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增長背後的研發挑戰及對策!我國生物醫藥產業概況探究

2020-12-14 騰訊網

聲明:本文為火石創造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網站、公眾號等轉載需經授權。

生物醫藥產業是將現代生物技術與各種形式的新藥研發、生產結合,以及與疾病預防、診斷和治療相結合形成的產業,包括化學原料藥、化學製劑、中藥(飲片、中成藥)、生物製藥、醫療器械等細分領域。生物醫藥產業鏈從大的角度看,可劃分為基礎理論、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中試放大、生產製造及營銷上市等幾個環節。特殊的是,生物醫藥產業由於牽涉到人的生命安全和疾病治療效果,又有臨床試驗、上市前審批與上市後監管三個重要環節。

近年來,隨著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轉基因技術、幹細胞和克隆技術、生物晶片技術、細胞治療技術等一系列新興技術的發展,為促進我國生物藥物研發提供了許多新的途徑和思路,生物醫藥技術已經成為整個醫藥產業發展最為重要的技術推動力。據相關統計,全球研製中的生物藥物超過2200種,其中1700餘種已進入臨床試驗。世界藥物銷售額前三十名中有三分之一是生物藥物,此外,全球免疫類藥物總銷售額的79%、腫瘤類藥物銷售總額的35%都是生物藥物。生物藥物品種數量的迅速增加表明,21世紀世界醫藥生物技術的產業化正逐步進入投資收穫期,全球生物醫藥產業將進入快速增長期。

生物醫藥產業作為我國確定的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之一,也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和經濟意義。一方面,作為重要的產業,生物醫藥領域和化工等基礎製造業息息相關,提升生物醫藥產業的整體發展水平,對促進上下遊產業、帶動化工等傳統行業轉型升級也有著巨大促進作用;另一方面,加快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將進一步滿足我國人民不斷增長的衛生健康服務需求。2019年,我國生物醫藥產值約為32905億元,較2018年增長8.79%。預計2020年可達38700億元,較2019年增長17.61%。

圖1 2015-2020 年中國生物醫藥產值規模(億元)

數據來源:火石創造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然而眼下在中國可以觀察到的是,一方面生物醫藥市場的大產品仍舊主要以胰島素、人血白蛋白、傳統型疫苗製品等基礎產品佔據主流市場;另一方面諸如基因藥物、單抗、治療性疫苗、細胞治療等前沿領域的研發和創新受到核心技術、融資成本、政策環境的掣肘,使整個產業呈現一種「虛假繁榮」的狀態。這樣看來,中國的生物藥產業發展似乎有些尷尬。

隨著國外前沿技術的衝擊、市場前景的巨大誘惑以及國家政策的傾斜扶持,各地區紛紛上馬生物藥項目,建立各種生物技術平臺,傳統藥企也紛紛加大了對生物藥研發、生產基地建設等方面的投入,使得我國生物藥產業步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然而從目前來看,我國生物藥產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生物藥產業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風險、長周期的特徵,需要高額投入作為產業進入和持續發展的條件。為應對科技創新瞬息萬變和國際科技競爭日趨激烈的局勢,各國際大型跨國醫藥企業爭相加大科研投入。據統計,全球大型製藥公司研發投入佔銷售額的比重在9%-18%之間,而著名生物技術公司的研發投入佔銷售額的比重則在20%以上。而我國絕大多數生物醫藥上市企業研發投入佔銷售額的比重低於5%,與國際醫藥公司差距明顯。

01

我國藥企的生物藥物研發技術薄弱

相較於歐美日等生物技術前沿國家,中國企業的生物藥研發技術薄弱,產業化發展面臨諸多難題。例如,如何開發大規模的細胞表達平臺對於生物藥產業化來說是最大的問題之一,舉個例子,大多數中國企業能達到的蛋白表達量都在1克左右,而俄羅斯聖彼得堡研究發現,他們的蛋白表達量能夠高達3克。數字上的差距絕不是唯一表現,中國企業在對於生物藥藥物結構和性能的確認,免疫原性、毒性、汙染物、生物活性等很多在推出之前並沒有做一個深入的、全面的、徹底的分析,往往講不出道理,只知現象不知機理。

據資料反映,已上市的生物技術藥物中有一半是通過合作的方式研製成功的。為了縮短創新藥品開發時間,近幾年許多生物技術和製藥公司開始和一些小型公司結成技術聯盟,將技術性強的研究開發內容,分包給具有研究實力的小型公司完成。CRO已經成為製藥企業產業鏈的重要一環,正以其低成本、專業化和高效率的運作方式,受到生物技術及製藥公司的高度重視。

02

我國藥企沒有形成良好的產業聚集效應

許多發達國家在技術、人才、資金密集的區域,已逐步形成了生物產業聚集區,由此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生物醫藥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美國已形成了舊金山、波士頓、華盛頓、北卡、聖地牙哥五大生物技術產業區。此外,德國的生物技術示範區、英國的劍橋基因組園、法國巴黎南郊的基因谷、印度班加羅爾生物園等,聚集了包括生物公司、研究、技術轉移中心、投資及服務等在內的大量機構,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和重要行業產值。這些生物技術產業集群已在這些國家和地區產業結構中站穩腳跟,對擴大產業規模、增強產業競爭力作出了重要貢獻。

我國整個醫藥產業仍然是比較分散的,整體呈現「多而不精,大而不強」的局面。很多中小企業根本不具備生物醫藥方面的發展實力,而大企業的產銷規模往往又不夠「強」,制約了企業在生物製藥方面的投入,這使得我國企業在生物醫藥產業方面和國外企業相比顯得實力不足,不具備競爭力。

目前由於各省市在生物醫藥領域項目的批准建設、優惠政策方面不夠統一、協調,各地都存在不顧當地企業自身的實力規模以及研發、市場化的能力,一哄而上大建各種生物科技園,搞低水平重複建設的現象,造成了國家和企業資源的巨大浪費,同時也制約了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醫藥科技園區,幾乎每個都有在研究生物技術,甚至一些地級市規模的園區也在搞幹細胞。在矽谷、劍橋等地,確實有很多研髮型的中小企業,形成產業的聚集效應,以點帶面地把產業整體託上去。而國內的產業布局則更多的是產業的堆積,上大工程、做高端前沿研究,但是資源和人才則未必跟得上。

03

我國生物醫藥研發缺乏人才和企業的有力支持

在基礎研究、人才培養、產學研合作、新藥利潤及專利保護等方面,我國還缺乏實際有力的支持。目前,我國生物製藥產業的投資項目比較單一,主要集中在生物疫苗、生物診斷製劑、重組蛋白質類藥物這三個子行業中。而在基因治療藥物和生物晶片技術產業中,還缺乏有實力的企業,大量企業及平臺仍處在研發階段,生物醫藥產業子行業未能形成遍地開花的局面。與此同時,相關的法律法規尚未健全,不少企業為了搶佔先機而忽略了中間質量過程,這都為未來的行業規範埋下了隱患。

04

生物醫藥研發企業缺乏自主研發創新的動力

據相關統計,目前我國全國範圍內有100多家製藥企業在做單抗藥物的研發,每個國外大品種原研生物藥的背後都有超過10家國內企業在做生物類似藥。

本身生物醫藥產業的項目往往都具有投資大、風險高、回收期長的特點,我國自主研發的生物製藥產品中,能夠實現大規模市場化、獲取客觀經濟效益、最終上市的成品非常少,而國內仿製藥品成本比較低、收效快、國內基因工程藥物大多是仿製而來,因此企業缺乏自主創新研發的意識和動力。相比之下,國內企業更願意去生產仿製藥,以此來降低風險,減少投資。

此外,跨國醫藥企業一方面通過仿製藥的滲透,不斷影響和控制我國醫藥工業的研發積極性和能力,另一方面還通過合資控股和併購等方式,不斷搶佔利潤較豐厚的國內醫藥市場的優質品種。

05

生物醫藥研發涉及的相關跨行業基礎與國外差距巨大

生物醫藥新工藝、新技術的研發依賴於高精尖設備的提升、高質量試劑的輔助,而我國在這些關鍵的供應鏈環節與國外的差距不是短時間可以趕上的,很多已經形成嚴重的行業技術「壁壘」。這也徹底制約了我國在前沿領域的自主研發,總是跟隨國外科研腳步。當下的產業熱度使大部分企業、人才、乃至政策都向前沿領域傾斜,如果不從根本上扶持並加強基礎學科的高端精細研發,改變供應鏈體系的安全隱患,將會使上述情況形成惡性循環。

總結

目前我國正迎來生物醫藥行業的黃金期,國內生物研發外包企業有更多機會參與國際分工合作,也將更加廣泛而深入地參與國際新藥的研發。從筆者角度,首先國家可以從宏觀上加以引導,提高企業積極性,促進國內現有的優勢企業和產業集群通過自主創新和質量管理升級的方式取得國外醫藥大國的認可,促進國產生物醫藥開拓國際市場;鼓勵有實力的企業併購具有創新能力或銷售能力的國際小型生物醫藥企業,提高我國醫藥產業集中度和創新度;更要從國家層面到地方上以科技重大專項的創新成果為核心,落實鼓勵政策,促進自主創新藥的優先審批、產業化、市場準入機制。同時加強專利保護制度,形成新藥的專利保護網。與此同時,重點扶持基礎學科的研發,特別是以基礎學科為基礎的高精尖儀器設備的研發製造,在可預期的未來,形成高精尖儀器與前沿技術的配套化。

其次建立生物產業和技術智庫,建立高水平的生物醫藥技術數據平臺,加強對國際醫藥生物技術產業發展趨勢的跟蹤研究,監測分析國內醫藥生物技術產業發展重點、關鍵點和趨勢;針對醫藥生物技術產業發展的關鍵領域和重大問題制定專項計劃,並通過線下配套服務協調好各省市級部門、地方所制定的相關政策法規,使之互相兼容配套,建立有利於生物醫藥高科技和產業發展的環境。

最後,大量海歸人才回國,設備質量提升,加之中國企業擁有強大的仿製能力,將會使我國的生物藥物研發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增強。要擁抱這個時代,勢必要不斷強化自身,一個產業的發展必須推陳出新才能進入完全嶄新的業態。

—END—

作者 | 高楊

相關焦點

  • 【新會員】山東盛之源--「新藥/仿製藥」研發和檢測一體化服務平臺
    山東盛之源集團始於2004年,以藥品研發為基礎,衍生出相應的研發及檢測服務板塊,共同組建起集團化醫藥研發檢測一站式服務平臺。目前集團包括4個板塊,山東達冠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是專業從事新藥及仿製藥開發工作;山東威冠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專業從事相容性研究服務;山東譽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從事醫藥中間體的開發、生產及銷售;山東華盛檢測有限公司專業從事包裝密封性研究、基因毒性雜質研究、藥品食品保健品檢測服務。另外集團原料藥生產平臺正在建設階段。
  • 杭州生物醫藥產業,打造「新健康」千億增長極
    自成立到現在,這家初創型新藥研發企業跑出了令人驚嘆的速度:快速推進十多個腫瘤、骨科等領域的創新藥項目,並多次獲得專業機構的投資。 這與杭州大力支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密不可分。近年,杭州生物醫藥「一核三園」主平臺作用日益突出,一方面加快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建設,引進了藥明康德、天境生物等重大平臺項目,另一方面推進鼎賽醫藥、中科院腫瘤所等重點項目,為產業發展提供支撐。
  • 商務部:前4月企業承接服務外包合同降6% 生物醫藥研發逆勢增長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呂銀玲)5月20日,商務部官網發布消息稱,商務部服貿司負責人介紹2020年1-4月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情況,前4月,我國企業承接服務外包合同額同比下降6%,執行額同比增長10.6%。其中,新興數位化業務和生物醫藥研發服務增長較快。
  • 新形勢下我國生物醫藥供應鏈安全分析
    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需要詳細分析我國生物醫藥產業與歐美日的主要差距。一、我國生物醫藥產業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的主要差距生物醫藥產業是朝陽產業,發展前景巨大,然而我國在生物醫藥科技領域與歐美等國有明顯的差距,主要表現如下:1.
  • 2020中國生物技術創新大會蘇州開幕 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競爭力榜單發布
    「高質量發展生物醫藥產業不僅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支撐,更是滿足人民健康水平的基礎性保障,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在人才聚集、技術集成、資產融合、成果轉化等方面的比較優勢顯著,已經成為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依託。」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副主任孫燕榮介紹,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基於近年來園區生物產業競爭力研究,開展了2020年全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現狀調研。
  • 吳江開發區:生物醫藥產業厚積薄發
    吳江區委常委、吳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範建龍表示,作為一個新興的核心產業,吳江開發區的生物醫藥產業從無到有,始終堅持把培育、招引生物醫藥企業放到突出位置,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已初步形成。目前,在研產品10餘種,針對PD-1、PCSK9、BLyS等全球熱門靶點的單抗研發進度均為國內第一,研發的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2018年12月17日獲準上市,是我國企業獨立研發、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首批PD-1抗體類生物製品,用於廣普抗癌,在我國具有裡程碑意義,去年實現銷售7.78億元。
  • 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 前三季度餘杭區生物醫藥產業高速發展
    視覺中國供圖 圖文無關受疫情影響,以防疫物資生產企業為代表的生物醫藥行業前三季度業績表現突出。筆者從餘杭區統計局了解到,前三季度,餘杭全區實現生物醫藥產業增加值26.03億元,增長18.2%。11月16日,筆者走進浙江健拓醫療儀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健拓醫療)的生產車間,生產流水線上自動化設備不停地運轉,大家正忙著趕製一批來自國外的電子體溫計訂單。
  • 深圳已建成生物醫藥產業載體511家 前三季度生物醫藥產業增長達22.8%
    (健康時報記者荊雪濤)「 近年來,生物醫藥產業異軍突起,成為全球科技和產業競爭的熱點,尤其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形勢下,加快布局生物醫藥產業,搶佔生物醫藥創新高地已成為世界發達經濟體的共識。」目前已建成相關創新載體511家,形成了以南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坪山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為雙核心,其他片區協同發展的產業布局,各類創新主體活力迸發,原始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高端醫療器械、基因測序和生物信息分析等技術躋身世界前沿。今年前三季度深圳生物醫藥產業增長達22.8%。
  • 2021年值得研發的7款化藥仿製藥推薦(技術轉讓)
    市場情況:2020年上半年全球新冠疫情期間實現35%增長,達到13.93億丹麥克朗(2.2億美元)。國內尚未上市。項目優勢:多巴胺D2和5-羥色胺5-HT1A受體雙重作用機制;同時也是5-HT2A和去甲腎上腺素α1B/2C受體拮抗。原研還在開發阿爾茨海默、創傷後應激障礙等適應症。
  • 生物醫藥企業扎堆赴美上市背後:資本進場加速研發步伐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生物醫藥企業扎堆赴美上市背後:資本進場加速研發步伐,高額成本倒逼上市記者 于娜 見習記者 郭怡琳 北京報導2020年,可謂是生物醫藥版塊的「IPO井噴」年。對整體賽道而言,高額研發成本是企業發展的一道挑戰。自媒體觀察員、微博大V財經林妹妹向《華夏時報》記者坦言:「今年是新經濟產業年,站在企業角度,不管有沒有其他幹擾因素,它們都會選擇赴美IPO。只有上市融資才能有更好的發展。儘管因為疫情,美國即將復甦的經濟可能再次大幅下滑。但美國依然是全球最受關注的資本市場,同樣也是流通性最好、關注度最高的金融市場。
  • 坪山區生物醫藥產業年均增長30%
    原標題:搶抓機遇率先突破坪山區生物醫藥產業年均增長30%深圳新聞網訊  生物醫藥產業是坪山全力打造的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之一,依託全國首批3個國家級基地之一的坪山國家級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坪山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呈現良好的勢頭
  • 12家千億市值醫藥新貴!快速增長背後 產業發展變化和估值邏輯
    從醫藥生物板塊來看,以1月14日收盤市值計,A股千億以上市值企業共12家。將時間向前推,2017年~2020年同一時間點,這一數量分別為2家、4家、2家、5家。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疫情的發生無論是在業績還是在市場表現方面都對醫藥生物板塊相關企業具有明顯的提振效應。板塊內千億市值企業數量的快速增加,是炙熱的喧囂還是結構性分化的開始?其背後的產業發展、估值邏輯發生了哪些變化?
  • 從AI研發到智能製造,如何抓住生物醫藥產業機遇「智驅未來」?
    在上海好的生物醫藥企業不缺承載空間,不缺產業政策全方位的支持,不缺政策先行先試壓力測試可及性好的突破創新。好的企業是良種,生命藍灣是好的土壤。聚焦產業發展磅礴發展之原動力,賦能生命藍灣產業集群。曲霞表示,引入產業資源,同步再把項目研發,配套服務都完善起來,生命藍灣將會打在一個整體的解決方案。
  • 布局百億生命健康產業 普陀全力打造上海生物醫藥產業重要增長極
    人民網上海12月28日電 為貫徹落實國家「健康中國2030」戰略和生物醫藥「上海方案」,主動融入全市產業布局,搶抓生命健康產業發展機遇,普陀區將生命健康產業納入「十四五」規劃重點培育產業之一,形成智能軟體、研發服務、科技金融、生命健康「四輪驅動」產業發展新格局,努力打造普陀經濟新的增長極。
  • 新型生物醫藥前景廣闊 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成立新型生物醫藥產業分會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9月28日訊(記者 朱國旺)9月26日,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新型生物醫藥產業分會在京成立。北京康翎醫藥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嶽少恆當選為首屆會長。該分會將聚焦生物醫藥產業化發展,促進優質、新型生物醫藥產業鏈集群發展和項目落地,促進我國生物醫藥創新及產業升級發展。新型生物醫藥產業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制高點,是當前科技創新最為活躍,對我國乃至全世界都將產生深遠影響的新興產業。從世界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趨勢來看,目前正處於新型生物醫藥技術大規模產業化的開始階段,預計到2020年之後將進入快速發展期。
  • 重慶國際生物城:書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巴南故事」
    重慶國際生物城在全市唯一一個納入首批國家戰新產業集群發展工程、成為巴南首個享受國家高新區政策的區域、產業連續三年保持30%以上的高增長。這份亮眼的「成績單」背後,彰顯了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的對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的重視與支持。
  • 「上海研發,紹興生產」紹興尋求集成電路和生物醫藥產業與上海優勢...
    「上海與紹興兩地產業定位不同,其中,上海因具有人才等優勢,側重研發和前沿製造,紹興土地空間較大,側重生產製造與產業應用。」紹興市越城區委常委、濱海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鄭華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12月20日下許,紹興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論壇在滬舉辦,旨在加強紹興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與上海的交流合作,探討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新趨勢。紹興濱海新區兩大戰略性主導產業——集成電路和生物醫藥已入選浙江省「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
  • ...研發,紹興生產」 紹興尋求集成電路和生物醫藥產業與上海優勢互補
    來源:證券時報網「上海與紹興兩地產業定位不同,其中,上海因具有人才等優勢,側重研發和前沿製造,紹興土地空間較大,側重生產製造與產業應用。」紹興市越城區委常委、濱海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鄭華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 解析「華潤醫藥模式」探究千億醫藥航母的創新邏輯
    創新正成醫藥行業的第一驅動力對於醫藥行業來說,創新是永恆的主題,醫藥行業正在進入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周期。儘管我國醫藥行業發展較快,但仍存在創新不足的問題,而創新又是在經濟全球化的情況下,中國民族醫藥企業保持市場競爭力,在全球範圍內爭奪市場空間的必經之路。
  • 生物醫藥:新富豪的搖籃
    [提要] 比爾·蓋茨預言:下一個首富可能是從事生物技術的投資者。疫苗、基因工程、胰島素和血液製品,被認為是生物醫藥領域的四大投資熱點。2010年10月,生物產業被列入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在這兩年的投入總額都超過了300億,這些錢在當時大多用來做生物藥劑研發,雙鷺藥業、天壇生物、長春高新、通化東寶、華蘭生物等都是受益企業。」雙鷺藥業(002038.SZ)的一位高管認為,在經歷了研發周期的短暫蟄伏之後,生物醫藥行業將在2011年迎來「井噴式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