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常見錯誤,娃少長8cm!想要突破遺傳身高,抓住黃金期!

2021-01-13 科學家庭育兒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大草原又到了.....啊,不對,孩子們又到了「瘋狂」躥個兒的時候了。

但是有些家長啊,真是讓科大大我操碎了心,前幾天看了個新聞,有位13歲的小男孩因為肥胖導致提前發育,原本能長到173的他只能終身維持165的身高了。

而且我還要告訴大家,這個小男孩並不是個例,據調查顯示,因為家長們對孩子身高發育的不重視,導致中國超過一半的娃連遺傳身高都沒達到!

直接的結果就是,有8成的孩子成年後身高達不到父母的預期。

就問你,扎不扎心!

大家都知道春天是長個子的好季節,所以紛紛在這個季節給娃「進補」,但長個兒的學問可遠不止補充營養這麼簡單。

營養過剩:真·身高殺手

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胖點兒沒什麼,長大了就會瘦下來,長身體的時候可不能缺了營養!於是拼命給娃吃吃吃。

科大大卻要無情的告訴你,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肥胖礙著長高什麼事兒了?

加速骨齡增長

就像新聞中的男孩一樣,肥胖導致發育提前,讓小胖娃們提前透支了骨齡的生長潛力,可能會暫時領先同齡人,但等到別的娃竄個子的時候,他就「長不動」了。

這就是常說的:說好一起長高高,你卻偷偷不長了......

壓迫膝關節

膝關節是股骨和脛腓骨骨骺所在的位置,是長高的重要部位,如果肥胖的話會壓迫這個位置。這麼關鍵的位置被壓迫著,那還咋長高?靠想像嗎?

春天長高高,到底怎麼吃?

合理餵養

餓了給吃,吃飽就停。

要知道,寶寶的身體都能夠自行調節食量,來配合生長和活動的需要。

不管是吃母乳的娃,還是添加輔食的娃,又或者已經正常吃飯的大娃,只要他吃飽了就別再使勁讓他吃。

不要用你的飽餓標準來評判他。

營養均衡

家長要避免進入誤區,比如拼命給娃喝奶,拼命給娃吃肉。

實際上,最能幫助娃長個兒的是營養均衡,而不是單一營養過量補充。

不知道咋均衡?下圖這張表,一定得保存哦~

還是那句話:凡事兒別過度。

逆襲翻盤:除了吃還能靠啥?

除了吃,要想長高高,還有很多關鍵方法,家長們一定要安排起來!

動起來

知道嗎,運動可是能夠刺激生長激素分泌的哦,而且研究證明,經常運動的娃比不愛運動的娃平均能高出2-3釐米。

運動項目中,跳繩可以算得上是促進長高的王者項目了,科大大建議:6周歲以上的娃每天晚餐前空腹跳300-1000個,時間控制在半小時到1小時之間,保準能躥個兒!

小一點的娃:

1歲以內:爬行、抬頭,翻身等。

2-3歲:爬行、快走,拍球等。

3-6歲:跑步、遊泳,跳舞都可以安排了。

運動時要注意安全哦。

睡好覺

生長激素在熟睡狀態下的分泌可是清醒時的3倍!3倍啊!

睡眠重要,但你得「會睡」,晚上10點到凌晨2點,早上5點到7點,這兩個時間段生長激素分泌的最旺盛。

所以科大大建議8點半就讓娃上床睡覺,給他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同時睡眠時間也要充足,一張表搞定,記得保存哦~

抓住青春期

要知道,女孩和男孩進入青春期的平均年齡在10.5歲和11.5歲左右。

而青春期猛長的3年裡,孩子的身高能長25—28釐米,是決定成年身高的另一個關鍵時期!

所以家長們也要注意抓住這個時期讓娃躥個兒!

當然,科大大也要提醒大家,身高逆襲?逆襲是太不可能的,畢竟娃的身高有70%是由遺傳決定的。

但是!那不還有30%嗎?學會以上科大大教你的方法,抓住那30%,讓娃長高高!

孩子矮:別慌!看這點!

還有些盼著娃長高的家長,見著同齡娃就讓他們站在一起比一比,只要自家娃比同齡孩子矮,就陷入糾結和焦慮:我家娃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好,為啥比別家娃矮?是不是有啥病啊?

科大大卻要告訴大家:

娃的身高和體型個體差異非常大,哪怕你家的娃比同齡人矮點,瘦點,只要他的生長速度正常,代謝正常,就沒有問題。

那啥樣的需要去醫院呢?

不符合生長發育規律的。

科大大特意做了一張表,家長可以自行參照:

如果娃的長個兒速度達不到表中的標準,或者2歲以後每年的身高增長<5cm,就要及時就醫了。

檢查是否有生長激素缺乏,遺傳疾病或慢性病存在。

而那些非常關心寶寶身高問題的家長,可以定期帶娃去兒童專科醫院的兒保科或者內分泌科檢查,以隨時掌握寶寶的生長狀況。

科學家庭育兒團隊原創

【科學家庭育兒】國家級出版傳媒機構專業團隊,聯合百名育兒專家與萬千家庭一起,專注寶寶的早教、智力開發、性格培養、情商教育、家庭親子關係處理。

相關焦點

  • 孩子身高靠遺傳?抓住這幾個黃金期,讓孩子突破遺傳長更高
    身高和體重是反映孩子生長狀況的重要指標。很多家長對身高更為看中,尤其是自己個頭不高的父母,生怕孩子遺傳自己長不高,總是很焦慮。兒童青少年身高成長規律一般來說,嬰兒出生身高平均為50cm,第一年平均增長25cm,1歲時身高達到75cm;第二年平均增長10cm,2歲時身高達到85cm。
  • 2020年標準身高對照表,抓住身高2個「黃金期」,娃可再高一大截
    我們知道,孩子的身高受遺傳規律影響,但並不完全由遺傳決定。除遺傳因素外,還受環境因素的影響,其中包括睡眠、運動、心情、營養、疾病等因素。所以,孩子的身高在先天因素不具備優勢的情況下,抓住孩子身高的2個「黃金期」,還可讓娃的身高,再高一大截。
  • 父母個子不高,孩子長高個,突破遺傳長更高,重點在這五個方法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高個,可是父母個子矮,就很擔心自己的孩子遺傳自己的身高。其實不用擔心,如果家長朋友注意這五個方面,孩子也能突破遺傳長更高。1、加強營養孩子的一個同學爸爸身高165釐米,媽媽身高160釐米,女兒現在17歲,身高174公分,又高又壯,比我家女兒都高,我家孩子現在166釐米,也不算矮,雖然我和孩子爸爸都比他們高,這著實讓我有些羨慕。我問孩子媽媽:「孩子長這麼高,吃了什麼好東西?」
  • 0-18歲身高對照表,沒達標的孩子,15歲之前務必抓住黃金期
    朋友家的女兒妍妍,才11歲,身高就已將達到了一米六,將近於一個成年人的身高了,不少人看見她們家的女兒,首先誇獎的就是身高,因為身高上有優勢,妍妍在學校還曾經擔任旗手進行升旗儀式,老師們也特別喜歡找她做班幹部,在學校,妍妍可謂是風雲人物了。
  • 半數孩子身高,未達父母遺傳身高,原因何在?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身高: 9 .2%的父母希望男孩長到 75釐米以上 82.7%的父母希望女孩子能長到 65釐米以上 平均期望身高超過遺傳身高6釐米,按照目前的身高預測,79.7%的兒童未來身高將達不到期望身高。
  • 張亮兒子曬近照,13歲身高直逼187,為啥星二代都長那麼高?
    看到這裡,很多網友非常疑惑,為啥星二代都長那麼高呢?難道全是基因遺傳的功勞?影響身高的因素,不只是基因遺傳身高確實受遺傳影響,但是這個影響並不是百分百的。所有說,想要孩子突破遺傳基因的局限,長個大高個,可以從後天因素努力!
  • 2020年新版「兒童身高標準」出爐,10歲身高140,怎麼長的
    所以,現在的家長尤其注重孩子的身高問題,因此在選擇結婚對象的時候,首先就排除了矮個子。 2020年版「兒童身高新標準」出爐,10歲身高140,看看你家的娃達標沒
  • 2020「兒童身高標準」新鮮出爐,你家孩子達標沒?及時補救來得及
    所以,對於父母來說,孩子的身高就是他們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如果娃的個子長得不夠高,家長就會擔心是不是營養補充得不夠,還能不能繼續長高?2020年兒童身高最新標準出爐,你家孩子達標沒?,此後男女孩進入身高發育的黃金時期,在15歲時,女孩身高達到159.8cm,而男孩更是長到了169.8cm。
  • 孩子長高的3個「黃金期」,家長若能抓住,娃個頭再長10釐米
    畢竟沒有一位家長不希望自家娃身材高挑,從小就佔據身高優勢。不過有些家長太過於粗心,錯過了孩子長高的最佳時期,到後來自家娃可能比同齡人要矮上一截。01孩子長高的3個"黃金期",家長若能抓住,娃個頭再長10釐米何女士的兒子小滿和鄰家齊女士的兒子小豆同上一家幼兒園,這一來二去兩家人就熟識了
  • 男生個矮成班上「奴僕」,錯過兩個長個黃金期,想要追趕難上加難
    人一旦錯過長高黃金期,想要長個子難上加難,甚至無能為力。一般來說,身高和遺傳(遺傳因素大約佔60%)、後天營養、運動、光照、睡眠、環境等因素有關,除去不可控制的遺傳基因,其他因素都能促進孩子長個,那麼家長注意了:在孩子出生後,一定要抓緊兩個長高黃金期。
  • 羨慕別人家娃長得高?除了遺傳因素,送你幾個長高秘訣...
    自從有了芽芽,芽芽媽一直處於不停地比娃、曬娃中。「你家寶寶個子怎麼這麼高,一點都不像四歲的寶寶」、「我家寶寶怎麼這麼大了說話還不利索,急死我了」。各種比較無處不在,而頻率最高的就數比身高了。那麼寶寶的身高到底和哪些因素有關呢?其實,寶寶的身高是可以預測的,有以下三種方式,後兩種則是美國兒科學會提供的簡單預測方法。
  • 身高有2個黃金生長期,2個公式算出遺傳身高,給你一個參考
    根據父母的身高,我們可以大概計算自己最終的身高範圍。如何計算自己的遺傳身高呢?有兩個簡單的公式可以進行參考。 不少人認為孩子現在長不高沒什麼問題,只是發育晚,到了17、18歲就會自然竄高,這種說法其實是錯誤的,不可否認的確有這種現象存在,但大部分人可不是這種情況,而且到了17、18歲才意識到身高不長了,想要補救,那可就比較晚了。
  • 娃出現這4種現象,說明正在長身高,家長提前了解讓娃個頭漲一漲
    要知道,長身體是在特定時間段進行的,而且還會出現一些徵兆,家長足夠重視才能幫孩子抓住這段黃金期,避免娃在身高上存在遺憾。 小偉今年上初二,特別喜歡姚明,課下經常打籃球。最近晚上睡覺他感覺腿部抽筋,整夜睡不好,平時還特別困。小偉把煩惱告訴了媽媽,媽媽詢問醫生後得知小偉正好處於青春期,是長身體的黃金階段,腿部抽筋、犯困則是長身體的信號。
  • 孩子長身高的3個「黃金期」,爸媽若能抓住,娃可長高10釐米
    到醫院拍片後發現,女兒的骨骺線基本閉合,以後基本不會長個兒了,所以她這輩子的最終身高就是1.41米,讓人遺憾! 眾所周知,孩子的身高是「七分天註定,三分靠打拼」。孩子成年後的身高,70%來源於父母的身高遺傳,30%取決於後天的「打拼」。據北京協和醫院主任醫師潘慧教授在《協和專家說長高》一書中明確指出:「只要孩子的骨骺線未閉合,通過調整飲食、作息等生活習慣,孩子就能比預期多長高10-20釐米」。
  • 羨慕別人家娃長得高?除了遺傳因素,送你幾個長高秘訣……
    自從有了芽芽,芽芽媽一直處於不停地比娃、曬娃中。「你家寶寶個子怎麼這麼高,一點都不像四歲的寶寶」、「我家寶寶怎麼這麼大了說話還不利索,急死我了」。各種比較無處不在,而頻率最高的就數比身高了。那麼寶寶的身高到底和哪些因素有關呢?
  • 「2020年兒童身高對照表」出爐,父母對照看看,你家娃達標沒?
    身高一直是父母關注的問題,尤其是那些個子不高的父母,特別擔心孩子遺傳自己的身高,長得矮小瘦弱。雖說孩子身高受遺傳影響,但是又不只靠遺傳!只要父母重視30%的後天因素,健康飲食、充足睡眠、適量運動,孩子一定會突破遺傳的制約,長個大高個的!那麼,怎麼才能幫助孩子突破遺傳的限制,實現身高的逆襲呢?一般來說,父母遵循「兩做三不做」的原則,就能讓娃輕鬆長高。
  • 孩子長多高自己說了算,科學幹預多長10cm,不要聽天由命
    當孩子一點點長大時,好像不少家長都焦慮過,有一個"心魔":爸媽身高都不算矮,孩子一直比同齡人矮,感覺不長個兒;爸媽身高矮,一直擔心孩子長不高;還有一類娃兒,很能吃,就是光長肉肉,橫向生長。青春期來臨很多家長不知道的是,青春期(14歲)前,是身高發育的最佳良機,這段時間的身高基礎是以後能否長高的一個重要因素,可以說決定了以後的身高,因此千萬不要錯過這段生長黃金期。
  • 0-12歲身高體重表已公布,矮小的孩子,或能抓住「黃金期」躥一躥
    媽媽對佳佳蔥飲食,作息規律到運動各個方面重新規劃,結果是佳佳真的開始猛漲個,短短兩年的時間,佳佳的個子從班上女生裡最矮到班級中等了,佳佳媽媽露出欣慰的小,看來遺傳決定身高也是有機會逆風翻盤的。二、0-12歲兒童身高體重表上面的案例是一個真實的案例,其實佳佳的媽媽還是重視的晚了,如果重視的早一點,或許孩子有機會發育的更好一點。
  • 奶奶的「毒早餐」,讓8歲娃身高僅1米,「兒童身高標準」都沒達標
    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在如今看顏值的世界裡,長相和身高往往是不可或缺的兩個因素,長相可以通過後天的優化來改變,而身高卻是一個硬性標準。醫生詢問平時的飲食才知道,奶奶平時節儉慣了,每天吃的都十分簡單,尤其是早餐,更是經常吃一些「隔夜飯」,才導致孩子身高發育落後。2020最新「兒童身高標準表」出爐,看看你家娃達標沒?
  • 春天寶寶長個黃金期,遊泳這項運動一定要堅持
    想要自己的孩子長得高,是每位家長的心願,家長們在這方面的投入都是不遺餘力的,各種上百上千的補品、鈣產品,甚至是打一針幾千元的生長激素,但是影響孩子身高發育的因素中,營養因素僅佔31%,後天因素佔77%,特別是春季嬰幼兒長個黃金期,怎麼抓住寶寶佔個黃金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