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禹 通訊員 李向
2017年9月,長沙民建市委、寧鄉教育局在老糧倉中學率先創建長沙市首個精準扶貧班——「思源民建長沙班」(簡稱思源班),全班50名學生全部來自寧鄉西部的青山橋鎮、流沙河鎮、老糧倉鎮和灰湯鎮的精準扶貧家庭。從創建思源班的第一天起,張玲一肩挑起了班主任和語文教學任務,3年以來,她既是學生們掛在嘴邊的張老師,也是孩子們心裡念叨的「張媽媽」。
「她像媽媽一樣關心照顧我」
青山橋鎮大山腳下,思源班學生胡思思家裡擺設簡陋,她和81歲的奶奶相依為命。
「很快就要畢業了,在家多看看書,爭取把成績再提高一些。多幫奶奶做做家務,有什麼困難就和我說……」胡思思回憶起春節前班主任張玲來到她家,和她兩手相牽在火爐邊說話的場景,幸福的花兒在臉上綻放。
「張老師來過我家很多次,就像媽媽一樣照顧幫助我,我一定會以優異的成績來回報關心我的人。」對於張玲,胡思思有著一份亦師亦母的特殊感情。
因為特殊原因,奶奶不知道胡思思生日具體是哪一天,也因為家庭條件困難,10多年來胡思思從沒吃過生日蛋糕。2017年,張玲第一次來她家家訪,從奶奶口中了解到這一情況。
2017年12月18日,張玲和全班同學一起為胡思思精心準備了一場「因愛而聚,歡享時光」的生日晚會,同學們輪流上臺表演節目,一起切蛋糕。「我一輩子都忘不了最溫暖、最幸福的那一天!」胡思思在日記中寫下了當時的心情。
為50名孩子撐起愛的天空
「從進入思源班開始,我們得到了如同父母親人一般的關愛,班上的學習氛圍非常好,我和同學們建立了很好的友情。最後一個學期,我會用自己的努力來回報學校和老師。」思源班學生朱睿告訴記者,寒假中,張老師來到家裡告訴他,憑他目前的成績很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還抓緊時間對他進行了功課輔導。
「帶這個班,我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我希望成為一個可以讓孩子們信任依偎、在他們世界裡播灑陽光的人!」張玲告訴記者,思源班50名學生中,孤兒、單親、家庭破碎的比例高達90%,他們經歷了比同齡孩子更多的挫折、困難和不幸。
在這3年裡,張玲每天和學生們一起在食堂就餐,督促他們吃飽吃好;課餘時間一起玩遊戲、跳繩、打羽毛球,成為彼此信賴的玩伴;晚上,張玲挨個到寢室查看,叮囑學生蓋好被子、紮好蚊帳;有學生生病時,張玲第一時間開車送去看醫生,她辦公桌上隨時都擺放著常備藥品。她還利用節假日,走遍了分布在4個鄉鎮所有學生的家庭,累計行程近萬公裡……
「遇到一位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思源班的學生是幸運的,他們得到了黨和國家政策的幫助,還有愛心人士的關心,更遇到了像張玲這樣的好老師。」老糧倉鎮中學校長謝勝朋感慨地說,張玲為50名孩子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