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中,青場鎮幹部群眾齊心協力,全力將該鎮受災較為嚴重的8個村(社區)26個村民組1850人安全轉移,並奮力做好災後重建工作
幹群齊心抗洪災災後重建鑄希望
近期受連日暴雨影響,七星關區多地出現暴雨,7月11日夜間至白天,水箐鎮降雨量更是達到101.1mm之最,青場鎮木瓦房的降雨量達到60mm。由於青場鎮位於水箐鎮下遊,水箐的降雨沿著紅巖河一直往下流入青場鎮轄區內,導致青場鎮出現大面積的洪澇災害。該鎮共有8個村(社區)26個村民組受災,受災人口達1850人。
奔赴現場,排查災情撤離群眾。
每逢下暴雨,青場鎮紅巖河沿岸,特別是地勢低洼地帶的群眾或多或少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而轉移受災群眾則是迫在眉睫之事。青場鎮黨政主要負責人得到災情提示後,即刻奔赴各村(社區)排查災情,並當機立斷安排工作人員第一時間組織轉移存在地質災害風險區域的群眾。
災難面前,生命至上。該鎮鎮村(社區)幹部聞「汛」而動,凌晨兩點,分片區分組通知洪澇災害嚴重區域的群眾。由於凌晨很多群眾已經休息,加之下暴雨阻斷信號,為加快受災群眾轉移速度,幹部們只能冒雨打著手電筒,沿著河流兩岸低洼地帶挨家挨戶地通知群眾及時轉移。
通知到位、疏散群眾、搬運物資、維護秩序……到洪水大面積淹至紅巖河兩岸低洼處時,該鎮共安全轉移群眾500餘人。
聞「汛」趕來,合力攻堅解救災民。
由於降雨持續時間久,降雨量大,洪水迅速將該鎮青壩社區六方石化加油站和初都河生態公司淹沒了。當時,水深超過1米,造成加油站四名工作人員和生態公司1名值班人員被困,其中包含兩名孕婦。
六方石化加油站和初都河生態公司位於河流下遊且地處低洼處,當發現洪水開始蔓延至兩家公司工作場所時,想轉移撤離顯然已經來不及了。青場鎮政府辦公室收到兩家公司的求救電話後,迅速聯繫當地消防人員奔赴現場進行救災。
滾滾山洪眨眼生。當消防救援人員到達現場時,河水已漫過堤岸,湧向兩旁公路和民房。因初都河生態公司汙水處理廠所處位置地勢較低,廠房已被淹沒三分之二左右。
了解現場情況後,一名消防員在牽引繩的保護下,攜帶救生衣跳入湍急的河水中,奮力遊到對岸。由於被困人員不會遊泳,消防員見機行事,努力為其做好保護後,讓岸上消防員使用牽引繩將他們拉至岸邊,此名被困群眾成功解救。
而就在此時,位於汙水處理廠後方的六方石化加油站內,還有4名人員被困。加油站後面是湍急危險的河道,前面是被淹沒路面,合計好救援方案,救援人員迅速利用皮划艇度過水麵,接近被困人員。大家齊心協力,成功將4名被困人員轉移至安全地帶。
幹群同心,眾志成城處置災情。
災後第二天,青場鎮黨委立即組織全體鎮村幹部、駐村幹部、消防隊員、民兵連成員、護潔員共300餘人,到該鎮受災最嚴重的青壩社區山邊組進行洪災救援。
放眼一望,道路上、莊稼地裡、受災群眾家中及院壩內,全是洪水衝刷後留下的淤泥、汙水和被浸泡過的家具。救援人員手拿掃帚,提著鏟子,擼起袖子,一鏟又一鏟地將淤泥、汙水清理掉。搬家具、抬淤泥、倒汙水、清垃圾,大家不分你我,幹得如火如荼,得到了群眾的認可和支持。
青壩社區村民吳長仕家中只有三個小孩,住房一樓全部被水淹沒來了。鑑於其房屋中的汙水和淤泥無處可排,救災人員便一齊去往他家中,幫忙將汙水和淤泥鏟到水桶中,然後再提到汙水排放處倒掉。大家你一鏟我一鏟,你一桶我一桶,幹得熱火朝天。
緊接著,大家又七手八腳地幫忙將吳長仕家裡的冰箱、碗櫃、床、桌子、火爐等物件底下的淤泥全部清理乾淨。因災情嚴重,吳長仕家中飲用水水管被洪水衝壞,暫時不能正常供水。充分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大家又一鼓作氣,到對面人家提水幫忙衝洗屋子。一桶一桶的清水,一掃帚一掃帚的垃圾。很快,整個屋子又重現生機,漸漸恢復了往常的模樣。
洪災無情,人間有愛。救援人員的每一個行為動作,吳長仕等村民看在眼裡,暖在心裡。同時,大夥這樣的無私幫助,也讓鄉親們感受到了黨和政府對他們的關懷,感受到了國家幹部對他們的惦記。
凝聚力量,災後重建彰顯大愛。
一條條馬路通暢了,一個個院壩和一間間屋子乾淨了……在全體救援人員的努力下,受災群眾的生產生活逐漸恢復正常。這樣的統一行動,這樣的暖心行動,讓受災群眾重拾了對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災難面前更顯為民情懷。洪水消退後,鑑於很多群眾家中的生活用品被汙水浸泡後無法使用,該鎮黨委政府立即組織民政部門為生活困難的群眾送去棉被、床單等生活物資。
青壩社區村民吳學國家只有一層住房,被洪水淹沒時,積水達到1米深,其家中所有東西幾乎全部被浸泡或損毀。青壩社區幹部了解情況後,連夜為其送去棉被等物資解決暫時之需。
青壩社區村民吳禮華家中只有兩個老人居住,被洪水淹沒時,生活物資全部被損壞。考慮到兩個老人在家居住行動不便,社區幹部在救災行動中,馬不停蹄地為其送去棉被等物資。兩位老人得到幫助後,連連向幹部們深深鞠躬,並深切地說:「感謝黨委鎮府在困難時,未曾忘記他們……」
就這樣,全體幹部職工作為該鎮抗洪救災的主力軍,在救災完成後又立即兵分幾路,帶領其他參與救災人員向受災困難群眾送去溫暖和關愛。
同時,在整個過程中,大家還積極疏導受災群眾的思想和情緒,全力引導他們逐步恢復正常的生活秩序。大家為受災群眾送去了暖心幫助和救災物資,更為他們加油鼓勁。
七星關區融媒體中心通訊員吳春遊
編輯廖婉君
編審林全舉
終審黎秀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