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平舉:如何找肩的感覺?

2020-12-10 陳柏齡的醬油臺

很多人在練習啞鈴側平舉的時候,總是苦惱於三角肌中束髮力感不明顯,或者三角肌沒有力竭,手臂預先疲勞。

這裡分享一個小技巧,目前在網絡上沒有見過。算是柏齡獨家的教學經驗分享,一句話來說,就是下圖中紅色的部分(手背掌骨),以這裡為動力拉動啞鈴,三角肌中束會被充分調動。

上述技巧的原理在《量化健身·動作精講》的第一章第八節《接觸面重心》中有做解釋。下面主要講操作:

首先,略微屈腕握住啞鈴,但也不要屈曲太多,屈曲到掌骨和小臂接近直線是最好的狀態;

(左圖屈腕幅度比較合適)

為什麼要略微屈腕?因為如果手腕伸展或者手腕中立,都容易讓小臂有酸脹感,而三角肌中束刺激不明顯。如果你在練習側平舉的時候,手腕狀態是下面這樣的,那麼你的小臂必然酸痛。

(上圖這樣握啞鈴,小臂酸痛是必然的)

其次,握著啞鈴,腦袋裡想著紅色線條部分向上用力。

以這個部分的線條為動力,帶動整條小臂大臂向上移動。

在移動的過程中,請注意掌骨始終向上發力,腦袋裡的意識是掌骨向上。

請注意:

不是想著手腕向上不是想著啞鈴向上不是想著手臂向上是想著掌骨向上

側平舉這個動作,啞鈴和掌骨的軌跡是一條弧線,但不代表著我們在進行這個動作時,腦袋裡的意象也是一個弧線。如果你在訓練時這麼去思考這個動作,反而會減弱三角肌中束的參與感。(作者自吐槽:這聽起來很像玄學健身?……)

在動作的全過程中,我們都應該形成「掌骨始終向上的意象」。這會讓你的三角肌中束被充分調動。

文字的教學還是沒有面對面來的效率高,但我只能表達到這個層面了!!

下次訓練側平舉的時候可以試試這個技巧,希望對你有幫助。

如果你看完本文仍有疑惑,可以在底下留言,或者等待下一篇更全面的《側平舉動作詳解》的文章。

(本文完)

本文於2020年11月25日首發於「陳柏齡的醬油臺」。作者陳柏齡。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撰寫,歡迎轉發朋友圈,轉載請先獲得作者授權。

相關焦點

  • 肩膀瘦小撐不起衣服,做側平舉找不到感覺?2步打造南瓜肩!
    怎樣做側平舉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其目標肌群的特殊性讓很多訓練者苦惱不已。不僅是新手,就算是已經有幾年健身經驗的老手也並不能很好的掌控啞鈴側平舉,這時,有人提倡用別的動作代替它,但只要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幾乎每一個健體或者健美運動員都不會完全放棄用啞鈴做側平舉,這是因為它的優點無法被替代。
  • 側平舉、給肩窄的人指條明路
    而側平舉就是打造肩中束的絕佳動作。動作幅度過大側平舉時、你舉的越高,斜方肌的發力比例越大,詳情參考肩肱節律,所以動作做到手略低於肘,肘略低於肩的位置就可以了,不要過分上抬。,其實這種也不可取,這樣會過度拉伸肩中束,導致斜方肌拉伸而產生張力,在抬起時啟動肌變成了斜方肌,更容易產生代償。
  • 練寬肩的經典動作,啞鈴側平舉的常見錯誤!
    啞鈴側平舉是我們訓練肩部三角肌中束的經典動作,有利增加兩肩的寬度,對糾正溜肩、窄肩有特效。然而很多練習者在進行側平舉訓練時卻沒有太多的感覺,今天小魚就和大家共同聊聊這個練寬肩經典動作的常見錯誤。
  • 啞鈴側平舉肩膀嘎達嘎達響?健身教練獻妙招,幫你打造飽滿虎頭肩
    啞鈴側平舉是一個能讓肩膀變寬,打造飽滿虎頭肩的好動作。很多健身小白在做啞鈴側平舉的時候,肩膀會發出「嘎達嘎達」的聲響。往往擔心自己肩膀會練傷而選擇放棄此動作,或者找別的訓練動作(比如站姿槓鈴提拉)來代替它。小馮同學認為這樣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既然在做啞鈴側平舉時出現了問題,就應該想辦法去解決它,而不是選擇逃避不練。這樣只會是使自己的肩膀肌肉量變得更少,尤其是三角肌中束。
  • 南瓜肩必備,啞鈴側平舉,你做對了嗎?
    大多數人都知道用啞鈴側平舉來練肩,但在日常訓練中卻常常出現一些錯誤,下面就詳細分析下啞鈴側平舉。常見錯誤一:改變肘關節角度在標準的側平舉中,手肘是時刻保持一定的彎曲角度的,如果在動作過程中出現了肘關節角度的變化,那麼就會導致手臂力量使用過度,這時候就不是三角肌中束把啞鈴抬起來了,而是手臂,這樣會大大降低訓練的效率。
  • 新手如何做啞鈴側平舉?1個手臂訓練技巧,讓你遠離肩痛
    >整個肩部是由三角肌構成的,這塊肌肉位於肩部皮下,它是由前束、中束和後束組成的,今天我們談到的啞鈴側平舉針對的目標肌肉是中束,中束位於肩部兩側,它的頂端與斜方肌上部連接在一起,末端則和手臂的肱三頭肌緊緊相連,這塊肌肉主要負責上臂外展,可以幫助訓練者打造寬寬的肩部肌肉。
  • 如何練好你的肩膀?正確做好啞鈴側平舉,讓你練出南瓜肩!
    相信各位小夥伴都有這樣的經歷,就是在你的練肩訓練日中,你通常感受酸疼感的最大的部位,不是你的肩部,而是你的斜方肌,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的呢?因為當你在發力過程中,斜方肌的代償太多了,你的肩部發力卻很少。你明明是想練出一個南瓜肩,反而練出了一個厚重的斜方肌,導致身體的比例更加不協調,真的是欲哭無淚。
  • 在進行啞鈴側平舉時如何保持肩胛骨的運動?
    側平舉這個動作是肩部訓練中的必備動作,可以分為側平舉和俯身側平舉兩種,主要刺激的是我們三角肌的中束和三角肌的後束。大多數的科普者都會講到:脊柱中立位、核心收緊、側平舉時我們的手臂不要超過肩膀等,這些知識雖然也很重要,但是這些都比較「表面」,也是我們平常都能夠關注到的點。
  • 別再說先天骨架不好,側平舉這9個細節把肩練寬!
    即使在三角肌訓練中加入過頭推舉的動作是必須的,把肩練寬,沒有任何一個動作比側平舉更有效。下面6個,是在三角肌訓練中加入這個動作的充分理由!1. 孤立側平舉動作過頭推舉和直立划船會調動到三角肌中束,但沒有動作會像側平舉一樣有效地將這塊肌肉孤立運動。
  • 揭秘:啞鈴側平舉應該如何進行?這項運動適合練肩嗎?
    導語:大家好,今天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啞鈴側平舉這項運動。啞鈴側平舉是一項經典的練肩運動,這項運動對於肩部的鍛鍊效果是非常大的,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項運動到底應該如何進行,再讓我們看一看這項運動的具體鍛鍊效果。
  • 闢謠:側平舉時,斜方肌代償發力太多,使三角肌發力感覺差
    在肩部鍛鍊中,有很多健友反應,三角肌鍛鍊沒有感覺,是斜方肌代償發力太多造成的,這個鍋真是由斜方肌來背嗎?今天我們就來闢謠,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分析為什麼人們認為斜方肌發力,影響了三角肌的鍛鍊效果根據以上斜方肌和岡上肌的生理構造分析,岡上肌處於斜方肌的下面,斜方肌覆蓋著岡上肌,做側平舉時,從人的本體感覺和感受來說,好像是斜方肌在發力,實際上不是這樣,真正發力的肌肉是岡上肌而不是斜方肌發力,所以我們要闢謠訓練者的錯誤認識。
  • 啞鈴側平舉的「16字要訣」:避免斜方肌借力,精準刺激三角肌中束
    飽滿寬闊的肩膀離不開發達的三角肌中束,而側平舉正是三角肌中束訓練的重點動作。作為一個肩關節外展的動作,一個困擾我們的問題是:側平舉動作感覺斜方肌總是借力,三角肌中束沒有發力感,這該怎麼辦?去看職業健美選手的訓練視頻,動輒100kg槓鈴臥推的大神在側平舉中使用的都是10kg左右的啞鈴,那我們在做側平舉時自然要先把重量降到最小。當你用這個很輕的重量,能夠募集到目標肌群發力的時候,再考慮增加重量。輕握啞鈴,是建立三角肌中束髮力的關鍵一步。
  • 1000個側平舉,你也練不出飽滿的肩?
    前束、中束、後束,如果有一個地方沒有練好,有缺點,看上去的感覺就很奇怪。那麼到底怎麼樣才能練出像奧賽先生那樣的肩膀呢?圓潤又飽滿,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就看你難不難堅持!想要肩膀從各個角度都看起來完美?快來學習這些由專家列出的動作、技巧、技術。當你想像V型身材時,你可能首先想到腰圍。
  • 打造寬肩怎麼少得了啞鈴側平舉?3個細節助你全面掌握
    健身房有很多想要讓自己肩部變寬的訓練者,我們經常會看到他們總有練一個針對三角肌中束訓練動作——啞鈴側平舉,但是真正練出效果的人卻不到一半。所以今天我會給大家詳細講解一下關於肩部側平舉的動作要領、細節以及個人的一些建議,從而幫助大家在訓練過程中有效刺激目標肌肉。
  • 意念變大法+反常規側平舉,健美傳奇的神技
    內容標籤:啞鈴側平舉 POSE練習 形態強化本文有視頻完整版和文字簡版黃金時代的健美運動員是充滿想像力和創造力的
  • 如何突破啞鈴側平舉的適應期?試試這樣做,助你跨過這個坎
    喜歡練肩的朋友們,對於啞鈴側平舉這個動作,在熟悉不過了。它是一個肩關節外展的動作,它能針對三角肌中束進行最大限度的刺激,使肩膀變得更加立體和粗壯,給人健美壯實的感覺。在訓練中,我們經常遇到鍛鍊的瓶頸期,突破瓶頸期的方法很多,有的通過增加重量、有的改變組數和次數、還有的改變訓練動作進行突破,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它的變式動作鐘擺式側平舉。側平舉這個動作在鍛鍊中,雙手持住重量,做由大腿前方----到達身體兩側-然後放下重量回到大腿前方的軌跡運動,這樣使三角肌中束的刺激度被提高,有效的鍛鍊了三角肌。
  • 把身體「斜」過來做側平舉,有用的知識增加了
    有效行程分析經常練習側平舉的朋友應該能感受到:在側平舉的開始階段,也就是將啞鈴從貼近身體的位置提起15到30度左右的時候,三角肌中束髮力感很弱,這是為什麼?側平舉本質上就是一個肩關節外展的動作,原因在於一塊小小的岡上肌,它的功能就是肩關節外展活動的「發起者」,輔助肱骨外展,所以最初一定角度的側平舉,三角肌中束髮力感並不強。同時考慮到肩關節的活動度,我們側平舉的最高點是大臂水平的位置。
  • 正確姿勢的啞鈴側平舉練習方法教學(圖解) 動作要領&易犯錯誤指導
    然而側平舉看似簡單,實際上啞鈴側平舉做錯的人要多少有多少,那今天小編就要來教大家正確姿勢的啞鈴側平舉練習方法,來了解下啞鈴側平舉的標準動作是怎樣的,有什麼動作要領或者易犯的錯誤。啞鈴側平舉正確姿勢練習方法首先小編想說,任何姿勢都沒有絕對絕對所謂「正確」姿勢的做法,只能說有標準姿勢的做法,那啞鈴側平舉也同樣,我們這裡會介紹啞鈴側平舉的標準動作做法,而不會說所謂的「正確」做法,因為如果你發展的目標肌肉不一樣,那動作的變化是允許的。啞鈴側平舉主要發展哪裡?練胸肌嗎?
  • 坐姿側平舉和立正側平舉區別很大嗎?
    坐姿側平舉和啞鈴站姿側平舉鍛鍊的是三角肌中束,鍛鍊效果是相同的,兩者的區別主要是坐姿可以避免由於站姿時身體晃動而產生的借力,可以更好地鍛鍊三角肌中束。假如,你使用的重量不產生代償,那就沒有什麼區別了。第一個側平舉屬於肩外展運動,主要刺激我們的三角肌中束。至於坐姿,我們的下半身處於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態,我們的核心並不需要去穩定整個身體,特別是選擇那種有靠背的坐姿。因此,你的核心力量將會減少,相對將我們隔離開來的三角肌中束也會減少。
  • 別再這樣做側平舉了!
    別再這樣做側平舉了! 內容來源:jeff cavalier 翻譯:xgame極限健身 一、別再這樣做側平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