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風傳承下的「浦江經驗」 看鄭宅美麗鄉村建設的基層善治妙招

2020-12-14 杭網原創

「村裡開始改造停車場後,會把你田裡的廢土廢渣一起清理掉,放心吧。」通過領導幹部下訪接訪反映情況一個月後,浦江縣鄭宅鎮廣方村蒲塘自然村村民黃世塘收到了村黨支部書記方志奎帶來的好消息:困擾他的廢土廢渣問題,終於要迎來一個圓滿的解決。

「走一走,轉一轉,矛盾化解一大半。」以黨建創新引領基層治理,在實施「家風指數」評價體系的基礎上,把「下訪接訪」信訪工作同「最多跑一地」改革、「三服務」活動深度融合,名聲在外的鄭宅「江南第一家」正努力把「浦江經驗」轉化為「浦江標準」,不斷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領導開門接訪

基層訴求快速上達

鄭宅鎮位於浦江縣東部,距縣城12公裡。1000多年前,鄭氏家族在此聚族而居,基於168條家規的《鄭氏規範》,倡導「以德正心、以禮修身、以法齊家、以義濟世」的家規家風,被稱作是廉潔德治的「江南第一家」。鄭氏家族的成功典範,也為當代社會基層治理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只要群眾反映合情合理合法的問題,都應千方百計解決。」2003年9月18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把浦江作為領導幹部下訪接訪的第一站,拉開了浦江信訪制度改革的大幕。浦江信訪制度實行17年來,在不斷探索、深化、完善。鄭宅在傳承弘揚孝義家風的基礎上,大力深化浦江縣、鄉、村三級「三包」信訪責任機制,成為了「浦江經驗」的基層範本。

廣方村村民黃世塘正是在8月15日浦江縣領導接訪日上,向鄭宅鎮紀委書記張高清反映了情況。當天,鄭宅鎮在全鎮15個行政村和鎮黨群服務中心集中受理群眾民情民訪。

受建設的影響,黃世塘等農戶的田被廢土廢渣侵佔,一直無人清理。

耐心聽完他的訴求,張高清和在場參加接訪的村主職幹部、村書記立即展開了調查核實。由於涉及縣級公路建設工程,張高清和鎮人大主席陳勇威商議,幫忙聯繫上了縣交通部門,第一時間將問題反映了上去。黃世塘當天就收到了縣裡傳來的回覆,表示將在村裡開始改造停車場後清理掉這些農田內的渣土。

鄭宅鎮幹部包幹下訪,協助村幹部面對面聽取群眾訴求,切實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真正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社會治理宗旨。2019年,鄭宅鎮警情下降22%,信訪下降12%,矛盾糾紛下降31.2%,成為浦江優秀信訪工作的縮影,是「接訪在縣內、下訪到鄉鎮、化解在村裡」的「浦江經驗」的生動體現。今年1月,浦江「下訪接訪」信訪工作被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確定為標準化試點項目。

一站式服務中心 

群眾之事無小事

「做好每一件群眾的關鍵小事,方能換得心與心的禮尚往來。」鄭宅鎮人民調解員鄭達觀在基層從事調解工作10多年,他說,「調解不是和稀泥,而是本著為民服務、公平公正的原則,真正解決老百姓的實際問題。」

為方便群眾,提高辦事效率,2019年,鄭宅鎮將鎮綜治中心、群團服務中心、365便民服務中心、市場監管所等管理服務平臺集中在一起,設立了一站式服務「信訪超市」,內設 「雙民」代辦服務站、信訪工作室、孝義鄉賢調解室、暖心驛站等單元。通過「一站式接待、一攬子調處、一條龍服務」,讓群眾進一扇門就辦成事。

和專職調解員鄭達觀不同,今年57歲的「老娘舅」張碩祺是鄭宅鎮人武部部長張東恩「請來」的志願調解員。張碩祺是鄭宅鎮安山村的村民,原先因為村裡的環境汙染問題,他不遺餘力四處奔走上訪,推動了村環境整改,造福了村民。他身上這股追求正義的勁頭也打動了張東恩。「為什麼不把這樣的熱心群眾請來做我們的調解員呢?『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才能更好地『把脈問診』。」就這樣,今年4月,張碩祺從一名信訪群眾變成了鎮綜治中心的調解「老娘舅」。

今年5月,在張碩祺多次跑動協調下,一樁跨度長達7年多次調解無果的疑難件順利解決。2013年,安山村楊木泉自然村村民邵某和兄弟因為分配母親田地起了糾紛,今年年初,雙方矛盾進一步激化,一度鬧到了派出所。為了調解雙方矛盾,張碩祺多次前往邵某家中做思想工作,還找出了當年分田的土地承包清冊,從爭議雙方的利益得失出發,幫助他們找出平衡點。最終,在他的耐心勸導下,兄弟間的田地問題釐清,握手言和,7年的「老大難」問題化解了。

鎮綜治中心公平公正的調解讓張碩祺、鄭達觀等調解員在鄭宅鎮的威望越來越高,找他們調解的人也越來越多。今年5月31日,一起涉及120餘戶農戶的鄭宅鎮寺後村農戶土地集體出租欠租事件,在鄭達觀的調解下也得到了較為圓滿的解決。

據悉,自2019年「信訪超市」成立以來,鄭宅鎮共解決民訪類矛盾糾紛135起,警情、來訪件同比分別下降22%、12%。

傳承孝義指導 好家風成最佳「通行證」

2017年,以鄭氏家族168條家規為內涵,鄭宅鎮開始實行「5+1」家風指數考評標準。其中「5」為遵規守紀、鄰裡和睦、環境整潔、家庭和諧、誠信致富等5個方面,每項20分,總計100分;「1」為獎懲情況,視情況予以加減分數,農戶好事跡被村紅榜表揚,以及鎮級、縣級等以上表揚的,加5到50分;反之則扣10到60分。「家風指數」每季度在公開欄公開公示。「家風指數」還作為徵兵政審、建房審批、就業政審、各類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

記者走進廣方村村民方衛東家裡,背景柜上擺得滿滿當當的榮譽證書很是顯眼。今年1月,憑藉著鄰裡和睦、環境整潔等各方面的優異表現,方衛東家庭獲評鄭宅鎮「好家風」家庭。

「家風指數推行以來,不僅日常的垃圾分類、環境衛生等工作成為了大家的自覺行動,就連當地人子女嫁娶、生意合作等都會去看看『家風指數』。」方衛東說,今年他被村裡優先轉為預備黨員,切實體會到好家風的「通行證」作用。

好家風漸成風尚,無形的信用轉化為實實在在的金融支撐。2018年,連續兩年獲評「好家風」榮譽的廣方村黨員網格長黃勇善去信用社辦理貸款,工作人員查詢到他的好家風身份,簡化手續,通過低息免擔保的方式當天就為他貸出了10萬元。「沒想到好家風還能貸款,給老百姓實實在在的惠民福利。」黃勇善感嘆道。

家風指數像個連環鎖,鎖住了鄉村規範,逐漸改變著鄉村的治理。對於這樣的改變,當了20餘年調解主任的廣方村村幹部鄭民義很有發言權。「2017年我們村調解不了的矛盾糾紛有53起,2019年下降到6起。以前矛盾調解東家哭西家鬧,有了家風指數評比後,家家戶戶都很在意分數,鄰裡不和睦會扣分,大家慢慢學會互相體諒、互相信任,調解起來容易。」

「今年家裡的葡萄種植面積擴大了,預計增收能達5萬元以上。」說起生活的發展與嬗變,在自家的葡萄園中,寺後村好家風農戶黃巧娟高興地告訴記者。通過發揮「黨建+」的核心引領作用,以家風傳承為紐帶,人人參與、人人盡責的鄉村治理新格局,正成為鄭宅群眾的生產力、競爭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相關焦點

  • 嘉定「五大舉措」建設法治鄉村,提升基層善治水平
    基層社會治理·法治鄉村近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印發了《關於加強法治鄉村建設的意見》,中共上海市委辦公廳、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基層法治建設的意見》。
  • 和美家風:鄉村文明建設新引擎
    「我們希望藉助古訓的發掘與傳承,通過活化《龍津古訓》,把好家風立起來,激活社會文明建設的活力因子,努力以好家風帶民風、樹新風、促村風,凝聚龍津發展的新動能。」馮耀泉說。  古訓留香,入木三分。龍津村圍繞古訓文化相繼舉辦了包括書法比賽、繪畫徵集、網上「留言板」等活動,通過「聽、說、讀、寫、畫、演」等方式傳承古訓精神,喚醒文化記憶,更好地弘揚龍津精神。
  • 美麗鄉村建設展示 | 平湖曹橋街道建設現代化田園新城區
    自2016年啟動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以來,曹橋街道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主導思想,以建設「現代化田園新城區」為主要定位,開展美麗鄉村建設。高標準建設,鄉村顏值不斷提升大力推進項目建設 。此外,美麗河道、農村四好公路正在穩步實施中;農村生活汙水項目加快驗收,曹橋集鎮及工業園區的汙水零直排區建設穩步推進。
  • 佛山三水:創新機制建設美麗鄉村,打造鄉村振興的美麗方案
    全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三水打造美麗方案 2018年,三水區成為廣大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地區,區委區政府順勢而為,提出以制度、人才、組織、惠民、善治「五大路徑」,探索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三水方案」,正式將農村基層黨建的一系列經驗做法串珠成鏈,在鄉村振興實踐中推動組織體系建設走向成熟。
  • 家門前亮「家訓」 好家風入民心
    □河南日報記者 王綠揚 李宗寬  「民齊者強」,基層社會治理離不開群眾的群策群力、廣泛參與。如何提升群眾對基層治理的認同感和主動性?洛陽市伊濱區寇店鎮舜帝廟村選擇以「家風建設」破題。
  • 廣東三水:首創「美麗指數」形成鄉村振興「美麗方案」
    三水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以人居環境整治為突破口,形成四級整治標準、四級長效管理機制,首創「美麗指數」發布機制,讓美麗「可視化」,為美麗鄉村制定評定標準,同時發力美麗經濟,推動基層善治,重塑嶺南鄉村韻味。
  • 唱響鄉村治理「好聲音」 安吉縣美麗鄉村建設再提升
    趙家上村是安吉縣首批美麗鄉村治理示範村15個創建村之一,今年以來,趙家上村通過搭建平臺,整合內部資源、藉助外部力量,建立「紅星管家團」新機制,為鄉村治理點燃了「紅色引擎」,充分調動起村民參與治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走出一條共建共治共享的新路子。「15個創建村在鄉村治理上都探索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經驗。」
  • 創新鄉村治理體系 走鄉村善治之路
    鄉村文明與基層治理直接關係到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富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本次研討會以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立足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共同研討「鄉風文明與基層治理」這一極富意義和價值的主題。  黃進詳細介紹了襄州區的發展歷程以及發展困境。
  • 成都市婦聯主席譚學軍來崇調研家風文化建設工作
    市婦聯調研組先後來到了成都市(崇州市)罨畫池家庭文化示範基地、崇州市凡樸生活館、崇州市隆興鎮群安村餘花龍門子進行實地調研,詳細了解我市家風建設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工作情況。在成都市(崇州市)罨畫池家庭文化示範基地,調研查看了家庭文化長廊、家風大講堂、家風文化祭奠、家庭文化活動等區域,聽取了崇州市罨畫池在家風文化建設的相關情況匯報。
  • 農業強 農村美 農民富——浦江縣鄉村振興改革創新及亮點工作
    1.浦江縣鄭宅鎮「善治管理、好家風管理體系」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鎮典型經驗》制定「家風指數」考評「5+1」標準,以項目化、分數化直觀評價群眾現實表現。強化「家風指數」結果運用,綜合使用正向和反向激勵,使好家風考評體系保持長久活力。
  • 以鄉村善治助力鄉村振興_內蒙古自治區政府門戶網站
    □張向陽「小村規」撬動「大治理」,「小積分」成為「大帳本」,越來越多的好經驗好做法以適宜的方式在各地「生根發芽」,提升了鄉村治理效能當前,我國農村正處於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變之中,鄉村治理面臨著許多需要破解的挑戰和難題,強化實踐探索、總結成功經驗,顯得尤為重要
  • 學習好家風 汲取正能量丨州婦聯參觀野椒園家風家訓傳承教育基地
    為深入推進「廉潔好家風」宣傳教育活動,教育引導機關黨員幹部廉潔修身,廉潔齊家,以好家風促黨風政風,8月25日,恩施州婦聯機關幹部到宣恩縣開展家風體驗活動。活動中,全體黨員幹部參觀了野椒園家風家訓傳承教育基地,實地走訪「傳家訓、揚美德」典型——張氏家族、楊氏家族。
  • 傳承好家風!中山市家風家教實踐基地在南區揭牌
    傳承好家風!揭牌活動當天,「傳承好家風 傳播正能量」親子實踐活動在中山市家風家教實踐基地舉行。左海燕充分肯定了家風家教實踐基地濃厚的文化底蘊,同時指出要不斷提升實踐基地的配套建設,充分利用基地傳統文化和家風資源優勢,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新時代家庭文明實踐活動,帶動廣大家庭參與傳承好傳統、傳遞好風尚、倡導好家教,形成以德治家、
  • 佛山三水:推動基層善治 重塑嶺南鄉村韻味
    近年來,作為全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三水立足實際,全域謀劃,探索推進美麗創建、城鄉融合、鄉村治理,首創「美麗指數」發布機制,發力「美麗經濟」,推動基層善治,重塑嶺南鄉村韻味。  「美麗指數」:將鄉村品質顏值「可視化」  「魚翔三江、鶴舞南山」,這幅現代嶺南水鄉圖正在三水美麗呈現。
  • 一線經驗賦能「美美江村」建設 吳江村書記「論道」鄉村振興
    蘇報訊(駐吳江區記者 陸宇其)「美麗鄉村建設讓我們從醜小鴨一舉變成了白天鵝!」在昨天舉行的吳江區2020年度第二期「新時代美美江村新接力」村書記講壇上,盛澤鎮沈家村黨委書記周衛東的一席話讓在座的「同行」頻頻點頭、感慨良多。活動現場,吳江全區近300名村書記和涉農社區負責人齊聚一堂。
  • 青島萊西:基層黨組織「一統領三融合」開拓鄉村振興之路
    聚焦答好鄉村振興的「時代課題」,山東青島萊西市深化拓展「萊西會議」經驗,按照「一統領三融合」思路(以農村基層黨組織統領鄉村發展融合、治理融合、服務融合),以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改革思維,抓鎮促村、整鎮推進、全域提升,把「人的文章」
  • 好消息傳來!餘杭這16個村社,登上省級榜單!有你的家鄉嗎?
    螺螄橋村緊緊圍繞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努力走以黨建為引領、文化為紐帶、生態為底色的鄉村善治之路。結合黨建示範點、民主法治村、美麗鄉村精品村等重點建設工程,將傳統文化與螺螄橋村特色文化相融合,打造善治陣地,弘揚善治文化,促進三治融合管理。
  • 傳承好家風 凝聚正能量 | 原平市婦聯「建設好家庭、傳承好家教...
    傳承好家風 凝聚正能量 | 原平市婦聯「建設好家庭、傳承好家教、弘揚好家風」空中課堂(五十二) 2020-12-09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法治鄉村建設解村民「麻紗」 安化縣龍坳村打出基層治理組合拳
    日前,安化縣清塘鋪鎮龍坳村4戶「好家風」優秀家庭受表彰。紅網時刻12月13日訊(通訊員 安萱)好家風才能「吹」出好社風。日前,益陽市安化縣清塘鋪鎮龍坳村召開黨員群眾大會,對廖雲喜、廖建軍、吳榮芳、吳成海等4戶「好家風」優秀家庭進行了表彰,他們成為全村1000多戶家庭爭相學習的對象。
  • 【基層動態】嶽西縣冶溪鎮聯慶村開展「弘揚正能量,傳承好家風...
    【基層動態】嶽西縣冶溪鎮聯慶村開展「弘揚正能量,傳承好家風」道德講堂 2020-07-02 04: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