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檢測+POCT國產化雙重紅利相關上市公司今年業績大漲可期

2020-12-23 東方財富網

2020年初,COVID-19流行爆發以來,國內體外診斷 (IVD)廠商快速響應,憑藉多年的技術積累率先研發出檢測試劑,目前國內已進入常態化防控,核酸檢測成為核心的常態項目。上半年,大部分快速響應參與COVID-19相關檢測業務的上市公司均實現業績增厚,中泰證券認為COVID-19的檢測需求有望中期維持在較高水平。如明德生物(002932)、萬孚生物(300482)等相關上市公司今年業績大漲可期。

在年初COVID-19爆發的緊急情況下,我國在檢測方面快速響應,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了檢測試劑的開放和標準流程的建立,極大加快了我國控制突發醫療事件的速度。在4月初,COVID-19在全球範圍內爆發,我國體外診斷企業全負荷生產,以應對全球檢測試劑的剛性需求。在精準防控的大背景下,以IVD(體外診斷)為代表的精準無誤差診斷備受關注,尤其是POCT,由定性到定量,從手工到自動,方便快捷。

目前,國內進入常態化防控,國外情況仍在發展,據統計數據,截至9月9日11時34分,國外累計確診人數為27682219,較上一日增加237645。在檢測業務的內需+出口共同催化下,具有品牌質量優勢、成熟海外渠道的企業有望顯著受益。

如國內POCT規模企業明德生物(002932),其在COVID-19爆發後迅速研發出了核酸檢測試劑盒,在三月中旬獲證具備上市資格,雖然對一季度的銷售貢獻有限,但二季度實現業績大增。據明德生物8月23日晚間披露的2020年半年度報告,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3.61億元,同比增長253.9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億元,同比增長397.19%,雙雙大幅倍增。報告顯示,公司的核酸檢測試劑已取得了歐盟CE準入、澳大利亞TGA認證及巴西ANVISA的認證,產品遠銷海外五十多個國家。

國內另一家POCT規模企業萬孚生物則快速研發了抗體檢測試劑盒(膠體金法),在獲得中國NMPA認證及歐盟CE準入後,從二月下旬開始在國內銷售,從三月份開始陸續出口到海外市場。據萬孚生物8月27日晚間發布的2020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實現營收16.07億元,同比增長66.0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49億元,同比增長117.42%。截至報告期末,公司的抗體檢測試劑已獲得全球超過20個國家和地區的註冊準入。

目前,我國POCT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已成為醫療市場最活躍並且發展最快的細分行業之一。天風證券研報分析顯示,國內POCT保持高速發展態勢,增速約為20-25%之間,根據測算,目前國內POCT市場規模(不含血糖)為70億人民幣,未來仍有1.5倍市場空間等待挖掘,3-5年行業增速為25%。POCT行業增長來源三方面:(1)分級診療帶來基層蛋糕擴大,基層潛在市場40億;(2)高等級醫院臨床科室POCT需求提升,五大中心預計帶來增量市場20-30億元,給予國產品牌切入口,加速進口替代;(3)POCT延展性強,新項目的開發帶來新市場空間。

從競爭環境來看,跨國公司在我國POCT的高端市場中佔據相對壟斷地位,明德生物、萬孚生物則是國內在POCT非血糖領域的領先企業。以明德生物為例,其以心腦血管及感染類疾病為主,擁有感染性疾病系列、心腦血管疾病系列、腎臟疾病系列、糖尿病系列、婦產科優生優育系列、健康體檢系列等六大類產品,其中在感染類檢測試劑領域具有先發優勢,話語權較強,是國內首家實現PCT降鈣素原、S100-β蛋白全血床旁快速檢測的企業。隨著國產產品技術的不斷迭代,POCT行業的進口替代市場增量空間較大。

隨著我國社會向老齡化發展,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肝腎病等慢性病老年患者急劇增多,這類患病群體不僅需要醫院的系統診治,更需要長期的跟蹤檢查,而POCT產品操作簡單、檢測周期短、能對患者實施連續監測和管理的特點將會受到市場青睞,市場需求將伴隨著老齡化進程不斷增長。業內人士分析認為,COVID-19爆發帶來的檢測業務為POCT廠商帶來短期爆發式業務增量,而在人口老齡化、人均可支配收入與人均醫療保健支出持續增加、分級診療制度推進、診斷技術不斷進步的背景下,POCT行業將會迎來更高速、且長期可持續的發展。

(文章來源:北國網)

相關焦點

  • 起底風口之上的核酸檢測產業鏈
    上遊跟著吃肉除檢驗機構之外,由於下遊第三方醫學檢測機構的核酸試劑需求量飆升,處於產業鏈上遊的企業也因此嘗到了甜頭。經健康界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生產商共涉及達安基因、萬泰生物、華大基因等約12家A股上市公司。
  • 核酸檢測市場研究:疫情帶來了資本市場熱度
    雖然華大基因隨即回應了「月賺12億」的傳聞是基於產能數據而非實際銷售數據進行的業績預測,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公司在海外疫情發展和國內檢測常態化下,受益於病毒檢測試劑需求有增無減帶來的紅利
  • 註冊制公司半年報亮了 聖湘生物摘業績增速王
    2020年半年報披露收官,作為A股科技創新風貌的代表,已上市科創板及首批創業板註冊制企業的業績表現究竟如何,尤其受到市場關注。整體來看,科創板及創業板註冊制首批公司業績普遍向好,其中收穫疫情紅利的醫藥生物公司表現最為突出。聖湘生物、康泰醫學分別為兩大市場板塊的「業績增速王」。
  • 國產化進程加速 這些上市公司將受益
    今年8月,國務院再次印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簡稱《若干政策》),多維度上加大對本土集成電路產業的支持。  此外,「十四五」規劃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 IVD龍頭科美診斷科創板IPO過會 發展前景可期
    其中,體外診斷行業作為現在為大家所熟知的核酸檢測及抗體檢測等的總稱,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體外診斷作為現代檢驗醫學的重要載體,為臨床監測及治療決策提供了大量信息,成為人類疾病預防、診斷、治療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疫情催生的公眾對個人健康意識的提升,國內體外診斷行業在面臨疫情挑戰的同時也蘊藏著巨大的機遇。
  • 創業板註冊制後首家檢測公司上市 譜尼測試股價首日漲149%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教授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第三方檢測是個多細分的領域,這使譜尼測試擁有一定稀缺性,能在上市之初吸引資本關注。」為北京首批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單位之一早在疫情暴發初期,譜尼測試即積極活躍在醫療產品檢測領域。
  • 「搶裝潮」下風電股乘風而起:行業龍頭股價業績雙雙大漲
    不過,從根本上說,風電板塊近期亮眼的主要原因,還是受業績驅動。近日,行業內多家公司披露的三季報業績均預計大幅增長,加之原本相對低位的估值和政策熱點,共同點燃了風電板塊的關注度。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多家風電行業上市公司了解到,由於風電搶裝熱潮,今年以來訂單量飽和,業績隨之大幅增長。
  • 核酸試劑盒狂奔「競速」 華大掘金精準醫學檢測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12日,宣布參與核酸試劑盒產品研發的公司已有近百家。隨著不斷增長的應用需求,眾多投入到核酸試劑盒產品研發和生產中的公司迅速擴大產能,出現「兩班倒」「三班倒」的景象。與此同時,市場層面就生產核酸試劑盒產品對參與其中的上市公司業績將帶來何種影響頗為關注。
  • 公告精選:×ST保千將終止上市;拓斯達等公司一季度業績大幅預增
    【熱點】 *ST保千:公司股票終止上市 *ST保千(600074)4月1日晚間公告,上交所決定終止公司股票上市。公司股票將於4月10日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交易期限為30個交易日。
  • 打破壟斷,實現光刻膠國產化,相關概念前十名單一覽
    光刻膠大漲 今日午後,光刻膠概念直線拉升,截至發稿,捷捷微電漲逾14%,格林達漲停,金力泰、高盟新材、容大感光等多股紛紛跟漲。 在當前背景下,國產半導體材料廠商將享受市場規模擴大與市場份額提升的雙重紅利。可留意光刻膠、化學品、CMP拋光材料等領域相關標的。
  • 北京公布最新核酸檢測機構名單 華大基因等上市企業在列
    新京報訊(記者 張秀蘭)6月23日,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公布了北京市最新128所可提供核酸檢測服務的機構名單。除了北京公立醫院和各區疾控中心外,還有30多家醫學檢驗機構名列其中,背後則是華大基因、金域醫學、迪安診斷等上市公司。
  • 創新成果迭出,中關村生命園戰疫中收穫三家上市公司
    泛生子上市 泛生子供圖 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園區內多家研究院所、企業放棄春節假期,第一時間扎入實驗室,與病毒展開較量,針對新冠肺炎的醫學研究發現、核酸檢測產品等成果層出不窮另一家投身核酸檢測研究的企業百世諾,疫情期間不僅緊急研發了核酸檢測產品,還在北京疫情出現反彈、核酸檢測需求驟增情況下快速在生命園內建起移動方艙實驗室,擴充核酸檢測能力至每日2萬人份。據悉,移動方艙實驗室一天就可搭建完成,可複製至多地基層醫院,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快速讓基層具備核酸檢測能力。
  • 北京日均採樣檢測50萬人,新冠檢測背後的公司有這些
    在這背後,北京市醫療保障局在6月13日就通知,開展京津冀新型冠狀病毒相關檢測試劑聯合採購價格申報。6月15日,北京市醫療保障局公布的京津冀新型冠狀病毒相關檢測試劑聯合採購掛網成交結果顯示,有24家公司中標京津冀的聯盟集採,其中涉及到的上市公司有10家。
  • SK海力士半導體(重慶)公司全員及相關人員核酸檢測完成,均為陰性
    SK海力士半導體(重慶)公司全員及相關人員核酸檢測完成,均為陰性 2020-11-30 23: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晶方科技上半年業績大漲超6倍 大基金卻減持了
    來源:上海證券報 這家公司上半年業績大漲超6倍,大基金卻減持了李興彩 越來越多的半導體公司開始用「業績」說話,晶方科技就是典型公司之一。8月7日晚間,晶方科技披露半年報,公司上半年業績暴漲超過6倍。晶方科技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55億元,同比增長126.9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56億元,同比暴增623.97%。作為半導體封裝公司,晶方科技何以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
  • 精測電子(300567):面板檢測設備領先者,半導體業務拓展可期
    來源:益盟好股精測電子(300567):面板檢測設備領先者,半導體業務拓展可期公司為國產面板檢測設備領先者,依託本土優勢承接面板產能向大陸轉移紅利。中國地區京東方、華星光電、中電熊貓、深天馬等國產面板廠商成為LCD和OLED新一輪擴產的主力,帶動產業鏈設備公司的訂單增長。2019年,京東方在LCD領域開始超過LGDisplay,成為全球第一。檢測設備是國產化面板設備中佔比最高的品種。
  • 100%國產化!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核心部件成了,這個暴漲板塊有肉吃
    相關板塊大幅走強 北鬥系統實現全球組網後,這條產值千億的產業鏈將進入爆發期。 中國衛星、海格通信、北鬥星通、華力創通、合眾思壯、振芯科技、中海達、四維圖新等上市公司為北鬥產業鏈中各環節的龍頭公司。
  • SK海力士半導體(重慶)公司完成全員及相關人員核酸檢測
    11月30日,重慶高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消息,SK海力士半導體(重慶)公司全員及相關人員核酸檢測完成,均為陰性,全文如下:2020年11月28日,西永微電園SK海力士半導體(重慶)公司韓國籍員工韓某某在韓國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在韓國初步判斷為無症狀感染者
  • ...情;大基金擬減持兩家半導體公司;多地將三文魚等相關產品緊急下架
    財經要聞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會議,要求採取堅決果斷措施,遏制北京聚集性疫情擴散蔓延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決定對浙江溫嶺槽罐車爆炸事故查處實行掛牌督辦北京市要求,抓好病例流調溯源,擴大流調範圍、擴大對相關人員醫學觀察範圍、擴大核酸檢測範圍、擴大採樣範圍。核酸檢測要做到應檢盡檢、願檢盡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