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公司一直是資本是市場的寵兒,這其中不僅包括生物醫藥公司,還有醫學檢測公司。在資本市場中,醫學檢測公司要更為稀少,不過醫學檢測卻是醫生對症下藥前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
最近有一家熱門的醫學檢測公司即將在美股上市——燃石醫學。
燃石醫學是國內領先的腫瘤精準醫療公司,成立於2014年,專注於為腫瘤精準醫療提供具有臨床價值的二代測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服務,業務及研發方向覆蓋三大領域:腫瘤患病人群檢測、癌症早檢以及腫瘤基因組大數據生態圈。
這時候,可能有投資者就要撓頭了。生物醫藥的靶向藥物都看得雲裡霧裡,NGS又是什麼?
別急,聽我娓娓道來。
什麼是NGS
數據顯示,中國作為全球癌症發病數最高的國家,癌症患病數量逐年遞增,預估2030年將達到580萬例,其中肺癌是中國最常見的癌症類型,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130萬例。
伴隨科研技術的不斷探知,人類對於腫瘤的本質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腫瘤的根源可以歸結於腫瘤細胞的持續生長,相比正常細胞,其最重要的不同就是產生了驅使腫瘤發生的突變基因(驅動基因),因此腫瘤本質上是一種基因病。比如肺腺癌中驅動基因突變的比率就高達40%-50%。明確突變基因,進行精準靶向治療,成為臨床癌症治療的突破口。但明「因」而後「治」,對於檢測技術的需求就成為臨床剛需。
傳統的基因檢測方法主要針對已知基因進行順序排查,價格較便宜,但缺點是檢測變異位點數及變異類型受限制。NGS是通過高通量測序的方法從基因的層面了解腫瘤,可以一次性檢測幾十、幾百個基因,篩查全部用藥的可能性,檢測出、並定量其中驅使腫瘤發生的基因成分,從而根據檢測結果把分子靶向藥物和免疫藥物推薦給適合的腫瘤患者,精準用藥延長患者生存時間。
此外,眾所周知早期發現腫瘤可以大大增加患者成功治療的機會,如肺癌早期患者(局部病灶)的五年生存率為55%,而出現遠處轉移的晚期患者僅有4%。因此如果推出一種便捷的早期檢測的方法,不僅會讓患者獲得更大的疾病治癒可能,同時也會帶來巨大的市場機會。CIC行業報告預計中國的早期癌症潛在檢測總市場將從2018年的176億美元增長到2030年的289億美元。顯然,燃石醫學很早就看到了這一點,並通過充沛的研發投入和過硬的研發技術來抓住癌症早檢市場這個機會。
燃石獨有的商業模式和領先的學術成果
國內的NGS檢測市場比較集中,排名前十的公司累計市佔率84.3%,燃石醫學市佔率第一,為26.7%。此外,NGS檢測分為院外(Central Laboratory)和院內(In-Hospital),燃石醫學無論在院外還是院內,市佔率均排名第一。其中,院內檢測有絕對優勢,佔領了79.9%的市場。
燃石為什麼能在院內檢測有這麼高的市佔率?這還要簡單說一下院外和院內的區別。
院外檢測是把腫瘤患者的組織或者液體活檢樣本送到公司的中心實驗室進行檢測。院內檢測則是在院端就可以進行,後者涉及醫院與公司共建實驗室,並使用試劑盒在院內檢測。設備一次性購買並裝配即可,而試劑盒需要重複向公司購買。
可見,院內業務能給公司產生可預期的穩定現金流,試劑盒用完總要買的。
2018年7月23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經審查,批准了燃石醫學開發的高通量檢測創新產品 「人EGFR/ALK/BRAF/KRAS基因突變聯合檢測試劑盒(可逆末端終止測序法)」(以下簡稱 「試劑盒」)的三類醫療器械產品的註冊(國械注準20183400286),這是中國首個獲批的腫瘤NGS試劑盒。
憑藉燃石醫學對產品註冊的提前布局和大量投入,以及獲得了首個NMPA試劑盒的時間優勢,其院內業務和國內腫瘤醫院25強均有合作。
在國內,做院內NGS檢測的腫瘤患者僅佔全部NGS檢測市場的14.8%,因為院內檢測更加方便,預計2030年該比例將提升至49.4%。在這樣的趨勢下,作為院內市場佔有率具有絕對優勢的燃石醫學,很有可能會優先受益。
因為NGS的設備較為昂貴,所以燃石醫學的院內業務一般和大醫院合作,與小醫院則以院外模式合作。
雖說燃石醫學的院內業務是一大亮點,不過院外業務也不遜色。選擇燃石醫學產品及服務的患者人數從2017年的9464人增長至2019年的23075人,增長了2.4倍。
燃石醫學不僅在業務上強勢,在學術上也頗有建樹。燃石從2015年至今,發表了167篇NGS相關的論文,為行業之首,這充分說明了其產品的科學性和嚴謹性經受住了臨床驗證。
2020年5月7日,燃石醫學啟動了中國首個超萬人、前瞻性泛癌種早檢研究「PREDICT」,將進一步優化並驗證其細胞游離DNA(cfDNA)甲基化癌症早檢技術 ELSA-seq在泛癌種早期檢測中的性能。PREDICT研究預期納入超過14000例受試者,將在三年內完成泛癌種早檢產品的技術優化及臨床驗證。
盈利可期
知道了NGS是什麼,了解燃石的業務,也知曉了燃石的學術地位,作為投資者,還是離不開標的公司的財務情況。
燃石醫學的收入從2017年的1.11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3.82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85.5%。毛利率也在逐步上漲,從2017年的64.5%上漲至2019年的71.6%。
從細分收入來了看,院外收入佔比最大,院內收入增長最快,2017年院內收入僅佔總收入9.7%,到了2019年該比例上升23%。因為院內業務是標準化業務,標準化業務容易產生規模效應。隨著院內業務佔比上升,有可能進一步提升燃石醫學的毛利率。
從費用情況來看,研發費用一直保持比較高的水平,在40%以上。而營銷費用率和管理費用率均下降。
燃石醫學尚未盈利,2019年虧損1.69億元。不過虧損率正在改善,從2017年的-118%改善至-44.2%。
結合收入和費用來看,未來院內業務收入佔比總收入提升,因為院內業務較為標準化,將因為規模效應提升毛利率。同時,也因為規模效應,營銷費用率和管理費用率也可能下降。也就是說,隨著燃石醫學的擴大業務規模,盈利可期。
在擴大業務規模方面,以基因檢測為主營業務的燃石醫學,不同於沒有完成藥物臨床實驗的生物製藥公司,燃石無論是檢測效果和商業模式都已經跑通,加上在國內的學術地位和豐富的合作項目,擴大規模並不難。
技術總是不斷進步的,新技術往往有更好的效果。過去治療癌症,能用的方法只有化療,隨著生物製藥的發展,現在有靶向藥物,有免疫療法。檢測技術也是,過去只能做大分子級別以上的檢測。隨著基因技術的發展,可以通過基因檢測為臨床提供精準的用藥指導。
新技術同時也會蠶食舊技術的市場,畢竟後浪奔湧,勢難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