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散文】●江文林​(安徽)||老街剪影之二十四:本草泰鬥尚志鈞

2021-02-22 天府散文

本草泰鬥尚志鈞

尚志鈞(1918.2~2008.10)全椒人。中國醫史學專家、中國本草文獻學專家和本草文獻整理研究奠基者。50年來,他依據歷代經、史、子、集及各種類書、專書,相互參證,運用獨特的考據方法對本草文獻進行深入研究,鉤沉輯復亡佚的本草14種,撰寫專著8種,發表論文180餘篇,奠定了中國本草史研的基礎,為中國本草文獻研究的開拓和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主要著作有《唐·新修本草》《補輯肘後方》等。

抗日戰爭爆發,全椒淪陷,他和許多流亡學生一道,長途跋涉來到四川重慶。1940年考入重慶國立藥學專科學校,4年後畢業,在四川合川麻醉藥品經理處和國立第一製藥廠任職。1945年返回安徽,在省衛生廳任職,從事藥學資料的翻譯和藥品鑑定。1949年曾在濟南白求恩醫學院擔任有機化學教師。1950年回安徽蕪湖籌辦衛生訓練班,該班後來改為衛生學校,1958年改為蕪湖醫專,後來經擴建辦成皖南醫學院。尚先生除1958年到北京中醫學院進修兩年之外,一直在該校從事教學、臨床和文獻研究工作。1979年晉升為副教授,1986年為教授。曾任安徽中醫學會理事,中國藥物學會藥史學會委員、《基層中藥》主編、《安徽中藥志》編委等職。

尚先生自幼喜愛中醫,在私熟讀四書五經時,就通讀過《傷寒》《金匱》等醫藥書籍。稍有空隙時間便深入鄉村,懸壺濟世。解放前夕,尚先生回鄉開了診所,向父老鄉親承諾:來就診者一律先看病,看好了病再付錢。付多少由患者「量力而行」,看不好的不付錢。名聲傳出,門庭若市。病人痊癒後,付不起錢的,有的送來米、油,有的送來各色蔬菜,尚先生收下部分,意思意思,其餘退還患者。尚先生還根據自己掌握的製藥知識,用地道中藥材自治一種治療咳嗽的藥丸,治療咳嗽特效,村民稱之為「尚氏止咳丸」,聲名大振。縣城幾家有名藥店慕名而來,「尚氏止咳丸」幾度脫銷。

尚先生在重慶時報考了當時成都的中央大學醫學院,被錄取後因沒有路費無法前往成都就讀。1940年,尚先生的安徽同鄉林啟壽建議他報考自己曾就讀過的國立藥專。在國立藥專讀書期間,在族兄尚啟東(安徽名老中醫)引導、幫助下把藥學研究方向轉向本草文獻,這一研究就是40年。

作為本草研究的突破口,尚先生從整理修復《新修本草》開始。《新修本草》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的第一部藥典。但此書只有殘卷存世,其內容散於後世諸書中,查找資料猶如大海撈針。起初,他以《本草綱目》作為底本,費了幾年功夫,行將完工之時,才悟出李時珍所引《新修本草》是從《證類本草》轉錄的第二手資料,不能作為轉佚依據。於是斷然推翻前稿,從頭再來。又經過幾年的揮蚊呵凍、篳路藍縷,終於在1958年完成了初稿。恰在此時,北京中醫學院辦起了中藥師資培訓班,尚先生負籍北上。在京期間,利用北京各大圖書館的豐富藏書,如饑似渴地翻閱、擇錄資料,經常到生藥學家趙燏黃、醫史學家陳幫賢和醫史學家範行準家中求教及借閱藏書,加上自己十幾年來的手抄筆錄,積累了大量的資料,初步形成了自己對本草研究的獨特見解。

他從本草書籍、人物及單味藥3個角度,系統建立卡片檔案,由源及流地加以整理。作為本草研究的第一步,他把精力集中在宋以前本草。

「入之愈深,其進愈難,其所見亦愈奇。」在治學方法上,尚先生奉行的是「學貴乎博,業貴乎專」的原則,儘可能地擴大知識面,而研究領域則必須抓住要害,口子不宜過大,以求深入,有創見。在治學態度上,尚先生倡導嚴謹,沒有充分依據,則不急於發表論斷或臆測。他對本草文獻發展的不同系統、古代本草著作的行文及用字規律、《雷公炮炙論》成書年代等,均有獨到見解。但他自己認為證據還不充足,還是先尊重目前流行說法為好。對同行在學術上提出的不同意見,他總是認真分析對方的依據,自己錯了,會立即承認,決不固執己見,文過飾非。

對於年輕學者來說,尚先生是一位難得的好老師。他每年都要接待一些外地慕名求教的同行,收到許多求教的函件,他會盡其所知,予以解答。經常將自己親手編制的文章索引、各種資料甚至研究課題的設想提供給別人。年輕學者請求他幫助修改的文章,他總是一絲不苟地仔細推敲,坦誠地提出自己的意見,及時回函從不拖延。因此得到國內中青年學者的尊重和愛戴。他經常對學生們說:「中國是本草的發源地,我們中國人一定要努力整理和研究本草學,不要落在外國人的後面。」

尚先生刻苦鑽研,成果初現。他所編著的《新修本草》得到了醫史學家陳幫賢的首肯,陳先生親筆致函人民衛生出版社予以推薦。人民衛生出版社又將文稿送醫史學家範行準審閱。範先生一絲不苟地看了兩年,提出了不少寶貴意見。例如範先生建議以卷子本作為輯軼底本等等。尚先生根據這些意見,再次作了大的修改。當時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此書未能正式出版,由蕪湖醫專於1962年油印成冊,供許多醫學院校內部發行參考應用。從1962年起尚先生又著手整理《肘後方》《本草經集注》《吳普本草》《新修本草論文集》等書。他輯錄《唐·新修本草》到1981年才由安徽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前後歷時32年,稿凡三易,終於填補了本草文獻的空白。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尚先生心情舒暢,扶疾而起,又孜孜不倦地重新整理了劫後餘生的本草資料。繼1981年正式出版了《唐·新修本草》之後。1983年安徽科技出版社又出版了他的《補輯肘後方》。皖南醫學院內部刊物出版了他的《神農本草經校點本》《雷公炮炙論》《海藥本草》《名醫別錄》《吳普本草》《本草圖經》《日華子本草》《本草搭遺》和《藥性論》等多部著作。

尚先生幾十年如一日,艱苦奮鬥,為我國本草文獻研究作出了巨大貢獻,學術界和社會上都給予了高度評價。範行準先生1962年為《新修本草》作序云:「從事重輯《新修本草》者,中外不止一家,而俱未能問世,今尚先生竟能著其先鞭,使1300年前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的原貌,燦然復見於世,是值得我們慶幸的一件事。」

《健康報》《安徽畫報》分別報導了他的事跡。

謝宗萬(我國著名本草生藥學家、中藥品種理論創始人、全國首批名老中醫藥專家、中國中醫研究院資深研究員、享受國家特殊津貼專家)教授在《中醫雜誌》(1981年笫2期)撰文稱:「尚志鈞先生整復《新修本草》是本草文獻整理工作中的一大成就。」

1980年第6期《國外醫學·中醫中藥分冊》刊文:「《新修本草》現存3部殘卷,從敦煌發掘出的兩種殘卷片段,為英、法等國掠去,另一種為日本仁和寺藏本(十三四世紀抄卷子本)的殘卷共10卷,又補輯1卷(人民衛生出版社有影印本)。現國內流傳的只有國內學者尚志鈞先生和日本崗西為人的兩種輯軼本。」比較日本崗西為人與尚志鈞先生的《新修本草》輯本,尚志鈞先生的《新修本草》更值得肯定和推崇。

1990年9月,《新修本草》輯複本在北京舉辦的首屆中國中醫藥博覽會上展出,受到醫藥界專家們的普遍關注和讚譽:「尚志鈞教授鉤沉輯復《唐·新修本草》等18種本草文獻,飲譽海內外。」《中藥材科技》也刊專文評價尚志鈞先生的《新修本草》輯本的學術貢獻。

相關焦點

  • 當代著名本草文獻學家尚志鈞
    尚志鈞出生於1918年2月4日安徽全椒縣一個農民家庭,自幼喜愛中醫,在私塾讀四書五經時,已能背誦《藥性賦》《湯頭歌訣》等中醫啟蒙讀物。在其就讀高中期間,抗日戰爭爆發,全椒縣淪陷,流亡到四川重慶。1945年抗戰勝利,尚志鈞返回安徽,在省衛生廳從事藥學資料的翻譯和藥品鑑定工作。1949年,赴濟南白求恩醫學院任教,講授化學課程。1950年回安徽蕪湖籌辦衛生訓練班,在族兄尚啟東先生(安徽名老中醫)的建議下,開始對本草文獻進行研究。蕪湖衛生訓練班之後相繼更名為衛生學校、蕪湖醫專,以後又升格為皖南醫學院。
  • 【天府散文】​●毛琪江(重慶)||伯 母
    七十年前,不到二十歲的她,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坐著花轎,風風光光地嫁到這個小地名叫大巖腳的山腳下,與從未謀面的伯父結婚。結婚之日,才是她們夫妻相識相戀之時。「抱起娃兒談戀愛」,仿佛是那個封建殘餘年代的約定成俗。婚後夫妻相依為命,相敬如賓。風華正茂,恰逢新中國成立。執手共同度過了解放初期那段貧困的歲月,災荒之年那段艱難的日子。育有五女一子。生活雖清平,卻也其樂融融。
  • 【天府散文】●徐崇仁||築夢西藏
    心之寧靜,風景就在身邊。我極力渲染我所感受到的工地美景,看夕陽,賞朝霞,到藏族人開的餐館吃葬餐……越來越多的工友一有閒暇時光,就與我一起同行,共同去感受生活、發現生活的美,減輕了勞作的疲憊,減輕了思家的心緒。
  • 【天府散文】●何源勝||安漢廣場的記憶
    >安漢廣場的記憶●        群雕的後半部分寫的是劉邦在紀信的掩護下如何逃亡,人物「塊頭」普遍比將軍這部分小得多了,是雕刻家故意為之,還是為了滿足群眾鄙視「小人」的心理需要呢,其意義顯而易見吧。●作者簡介●        何源勝,四川西充縣多扶鎮政府副鎮長。曾當過教師、秘書、新農村辦公室主任。
  • 【天府散文】●劉思樹||嘿囉囉船,上廣元……
    興奮之餘,當我抬頭望見裸背露膀、彎腰拉縴行走在烈日暴曬下沙灘上的爺爺叔叔們時,乘船還沒有我走路快的無奈讓我興奮的心情瞬間蕩然無存。上行船在河裡前進的動力,全靠岸上船工們維繫的那根長長的縴繩一腳一腳的拉力,前方無論有幾百裡的行程,也就是靠船工以身負數百斤的擔子一步一步向前爬行著去走完,尤其是上行在急流險灘上就更加艱難了。
  • 【天府散文】●朱相友(四川)||巴爾魯克山那些秘密
    生態學者袁國映認為,新疆野人有七八個種類,有大小之分。生活在帕米爾高原的野人,為大野人,又叫大毛人,也被叫做大腳怪。生活在天山的野人,是小野人,又叫小毛人。他們身高通常在一米左右,愛將紅柳枝折下,做成飾品戴在頭上舞蹈,又被人叫做「紅柳娃」。巴爾魯克山的野人,是小野人,渾身長有棕紅色毛髮。
  • 安徽作家羅光成《三河的時光》刊於《散文選刊·下半月》
    【新作速遞】安徽作家羅光成《三河的時光》刊於《散文選刊·下半月》 安徽作家羅光成散文新作《三河的時光》刊於《散文選刊·下半月》2020年3期。
  • 散文 | 馬春歌:悠悠老街情
    那一刻,心裡真有歲月靜好,現世安穩之感,一種遠離城市的喧鬧,積澱著小城歷史濃濃的民風古韻,頓時,會使疲憊的身心得到調整與放鬆。清晨的老街更富魅力。「沙沙沙,環衛工人掃大街的聲音,把整條老街都叫醒了。早點鋪子燈火最亮,熱氣騰騰地點燃著還有些暗啞的夜色,那些稀有的老字號鋪面敞開了,多了些往日的嘈雜。的哥一陣喇叭聲淹沒了老街的寂靜,頓時車馬漸喧人漸繁。
  • 《本草衍義》版本源流初探
    該書是寇氏多年經驗與實際觀察的結果,旨在推衍《嘉祐本草》、《本草圖經》的未盡之義,並對其進行進一步的辨正和闡發,內容涉及醫藥學理論及具體單味藥的名稱考定、鑑別、炮製、運用等各方面,書中還記載了大量單方驗方,也是作者臨症經驗的總結,較為可信。
  • 現存最早的「綜合性」本草著作:《本草經集注》
    現存最早的綜合性本草是《本草經集注》 ,它的作者是陶弘景。 成書年代大約為梁代(約公元500年)。 該書以《神農本草經》為基礎,又從《名醫別錄》中選取365種藥物,加上陶氏自注而成。全書7卷,共載藥730種。
  • 礦物本草:花蕊石
    礦物本草:花蕊石 花蕊石,入藥以「花乳石」為名始見於1057年宋代掌禹錫先生奉詔主編的
  • 荒亂本草:山慈菇、毛慈菇、光慈菇
    整編:京城老半微信:beijing7788123日期:2021年02月01日感悟:中醫是一回古文化之旅,是一場人生的修行,有詩有遠方。其實山慈菇在歷史上用藥尤其荒亂,以山慈菇為名始見於唐代《本草拾遺》,書中所提及的山慈菇為杜鵑蘭。北宋《經史證類大觀本草》中為杜鵑蘭和老鴉瓣兩種植物。明代《本草蒙筌》、《本草綱目》中為老鴉瓣,《滇南本草》中為麗江山慈菇。清代《植物名實圖考》中首次出現老鴉瓣這一名字,同時期《本草備要》、《本草從新》、《本草綱目拾遺》等著作中的山慈菇基源均為老鴉瓣。謝宗萬先生也認為山慈菇是杜鵑蘭的假鱗莖。
  • 別再去屯溪老街人擠人了,安徽還有這三條老街,人少且商業化不濃
    李榮浩的粉絲肯定都知道,他就是安徽人,所以在他心中老街的樣子,也是安徽大多數人心中老街的樣子。在安徽,如果提到老街,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坐落於黃山腳下,位於黃山市中心繁華地段的——屯溪老街。屯溪老街,是國家歷史文化名街,因地處於新安江、橫江、率水河三江匯流之處而發展繁榮起來的一條老街,老街全長1272米,精華部分有853米,街道兩旁保存完好的徽派建築有300餘幢,是目前中國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築風格的古代街市,素有流動的「清明上河圖」之美譽。屯溪老街,自古以來就是繁華的老街,時至今日依然如此。
  • 原創:《證類本草》文獻引用方法簡介
    本書系將《嘉祐本草》、《本草圖經》兩書合一,予以擴充調整編成。共載藥1748種。各藥先出《本草圖經》藥圖,次載《嘉祐本草》正文及《本草圖經》解說文字,末附唐慎微續添藥物資料。本書重在匯集前人有關藥物資料,參引經史百家典籍240餘種。所摘陳藏器《本草拾遺》、雷斅《雷公炮炙論》、孟詵《食療本草》、李珣《海藥本草》等古本草條文尤多,彌足珍貴。又輯眾多醫方,各注出處,為宋代本草集大成之作。
  • 經典名方中當歸的本草考證Δ
    安徽中醫藥大學,安徽 合肥 230012;5.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發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700; 6.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700;7. 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 518029;8.
  • 祝之友教授解讀神農本草經----女萎
    尚志鈞在女萎項註解:「女萎即萎蕤。」張廷模教授:「玉竹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原名「女萎」,又名萎蕤。」謝宗萬:「玉竹為養陰潤燥,生津止瀉藥,原名萎蕤,《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肖培根院士:「玉竹,本品以萎蕤之名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從以上論述可知:《本經》所載「女萎」,即現今之「玉竹」無疑。
  • 科普本草之【西河柳】圖文
    西河柳【歷史沿革】檉柳始載於《開包本草
  • 【散文】馬千岱:老街記憶
    我依稀記得,在我小的時候老街的街面是泥巴填成的,下雨的時候泥濘不堪,遠處來了一輛自行車我都會躲得老遠,生怕被濺上一身泥點兒。天氣乾燥的時候,街面還算是平整的,經年被人踏出的街面黑乎乎的,久了甚至還會被磨得透出點兒光。我的鞋底沾著老街的泥灰,老街也忠實的記錄著我的腳印。
  • 蒙城縣榮獲「安徽省散文之鄉」稱號
    日前,安徽省散文家協會授予蒙城縣「安徽省散文之鄉」授牌儀式隆重舉行。安徽省散文家協會常務副主席、法定代表人郭博,蒙城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郭飈參加儀式。
  • 11月會員書單:私房藏書《食物本草》重磅預售
    《2020食物本草》製作說明材質:藝術紙、絲綾、宋錦、楠木、沉香裝幀:吉祥雲紋、筒紙頁、線裝尺寸:一套四冊出版:線裝書局生產:北京雅昌藝術印刷有限公司出品:載道文化出版價格:2800元藏本編號:第1000套之     號(按照付款時間順序編號,本次預售編號為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