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俗語:「為人處世,三不管,四不說,五不幫」,指的是什麼?

2020-12-26 Wu歷史

人活在這世上,不免會為很多事情煩心,每個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有的人就會比較的懂得拒絕,而有的人不管事情還是人都是來者不拒,有一些已經超過他的能力範圍,他還非要把事情攬下來,這就是沒事找事,明明可以活得輕鬆一點,卻要給別人處理麻煩事。

從古代開始就有許多有智慧的人,他們明白什麼事情不該做,什麼事不該管,能做到潔身自好,在他們的心裡有一個對事情的衡量:三不管,四不說,五不幫。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什麼是「三不管,四不說,五不幫」。

三不管

三不管實際指的就是,不管閒雜之事,不管情愛之事,不管他人的家事,這就是古代明人流傳下來的道理,不管是任何時代都是很實用的。

不管閒雜之事說的就是,有著的做人方式,並且懂得做人,做任何事情之前心裡都要有個分寸,不要總是渾渾噩噩,不該你管的閒事就不要去插手,人的一生這麼長,遇到的人這麼多,瑣事數不勝數,更何況是別人的事情,貿然的去插別人的事情,不一定會得到對方的一句謝謝,反而會覺得你多事。

不管情愛之事,任何時候都不要給任何人愛情方面的忠告,你所謂的忠告在人家眼裡就是屁事多,感情的事情越理越亂,人家當事人都沒有搞清楚,怎麼會輪到你一個外人來插手呢,你的一片好心好意,會讓你變得裡外不是人,人都要有一個自知之明,不該管的事情就當做不知情。

不管他人的家事,這一點非常的重要,說白了家人是一輩子最親的人,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就算人家是因為一時的矛盾不和,也不要去協調人家之前的問題,協調好了人家會感激你,萬一把矛盾放大,到時候你這個惡人是坐定了。

有點頭腦的人都知道不要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不然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四不說

四不說指的就是,不在人後說壞話,不說狂傲的話,不說怨氣太重的話,更不要說謊話。

閒談莫論人非,人際交往中最忌諱的就是背後亂嚼舌根四處造謠,說出的壞話總有一天會傳到當事人的耳朵裡,不要認為自己做的事情完美無瑕,天下就是沒有不透風的牆,做人一定要在嘴上積德,很多時候就是禍從口出的,一句不經意的話可能會傷害到對方。

也不要說狂傲的話,在社會當中不缺厲害的人,缺的是不會說好話的人,有一些憑著自己那點實力,就到處吹噓,說話也是很高傲。

這種說話的語氣,我相信是沒有人會喜歡的,都說謙虛使人進步,這句話是很對的,只有謙虛的態度,才會進步更快。

不要總是抱怨,尤其是工作方面,同一份工作為什麼有的人能完成,而有些人不能,還一直抱怨工作辛苦,有時間抱怨還不如把時間放在工作上,這種人一般是沒有什麼出息的,想要更好卻不肯付出更多,有時候過多的抱怨就會讓人反感。

不要說謊話,人與人之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是信任,不要滿口謊言,最後被揭穿了尷尬的還是自己,一旦揭穿那麼就會失去別人對你的信任,人與人之間最難建立的就是信任,想要在魚龍混雜的社會得到他人的信任是非常不易的。

一個謊言要用無數個謊言來圓,但是少不了一些善意的謊言,這些善意的謊言是可以得到原諒,但是那種張口就來的,已經是習慣任何事情都撒謊了。

人做事之前一定要在心裡衡量自己的本事,不能做到的事情不要張口就來。很多時候就是胡亂說話,才毀了自己的前程。

五不幫

五不幫分別就是,逞強的不要幫,違法的不要幫,不幫窮,不幫有壞心的,不幫不知恩的。

逞強的不幫,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幫上忙,超出能力範圍就不要幫,為了幫別人讓自己為難這是一件很不值得的事情,一定要懂得拒絕,懂得量力而行。

違法的更不要幫,不管是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觸碰法律,這是最基本的,心裡要知道什麼是對自己不利的,不要為了那點所謂的情誼,就將自己置身於危險中,任何事都不能成為違法的理由。

真正對你好的人,是不會經常去麻煩你的,更何況是違法的事情,如果有人想要你幫他做違法的事情,大可以不要這個朋友。

不幫窮,這句話是很現實的,窮的人在四肢健全的情況下,就不要去幫,明明有手有腳,卻不肯去掙錢,這種人怎麼幫都是窮,沒有那個人是天生窮的。

可以救急但是不能就窮,越是幫他,越是不思進取,認為有人幫我,掙不掙錢無所謂,這種人就是死性不改,一旦有人幫了他,那麼就會一發不可收拾,會對此產生依賴性,如果有一天不幫了,那麼他就會反過頭來埋怨你。

不幫有壞心的,那種心理扭曲的人不要去理會,幫這種人就是危害社會,有著健全的頭腦,卻想著不勞而獲,幫了這種人不但不會改正,反而還會算計你,所有幫事一定要看人,不要什麼事情都義無反顧的幫助,這世界不缺爛好人。

還有不要幫不知恩圖報的,不知恩的人你再怎麼對他好都換不來他的一句謝謝,對於這種人就該避而不及,幫了他不懂得恩情,下次等到自己有難的時候,他不但不會幫你反而還會踩你一腳,這種幫了到最後讓自己後悔、心寒的事情真的不值得去花心思。

人都是會第一次,如果得過教訓,有過先例,之後你就會對以上所說的事情避而遠之,這些事幫不得,幫了還會害了自己,讓自己心煩。

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定要遵守自己的原則,不要想著用自己的真心就換別人的真心,這是一個很愚蠢的做法,真心是不會因為一個小忙就這麼容易得到的。

相關焦點

  • 老話常說:「三不管,四不說,五不幫」,細細琢磨,確實有道理!
    老話常說:聰明人有三不管,四不說,五不幫,看看你都知道嗎!三不管:不管家事;清官都難斷家務事,我們能做的只是在別人需要的時候幫朋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家事就更不要摻和了。五不幫一不幫:不懂感恩的人不要幫;朋友之間,互相幫忙是應該的,但是並不是對所有人都應該這樣,你幫助了他,他不感謝你就算了,還覺得這是你應該做的,那你就要好好想想要不要再將這份友誼進行下去了!
  • 老祖宗忠告:三不管,四不說,五不幫,要注意了
    三不管1.不管閒事做人有尺,貴在有度。不管閒事並非一種冷漠,往往一種分寸。少管朋友的閒事,尊重朋友的選擇,是給友情留下了成長的空間。這才是處世的大智慧!2.不管情事古人說:不作中人不做保,一生一世沒煩惱。給有感情的人當中間人是最不討好的事。今兒兩人要分手,明天或許就和好了。勸和勸分,都是你的不是,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因此 ,碰到別人感情的事情,儘量千萬別摻和。
  • 老人言:真正的聰明人,三不管,四不說,五不幫,你能做到幾個?
    對於聰明人來說,最大的智慧就是有些事不管,有些話不說,有些忙不幫,所以今天就想和大家聊一聊老人言:真正的聰明人,三不管,四不說,五不幫,看看你能做到幾個?聰明人的三不管1、不要管別人的閒事,遠離別人的生活每個人的選擇都是不同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尊重別人的選擇,這樣才能給彼此留下一個成長的空間,有這個閒心管別人,不如管管自己,提升提升自己的能力。
  • 聰明人:三不管,四不說,五不幫
    主播 | 阿之作者 | 儒風君來源 | 儒風大家(ID:rufengdajia)01三不管這才是處世的大智慧!2 不管情事古人說:不作中人不做保,一生一世沒煩惱。給有感情的人當中間人是最不討好的事。今天兩個人要分手,明天可能就和好了。
  • 聰明人:三不管,四不說,五不幫(精闢好文)
    三不管 01 不管閒事 多讀古書開眼界,少管閒事養精神,這才是處世的大智慧! 02 不管情事 古人說:不作中人不做保,一生一世沒煩惱。 給有感情的人當中間人是最不討好的事。
  • 「夜讀」聰明人:三不管,四不說,五不幫
    三不管1、不管閒事做人有尺,貴在有度。不管閒事不是一種冷漠,而是一種分寸。這才是處世的大智慧!2、不管情事古人說:不作中人不做保,一生一世沒煩惱。給有感情的人當中間人是最不討好的事。今天兩個人要分手,明天可能就和好了。
  • 古人云:砍柴砍小頭,問路問老頭!其中深藏為人處世的智慧
    這句話的意思是:寧可做拙鈍的刀子,不要成為中看不中用的玩物。碰到盤根錯節時,才能分辨工具的利鈍。識時務的人,才是俊傑。從這句話就能看出,這些諺語和俗語,是古人給我們留下的智慧!有些諺語和俗語只要能汲取其中的智慧,為人處世都繞不過古人說的話。古人云:砍柴砍小頭,問路問老頭!其中深藏為人處世的智慧自古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就是砍柴生火,那時候出門也沒有地圖需要問路,所以我們古人就給我們留下了「砍柴砍小頭,問路問老頭」的這句俗語。
  • 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是什麼原因?古人的禮儀講究
    導語: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是什麼原因?古人的禮儀講究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講究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所以對於禮儀是是十分看重的。上到朝會,下到待客都有自己的一套禮儀規範,要是不按照規矩來,就會失了禮儀,被人們笑話。
  • 俗語:「人窮不省三錢,沒錢不串三門」,老祖宗的話蘊含處世道理
    ——趙善括《滿江紅》01古人流傳下來的很多俗語蘊含著為人處世的道理。有的俗語雖然流傳的年代比較久,對於現代人也有很重要的教育意義。這些為人處世的道理在當今社會依舊受用,比如古人曾經說過這句話:人窮不省三錢,沒錢不串三門。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借三不借兩,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古人的警世良言
    俗語:"借三不借兩,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古人的警世良言雖然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可以說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當人們在需要錢的時候往往都要找身邊的朋友拆借。可是當我們身邊的朋友來找我們借錢時,我們到底是借還是不借呢?
  • 古人說:「勸賭不勸嫖」,其實還有下半句,古人處世智慧讓人佩服
    ——《三國志·蜀志·先主傳》為人處世之道是一門必修課,人這一輩子都在學習這門課程。其實古人有很多為人處世之道,通過俗語的形式流傳下來,這些俗語有的已經過世了,但是還有很多在現如今的社會依舊受用,畢竟人的本性是難以改變的。而且國人都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無論古人還是現代人,都有相似之處。
  • 中國俗語老話兒「滿招損,謙受益」,受益一生的名言,教你為人處世
    如《智囊全集》這本書籍中就提到過很多俗語,每一句都有深刻的道理。包括現代人的為人處世大多也是通過祖輩們的教導得來的,下面就來說說"滿招損,謙受益"這句俗語的解讀,希望能夠教會你們如何在做事的時候權衡利弊。古代的學子一生的夙願就是成為朝堂之臣,為國效力,成為對社會做貢獻的大人物,因此學子們都善學。
  • 俗語「鳳凰不入烏鴉陣,牛羊不入狐狸群」,何意?古人處世之道!
    而在過去由於社會生產力之低下,人們在嚴酷的自然環境裡生存,還不能獨立的支配自然力,然而我們古人又是聰明無比的,在長期與自然爭鬥的過程當中,通過自身經歷從而總結出了應用於生活的語言文字,使得後人受用終生,這樣的語言叫做俗語。
  • 古人云:「人到50歲,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老祖宗的處世智慧
    不論是為人處世方面還是生活常識的方面,但都要遵循活到老學到老的原則。孔子也曾說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指的是人隨著年齡增長,知識和閱歷也會提高,做事情會越來越穩重,心思越來越縝密。50歲之後「知天命」,意思是指之前可以全力拼搏,而過了這個年齡堅信的事情會更加用力去做,不好的事情會拋棄。所以在古人看來,總結出這麼一條話糙理不糙的俗語告誡後代:「人到50歲,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其中還蘊藏了古人的為人處世智慧,年輕人每讀受益。
  • 俗語:「前三後四,左五右六」,古人經驗之談
    在過去上墳是有很多講究的,古人們也總結了相關的俗語,比如「前三後四」,意思是清明的前三天或者後四天是祭祀的好時候。直到現在,有很多地方還保留著這種傳統,清明這一天是不上墳的。有的地方則是清明前三天燒紙,聽老人說前三天陰間路上不擁擠,去世的親人能很快收到冥幣,路上行走安全便捷。
  • 人生在世,要做到「三不管,四不說,五不幫」,要懂得
    三不管1.不管閒事做人有尺,但價值是度。關於幹預不是一種冷漠,它通常是一種措施。忽視朋友的愛管閒事和尊重朋友的選擇,就是為友誼留出增長的空間。照顧他人的懷舊之情,並深入他們的生活,以便每個才華都有不同的個性。不要太管親戚的事情。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什麼意思?古人的養生之道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什麼意思?古人的養生之道俗語在中國古代有著非常高的地位,在當時人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而老祖宗們為了能夠將生活中的很多經驗習俗傳遞給更多的人,就漸漸地出現了俗語。相比於一些成語,也許俗語不夠華麗,但是俗語往往更加簡明扼要,其背後蘊藏的哲理也是非常值得我們思考的。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這則俗語叫做"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這則俗語算得上是老祖宗們的忠告了,在那個年代年輕人們無不奉行這一準則。那麼這則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人到四十,三不喝,三不去」,這有何講究?「三」分別指什麼?
    這些民間俗語涉及到生活的各個方面,有農業生產,有家庭成長,有夫妻感情,有財氣運氣,幾乎天下萬象無所不包。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幾句關於男人生活保養方面的民間俗語,叫做「人到四十,三不喝,三不去」。這句話有什麼講究呢?「三」分別指什麼?小編今天給大家講一講。俗話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一個男人到了40歲,是他人生重要的一個分水嶺。
  • 俗語「慈不掌兵,義不理財」,後半句更經典,說透為人處世之道
    所以,掌握為人處世的哲學,才能應變自如,更容易取得成功,過上幸福生活。幾千年來,古人根據生活經驗,總結出許多充滿智慧的俗語,雖然時代不斷發展,科技日新月異,但有些道理亙古不變,不少俗語依舊經典無比,深刻領悟其中含義,能夠少走一些彎路。比如這樣一句俗語:「慈不掌兵,義不理財。」
  • 俗語「酒不上臉,為人陰險」到底啥意思?古人的智慧之談不可不知
    今天跟大家講講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兩句話「酒不,為人陰險」這是老祖宗的忠告,理解後可以避免給自己以後生活帶來的麻煩。首先來說說上半句「酒不上臉」!有些人體內分解酒精就來得快,自然從臉上就看不出來。明白了喝酒為什麼臉紅,我們再來解釋「酒不上臉,為人陰險」就容易許多了。雖然喝酒臉紅和人品沒什麼直接的關聯,但是有些喝酒不上臉的人因為自身酒精分解得快,就愛在喝酒的時候背地裡搞一些小動作,甚至欺負那些一飲而盡的老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