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源法師將在溫哥華開示"佛陀與佛法"

2021-02-19 中道佛學會

中道佛學會上如下源法師將於2017年11月20日至22日在溫哥華慈悲開示。
開示主題:佛陀與佛法
暫定時間:11月20日(周一):5:30 PM ~ 7:30 PM
         11月21日,22日:9:00 AM ~ 11:00 AM;12:30PM~2:30PM
上課地點:1455-4380, No.3 road, Richmond, BC V6X 3V7.
聯繫電話:604-270-1135 或604-868-1633

源法師

如源法師,1968年出生於臺灣宜蘭縣羅東鎮。1993年於上印下順導師所創辨之福嚴佛學院依止上真下華老和尚落髮為僧,受賜法號「如源」,外號「雪靖」。法師於1999年福嚴佛學院高級部畢業,並與師兄如立法師赴加拿大進修。2001年法師正式進入卡爾加利大學就讀,並於2013年取得卡爾加利大學宗教學博士學位,曾於大學任教數年。在學期間,法師同時不辭勞苦的於卡城弘揚正法。2008年真華長老涖臨加拿大探望兩位徒弟時,慈愍此佛法邊地之眾生而囑咐兩位留於此地大轉法輪,因此而正式與地方政府申請為慈善機構。至今,法師仍住持卡爾加利中道佛學會方丈一職,並為臺灣羅東與溪洲二地的中道佛學會之負責人。稟著恩師做人、做事、做學問的精神,法師也競競業業的弘揚上印下順導師的人間佛教,實踐上妙下境長老的禪修方法,及推廣正信的佛學教育。法師專攻印度佛教思想,中觀哲學,佛教因明學,著有《唯識思想概觀》,《俱舍精要》,並於國內外發表多篇中英文論文。法師所教的課程有《成佛之道》,《佛法概論》,《學佛三要》,《心經》,《金剛經》,《俱舍論》,《唯識思想概要》,《解深密經》,《印度佛教思想史》,《攝大乘論》,《阿含經》等等。課程可由中道佛學會的網站www.middlepath.ca上下載。

相關焦點

  • 宗大師偈頌"穆則瑪"之略釋潤心甘露
    原文稍有不同:"無垢智慧之王妙吉祥,無量悲之大庫觀世音,雪域智者頂嚴仁達瓦,敬於童智雙足之蓮花,祈請護佑求寂如蜂我。"但是,仁達瓦尊者看完後則說,此贊於我有所不適,但於你甚是相符。尊者改成"無緣悲之大庫觀世音,無垢智慧之王妙吉祥,摧伏無餘魔軍秘密主,雪域智者頂嚴宗喀巴,洛桑扎巴足下作啟白。"後獻給宗大師。
  • 參加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心的旅程〞
    佛館館長如常法師在開營典禮上為我們開示,法師說為什麼要把我們的手機收下來呢?因為心的旅程就是要我們往內看,手機不用了、嘴巴不說了,眼睛及耳朵只收一處便會專注,而這次課程也安排了:禪坐、跑香、茶禪、抄經及法師授課等等,這些都是日常我們生活上的一些行儀,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從生活到生命,簡單的就是不簡單,修行就是看到自己的起心動念,不論動念、行念,也要做自己的主人,不要每天妄想紛飛,連自己清淨的本體也找不到。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嚴正聲明 敬請大家留意,一定要具正法眼,護持佛法,切勿上當受騙!感謝四眾同修的配合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嚴正聲明2017-12-1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近日有人假借著弘揚佛法和傳統文化的名義,四處募款化緣,且聲稱是淨空老法師的弟子;他們指定每人要捐出六千元人民幣的超度費用,還聲明他們都是依照老法師的教誨,是老法師準許他主法超度等。
  • 淨空法師 親臨澳洲雪梨淨宗學會開示
    【雪梨淨宗學會開示】2010-3-13 澳洲雪梨淨宗學會【附】2014.9.14 凈空法師 親臨雪梨凈宗學會開示 不是講經教學,領導大眾薰修,那就不是佛法,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 末法,現在是真正的末法。末法時期修學,真正能成就的只有淨土一門,其他的都要斷煩惱、證菩提。淨宗,只要你真正相信,沒有懷疑,真正發願,願生西方極樂世界,願意親近阿彌陀佛,然後一句佛號念到底就成功了。這個法門,諸佛如來都說難信,很不容易相信,最容易修。
  • "蓄勁如張弓"一一談談"弓"的形成和運行條件
    當中一擊首尾動,上下四旁扣如弓"。再有可能涉及到的名詞就是"箭"了。"弓箭弓箭,張弓搭箭,箭射遠方"這是人們思維中的定式。其實"弓體"本身就有它的作用在。在"兩臂弓""兩腿弓"裡,"弦"是虛設的,"箭"是不需要的。先來說一個"臂弓"的形成。只有當你滿足了"腕關節"與"肩關節"之間相吸相系,動態等壓的狀況下,(建立意念之弦)這隻"臂弓"才能成立。一旦"臂弓"成立的狀態下有哪些益處呢?
  • 淨空老法師2018新加坡弘法之旅
    來源: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今現在說法多元和諧共榮之旅二〇一八年新加坡弘法簡報二〇一八年二月七日,九二高齡的淨空老法師,為了促進多元宗教團結與傳統文化復興,不辭辛勞,來到多元文化、多元種族默念佛號能聽清自己的聲音(老法師介紹他自己的念佛方法)淨空法師開示:一個聽經、一個念佛,我們這一生就這麼一樁事情淨空法師開示:說別人不善,自己已經先造三惡道的業凈空法師開示【凈修法要01-02】/(最新開示)想什麼都錯了凈空法師:念佛的一百種果報,注意!
  • 認識淨空老法師
    澳洲格裡菲斯大學、昆士蘭大學榮譽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客座教授格裡菲斯大學、南昆士蘭大學榮譽博士印尼夏利悉達亞都拉回教大學榮譽博士澳洲淨宗學院院長、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董事主席 淨空法師,法名覺淨,字淨空,一九二七年出生於中國安徽省廬江縣,俗名徐業鴻。
  • "發勁如放箭"一一敢問箭射何方?
    太極拳技法探秘 之五每一個練拳的朋友都對"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耳熟能詳",甚至在夢裡都親身演繹過這種功夫。那麼這句話只是打個比方呢?還是實在可操作的一種太極技法呢?進一步具體發問:我們每一個人身上,"弓"可有形,"弦"可虛張,但"箭"在哪裡?"箭"射何方?先來看一看楊澄甫的答案。"與敵對手時,內勁如開弓⋯⋯我如弓,敵如箭,出勁之速,敵如箭出矣。
  • "立身中正"與"胸腰摺疊"
    一一"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五(胸錐運動)胸錐七節,是身軀靈活的部位,卻也是最能體現"立身中正"的部位。雖然"立身中正"的涵意遠不止"豎直胸錐"那麼簡單,但對初學者來講,"立身中正"先要體現在胸錐的豎直,使胸背前後均衡。這樣比較容易建立中軸,有了中軸則左右運轉靈活。且有"立木頂千斤"之效。可以參看一些老拳師的照片,能夠始終保持"立身中正"的拳架給人以極度舒適的感覺。
  • 解析一下太極拳的"滲透力"與"滲透能力"
    太極拳技巧探秘之二先來解釋一下"滲透力"和"滲透能力"的不同。一滴水落在大地上,水借自重與勢能,具有"滲透力",而土地因其厚重和有隙,無條件全方位地接納了光顧的水滳,使水滴改變了存在的方式或消失於無形,我們稱其為具有"滲透能力"。人的身體是可以具備類似"滲透能力"的。
  • "中軸"和"斜軸"
    "立身中正"是太極拳行拳走架的基本要求。移動時"上領下垂"謂之不偏;轉動時"保有中軸"即為中正。"軸"乃圓轉之中位,但並非一定是垂直方向。事實上人體運動時有兩個重要的軸:一為"中軸",一為"斜軸"。" 中軸"或稱"豎軸"由"百匯穴"至"會陰穴",垂直上下,是人體的衝脈的位置。
  • 【漢學開示視頻】~認識漢學(97-99集)
    53、保護傳統文化 培養人才54、第一大善就是弘揚佛法和傳統文化【漢學開示視頻】~認識漢學(55-57集)55、智慧的愛56、一心一意繼承傳統文化57、中國教育是愛的教育【漢學開示視頻】~認識漢學(58-60集)58、真實的古代傳統教育59、中國傳統教育的特色
  • 因賅果海,果徹因源,如是如是|淨空老和尚開示
    金剛經的智言慧語—因賅果海,果徹因源,如是如是|淨空老和尚開示  因果是世出世間的定律,善因決定有善果,惡因決定有惡報,因果報應絲毫不爽,作佛、作菩薩之因
  • "骨力"和"結構勁"的不同
    武術界開口多談「勁",而鄙視」力",更推崇整體結構勁,即"整勁",很少有談到提升單個骨頭的力量。但"骨力"是最基本的不可或缺的攻防要素,不應被忽視。 所謂的"骨力"並不是指骨密度有多高,含鈣量多大,骨頭多麼耐衝擊,而是指在正確的操作下能使單個骨頭產生出力量來。初學者與人較勁時往往會有"使不上勁"的感覺,蓋因為不會用"骨力"的緣故。
  • (大天使加百列)--看見事件的:"中性"
    你們可能會很困惑一個社會兇殺案怎麼可能會是"中性的"?一個"虐童事件"怎麼可能會是中性的??這些你們認為不公不義的事件是讓你們感到非常憤慨的;是的!從3D的角度來是這些是邪惡心靈所做出的行為,你們的情緒一定會隨之受到影響.
  • 【佛法無邊】金剛丸
  • "骨力"與"結構勁"訓練之一:手臂分解
    "骨力"是單根骨頭的能量使用,也可以是一組細小複雜骨頭的聯動使用,比如手或腳,不太容易或沒有必要過份細分。就以一組骨頭看成單個骨頭使用。多根骨頭的組合使用其實就是"結構勁"了。結構組合有大有小,而單根骨頭必然是"結構"的基本原素,值得我們對重要和常用的骨節先行探討清楚。 大臂是整個手臂的根節部位,肱骨粗壯有力,一端通過肩關節與身軀相連,理論上可以輕鬆旋轉360度。
  • "腰為主宰"是如何實現的?
    一一"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四(腰錐運動)腰錐五節為脊錐上最粗壯的錐節,我們在此將五節腰椎看作個一個骨節整體,它自然弧形前弓,也稱腰弓。人體的這一段為中段。水平方向有帶脈環繞,前部儲有大小腸等密實器官,在內氣的支持下,"丹田"這部分甚至可徑得起巨力錘打。後部有兩腎左右懸掛,"兩腎抽扯"是腰錐略微左右運動的特徵。
  • 太極拳 "腰"與"胯"的關係有必要捋捋清楚
    楊吳太極拳強調"腰為主宰",而陳式太極拳認為"胯"為人體最大的關節群,非常強調旋胯、轉胯、調胯的作用,趙堡太極拳甚至強調"以胯代手"。初學者往常的疑問是: 我該用腰?還是用胯?用了腰,胯不也在動嗎?用了胯,腰不也在轉嗎,二者皆動的狀況下,我是做對了?還是做錯了呢?
  • 寄語"拳走低架"的朋友,"功夫"與"膝蓋"能兩全乎?
    我從開始練習陳式太極拳已經40 多年了,前20 年練拳不懂得正確的方法,以年輕為資本,為了練出"功夫"來,每日揮灑汗水,拳走低架,甚至認為"膝蓋疼"是獲得"功夫" 應該付出的代價。但是大約是2002年我和大師有一次碰面,我曾諮詢大師關於"膝蓋疼痛"的問題,大師的回答中有這麼一句話:"我們四個人膝蓋都不好"。注意那時還沒有人攻擊陳拳大師的膝蓋問題。我當時對上邊那句話的理解是:"要想有功夫,"膝蓋疼"的代價應該是免不了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