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將迎來超級寒冬?「暖冬」與「冷冬」究竟如何判斷?

2020-12-15 騰訊網

「今天好冷,不是說今年暖冬嗎?咋這麼冷呢?」「可不是嗎?暖啥暖,都凍成哈士奇了!」(PS:哈士奇作為雪橇犬,其實根本不怕冷)。那今年究竟是「暖冬」還是「冷冬」?讓我們來一起認識 「暖冬」和「冷冬」的定義。

究竟什麼是「暖冬」「冷冬」?

首先,我們要明確「暖冬」和「冷冬」是表徵氣候的名詞,不是天氣名詞。氣候?天氣?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天氣是指某個區域一定時間內距離地表大氣層中短時間的具體狀態,如陰天、小雨、天晴、霧等;氣候是指一定地區裡經過多年觀察所得到的多年統計平均的氣象情況。比如,北京2020年11月17日小雨,小雨就是天氣概念,它反映的是2020年11月17日的北京當時的天氣狀態;北京2019年平均降水量是448mm,年平均降水量就是氣候概念,它反映的不是哪天是否下雨,它是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這365天下雨總量的集合,這就是氣候的概念。「暖冬」和「冷冬」是氣候名詞,它表徵的不是某一日或某一個短期的氣溫情況,而是指整個冬季(12月-次年2月)的氣溫與歷年平均水平的對比情況。「冷冬」也可能出現暖和的天氣,「暖冬」也可能出現很冷的天氣。再比如以大家喜聞樂見的成績分析為例, 80分及以上算優秀, 60分以下算不及格。A班的小紅考了100分、小王考了95分、小張考了85分、小樂考了90分、小明考了55分,不能因為A班小明考了55分,就認為A班成績不及格,而需要從平均分來看。A班平均分達到85分,所以說A班達到了優秀級別,教育質量很高。

「暖冬」「冷冬」如何判斷?

實際上關於「暖冬」和「冷冬」,我們有自己的國家標準《GB/T 21983-2020 暖冬等級》和《GB/T 33675-2017 冷冬等級》。判定冷暖冬的基本要素為冬季(12月至次年2月)三個月的平均氣溫,在空間上分為單站、區域、全國三個範圍等級。

在單站方面:如果單站平均氣溫距平大於等於標準差的0.43倍,則為暖冬;反之,如果單站平均氣溫距平小於等於標準差的-0.43倍,則為冷冬;

在區域總站數方面:暖冬站數超過總站數的50%,即為暖冬;冷冬站數超過總站數的50%,即為冷冬;

在全國有效面積方面:暖冬面積超過全國有效面積的50%,即為暖冬;冷冬面積超過總站數的50%,即為冷冬。

比如,北京有16個區,如果房山區今年冬天的平均氣溫距平大於(小於)等於標準差的0.43(-0.43)倍,則房山區就是暖(冷)冬;如果同時有另外8個區也是暖(冷)冬,則北京市出現暖(冷)冬。

那「暖冬」是不是更好呢?

有句歌詞「你在南方的豔陽裡大雪紛飛 ,我在北方的寒夜裡四季如春」,全國人民尤其是沒有暖氣抗寒全靠毅力的南方人民對「暖冬」都尤其的偏愛,那麼「暖冬」真的就那麼好嗎?其實未必!因為人們喜歡「暖冬」,而害蟲們也喜歡暖冬。如果冬天溫度不夠低,那麼不僅越冬害蟲的幼蟲不會凍死,甚至越冬害蟲本身都有可能熬過冬天,那麼等到開春迎接幼苗的將是無數的害蟲。2022年北京將召開冬奧會,如果遇上暖冬,組委會就將要花費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去維護各種場館,去實現人工造雪和人工造冰;但如果是冷冬,相應的費用會降低很多,「瑞雪兆豐年」冷冬也能夠給我們帶來一些益處。當然,冷冬也有危害,例如,凍傷甚至凍死一些經濟作物,大範圍的雨雪會導致交通堵塞等。

子曰:「過猶不及。」(《論語·先進》)就是說任何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合適的。暖冬和冷冬都是超過平均態的一類極端事件,都會帶來一系列的危害。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暖冬的頻率增加和強度增大,冷冬的頻率是在降低但是類似2008年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也時有發生。

那麼暖冬和冷冬是否能提前預測?由於影響我國冬季氣候狀況的因子多,準確預測平均氣溫超過臨界點的難度大,因此對冬季氣溫的預測只能給出偏暖或偏冷的趨勢,在每年的10月底到11月初,國家氣候中心會召開全國年度的氣候大會商,給出冬、春季的氣溫趨勢預測;是否為暖冬或者冷冬的最終評判需要等冬季結束後,根據實況數據才能確定。

作者丨佔明錦 中國科學院大學博士、江西省氣象局應對氣候變化首席

審稿丨溫晶 中國氣象局廣州熱帶海洋氣象研究所

文章由騰訊「全民愛科學」團隊推出

轉載請註明來自科普中國

相關焦點

  • 北方暴雪南方多地氣溫超31度 今年究竟是冷冬還是暖冬
    北方暴雪南方多地氣溫超31度 今年究竟是冷冬還是暖冬時間:2020-11-18 17:51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冰火兩重天!北方暴雪南方多地氣溫超31度 今年究竟是冷冬還是暖冬 2020年已經進入11月份了,南北方的天氣一向差距很大,可是近日這差距大的有點難以置信,北方暴雪南方多地氣溫超31度是神馬情況?北方暴雪南方多地氣溫超31度,不是說2020年是最冷冬天嗎?南方   原標題:冰火兩重天!
  • 2020年是暖冬還是冷冬?
    至少這幾年,肯定還是暖冬。 咱們用不著說什麼科學道理,那玩意兒一般人也看不明白,就說經驗主義就可以。 30年前冬天需要裹得嚴嚴實實還冷,現在冬天身體好的北京男孩子,敢不穿秋褲。 暖冬冷冬這事兒,還用的著討論嗎?
  • 「冷冬」「暖冬」到底誰說了算?暖冬年冬天就不會冷了嗎?
    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暖冬頻繁出現,但當強冷空氣來臨時,人們又開始疑惑,不是越來越暖了嗎?為何還這麼冷?冷冬暖冬到底如何界定?暖冬年冬天就不會冷了嗎?「冷冬」「暖冬」到底誰說了算「冷冬」「暖冬」一直是人們冬季關注的熱點話題,然而,對於二者的界定卻眾說紛紜,那麼「冷冬」「暖冬」科學的界定標準是怎樣的呢?
  • 2020至2021年冬天是暖冬還是冷冬?今年冬天會很冷嗎?
    現在已經是秋天了,有些地方已經要穿長袖了,冬天的天氣是比較冷的,所以很多人都在關注今年冬天的天氣狀況,希望能夠比往年天氣更加暖和一點,畢竟衣服穿得很多的話,行動是非常不方便的,但是我國地域遼闊,各個地區的天氣狀況都是不太一樣的,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2020至2021年冬天是暖冬還是冷冬,2020至2021年冬天會冷嗎,2020到2021
  • 2020年到2021年是暖冬還是冷冬
    2020年到2021年是暖冬還是冷冬 2020年可能是冷冬。 一般拉尼娜現象影響,我國可能會出現冷冬情況,但是站在全球變暖的角度之下,逆轉暖冬的可能性暫時還比較小,也就是出現暖冬的可能性還是較大,所以大家要時刻關注拉尼娜現象的發展,如今還是在持續下降之中,這相當於是一個增強的信號。
  • 今年冬天是冷冬還是暖冬?專家給出答案,農民早做準備不吃虧
    時間過得飛快,一轉眼已經到了十月下旬,還有2天就要迎來霜降節氣。雖然霜降節氣還沒到,但是已經能明顯感覺到天氣變得寒冷了起來,尤其是在太陽下山後,寒意更加明顯。雖然距離冬天還有一段時間,但是對於廣大的農民朋友來說,目前最關心的話題便是今年冬天冷不冷,因為冬天的氣溫如何,對農作物的生長有很大的影響。
  • 「冬在頭,暖烘烘;冬在尾,凍死牛」,今年是暖冬還是冷冬
    導讀:「冬在頭,暖烘烘;冬在尾,凍死牛」,今年是暖冬還是冷冬?冬在尾,凍死牛:這句話說的是如果冬至日這天農曆時間日期是在月尾的話,說明這個冬天很寒冷,因為寒冬數九數得比較晚,因為冬季越晚,氣溫越低,越寒冷,所以冬季數九之後,三九四九冰上走,而家裡的老牛抵抗不住寒風刺骨,被凍死了。今年是暖冬還是冷冬?
  • 專家預測今年是冷冬?別傳了
    一、今年將出現60年來最冷寒冬? 暖冬定義:某年某一區域整個冬季(全國範圍冬季為上年12月到次年2月)的平均氣溫高於常年值或稱氣候平均值(常年值一般取近30年平均,自2002年開始我國根據WMO的規定起用1971至2000年30年平均值作為常年值)時,稱該年該區域為暖冬,否則為冷冬。
  • 「冷冬」還是「暖冬」?讓你冷得明明白白
    今冬是不是冷冬?」今年冬季以來,我國除西藏大部、四川西部、雲南、黑龍江西北部等地氣溫較常年同期(1981年至2010年平均)偏高外,全國其餘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低,尤其西北地區北部、內蒙古大部、西南地區東部等地氣溫偏低2℃以上。
  • 【天氣早知道】今年阿拉善盟是暖冬?還是冷冬?氣象部門給出答案……
    【天氣早知道】今年阿拉善盟是暖冬?還是冷冬? 連日來受冷空氣頻繁影響我盟氣溫持續下降這讓許多居民想到前段時間網絡上瘋傳的「2020年將現60年來最寒冷冬天、最嚴重降雪
  • 今日大雪,「大雪一日晴,脫襖過寒冬」今冬會是暖冬嗎?為什麼
    導讀:今日大雪,「大雪一日晴,脫襖過寒冬」今冬會是暖冬嗎?為什麼?今天已經是12月7號了,但是今年的大雪節氣已經早早來臨了,因為今年的大雪節氣的入關時間是在7號凌晨9分到來,現在已經入大雪八九個小時了。
  • 「冬至在月頭,脫襖過寒冬」,冬季偏暖嗎?是不是暖冬
    導讀:「冬至在月頭,脫襖過寒冬」,冬季偏暖嗎?是不是暖冬?最近幾天大家都在討論天氣寒冷的問題,又在開始討論暖冬還是冷冬的問題,這也說明人們的確想早點知道冬天天氣的冷暖,好做好準備。其中有句是「冬至在月頭,脫襖過寒冬」。
  • 今年是「暖冬」還是「冷冬」?專家這次也謹慎,大家也不用糾結了
    因為大家說法不一、爭論不休,那今年的冬天到底會是一個「暖冬」天氣還是一個「冷冬」天氣呢?對此問題我看至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仍然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現狀,就連專家對此問題,也沒有了往日的自信,他們解釋起來也是滿嘴專業術語、顧左右而言他,表現出很大的謹慎態度,卻聽得老百姓雲裡霧裡、一頭霧水。
  • 60年一遇超級寒冬來了!紡服行業迎來旺季?!
    國家氣候中心預計,今年冬季將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   今年會是冷冬嗎?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異常出現大範圍偏冷、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冷水現象。   2020年8月,赤道中東太平洋大部海表溫度較常年同期偏低,海溫關鍵區(Niño3.4區)的監測指數為-0.6℃,較7月份下降了0.3℃;9月1-20日,Niño3.4區海溫呈波動下降,監測指數低於-0.5℃,標誌著目前赤道中東太平洋已進入拉尼娜狀態。
  • 立冬晴,幹到底,立冬雨,雨淋淋,今年是暖冬還是冷冬?
    就在上個周末,2020年的11月7號來了,不知道大家吃餃子了沒。在我國,每年的11月7號或8號國人的餐桌上會出現一些有特別意思的食物,這一天是立冬日,表示冬天開始變冷了,蟄蟲開始冬眠,人類也要吃些特殊的食物補充能量,例如南方的薑母鴨、四物雞,北方的白胖餃子。除了吃的習俗以外,最關注冬至節氣的要數我們的農民朋友們。
  • 有人說「2020年是寒冬」,有哪些依據嗎?
    根據現有的資料顯示,2020年有可能會是一個冷冬年,原因在於拉尼娜現象的出現。拉尼娜去年冬天我國經歷了一次暖冬,之所以會出現暖冬現象,是因為去年我國受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受厄尼爾諾影響,北半球有可能會出現暖冬現象。比如:去年我國就出現了暖冬。而拉尼娜現象,更多的會導致北半球出現寒冬,還有可能引發乾旱等。而今年,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並且有可能在冬季時達到頂峰,受拉尼娜現象的影響,我國有可能會出現寒冬。
  • 今年是寒冬嗎
    今年是寒冬嗎?今天是陽曆的10月21號,過了明天就到23號,這一天是今年的霜降節氣,俗話說「氣肅而凝,露結為霜」,霜降節氣來臨,天氣就要開始下霜了。在農村,天氣冷不冷就看霜降節氣當天的天氣情況,農民根據天氣情況來判斷天氣的冷暖。比如說判斷是暖冬的俗語有,「霜降無雨,暖到立冬」,「霜降晴天,冬不冷」。判斷冷冬的有,「霜降雨,風雪多」,「霜降見霜,小雪見雪」,「霜降沒下霜,大雪滿山崗」等等。俗語「霜重見晴天,霜打紅日曬」是啥意思呢?
  • 老農說今年可能是冷冬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進入九月份以後,全國大部分地區迎來了降水,降溫天氣,在有些地方甚至已經感覺到冬天來臨了。相比於往年而言,今年的這個時間段就溫度如此低了,確實有點不太正常。因此很多的人都紛紛猜測今年是不是冷冬呢?那到底是不是真的是這樣呢?
  • 今年冬天是冷冬還是暖冬?專家給出分析,農民要早做準備!
    相信大家還記得,今年的國慶期間,我國中東部甚至南方地區都受到了一股冷空氣的影響,很多地區氣溫較常年要偏低一些,甚至在9月份的時候不少地區就出現氣溫大幅偏低的情況,從氣溫上來看,現在有不少地區已經入冬,目前華南地區氣溫依然比較熱,最高氣溫可達30度左右,前不久,網絡有很多這樣的傳言「今年將是60年來最冷冬天」,「今年將遭遇最強暴雪」等等,相信很多人都看到了相關報導
  • 東營將遇60年一遇的「冷冬」?氣象專家在線闢謠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唐夢琳 東營報導「聽說,東營今年是個超級冷冬?」隨著天氣越來越冷,網絡上許多傳言紛至沓來,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8日,東營市氣象局高級工程師、山東氣象學會氣象科普專家信志紅為大家在線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