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練習啞鈴側平舉的時候,總是苦惱於三角肌中束髮力感不明顯,或者三角肌沒有力竭,手臂預先疲勞。
這裡分享一個小技巧,目前在網絡上沒有見過。算是柏齡獨家的教學經驗分享,一句話來說,就是下圖中紅色的部分(手背掌骨),以這裡為動力拉動啞鈴,三角肌中束會被充分調動。
上述技巧的原理在《量化健身·動作精講》的第一章第八節《接觸面重心》中有做解釋。下面主要講操作:
首先,略微屈腕握住啞鈴,但也不要屈曲太多,屈曲到掌骨和小臂接近直線是最好的狀態;
(左圖屈腕幅度比較合適)
為什麼要略微屈腕?因為如果手腕伸展或者手腕中立,都容易讓小臂有酸脹感,而三角肌中束刺激不明顯。如果你在練習側平舉的時候,手腕狀態是下面這樣的,那麼你的小臂必然酸痛。
(上圖這樣握啞鈴,小臂酸痛是必然的)
其次,握著啞鈴,腦袋裡想著紅色線條部分向上用力。
以這個部分的線條為動力,帶動整條小臂大臂向上移動。
在移動的過程中,請注意掌骨始終向上發力,腦袋裡的意識是掌骨向上。
請注意:
不是想著手腕向上不是想著啞鈴向上不是想著手臂向上是想著掌骨向上
側平舉這個動作,啞鈴和掌骨的軌跡是一條弧線,但不代表著我們在進行這個動作時,腦袋裡的意象也是一個弧線。如果你在訓練時這麼去思考這個動作,反而會減弱三角肌中束的參與感。(作者自吐槽:這聽起來很像玄學健身?……)
在動作的全過程中,我們都應該形成「掌骨始終向上的意象」。這會讓你的三角肌中束被充分調動。
文字的教學還是沒有面對面來的效率高,但我只能表達到這個層面了!!
下次訓練側平舉的時候可以試試這個技巧,希望對你有幫助。
如果你看完本文仍有疑惑,可以在底下留言,或者等待下一篇更全面的《側平舉動作詳解》的文章。
(本文完)
本文於2020年11月25日首發於「陳柏齡的醬油臺」。作者陳柏齡。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撰寫,歡迎轉發朋友圈,轉載請先獲得作者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