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麼是七十二候嗎?現在正值「麥秋至」

2021-02-08 滬江日語


七十二候(しちじゅうにこう)とは、古代中國で考案された季節を表す方式のひとつ。二十四節気をさらに約5日ずつの3つに分けた期間のこと。各七十二候の名稱は、気象の動きや動植物の変化を知らせる短文になっている。古代中國のものがそのまま使われている二十四節気に対し、七十二候の名稱は何度か変更されている。 日本でも、江戸時代に入って渋川春海ら暦學者によって日本の気候風土に合うように改訂され、「本朝七十二候」が作成された。現在では、1874年(明治7年)の「略本暦」に掲載された七十二候が主に使われている。

七十二候是中國古代劃分季節的表示方式之一。是將二十四節氣再三分為每約5天為一個單位的劃分方法。各七十二候的名稱是告知大家氣象的變動和動植物生長變化的短語。相比較於從中國古代開始就一直沿用的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的名稱曾變更過幾次。在日本,步入江戶時代,澀川春海等歷學家們為了迎合日本的風土氣候將其做出了修改,創作了「本朝七十二候」。現在,主要使用的是1874年(明治7年)的「略本歷」當中記錄的七十二候。


小満 末候 


麥秋至(むぎのときいたる)

5月31日~6月4日頃



麥が熟し、たっぷりと金色の穂をつける頃。百穀が成熟する、麥にとっての「秋」です。この時期に穂を揺らしながら吹き渡る風を麥嵐、また降る雨を麥雨と呼びます。

麥子成熟,滿滿都是金色麥穗的時候。百穀成熟,對於麥子來說此時正是「秋季」。這個時期,麥穗隨風搖擺,人們將吹過麥穗的風稱為「麥嵐」、降下的雨稱為「麥雨」。


在公眾號對話框內回復「課程」兩字

用最低的價格,學最正的日語!

回復以下關鍵詞


音頻學習資料:你好/謝謝/晚安/加油/我喜歡你/生日快樂/水果/顏色/星座/數字/月份/化妝品/對話/美句/口語


日語學習資料:五十音圖/聲調/能力考/敬語/教材/自他動詞/論文/動詞變形/簡歷/面試/自我介紹/日劇/動漫/日本人看中國/垃圾分類/日本地圖/東京旅遊/課程

相關焦點

  • 知道節氣的七十二候嗎?一位畫師將其擬人化,你最喜歡哪個?
    相較於從古代沿用至今的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的名稱曾多次發生變化。(下為日本七十二物候附表,源自畫師霧崎らみる)下文共列舉17候。(日本《七十二物候》中記載為「紅花榮」。如果是秋天播種的紅花,採收時間正好是小滿前後,與「靡草死」相對應)紅花是一位熱情的小姑娘,臉上綻放出喜悅的笑容,正一蹦一跳地向你走來。
  • 傳統文化,什麼是七十二候?
    以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為時,四時為歲,一年二十四節氣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個物候現象相應,稱候應。其中植物候應有植物的幼芽萌動、開花、結實等;動物候應有動物的始振、始鳴、交配、遷徙等;非生物候應有始凍、解凍、雷始發聲等。七十二候候應的依次變化,反映了一年中氣候變化的一般情況。
  • 與二十四節氣相應的「七十二候」你知道嗎?
    以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為時,四時為歲,一年二十四節氣共七十二候。     五天一候,一年365天(平年)為73候,為與24節氣對應,規定三候為一節(氣)、一年為72候。    七十二候的名候均以一個物候現象相應,稱候應。
  • 七十二候的文化意義
    回過頭來看看中國古代文化中是怎樣出現了七十二候應的。現在都承認「陰陽」是科學的,承認「四季」和「二十四節氣」是科學的,但是很少有人了解在中國人掌握季節和節氣認知的底層,還存在七十二候,每五天為一候,每一候的名字叫「候應」。為什麼今天的科學,譬如氣象學、天文學、地理學等等沒有關於候應的學科研究呢?
  • 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溯源
    不久之後,七十二候出現在了《逸周書·時訓解》。時訓,是對時令的訓解。《逸周書》,原名《周書》,在性質上與《尚書》類似,是先秦文獻彙編。因為有《逸周書》是孔子刪定《尚書》後所剩,是為「周書」的逸篇,故得名。《時訓》屬於《逸周書》的禮書類,主要講二十四節氣及七十二物候。書中所記與《禮記·月令》、《大戴禮記·夏小正》、《呂氏春秋·十二紀》、《淮南子·時則》等皆有關係,但與諸書又均有所不同。
  • 春分到,聊城小朋友們,是否聽過七十二候歌?
    不知你是否留意,百度搜索「春分」時,出現的春分海報,背景春意盎然,極具時令特點。我們都知道《聲律啟蒙》利於理解古詩中的韻律之美。不過,小唄鴿更願意把七十二候歌推薦給熱愛詩詞的大小朋友,以體會詩詞所發生的時間節點,更細緻地認識周圍的世界中細微的變化。立蛋便是一些地區的春分習俗,是否在詩詞中間讀到過?
  • 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原文
    二候,候雁北;(自南而北也。)三候,草木萌動。(是為可耕之候。)(二月)驚蟄∶初候,桃始華,(陽和發生,自此漸盛。)二候,倉庚鳴;(黃鸝也。)三候,鷹化為鳩。(鷹,鷙鳥也。此時鷹化為鳩,至秋則鳩復化為鷹。)春分∶初候,玄鳥至;(燕來也。)二候,雷乃發聲;(雷者陽之聲,陽在陰內不得出故奮激而為雷。)三候,始電。
  • 何為七十二候圖?
    72候的「候」應包括非生物和生物兩大類,前者如「水始涸」、「東風解凍」、「虹始見」、「地始凍」等;後者有動物和植物,如「鴻雁來」、「虎始交」、「萍始生」、「苦菜秀」、「桃始華」等。七十二候的起源很早,對農事活動曾起過一定作用。雖然其中有些物候描述不那麼準確,其中還有不科學成份,但對於了解古代華北地區的氣候及其變遷,仍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 一文說清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氣,月令七十二候和穀雨三候,建議收藏
    穀雨節氣更多得名於,《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的記載:「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雨讀作去聲,如雨我公田之雨。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中國古代將穀雨分為三候(每一候為5天):初候(第一候):萍始生。
  • 小滿的由來起源及來歷 小滿節氣是什麼意思有何寓意
    小滿的由來和來歷是什麼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滿者,物致於此小得盈滿。」  小滿的「滿」釋義有兩種。其一為形容莊家作物的飽滿程度,其二為形容雨水盈缺的情況。  這時全國北方地區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已開始飽滿,但還沒有成熟,約相當乳熟後期,所以叫小滿。
  • 72候與24節氣
    以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為時,四時為歲,一年二十四節氣共七十二候。立春:三侯,魚陟負冰。 陟,言積,升也,高也。陽氣已動,魚漸上遊而近於冰也。雨水:驚蟄:三候,鷹化為鳩。鷹,鷙鳥也。此時鷹化為鳩,至秋則鳩復化為鷹。春分:二候,雷乃發聲。雷者陽之聲,陽在陰內不得出,故奮激而為雷。三候,始電。電者陽之光,陽氣微則光不見,陽盛欲達而抑於陰。其光乃發,故云始電。
  • 「小滿」是什麼意思?小滿節氣這些講究你知道嗎?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立夏之後的十五天,就迎來小滿節氣。今年的小滿節氣是5月21號,交節日期在公曆5月20日至22日之間。那麼,小滿節氣為什麼叫「小滿」呢?小滿時節有什麼習俗和講究?一起來看看。小滿為什麼叫「小滿」?
  • 【每日養生】論中華曆法之候氣時歲
    冬至:冬至之日蚯蚓結,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動。小寒:小寒之日雁北鄉,又五日鵲始巢,又五日雉始鴝。大寒:大寒之日雞使乳,又五日鷲鳥厲疾,又五日水澤腹堅。 春分第一候是「元鳥至」,夏小正則以「玄鳥來降」形容此候。元鳥或玄鳥是指燕子。燕子是春分來,秋分去的候鳥。燕子飛到家的屋簷下築巢,開始準備哺育下一代,代表吉祥之兆。 第二候「雷乃發聲」與第三候「始電」應相聯一起同參。雷乃聲、電乃光,雷電本是一體,今人認為古人不知光速音速有別,其實非也。先閃電後打雷,因為今人知道光速快過音速。
  • 24節氣小滿是什麼意思 臨沂網友很多不知道小滿的含義
    今天是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我們臨沂很多網友都知道這個節氣,也不陌生,但是卻沒有幾個人對這個節氣真正了解,你知道小滿有什麼含義嗎?   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間視太陽到達黃徑60°時為小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滿者,物致於此小得盈滿。」
  • 易學傳統文化《七十二龍分金》
    近代風水學一致認為七十二龍是定向最適合的一門學理,其方法就是看來龍屬於什麼甲子是何納音五行,以相生相剋的理論推算吉兇。穿山、透地以及內外盤分金要互相相生比和,忌刑衝剋洩。七十二龍主用於測來龍決定立向,說的是來龍與向的五行生剋,不可混餚。測龍歸測龍,消砂歸消砂,立向歸立向,消砂看九星,立向看二十四山。
  • 小滿節氣到,「小滿」是什麼意思?「小滿見三新」是指啥呢?
    導讀:小滿節氣到,「小滿」到底是什麼意思?「小滿見三新」是指啥呢?不得不承認,今年的夏天已經到來了。在筆者的老家這邊,這些天的最高氣溫都已經超過了34℃。而在5月20日,也就是明天還將要迎來一個重要的節氣——小滿。
  • 七十二物候:春分二候——雷乃發聲
    春分第二候「雷乃發聲」是七十二候中的第十一候。十二月七十二候歌曰:「雷乃發聲天際頭,閃閃雲開始見電。」元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雷乃發聲,陰陽相薄為雷,至此四陽漸盛,猶有陰焉,則相薄乃發聲矣」,乃者韻會曰:「象氣出之難也」,註疏曰:「發猶出也」。
  • 卦旺三氣,亦有一候之餘旺,支司六候,亦有一候之先司
    陽之生也,氣有十二,陰之生也,亦氣有十二,陽之候三十有六,陰之候亦三十有六,是以歲有七十二候也。  陽生候十二氣,如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陰生候十二氣,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一氣三候,陰陽各三十有六,合得七十二候為歲。
  • 小寒一候——雁北鄉
    「雁北鄉」是七十二候中的第六十七候,「鄉」同「向」,可見大雁真為守信君子。二十四節氣中只有白露和小寒是完全以鳥類作為物候標識的。古人認為,「禽鳥得氣之先」,鳥類在感知陰陽之氣流轉方面有難以比擬的天賦。每氣十五天,一氣又分三候,每五天一候,八氣共二十四候,每候應一種花。這便是著名的「二十四番花信風」說。小寒的第一候,便為: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