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書法《 食療本草》

2021-03-04 書法密碼
敦煌書法《 食療本草》


敦煌《食療本草》殘卷 紙本,捲軸。26.6x240cm,公元400-934。英國大英博物館藏。

  敦煌發現的《食療本草》殘卷,前殘後缺,後書題名。王國維、唐蘭等將其與《證類本草》對校,確認為孟詵所撰《食療本草》。敦煌所出孟詵《食療本草》殘卷137行,每行20餘字,共2774字,收藥26味,朱墨分書。藥名朱書於首,右下以小字註明藥性(溫、平、寒、冷四種),不注藥味。下述該藥的主治、功效、服食宜忌、單方驗方,部分藥物還記述了採集、修治、地域差別及生活用途等。如「"木瓜條」介紹木瓜性溫、主治霍亂,澀痺風氣……。又謂「臍下絞痛,可以用木瓜一片,桑葉七枚,大棗三個中破,以水二大升,煮取半大升,頓腹之即差。」等等。敦煌所出《食療本草》,是我國古代研究研究醫藥學的重要資料,同時也是研究孟詵不可多得的史料。

  《食療本草》是一部食治本草專著,是對唐以前食療藥物及食治驗方的系統總結,惜原書早佚。《舊唐書 孟詵傳》及《新唐書 藝文志》都載此書為孟詵所著。惜其書早佚。宋《嘉裕本草》所引書中刻有此書,其文曰:"《食療本草》唐同州刺史孟詵撰,張鼎補其不足者八十九種,並為二百二十七條,凡三卷。張鼎為唐開元間(713-7741)道士,兼通醫術。

相關焦點

  • 敦煌《食療本草》墨稿殘卷
    敦煌《食療本草》殘卷,紙本,捲軸。26.6x240cm,公元400-934。英國大英博物館藏。敦煌發現的《食療本草》殘卷,前殘後缺,後書題名。王國維、唐蘭等將其與《證類本草》對校,確認為孟詵所撰《食療本草》。《食療本草》是一部食治本草專著,是對唐以前食療藥物及食治驗方的系統總結,惜原書早佚。《舊唐書孟詵傳》及《新唐書藝文志》都載此書為孟詵所著。惜其書早佚。宋《嘉裕本草》所引書中刻有此書,其文曰:"《食療本草》唐同州刺史孟詵撰,張鼎補其不足者八十九種,並為二百二十七條,凡三卷。
  • 敦煌《食療本草》墨稿殘卷丨收藏
    敦煌《食療本草》墨稿殘卷(註:圖片信息不做醫學偏方用途)敦煌《食療本草》殘卷,紙本,捲軸。26.6x240cm,公元400-934。英國大英博物館藏。敦煌發現的《食療本草》殘卷,前殘後缺,後書題名。王國維、唐蘭等將其與《證類本草》對校,確認為孟詵所撰《食療本草》。敦煌所出孟詵《食療本草》殘卷137行,每行20餘字,共2774字,收藥26味,朱墨分書。藥名朱書於首,右下以小字註明藥性(溫、平、寒、冷四種),不注藥味。
  • 白話中醫,食療本草
  • 【白話中醫】食療本草
    《食療本草》為唐·孟詵(公元612年—公元713年) 所撰。汝州(今河南汝州)人。
  • 斯坦因從敦煌帶走了一部醫書殘卷,原是千年一見的書法傑作!
    敦煌《食療本草》墨稿殘卷此殘卷據估計至少有千年歷史,書法藝術價值極高。敦煌所出孟詵《食療本草》殘卷137行,每行20餘字,共2774字,收藥26味,朱墨分書。如「"木瓜條」介紹木瓜性溫、主治霍亂,澀痺風氣……敦煌所出《食療本草》,是我國古代研究研究醫藥學的重要資料,同時也是研究孟詵不可多得的史料。
  • 讀碑帖 | 《食療本草》
    格物の貓——第柒佰零伍期《食療本草》,楷書殘卷,紙本墨跡 《食療本草》是一部食治本草專著是對唐以前食療藥物及食治驗方的
  • 敦煌書法那些事兒
    為了培養抄經人才,它們都比較重視書法教育,常用破舊卷子的反面或空白處給學生練字,據「天寶八載三月史令狐良嗣牒」後面的習字作品分析,學生每天臨寫一二百字,結束時有日期、籤名,甚至還有老師的批語,可見其認真程度。  敦煌寺院學校培養出一大批抄經人才和各類機關中的刀筆小吏,促進了書法的普及。《薩婆阿私底婆地十誦比丘戒本》書法極佳,末題云:「手拙用愧,見者但念其意,莫笑其字也,故記之。」
  • 敦煌書法之敦煌曲子詞
    敦煌曲子是指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在敦煌莫高窟石室中發現的敦煌卷子中清理出來的唐至五代時期詞曲,人們把它稱作曲子詞
  • 敦煌漢簡記錄書法演變 敦煌遺書留6萬多卷墨跡
    敦煌懸泉遺址出土的漢簡 敦煌出土的漢簡削衣 張芝傳世名作冠軍帖 敦煌出土的漢簡書法 《金剛經》敦煌唐拓本  敦煌由於特殊的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和地理條件,不僅保存了大量的壁畫、彩塑藝術,也保存了大量的書法墨跡。
  • 敦煌醫學
    據馬繼興研究,現存於國內外的敦煌醫學卷子約有93種,其內容涉及醫經、五臟、診法、傷寒、醫方、本草、針灸、養生等方面。這些醫學文獻的年代多撰成於六朝及其以前,也有部分系隋唐時期的醫學文獻。這些文獻中有許多長期失傳的醫藥古籍,以及一些流傳至今的古籍最早的傳寫本。
  • 敦煌出土的古代書法初學者習作
    #書法其實,自古以來,學書法都不是容易事。書法家苦練成才的故事,在歷史上太多了。然而,我們往往只能看到歷代書家經過大浪淘沙後流傳下來的經典作品,卻很難見到他們最初研習書法時不成熟、沒水平的習作草稿。在敦煌出土的一批書法作品殘紙中,我們有幸看到了古代書法初學者的習作。
  • 敦煌擷珍之書法藝術:漢簡、遺書 芝索二聖故裡
    誰也不會想到,在塵封千年的藏經洞裡,在茫茫戈壁的烽燧遺蹟中、在散於敦煌民間更多的「草聖」傳說裡,涵蓋了包括敦煌漢代漢簡書法、張芝、索靖書法及現存的碑文書法等。其數量之巨大、書體之多姿、功力之深厚,令人嘆為觀止。敦煌書法的大量出土對研究我國古代書法發展史,特別是隋唐及魏晉、秦漢的書法藝術發展史方面有著不可估量的貢獻。
  • 敦煌漢簡 這裡有中國書法的身影
    敦煌漢簡 這裡有中國書法的身影文/陽?甘肅是中國簡牘大省,河西走廊乃漢簡之都。甘肅發現和出土的歷代簡牘有7萬多枚,其中4萬多枚收藏在甘肅,僅漢簡就佔全國出土漢簡的82%以上。因以漢代敦煌郡範圍內發現的時間最早、數量最多,故稱「敦煌漢簡」。壹 斯坦因和敦煌漢簡的往事要說敦煌漢簡,不能不提匈牙利人斯坦因。
  • 敦煌第一次將壁畫與遺書結合!
    敦煌遺書距今已有1000年以上歷史。它是中國古籍中的璀璨遺珠,被譽為「中古時期百科全書」。當中的佛家典籍、書法文化是漢學家「覬覦」的稀世珍寶。《本草集》手帳內頁的本草繪畫全部源於國家圖書館藏明代珍貴典籍《本草圖譜》和《食物本草》。
  • 歷代本草著作與本草發展簡介
    本書原書已佚,現僅存有敦煌石室所藏的殘本。但原書中的主要內容在其後的《證類本草》和《本草綱目》被引用和保存下來。三、《雷公炮炙論》  南北朝·雷斆 。成書約公元500年?。我國最早的中藥炮製學專著。也是中藥鑑定學之重要文獻。也是中國最早的製藥專著。
  • 【視點】敦煌漢簡——華彩燦爛的中國書法藝術遺珍
    【視點】敦煌漢簡——華彩燦爛的中國書法藝術遺珍敦煌漢簡敦煌漢簡 篆書削衣敦煌漢簡 篆書削衣敦煌漢簡敦煌漢簡 篆書削衣敦煌漢簡敦煌漢簡耳東敦煌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環境敦煌位於河西走廊西端,處絲綢之路咽喉地位。
  • 敦煌九大遺書:這才是真正的寫經書法藝術瑰寶
    敦煌因曾經的輝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而聞名於世,在我國古代歷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反映了我國近千年的文化和藝術的發展。敦煌藏經洞數萬卷古代文書引起了各科探索者和研究者的高度重視,敦煌書法的出土對研究我國古代書法藝術的發展史和藝術價值,特別是隋唐,乃至魏晉、秦漢書法藝術發展史方面有著不可估量的貢獻。
  • 共收經典書法422件的《從長安到敦煌:古代絲綢之路書法圖典》
    >對中國書法史上最燦爛時期的周秦漢唐書法進行系統整理展示的大型藝術類圖錄。,對周秦漢唐時期的青銅器銘文、石窟造像、書法名家名作、出土文書寫本等分門別類進行了介紹,基本涵蓋了古代絲綢之路從長安到敦煌再到天山南北的書法經典以及書法藝術的發展演變軌跡。
  • 中醫食療史文獻考
    歷代有關「食療」的文獻很多,下面分朝記述。《漢書藝文志》著錄《神農黃帝食禁》七卷,賈公彥《周禮疏》亦引有《神農黃帝食藥》七卷。(孫星垣氏以為「食禁」系「食藥」之誤)另《漢書藝文志》有《湯液經方》二十二卷。皇甫謐《甲乙經》序云:「伊尹以亞聖之才,撰用神農本草以為《湯液》。」
  • 慈菇食療有妙用
    《新修本草》記載:慈菇「主百毒,產後血悶,攻止欲死,產難衣不出。」《滇南本草》中記載說:慈菇「厚腸胃,止咳嗽,痰中帶血,或咳血,嘔血。」對慈菇食療甚至藥用記載最為全面的是明朝藥物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慈菇作為食療之物,認為味甘、微苦、微辛,性微寒,入肝、肺、脾、膀胱經。具有活血涼血,止咳通淋,散結解毒的食療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