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原文

2021-02-19 教你學國學

二十四氣七十二候

(正月)

立春∶初候,東風解凍;(陽和至而堅凝散也。)二候,蟄蟲始振;(振,動也。)三候,魚陟負冰。(陟,音職,升也,高也。陽氣已動,魚漸上遊而近於冰也。)

雨水∶初候,獺祭魚;(此時魚肥而出,故獺先祭而後食。)二候,候雁北;(自南而北也。)三候,草木萌動。(是為可耕之候。)

(二月)

驚蟄∶初候,桃始華,(陽和發生,自此漸盛。)二候,倉庚鳴;(黃鸝也。)三候,鷹化為鳩。(鷹,鷙鳥也。此時鷹化為鳩,至秋則鳩復化為鷹。)

春分∶初候,玄鳥至;(燕來也。)二候,雷乃發聲;(雷者陽之聲,陽在陰內不得出故奮激而為雷。)三候,始電。(電者陽之光,陽氣微則光不見,陽盛欲達而抑於陰,其光乃發,故云始電。)

(三月)

清明∶初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 ,牡丹華;( ,音如, 鶉屬。鼠,陰類。陽氣盛則鼠化為,陰氣盛則 復化為鼠。)三候,虹始見。(虹,音洪,陰陽交會之氣,純陰純陽則無。若雲薄漏日,日穿雨影,則虹見。)

穀雨∶初候,萍始生;二候,鳴鳩拂其羽;(飛而兩翼相拍,農急時也。)三候、戴勝降於桑。(織之鳥,一名戴 ,降於桑以示蠶婦也,故曰女功興而戴 鳴。)

(四月)

立夏∶初候,螻蟈鳴;(螻蛄也,諸言蚓者非。)二候,蚯蚓出;(蚯蚓陰物,感陽氣而出。)三候,王瓜生。(王瓜色赤,陽之勝也。)

小滿∶初候,苦菜秀;(火炎上而味苦,故苦菜秀。)二候,靡草死;(葶藶之屬。)三候,麥秋至。(秋者,百穀成熟之期。此時麥熟,故曰麥秋。)

(五月)

芒種∶初候,螳螂生;(俗名刀螂,說文名拒斧。)二候, 始鳴;( ,居畜切,伯勞也。)三候,反舌無聲。(百舌鳥也。)

夏至∶初候,鹿角解;(陽獸也,得陰氣而解。)二候,蜩始鳴;(蜩,音調,蟬也。)三候,半夏生。(藥名也。陽極陰生。)

(六月)

小暑∶初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壁;(亦名促織,此時羽翼未成,故居壁。)三候鷹始摯。(摯,音至。鷹感陰氣,乃生殺心,學習擊搏之事。)

大暑∶初候,腐草為螢;(離明之極,故幽類化為明類。)二候,土潤溽暑;(溽,音辱,溼也。)三候,大雨時行。(七月)

立秋∶初候,涼風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蟬鳴。(蟬小而青赤色者。)

處暑∶初候,鷹乃祭鳥;(鷹,殺鳥。不敢先嘗,示報本也。)二候,天地始肅;(清肅也。)三候,禾乃登。(稷為五穀之長,首熟此時。)

(八月)

白露∶初候,鴻雁來;(自北而南也。一曰∶大曰鴻,小曰雁。)二候,玄鳥歸;(燕去也。)三候,群鳥養羞。(羞,糧食也。養羞以備冬月。)

秋分∶初候,雷始收聲;(雷於二月陽中發聲,八月陰中收聲。)二候,蟄蟲坯戶;(坯,音培。坯戶,培益其穴中之戶竅而將蟄也。)三候,水始涸。(國語曰∶辰角見而雨畢,天根見而水涸;雨畢而除道,水涸而成梁。

辰角者,角宿也。天根者,氐房之間也。見者,旦見於東方也。辰角見九月本,天根見九月末,本末相去二十一日餘。)

(九月)

寒露∶初候,鴻雁來賓;(賓,客也。先至者為主,後至者為賓,蓋將盡之謂。)二候雀入大水為蛤;(飛者化潛,陽變陰也。)三候,菊有黃花。(諸花皆不言,而此獨言之,以其華於陰而獨盛於秋也。)

霜降∶初候,豺乃祭獸;(孟秋鷹祭鳥,飛者形小而殺氣方萌;季秋豺祭獸,走者形大而殺氣乃盛也。)二候,草木黃落,(陽氣去也。)三候,蟄蟲鹹俯。(俯,蟄伏也。)

(十月)

立冬∶初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蜃,腎慎二音,蚌屬。)

小雪∶初候,虹藏不見;(季春陽勝陰,故虹見;孟冬陰勝陽,故藏而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陽氣下藏地中,陰氣閉固而成冬。)

(十一月)

大雪∶初候, 不鳴;( ,音曷旦,夜鳴求旦之鳥,亦名寒號蟲,乃陰類而求陽者,茲得一陽之生,故不鳴矣。)二候,虎始交;(虎本陰類,感一陽而交也。)三候,荔挺出(荔,一名馬藺,葉似蒲而小,根可為刷。)

冬至∶初候,蚯蚓結;(陽氣未動,屈首下向,陽氣已動,回首上向,故屈曲而結。)二候,麋角解;(陰獸也,得陽氣而解。)三候,水泉動。(天一之陽生也。)

(十二月)

小寒∶初候,雁北鄉;(一歲之氣,雁凡四候。如十二月雁北鄉者,乃大雁,雁之父母也。正月候雁北者,乃小雁,雁之子也。八月鴻雁來,亦大雁,雁之父母。九月鴻雁來賓,亦小雁,雁之子也。蓋先行者其大,隨後者其小也。此說出晉·幹寶,宋人述之以為的論。)二候,鵲始巢;(鵲知氣至,故為來歲之巢。)三候,雉 。(,句 二音,雉鳴也。雉火畜,感於陽而後有聲。)

大寒∶初候,雞乳;(雞,水畜也,得陽氣而卵育,故云乳。)二候,徵鳥厲疾;(徵鳥,鷹隼之屬,殺氣盛極,故猛厲迅疾而善於擊也。)三候,水澤腹堅。(陽氣未達,東風未至,故水澤正結而堅。)

二十四節氣

現代人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準確地確定了二十四節氣的具體時間:

春季

立春 太陽位於黃經315度,2月2-5日交節

雨水 太陽位於黃經330度,2月18-20日交節

驚蟄 太陽位於黃經345度,3月5-7日交節

春分 太陽位於黃經0度,3月20-22日交節

清明 太陽位於黃經15度,4月4-6日交節

穀雨 太陽位於黃經30度,4月19-21日交節

夏季

立夏 太陽位於黃經45度,5月5-7日交節

小滿 太陽位於黃經60度,5月20-22日交節

芒種 太陽位於黃經75度,6月5-7日交節

夏至 太陽位於黃經90度,6月21-22日交節

小暑 太陽位於黃經105度,7月6-8日交節

大暑 太陽位於黃經120度,7月22-24日交節

秋季

立秋 太陽位於黃經135度,8月7-9日交節

處暑 太陽位於黃經150度,8月22-24日交節

白露 太陽位於黃經165度,9月7-9日交節

秋分 太陽位於黃經180度,9月22-24日交節

寒露 太陽位於黃經195度,10月8-9日交節

霜降 太陽位於黃經210度,10月23-24日交節

冬季

立冬 太陽位於黃經225度,11月7-8日交節

小雪 太陽位於黃經240度,11月22-23日交節

大雪 太陽位於黃經255度,12月6-8日交節

冬至 太陽位於黃經270度,12月21-23日交節

小寒 太陽位於黃經285度,1月5-7日交節

大寒 太陽位於黃經300度,1月20-21日交節

節氣與中氣

二十四節氣又分為十二節氣(節)與十二中氣(氣),每月有一「節」與一「氣」區分,「節」為月之始,「氣」的最後一日為月之終。

月份 節氣(節) 中氣(氣)

正月(寅) 立春 雨水

二月(卯) 驚蟄 春分

三月(辰) 清明 穀雨

四月(巳) 立夏 小滿

五月(午) 芒種 夏至

六月(未) 小暑 大暑

七月(申) 立秋 處暑

八月(酉) 白露 秋分

九月(戌) 寒露 霜降

十月(亥) 立冬 小雪

十一月(子) 大雪 冬至

十二月(醜) 小寒 大寒

黃道十二宮

節氣與西方文化中的黃道十二宮有對應的關係。但黃道十二宮是時間段而不是時點。

白羊座對應於春分到穀雨

金牛座對應於穀雨到小滿

雙子座對應於小滿到夏至

巨蟹座對應於夏至到大暑

獅子座對應於大暑到處暑

處女座對應於處暑到秋分

天秤座對應於秋分到霜降

天蠍座對應於霜降到小雪

射手座對應於小雪到冬至

摩羯座對應於冬至到大寒

水瓶座對應於大寒到雨水

雙魚座對應於雨水到春分

七十二候

每氣分三候,可以見到黃河流域天文、地理、人事和自然界的一般景物。

立春:立春之日東風解凍,又五日蟄蟲始振,又五日魚上冰(魚陟負冰)。

雨水:雨水之日獺祭魚,又五日鴻雁來(候雁北),又五日草木萌動。

驚蟄:驚鷙之日桃始華,又五日倉庚鳴,又五日鷹化為鳩。

春分:春分之日玄鳥至,又五日雷乃發聲,又五日使電。

清明:清明之日萍始生,又五日鳴鳩拂奇羽,又五日戴勝降於桑。

穀雨:榖雨之日桐始華,又五日田鼠化為鴽,又五日虹始見。

立夏: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小滿:小滿之日苦菜秀,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小暑至(麥秋生)。

芒種:芒種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鵙始鳴,又五日反舌無聲。

夏至: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鳴,又五日半夏生。

小暑:小暑之日溫風至,又五日蟋蟀居闢,又五日鷹乃學習(鷹始摯)。

大暑:大暑之日腐草為蠲,又五日土潤溽暑,又五日大雨時行。

立秋:立秋之日涼風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蟬鳴。

處暑:處暑之日鷹乃祭鳥,又五日天地始肅,又五日禾乃登。

白露:白露之日鴻雁來,又五日玄鳥歸,又五日群鳥養羞。

秋分:秋分之日雷始收聲,又五日蟄蟲培戶,又五日水始涸。

寒露:寒露之日鴻雁來賓,又五日雀入大水為蛤,又五日菊有黃華。

霜降:霜降之日豺乃祭獸,又五日草木黃落,又五日蟄蟲鹹俯。

立冬: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凍,又五日雉入大水為蜃。

小雪:小雪之日虹藏不見,又五日天氣上騰地氣下降,又五日閉塞而成冬。

大雪:大雪之日鶡旦不鳴,又五日虎始交,又五日荔挺生。

冬至:冬至之日蚯蚓結,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動。

小寒:小寒之日雁北鄉,又五日鵲始巢,又五日雉始鴝。

大寒:大寒之日雞使乳,又五日鷲鳥厲疾,又五日水澤腹堅。

説明│文字及圖片來源於網絡,在此僅作傳遞信息之目的。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創者聯繫我們刪除,在此小編非常感謝原創者帶給我們的美好閱讀體驗。

教你學國學


長按上方二維碼關注

沒看夠?更多好文在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溯源
    以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為時,四時為歲,一歲二十四節氣共七十二候。七十二候誕生在二十四節氣之後,首次完整記載見於漢代《逸周書·時訓解》。相傳「二十四節氣」的創始人是顓頊,顓頊是「五帝」之一,中國上古部落聯盟首領,顓頊生活在《夏小正》記錄的內容之前。上兩篇推送已經說過,《夏小正》與山西陶寺觀象臺的遺蹟都說明,夏人用的是十月曆,當時尚沒有節氣的概念,雖有了物候的觀念,但相對原始簡單。
  • 一文說清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氣,月令七十二候和穀雨三候,建議收藏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曆法中二十四個特定節令,是幹支歷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月令)的特定節令。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它是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一歲(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
  • 與二十四節氣相應的「七十二候」你知道嗎?
    以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為時,四時為歲,一年二十四節氣共七十二候。     五天一候,一年365天(平年)為73候,為與24節氣對應,規定三候為一節(氣)、一年為72候。    七十二候的名候均以一個物候現象相應,稱候應。
  • 《二十四節氣與七十二物候——來自曆法源頭的影像物候報告》新書...
    2020年1月3日,《二十四節氣與七十二物候——來自曆法源頭的影像物候報告》新書首發式並同名研討會在山西翼城舉行。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人通過觀測太陽運動規律,認識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變化所形成的知識體系。二十四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既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也是人們日常預知氣候變化晴雨冷暖的參考。
  • 七十二候的文化意義
    「七十二候」話題幾乎沒有人感覺到它存有學術價值。對中國古代文明的認識曾經藉助於西方文明強大的參照,同樣對中國古代文明的不認識,大概也因為藉助了西方文明強大的參照。直到今天,我們仍舊無法用西方固有的科學方法,說清楚為什麼中國的節氣秩序中會出現七十二候應。
  • 你知道什麼是七十二候嗎?現在正值「麥秋至」
    七十二候(しちじゅうにこう)とは、古代中國で考案された季節を表す方式のひとつ。
  • 知道節氣的七十二候嗎?一位畫師將其擬人化,你最喜歡哪個?
    在我國古代的物候歷中,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六氣為一時(季),四時為一歲(年),一年「二十四節氣」共七十二候。相較於從古代沿用至今的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的名稱曾多次發生變化。前排提示:文中以下圖片均來自於畫師霧崎らみる,其採用的是日本《七十二物侯》,《七十二物侯》由我國七十二候演變而成,為日本
  • 月令七十二候與二十四節氣
    這是一首傳統版本的『二十四節氣』歌,朗朗上口,便於傳誦。    提到『月令七十二候』,可能很多人未必清楚,但說到『二十四節氣』,就要熟悉的很多了。    這二十四節氣,也就是開篇二十四節氣歌提到的節氣,是咱們的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一歲中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
  • 中國的二十四節氣由來
    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 傳統文化,什麼是七十二候?
    以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為時,四時為歲,一年二十四節氣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個物候現象相應,稱候應。其中植物候應有植物的幼芽萌動、開花、結實等;動物候應有動物的始振、始鳴、交配、遷徙等;非生物候應有始凍、解凍、雷始發聲等。七十二候候應的依次變化,反映了一年中氣候變化的一般情況。
  • 春分到,聊城小朋友們,是否聽過七十二候歌?
    以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為時,四時為歲,一年二十四節氣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個物候現象相應,稱候應。2020年春分時間為3月20日(二月廿七),11:49:29。如今,時間隨時可以查看。普通人,似乎不再觀日確定時間了。
  • 聽丁一匯院士給你講二十四節氣的當代意義
    我們的祖先知道氣候在變,他們根據天象、物象等的變化,來判斷這個節氣是什麼樣子。  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最早產生於夏朝,但是夏朝並沒有文字記載。二十四節氣和七十二候的誕生地不完全一樣,但都是在山西、陝西、河南這些當年黃河文明誕生的地方。
  • 二十四節氣為何「不過時」?
    雨水節氣來到,全年的農業周期才算正式開始。從立春到雨水,兩個節氣的更替,降雪變為下雨,越冬作物開始返青,草木萌動,世界一派生機盎然。  農曆二十四節氣,是古代中國人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所形成的完整知識體系。「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從這首中國人幾乎都會背的二十四節氣歌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人卓越的觀察力和創造力。
  •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二十四節氣之五言古詩句書法之小雪
    二十四節氣之小雪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個節氣,冬季第二個節氣。節氣小雪與天氣小雪意義不同。節氣小雪是反映降水與氣溫的一個節氣,這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天氣會越來越冷、降水量漸漸增加。實際上,全年下雪量最大的節氣也不是在小雪、大雪節氣。
  • 何為七十二候圖?
    五天一候,一年365天(平年)為73候,為與24節氣對應,規定三候為一節(氣)、一年為72候。每一候均以一種物候現象作相應,叫「候應」。72候的「候」應包括非生物和生物兩大類,前者如「水始涸」、「東風解凍」、「虹始見」、「地始凍」等;後者有動物和植物,如「鴻雁來」、「虎始交」、「萍始生」、「苦菜秀」、「桃始華」等。七十二候的起源很早,對農事活動曾起過一定作用。雖然其中有些物候描述不那麼準確,其中還有不科學成份,但對於了解古代華北地區的氣候及其變遷,仍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 72候與24節氣
    以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為時,四時為歲,一年二十四節氣共七十二候。立春:三侯,魚陟負冰。 陟,言積,升也,高也。陽氣已動,魚漸上遊而近於冰也。雨水:驚蟄:三候,鷹化為鳩。鷹,鷙鳥也。此時鷹化為鳩,至秋則鳩復化為鷹。春分:二候,雷乃發聲。雷者陽之聲,陽在陰內不得出,故奮激而為雷。三候,始電。電者陽之光,陽氣微則光不見,陽盛欲達而抑於陰。其光乃發,故云始電。
  • 十二闢卦與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以太陽正照南回歸線的冬至中氣算起,歷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復、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再到冬至為一歲,此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繞太陽的關係而劃分,所以為陽曆。
  • 二十四節氣|大雪
    雪 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一個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大雪,十一月節。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書中對「大雪」的解釋是天氣更冷,降雪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並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 「日出江花」童學堂|二十四節氣古詩詞——白露
    ▲9月5日上午,來自江陰高新區金童中心小學的志願者趙靜老師帶領同學們走進白露節氣「水土溼氣凝而為露,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趙老師從「白露」節氣的由來講起,向同學們介紹了白露的氣候特徵、風俗習慣。課堂上,同學們還品嘗了白露茶,吟誦了《詩經·秦風》中的名篇《蒹葭》,感受白露節氣的獨特魅力。
  • 法語怎麼說丨冬至、24節氣、72候
    在遠東傳統曆法中,一個節氣持續十五天左右,對應太陽在黃道上每前進15度所需要的時間,二十四節氣完全是太陽曆範疇,所以和格里高利曆能夠基本對應。二十四節氣起源於中國,後來傳至朝鮮、越南和日本。每個節氣的名稱均反映自然變化或農時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