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白。一個從120斤的瘦子到現在160斤略有訓練痕跡的健身博主。
致力於為大家打造一個完整健身體系。
告別碎片化的學習。告別重物搬運。
肩膀練的好,不僅穿衣好看,也更讓妹子有安全感,36D的肩膀誰不想靠呢?
鎖骨的長度決定了肩膀的寬度,但中束的厚度卻能在後天增加肩寬,讓你看起來骨架更大,更威猛。
而側平舉就是打造肩中束的絕佳動作。
目標肌肉:肩中束
1
動作
身體自然站立,雙手各持啞鈴自然下垂,保持脊柱正直,挺胸收腹,肘部略微彎曲不超伸。雙手抬起,啞鈴向兩側打開至略低於肩部位置。
注意控制離心、有節奏的下放還原至身體兩側,開始第二次動作。
2
常見問題
晃動身體
不知從何時起,也不知是從哪兒學的。前平舉或側平舉的搖晃,好像成了政治正確。很多人在做這些動作時都會習慣性的晃動軀幹、這麼做起來可以做更大的重量和更多的次數。但卻讓訓練變得更無效率,肌肉的刺激反而不到位。
動作幅度過大
側平舉時、你舉的越高,斜方肌的發力比例越大,詳情參考肩肱節律,所以動作做到手略低於肘,肘略低於肩的位置就可以了,不要過分上抬。
側平舉的起始位置是身體兩側,但有很多人喜歡下落至讓啞鈴在身前相對,其實這種也不可取,這樣會過度拉伸肩中束,導致斜方肌拉伸而產生張力,在抬起時啟動肌變成了斜方肌,更容易產生代償。
不做離心
側平舉不單單是抬起的過程,下落的離心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增加對離心的控制你會更快的使肩部進入灼燒狀態。
3
發力感
肩的前束和中束有內旋的功能,所以在做側平舉時,虎口稍微向下,可以更好的感受肩部發力。
如果想增加肩部發力感,就必須讓斜方儘可能的少發力,而在坐側平舉時想像著手是向兩端延伸而不是向上抬,可以規避斜方過度發力,提升訓練效率。
4
呼吸
該動作向上時為向心運動,故呼氣、向下時為離心運動,故吸氣
依次更新6大肌肉群52個經典動作大合集。
不要錯過呦、
增肌困難戶的福音、帶你系統的去健身,去訓練。
告別單純的重物搬運,把力作用在目標肌肉上!
Love you gays 麼麼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