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本草古籍名錄整理(上)

2021-02-12 雲來香事

 

《詩經》·傳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 先秦以前(公元前)

【據顧棟高《毛詩類釋》提供的材料統計:屬於動物的有鳥名43種,獸名40種,蟲名37種,魚16種,共136種。屬於植物的有蔬菜38種,穀物24種,藥物17種,花果15種,樹木43種,共137種。動植物加起來是273種】

《山海經》·作者不詳 先秦以前(公元前)

【《山海經》裡出現過的中藥,主要有動物、植物和礦物等三大類。其中的《山海經》異獸有76種,草本植物有54種,金石礦物有8種,合計有138種】

《神農本草經》·神農氏 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最早的中藥學專著(公元前)

【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以三品分類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為中藥理論精髓。

《吳普本草》·吳普 魏晉時期(208—239)

【又稱《吳氏本草》,古代中藥學著作。共6卷。魏吳普約撰於公元3世紀初期。載藥441種。討論藥性寒溫五味良毒,最為詳悉。

《名醫別錄》·佚名 東漢末年(220)

【簡稱《別錄》,3卷。輯者佚名(一作陶氏)。約成書於漢末。是秦漢醫家在《神農本草經》一書藥物的藥性功用主治等內容有所補充之外,又補記365種新藥物

《雷公炮炙論》·雷斅 隋開皇八年(588)

【《雷公炮炙論》三卷,是南北朝劉宋·雷斆撰中醫學著作。此書為我國最早的中藥炮製學專著,原載藥物300種,每藥先述藥材性狀及與易混品種區別要點,別其真偽優劣,是中藥鑑定學之重要文獻。《雷公炮炙論》也是中國最早的製藥專著

《本草經集注》·陶弘景 南北朝梁代(536)

【共7卷,載藥730種,分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食、有名未用7類,是藥物分類的一個進步,但每類之中仍分三品。對藥物的產地、採集時間。炮製、用量、服法、真偽與療效,均有論述。本書問世後有很大的影響,唐代的《新修本草》就是在此書基礎上補充修訂而成的。】



《新修本草》·唐高宗命蘇敬等撰於顯慶四年(659)第一部藥典(唐本草)(官修)

【實際載藥850種,較《本草經集注》新增114種。此書以《本草經集注》為基礎,增補註文與新藥。又將原草木、蟲獸2類,析為草、木、禽獸、蟲魚4類,序例亦一分為二。是中國第一部由政府頒布的藥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藥典。】

《食療本草》·孟詵 唐神龍元年(705)

【原書已佚,1907年敦煌出土了該書殘卷,存藥26味。全書共3卷。原書有條目138條,1930年日本中尾萬三考察、校定了該書,以《食療本草考察》為名。全書分兩編,載藥241種,是近代最早的一種輯本】

《本草拾遺》·陳藏器 唐開元二十七年(739)

【又名《陳藏器本草》全文共10卷,專拾《新修本草》遺逸之品,據現存佚文,含遺藥692種】

《海藥本草》·李珣 五代(907)第一部海藥專著

【涉及40餘處產地名稱,以嶺南及海外地名居多。今存佚文中含藥124種,其中16種系新增。此書為我國第一部海藥專著】

《日華子本草》·日華子 五代吳越(907)

【據宋·掌禹錫考,收載的藥物600多味。 原書已散佚。其佚文散見於有關書中。

《蜀本草》·後蜀之主孟昶命韓保升於明德二年—廣政二十三年修著(935—960)(官修)

【是對新修本草的首次校補,增補 藥物14種;系統整理了七情畏惡】



《開寶本草》·宋太祖命劉翰等於宋開寶六—七年(973—974)(官修)

【由《新修本草》、《蜀本草本草拾遺為基礎刊正,並增益品目。」計20卷。名曰《開寶新詳定本草》。翌年又進行重修增加品種,訂正分類。收載新舊藥物983種,共21卷。

《本草圖經》·蘇頌 宋天禧四年—建中靖國元年(1020—1101)

【記載了300多種藥用植物和70多種藥用動物或其副產品,以及大量重要的化學物質,記述了食鹽、鋼鐵、水銀、白銀、汞化合物、鋁化合物等多種物質的製備

《嘉祐本草》·宋仁宗命掌禹錫、蘇頌於嘉祐年間(1056—1063)(官修)

【掌禹錫、林億、蘇頌等奉命以《開寶重定本草》為藍本,參以諸家本草及經史百家所載的藥學知識,並搜羅為當時醫家所常用而未載於本草的藥物,以補充其內容並作註解。共載新舊藥品1082種,比《開寶本草》增加 99種。共分 21卷。

《證類本草》·唐慎微 北宋紹聖四年至大觀二年(1097~1108)

【北宋唐慎微約撰於紹聖四年至大觀二年(1097~1108年)。本書系將《嘉祐本草》、《本草圖經》兩書合一,予以擴充調整編成。共載藥1748種。】

《大觀本草》·艾晟 北宋大觀二年(1108年)

【以《證類本草》為基礎,全書31卷,目錄1卷,載藥1745種,新增藥628種,附方三千餘首。集唐宋以前,各家醫藥名著,以及經史傳記、山經地誌、詩賦雜記、佛書道藏等有關本草學的知識,詳述各藥功用、採集、炮炙、鑑別及名醫心得,廣涉宋以前秘本500餘種。】

《本草衍義》·寇宗奭 北宋宋政和元年(1116)

【二十卷。載藥物 460 種】

《藥類法象》·李杲 南宋淳熙七年(1180—1251)

載藥108味

《履巉巖本草》·王介 南宋嘉定庚辰(公元1220)

【南宋時期的一部地方性本草書,書分三卷。收藥206種,不分部類。每藥一圖,兼述各藥性味、功治、單方、別名等。為今存最早之彩繪地方本草圖譜

《寶慶本草折衷》··陳衍 南宋寶慶三年—淳祐八年(1227—1248)

【共20卷。前3卷總論,敘本草發展、醫德、辨藥、製劑、藥物名實、用藥大法、名醫傳贊等。後17卷為藥物各論,分類及藥物排列與《證類本草》相近。共載藥789種,書末附「群賢著述年辰」,為宋代12部本草之解題】

《潔古珍珠囊》·張元素 南宋端平元年(1234)

【載藥113種,各藥首出藥名,次列性昧、陰陽屬性、引經、主治、藥物配伍之相反相使等。】

《湯液本草》·王好古 南宋嘉熙二年—淳祐八年(1238—1248)

【全書共3卷,上卷為藥性總論,中下兩卷記載242種藥物】

《珍珠囊補遺藥性賦》·李東垣 南宋鹹淳七年—明洪武元年(1271—1368)

【又名《雷公炮製藥性賦》《珍珠囊指掌補遺藥性賦》。四卷,載藥500種】

《增廣和劑局方藥性總論》·陳師文 南宋祥興二年—明洪武元年(1279—1368)

【內容選錄《證類本草》中的常用藥(也是《和劑局方》中的常用藥物)432味】



《本草衍義補遺》·朱振亨元十八年—至正十八年(1281—1358)

【由《本草衍義》補訂而成。載藥189種。藥物排列及論述無定式,其於五行歸屬、氣味歸經、產地炮製、功能主治、禁忌鑑別等,或廣泛闡發兼而論之,或取捨有別,詳略各異】

《本草發揮》·徐彥純 明洪武元年(1368)

【全書共4卷,卷1至卷3論藥物,分為金石部、草部、木部、人部、獸部、蟲魚部、果部、米谷部、菜部9類,共載常用藥物270種。】

《救荒本草》·朱橚 明永樂元年(1403)

【是記載地方性植物並結合食用方面以救荒為主的植物志,記載植物414種。其中出自歷代本草的有138種,新增276種。從分類上分為:草類245種、木類80種、米穀類20種、果類23種、菜類46種】

《滇南本草》·蘭茂 明正統元年(1436)

【是一部記述西南高原地區藥物,民族藥物在內的珍貴著作,全書共3卷流傳於世,載藥458種,也是我國第一部地方本草專著。】

《本草集要》·王綸 明弘治九年(1496)

【集取《證類本草》要旨而成共三部八卷,三易其稿,論述藥物545種】

《本草品匯精要》·劉文泰等30人 明弘治十八年(1505)(官修)

【共四十二卷,分為玉石、草、木、人、獸、禽、蟲魚、果、米谷、菜共十部,共收載藥物1815種,有彩圖1358幅,原書註明為新增藥圖為366幅。多數藥圖是據《證類本草》中墨線圖敷色重繪,亦有據實物重繪者。是明代唯一的官修大型綜合性本草,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彩色本草圖譜。】

《本草會編》·汪機 明嘉靖十八年(1539)

【此書受王綸《本草集要》的學術影響,藥物分類,不按《本經》三品之分,系按藥物性狀「以類相從」,增補若干內容,擴充為20卷,以彌補《本草集要》「詞簡不賅」之欠缺】

《本草綱目》· 李時珍 明嘉靖三十一年—萬曆六年(1552—1578)

【以《證類本草》為藍本加以變革,收藥1892種,附圖1109種】

·

·

·

未完,待續

香課 | 雲來香事——中華傳統香事初講

花譜 | 蠲忿、忘憂  話 —「合歡」

香課 |《宋元文人香事》尼山講堂

文房清供 — 話「佛手」

相關焦點

  • 雲南259部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佛說大隨求大明王陀羅尼經二卷 元官刻大藏經本 雲南省圖書館藏雲南網訊(記者 畢芃)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了《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和《第六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名單》。記者從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獲悉,雲南省有24部珍貴古籍入選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3家單位入選第六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至此,雲南省共有259部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5家單位被列入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退是非道場·都沙熬杜與繆增許羅的故事 清抄本(東巴文) 玉龍縣圖書館藏本次公布的《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共752部,雲南省有24部入選。
  • 我省兩部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我省兩部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經國務院批覆,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752部)》,我省共有《詩法》十卷和《大廣益會玉篇》三十卷2部古籍入選,均藏於海南省民族博物館。我省兩部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2020-11-06 08:36  來源:海南日報    經國務院批覆,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 【古籍】新修本草
    因此有必要把藥物知識加以總結和整理,唐朝政府遂下令修撰新的本草著作。在《本草經集注》的基礎上增加了山楂、芸苔子、人中白、鮮魚、砂糖等114種新藥物。《新修本草》的成書,標誌著我國藥物學向前推進了一步。這首先是因為本書的編修不是個人創作,而是集體勞動的結果,不但蘇敬等人參加了這一工作,而且令各產藥地區,送上藥物標本,再匯集起來繪圖編修。該書藥圖圖經超過正文,在我國歷史上僅此一部。
  • 遼寧省第三批珍貴古籍名錄圖錄(全三冊)
    在國務院批准頒布的五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中,在古籍版本中最具影響力的宋元版古籍,我省共入選79部;閔凌刻套印版書收藏,可稱海內之最;陶湘《閔板書目》收錄明代套色印本130種,我省所藏在120種以上;殿版書收藏品種全、特色突出,是國內收藏殿版書最豐富的地區之一;羅氏藏書完整豐富,既有宋元佳槧,也多名家抄校;明清小說數量多,品種全,以多有稀見本而聞名;稿本、抄本藏品精良;宋代以前文獻質量上乘;天祿琳琅藏書數量較多
  • 西藏「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和《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名單
    建立《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命名「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是「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重要內容。根據《 「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申報評定暫行辦法》和《<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申報評審暫行辦法》,截至目前,國務院正式頒布四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共11375部古籍入選,命名166家「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其中西藏自治區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154部,4家收藏單位命名為「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現於登報公布,請做好保護工作。
  • 歷代本草著作與本草發展簡介
    根據歷代本草著作成書時間先後為序,摘錄整理成簡易目錄和簡介,方便大家學習記憶。
  • (文化)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公布
    新華社北京11月13日電(記者周瑋)文化和旅遊部近日公布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752部)和第六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名單(23個)。一大批我國不同民族、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載體形態、不同裝幀形式的重要古籍入選,充分體現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和多元化的特點。
  • 歷代本草沿革之明代
    我國幅員遼闊、物產豐富,具有種類繁多,產量豐富的天然藥材資源,中藥是我國傳統藥物的總稱。
  • 當代著名本草文獻學家尚志鈞
    尚志鈞為此系統學習了中國古代歷史和地理,以及現代的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等10餘門學科知識,博覽清代乾嘉學派代表人物的考據筆記類書籍,中醫古籍及歷代本草,通過手抄筆錄,日積月累,搜集了大量資料,系統全面地核實古文獻記載。在摘錄過程中,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處理資料的方法,即將數據卡片按本草人物、本草書籍和本草諸藥3部分分類,再按時間順序,由源及流地加以整理。
  • 宋元版古籍中牌記字數最多的一部古籍《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
    書中如此推紀刊刻之年,表明了刻書人張存惠作為金朝遺老,不忘故國的態度,也使這一版本烙上了鮮明的時代印記。    通觀全書,可以看出張氏在刻印此書之前做了大量增補訂正工作。如其刊刻所依龐氏本為曹孝忠本系列,同時將宋寇宗奭所著《本草衍義》的相關內容分別附在各藥名之下,遂使歷代增修補註本草內容集於一書,使得該書內容先後有序,層次分明,文獻標記明顯,早期已佚多種本草學文獻,均可按不同標記加以辨識輯佚,為後人研究中醫本草學提供了有用依據。
  • 平陰:珍貴古籍罩上了「鐵布衫」
    近日,平陰縣圖書館一批珍貴的古籍罩上了「鐵布衫」。省市古籍保護專家小心的為這些古籍一一裝上了新做好的保護函套,這意味著平陰的古籍保護工作又進了一步。今年8月,縣委書記楊旭東同志到圖書館調研,察看了古籍保護工作,專門協調批覆專項古籍保護資金,要求好好保護這一獨特文化資源,繼承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歷代本草沿革之清代
    歷代本草文獻著作十分豐富,記錄著我國人民發明和發展醫藥學的智慧,並大多較完整地保存和流傳下來,成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寶庫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清代研究本草之風盛行。一是由於醫藥學的發展,有必要進一步補充修訂《本草綱目》的不足,如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二是配合臨床需要,以符合實用為原則,擷取《本草綱目》精粹,編撰成節要性本草,如汪昂《本草備要》(1694年)、吳儀洛《本草從新》(1757年)、黃宮繡《本草求真》等;三是受考據之風影響,從古代文獻中重輯《神農本草經》,如孫星衍、顧觀光等人的輯本,或對《本經》進行注釋發揮,如張潞《本經逢原》(1695年)、鄒澎《本經疏證
  • 《青島歷代方志集成》出版發行,填補青島市行政區域內舊志匯集整理...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21日訊 近日,由市委黨史研究院(青島市地方史志研究院)整理影印、線裝書局出版的《青島歷代方志集成》出版發行。青島市域的地方志編纂始於明代,現存舊志共有20餘種。為加強青島市歷代方志的搶救保護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市委黨史研究院(市地方史志研究院)盡全力對青島市域內現存舊志進行徵集整理,邀請古籍專家對志書的版本進行考訂,對700餘處殘缺或漫漶不清的內容進行修補確認,以保證舊志內容真實可靠、完整清晰。
  • 【檢索】歷代中醫古籍書目
    中醫相關書目本草古籍秦漢神農本草經南朝本草經集注唐新修本草、食療本草元湯液本草、飲膳正要、本草品匯精要明滇南本草、本草蒙筌、本草綱目、本草乘雅半偈、本草徵要、本草綱目別名錄清本草易讀、本草新編、本草備要、本經逢原、本草經解、本草從新、神農本草經百種錄、本草綱目拾遺、本草崇原、本草求真、神農本草經讀、本草述鉤元、本草思辨錄、本草便讀、本草撮要、本草問答、本草擇要綱目、得配本草、本草害利、本草分經--吳普本草、海藥本草、本草圖經、本草衍義、食鑑本草、神農本草經贊、證類本草方藥古籍西漢
  • 桑枝(歷代本草匯言)
    《本草經疏》:味苦,平,性不冷不熱。主遍體風癢乾燥,火氣腳氣風氣,四肢拘攣,上氣眼暈,肺氣咳嗽,消食,利小便。療癰疽後渴,嫩條細搗一升,熬香煎飲。亦無禁忌。久服,終身不患偏風。《聖惠方》治紫白癜風。桑枝十斤,益母草三斤,水五鬥,慢煮至五升,去滓,再煎成膏,每臥時溫酒調服半合,以愈為度。
  • 《救荒本草》與朱橚
    朱橚酷愛醫藥,他組織和參與編寫的醫藥著作有《保生餘錄》《袖珍方》《普濟方》和《救荒本草》,特別是《普濟方》和《救荒本草》在我國醫藥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其中《救荒本草》則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最早描述、研究野生食用植物的著作。
  • 繁簡體轉換:當代藝術古籍整理之痛
    在浩如煙海的圖書館文獻庫中檢索大部頭的《四庫全書》這樣的工作對於任何一個中國美術史學者來說自然必不可少,但畢竟有些費時費力,常常是事倍功半,因此,各種藝術類古籍簡體字現代標點整理本、輯錄、類編和形形色色的網絡「全文檢索資料庫」便應運而生。
  • 《本草衍義》版本源流初探
    正文每半頁12行,每行21字,小字雙行,黑口,四周雙邊,雙魚尾,目錄卷次上有大花墨蓋。《讀書叢錄》、《適園藏書志》、《拜經樓藏書題跋記》中著錄與此均同,可能是同一刊本。《經籍訪古志》中記載了另一種元刊本,為「聿修堂藏有元版,與宋版無甚異同,不記刊行年月」[3]。由此推測,元代時,此書翻刻並不太多,而流傳後世的亦少。
  • 木賊(歷代本草匯言)
    【本草匯言】 《本草衍義》:木賊細剉,微微炒,搗為末,沸湯點二錢,食前服,治小腸膀胱氣,緩緩服必效。 《滇南本草》:木賊內容:木賊,一名節節草,一名筆管草,一名鬥眼草,一名豆根草。味辛、微苦,性微溫。行十二經絡。
  • 唐慎微與《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
    而且在多年廣泛採集的基礎上,約與公元1082年編成《經史證類備急本草》。這部書出版不久就在社會上廣泛流傳,受到官家的重視和民間的普遍歡迎。 另外,《經史證類備急本草》中,收錄了仲景以來至北宋時期如《雷公炮灸》及《唐本草》 、《食療》等系列歷代名家的方論、民間驗方和自己的臨證驗之有效的處方,共三千餘條,分別附於有關藥物之下,便於醫生在學習時使用。唐氏以此收載藥房,開創「方藥對照」研究之先河。成為後世本草學著作編寫的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