地聯盟峰會在鎮江市舉辦,千島湖 阿爾法城榮獲「長三角最佳文旅融合旅遊度假區(景區)」獎項!
  • 推動生態文旅深度融合 打造全域旅遊發展格局——四川省政協「推動...
    「對川西北黃河流域全域旅遊產業發展來說,應充分發揮其獨特的文化、景觀魅力,打造未來高端旅遊目的地。」省政協常委袁冰的發言引起了參會人員的共鳴,他建議,國家、省級層面加大對流域各州、縣建立統籌協調機制的指導力度,儘早形成協調解決區域內發展重大問題的機制;在省級層面成立川西北黃河流域全域旅遊工作領導小組,強化對涉及生態環境、文化旅遊、林草等部門、行業間的協調配合,形成促進發展強大合力。
  • 市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楊代剛赴旅順口區開展實地調研
    市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楊代剛赴旅順口區開展實地調研 2020-06-19 05: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泰山區打造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新高地
    與泰安方特歡樂世界一樣,依託泰山與徂徠山斷裂帶地質文化打造的泰山寶泰隆旅遊景區,利用洞內豐富的地下水資源,打造了3000米長的地下暗河漂流,是迄今為止亞洲最長的地下河漂流,並與周邊主題旅遊形成互補,打造出了集漂流體驗、旅遊觀光、休閒娛樂、特色餐飲於一體的休閒度假綜合體。
  • 【脫貧攻堅】囊謙縣全域聯動著力打造文旅融合囊謙樣板
    【脫貧攻堅】囊謙縣全域聯動著力打造文旅融合囊謙樣板 2020-12-19 14: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旅遊業再也回不到過去了,文旅融合要更開放!
    「十四五」時期要加快構建現代旅遊業體系,推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有了新的要求,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書記、部長胡和平強調要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遊休閒城市和街區,發展紅色旅遊和鄉村旅遊。推進長城、大運河、長徵、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推動旅遊與農業、工業、教育、體育等領域融合發展。
  • 紅色旅遊、鄉村遊受熱捧 「文旅融合」釋放河源旅遊新魅力
    近年來各大旅遊景區、鄉村旅遊區依託河源的自然稟賦和濃厚的人文氣息,相繼推出「旅遊+創意、休閒、度假、養生」等旅遊品牌,打造出河源旅遊的金字招牌。由於受疫情影響,上半年大家都鮮有機會外出旅行,隨著國慶長假的到來,距離粵港澳大灣區較近的河源,也迎來了大批探親遊、自駕遊的遊客。在春沐源,遊客漫步稻田間,感受生態之美。
  • 濰坊:提質升級 實現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近日,濰坊市出臺推動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不斷完善政策體系,深化文旅融合,促進文旅消費,全力打響「渤海之濱風箏都 農聖故裡動力城」品牌,為建設「生態、開放、活力、精緻」的現代化高品質城市貢獻文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