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食療本草》墨稿殘卷

2021-02-19 善本古籍

敦煌《食療本草》殘卷,紙本,捲軸。26.6x240cm,公元400-934。英國大英博物館藏。

敦煌發現的《食療本草》殘卷,前殘後缺,後書題名。王國維、唐蘭等將其與《證類本草》對校,確認為孟詵所撰《食療本草》。

《食療本草》是一部食治本草專著,是對唐以前食療藥物及食治驗方的系統總結,惜原書早佚。《舊唐書孟詵傳》及《新唐書藝文志》都載此書為孟詵所著。惜其書早佚。宋《嘉裕本草》所引書中刻有此書,其文曰:"《食療本草》唐同州刺史孟詵撰,張鼎補其不足者八十九種,並為二百二十七條,凡三卷。張鼎為唐開元間(713-7741)道士,兼通醫術。

敦煌所出孟詵《食療本草》殘卷137行,每行20餘字,共2774字,收藥26味,朱墨分書。藥名朱書於首,右下以小字註明藥性(溫、平、寒、冷四種),不注藥味。下述該藥的主治、功效、服食宜忌、單方驗方,部分藥物還記述了採集、修治、地域差別及生活用途等。如「"木瓜條」介紹木瓜性溫、主治霍亂,澀痺風氣……。又謂「臍下絞痛,可以用木瓜一片,桑葉七枚,大棗三個中破,以水二大升,煮取半大升,頓腹之即差。」等等。敦煌所出《食療本草》,是我國古代研究研究醫藥學的重要資料,同時也是研究孟詵不可多得的史料。

敦煌《食療本草》殘卷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相關焦點

  • 敦煌《食療本草》墨稿殘卷丨收藏
    敦煌《食療本草》墨稿殘卷(註:圖片信息不做醫學偏方用途)敦煌《食療本草》殘卷,紙本,捲軸。26.6x240cm,公元400-934。英國大英博物館藏。敦煌發現的《食療本草》殘卷,前殘後缺,後書題名。王國維、唐蘭等將其與《證類本草》對校,確認為孟詵所撰《食療本草》。敦煌所出孟詵《食療本草》殘卷137行,每行20餘字,共2774字,收藥26味,朱墨分書。藥名朱書於首,右下以小字註明藥性(溫、平、寒、冷四種),不注藥味。
  • 敦煌書法《 食療本草》
    敦煌書法《 食療本草》敦煌《食療本草》殘卷 紙本,捲軸。
  • 斯坦因從敦煌帶走了一部醫書殘卷,原是千年一見的書法傑作!
    公元1907年英國人斯坦因在敦煌莫高窟中發現該書古抄本殘卷,收有從石榴至芋共26種藥物的條文。此卷前殘後缺,後書題名。
  • 白話中醫,食療本草
  • 【白話中醫】食療本草
    《食療本草》為唐·孟詵(公元612年—公元713年) 所撰。汝州(今河南汝州)人。
  • 讀碑帖 | 《食療本草》
    格物の貓——第柒佰零伍期《食療本草》,楷書殘卷,紙本墨跡 《食療本草》是一部食治本草專著是對唐以前食療藥物及食治驗方的
  • 敦煌出土文物|《文選·運命論》殘卷
    敦煌文物研究所所藏《文選·運命論》殘卷,館藏號為D0127(發表號為敦研356),原由敦煌士紳任子宜收藏。殘卷第一、二行間鈐有任子宜朱紅長方印,末兩行間鈐有任子宜朱紅方印。殘卷寬42.5、高28釐米,天頭高3.2、地頭高2.8釐米,天地頭稍有殘損,略及文字。殘捲紙質較細,色黃。
  • 敦煌醫學
    據馬繼興研究,現存於國內外的敦煌醫學卷子約有93種,其內容涉及醫經、五臟、診法、傷寒、醫方、本草、針灸、養生等方面。這些醫學文獻的年代多撰成於六朝及其以前,也有部分系隋唐時期的醫學文獻。這些文獻中有許多長期失傳的醫藥古籍,以及一些流傳至今的古籍最早的傳寫本。
  • 敦煌殘卷系統綴合背後:讓敦煌文獻「孤兒回家」
    讓敦煌文獻「孤兒回家」「親人團聚」——敦煌殘卷系統綴合背後的故事那個寫著「敷已」兩個字的敦煌殘片,是徐州工程學院的朱若溪注意到的。那是幾年前,她還在浙江大學讀博士。在翻閱《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時,她發現一個編號為「北敦2301號」的敦煌殘卷,卷首貼著一張小紙片,上面只有「敷已」兩個字,前不著村,後不著店。這個敦煌卷子抄寫的是《金光明經》卷二,對比傳世文本可以知道,其中並沒有「敷已」二字接連出現的情況。她想,這張小紙片應該是從別的地方脫落下來的,也許來自裱補在卷子背面的廢紙——古人常把廢棄的舊紙用作裱補的材料。
  • 讓敦煌文獻「孤兒回家」「親人團聚」——敦煌殘卷系統綴合背後的...
    那個寫著「敷已」兩個字的敦煌殘片,是徐州工程學院的朱若溪注意到的。那是幾年前,她還在浙江大學讀博士。在翻閱《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時,她發現一個編號為「北敦2301號」的敦煌殘卷,卷首貼著一張小紙片,上面只有「敷已」兩個字,前不著村,後不著店。這個敦煌卷子抄寫的是《金光明經》卷二,對比傳世文本可以知道,其中並沒有「敷已」二字接連出現的情況。
  • 歷代本草著作與本草發展簡介
    本書原書已佚,現僅存有敦煌石室所藏的殘本。但原書中的主要內容在其後的《證類本草》和《本草綱目》被引用和保存下來。三、《雷公炮炙論》  南北朝·雷斆 。成書約公元500年?。我國最早的中藥炮製學專著。也是中藥鑑定學之重要文獻。也是中國最早的製藥專著。
  • 現存最早的「綜合性」本草著作:《本草經集注》
    現存最早的綜合性本草是《本草經集注》 ,它的作者是陶弘景。 成書年代大約為梁代(約公元500年)。 該書以《神農本草經》為基礎,又從《名醫別錄》中選取365種藥物,加上陶氏自注而成。全書7卷,共載藥730種。
  • 原創:《證類本草》文獻引用方法簡介
    >《證類本草》北宋唐慎微約撰於紹聖四年至大觀二年(1097~1108年)。本書系將《嘉祐本草》、《本草圖經》兩書合一,予以擴充調整編成。共載藥1748種。各藥先出《本草圖經》藥圖,次載《嘉祐本草》正文及《本草圖經》解說文字,末附唐慎微續添藥物資料。本書重在匯集前人有關藥物資料,參引經史百家典籍240餘種。所摘陳藏器《本草拾遺》、雷斅《雷公炮炙論》、孟詵《食療本草》、李珣《海藥本草》等古本草條文尤多,彌足珍貴。又輯眾多醫方,各注出處,為宋代本草集大成之作。
  • 歷代本草古籍名錄整理(上)
    《食療本草》·孟詵 唐神龍元年(705)【原書已佚,1907年敦煌出土了該書殘卷,存藥26味。全書共3卷。原書有條目138條,1930年日本中尾萬三考察、校定了該書,以《食療本草考察》為名。全書分兩編,載藥241種,是近代最早的一種輯本】《本草拾遺》·陳藏器 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又名《陳藏器本草》全文共10卷,專拾《新修本草》遺逸之品,據現存佚文,含遺藥692種】《海藥本草》·李珣 五代(907)第一部海藥專著【涉及40餘處產地名稱
  • 【天府散文】●江文林​(安徽)||老街剪影之二十四:本草泰鬥尚志鈞
    中國醫史學專家、中國本草文獻學專家和本草文獻整理研究奠基者。50年來,他依據歷代經、史、子、集及各種類書、專書,相互參證,運用獨特的考據方法對本草文獻進行深入研究,鉤沉輯復亡佚的本草14種,撰寫專著8種,發表論文180餘篇,奠定了中國本草史研的基礎,為中國本草文獻研究的開拓和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主要著作有《唐·新修本草》《補輯肘後方》等。
  • 【古籍】新修本草
    因此有必要把藥物知識加以總結和整理,唐朝政府遂下令修撰新的本草著作。《新修本草》的內容十分豐富,除增加了作為鎮靜劑的阿魏、瀉下劑的蓖麻子及殺蟲劑的鶴蝨等現代常用的確有療效的藥物外,更吸收了不少外來藥物,如安息香、龍腦香、胡椒、訶黎勒等,豐富了祖國的藥物學。《新修本草》在編寫過程中,遵從實事求是的原則。首先它承襲了歷代本草的優點,對本經文字,悉留其原貌,不臆加竄改。
  • 敦煌寫本《三國志·步騭傳》
    殘卷實際上是《吳書》卷7的兩個部分,前一個部分是《步騭傳》內容,後一個《吳書》卷7結語的文字。敘述步騭於赤烏九年(246)任丞相以後的一段文字,其餘的文字是作者對步騭子孫歷史的概略敘述。另外約有三分之一是《吳書》卷7結語的文字。敦煌寫本《三國志·步騭傳》原文如下:解患難,書數十上。權雖不能悉約其 (□,言)言,然時採□言,多蒙濟賴。
  • 敦煌學與耳穴
    藏經洞五萬餘卷經卷文書中,中國保存下來的只有一萬多件的殘卷,其餘均分布在英、法、俄等國。備註:保羅·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年5月28日—1945年10月26日),世界著名的法國漢學家、探險家。就學於巴黎大學,主修英語,後入法國漢學中心學習漢語,繼入國立東方語言學校,專攻東方各國語文歷史。曾從師法國漢學家E. E.
  • 中醫食療史文獻考
    歷代有關「食療」的文獻很多,下面分朝記述。《漢書藝文志》著錄《神農黃帝食禁》七卷,賈公彥《周禮疏》亦引有《神農黃帝食藥》七卷。(孫星垣氏以為「食禁」系「食藥」之誤)另《漢書藝文志》有《湯液經方》二十二卷。皇甫謐《甲乙經》序云:「伊尹以亞聖之才,撰用神農本草以為《湯液》。」
  • 《敦煌學輯刊》2020年第3期
    《敦煌學輯刊》為專業學術刊物。主要發表敦煌吐魯番學的學術研究論文,河西史地、中西交通與部分魏晉隋唐史方面的論文。 目 錄 敦煌寫本《都僧統康賢照和尚邈真贊並序》與石城鎮粟特部落徙居敦煌考論 鄭炳林 黃瑞娜 敦煌本《字寶》中的活俚語(平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