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工作人員在危險地段設置警示牌。
圖為工作人員清理塌方路段的泥土。
本報記者 凌澤英/文 通訊員 陳 萍/圖
「今天,氣象監測到萬壽片區雨量已達100毫米,你們今晚要密切注意安全哦!」7月10日深夜11時30分,區氣象局相關負責人電話聯繫勝利路街道辦事處主任劉強。
旋即,街道機關幹部安排部署,提醒防範洪災。
當晚,辦事處值班領導蔣家偉、分管安全的領導何維川嚴陣以待,萬壽場社區老街被淹,他們同萱花派出所指導員黃德華趕赴現場指揮調度,搶險救災,轉移受災居民;
7月11日0時許,楊家店村觀音橋村民小組龍遠清家院壩進水,3人圍困在二樓;凌晨1點過,該村石家坳劉家灣院子地災點告急,村民唐良銀、周樹碧等急需轉移……
洪水無情,人間有愛。勝利路街道在這場暴雨中,果斷採取措施,及時安排部署,截至11日上午,街道8個村不同程度受災,受災人口1052人,倒房10間、緊急轉移110餘人,受災面積870餘畝,無人員傷亡。
雨中行,雨中情,幹群齊心救災情。
深夜堅守保平安
汛情就是命令,安全即是責任。
7月10日晚11時30分,萬壽場居民黃昌瓊打電話給老街居民小組長周勇,說風雨廊橋被上遊衝下來的竹枝等雜物將橋洞封堵了。社區黨總支書記劉傳建、居委會主任王勇等迅速趕往現場,見居民正在清除雜物,便一同參與其中,科學調度,緊急疏通河道,離開時安排了居民胡尚剛、李永剛等守橋,時刻關注水位,隨時通報汛情。
7月11日凌晨,萬壽場老街被淹。辦事處幹部蔣家偉、何維川,趕赴受災現場,冒雨安排部署搶險救災工作。
當時洪水流入老街,沒過了膝蓋,萬壽酒廠、水簾洞桶裝水廠等被淹,蔣家偉、何維川等與社區幹部群眾一道,緊急轉移30餘人;萬壽場東升大道194號堡坎垮塌,當時緊急疏散20戶80餘人到安全地。這一夜,他們幾乎沒有合眼,牽掛災情,隨時排險,有安全隱患的地方設置警示標誌。第二天,街道主要負責人再度查看災情,與基層幹部群眾齊心協力抗洪搶險,爭取將損失降至最低。
緊急轉移空巢老人
萬壽場老街房屋,居住不安全,就連空房年久失修,人行道過也不安全。
據悉,2013年,萬壽場老街拆遷了大部分房屋,但至今仍有少量的人居住,還有的不願拆遷讓房子空在那兒。遇到夏季極端天氣,安全隱患十分突出。
這次大暴雨,萬壽場老街有10餘家房屋進水,其中空巢老人陳其利並非萬壽場戶籍人口,70多歲的他與子女不和,單獨在萬壽場租房住。而他租住的房間在二樓一角,樓下已進水,原路出不去。情況緊急,社區幹部便幫忙找到另一出口,可房東加固鎖了那道大門,且房東去成都了,找鑰匙開門已不現實。社區幹部劉傳建、綜治專幹蔣治雲、老街居民小組長周勇等想法破拆門鎖,將陳其利安全解救出來。
留守老人王貴全,社區幹部發現房屋進水後將他轉移出來,可當幹部轉身一走,他就又返回去了。最後,社區幹部和居民小組長等極力勸說,才將其安全轉移到萬壽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大家心中那塊「大石」才算落了地。
「我們還要買把鎖,去給房東重新安好。」11日下午,水退後,周勇想起陳其利租住的房屋,提醒著自己。
觀音橋邊搭樓梯「突圍」
龍遠清居住在勝利路街道楊家店村觀音橋村民小組,住房建在觀音橋頭,屋基比橋面還矮了1米多。11日凌晨,河水漫過橋面50釐米流進龍家院壩。院壩裡堆放著成捆的樹垛,水在院壩徘徊形成了漩渦,很是嚇人。
其實,當天漲水時,龍遠清就叫兒媳婦抱著還沒滿月的孫子提前離開,去了附近親戚家。龍遠清則和兒子、丈夫在家搬電器設備,誰知凌晨時分一轉眼的功夫,河水衝進院壩,很快就達1米多深,想要跑出去已不可能。
親戚彭正秀(音)連忙打電話向村幹部求救。主任唐萬凱和村民小組長一起,借來樓梯,從旁邊坎上另一家搭樓梯到二樓,將龍家3個大人解救出來。凌晨1點過,安全轉移完畢。
「這次雨大,夏王廟橋的護欄都被淹完了。」楊家店村綜治專幹鍾春自11日7點到村裡查看災情,發現夏王廟橋比6月26日——27日那次暴雨淹得更深。橋長十五六米,涉及原長興片區農戶約160戶進出,是一條交通要道(繞其他地方出去,要多走10多分鐘)。但由於橋洞小,橋身矮,這次洪水漫過橋面超出80釐米深,鍾春在旁邊拉起了警戒線、放置了警示標誌牌,通知村民小組長禁止村民過河,避免安全事故發生。
「今年雨水太多了,唐良銀家修的房子才打好地基,又遇到大雨。」據唐萬凱介紹,6月下旬那場暴雨,石家坳組劉家灣院子背後的山體滑坡,唐良銀、周樹碧轉移到弟弟唐良超唐良科家居住。之後,街道聯繫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地質隊專家到現場勘測,發現坡壁有些洞,洞內積水流出,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將其定為地災點。要求唐良銀等儘快搬走。
擔心他們捨不得老宅,勝利路街道便運用各種政策補貼,努力減輕異地選址建房的經濟負擔。約6月30日,唐良銀的建房手續已經齊全,立即開工。如今,因家中養有雞鴨,他又搬了回去;新房子還在修建中,又遇到下大雨,唐良銀、周樹碧當晚被勸出到就近村民和親戚家居住。
唐萬凱說,洪水是天災,我們做好搶險救災就少了人禍,希望他們儘快建好新房,住進自己的安全居所;也希望改造小橋,免下暴雨就被淹,出行不安全;還希望村民建房時注意科學選址。
據區氣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7月10時19點至11日15點,萬壽降雨達179毫米。何維川表示,如此集中的降下暴雨,防洪搶險任務重,各村社區都要繃緊安全弦,防災減災不鬆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