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面藍字「方志四川」添加關注!
編者按
4月4日至9日,「四川省情網」及「方志四川」新媒體矩陣(微信公眾號、人民號、澎湃號、頭條號、搜狐號、企鵝號)分5部分推出了《探秘滎經黑砂的前世今生》,全文今日結束,歡迎在文尾留下您的讀後感言。
創新 滎經黑器的鳳凰涅槃
上世紀80年代初期,農村商品經濟開始萌發,私人砂器作坊相繼產生」。到90年代初,古城村120多戶人家,就有112個砂器燒制窯爐,從業人員達一千餘人,專業營銷人員三十餘人,每天的產品大車小車不斷往外拉。估計那時的產量每天應該在30000件左右,年產值上千萬元。大家為便於展示自己,就把廠房和住房都往國道108線上靠。就這樣慢慢的形成了現在的砂器一條街。
中國的發展太快,這種速度讓我們的文化積澱、思維方式、勞動技能難於適應。當琳琅滿目商品呈現在我們面前,當電汽化走進我們的尋常生活,傳統的滎經黑砂,一轉眼間就沒落了。到本世紀初,僅餘十餘家廠,不足百人從業。
棄之者不足惜,守之者卻難成,心有不甘,似又無可奈何。面對寡淡的生意,清冷的門庭,洪萬忠、朱慶平、曾慶紅、葉江、嚴雲傑等黑砂藝人,開始思考和鑽研滎經砂器的未來。
滎經黑砂顆粒粗,手感差,即便做砂鍋等傳統器具,也不為消費者喜好,怎樣解決這個攔路虎?滎經黑砂傳熱慢,如何適應現代都市人的快捷生活方式?滎經黑砂色黑,泡茶怎樣賞湯色?怎樣做到如紫砂壺那般精巧?怎樣像景德鎮的瓷器那般細膩?
在一段較長的時間裡,他們或單個琢磨,或聚首交流;或外出求藝,或延師指導,腦海中縈繞的都是砂器。
燒制中的黑砂器(圖片來自網絡)
原四川省旅遊局巡視員孫前,在任雅安地區副專員、雅安市副市長期間,對滎經砂器的前景非常看好,對其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他帶來的日本客人建議,可將製作砂器的原料細化;從江蘇宜興邀請制壺大師來滎經考察傳藝,並要求滎經組織砂器製作藝人到宜興學習;邀請工藝美術大師彭茂平來滎經指導茶具製作;凡有與滎經黑砂相關連的展會,都要業主參加,儘量提高滎經黑砂的知名度,儘可能地多吸收外面的理念。
「久坐必有一禪」。無數的挫折,終得悟道:守護傳統,突出特色,改進技藝,適應消費——滎經黑砂就是「滎經黑砂」。
臼窩舂搗的泥料很難達到30目,米篩可達30目以上,多層紗布過濾能到40目,電動瓦篩70目,現在用球磨則是200目左右。「天生我材必有用」,粗料顆粒感強,適宜大型物件,有粗獷渾厚的感覺;精料細膩,適合器皿,玲瓏輕巧。粗獷與細膩,風格迥異,境界不同,可謂各有千秋,各呈其華,一如詞中有豪放與婉約。
燒制中的黑砂器(圖片來自網絡)
用小型電窯,燒制採用密封強還原氧化,窯溫控制在一千三百度,比傳統砂器多燒六、七個小時,讓爐火始終保持泛白,耀眼如雷射。省去上釉工序,表面也光滑發亮,滎經黑砂茶具應運而生。「窯身一變」,滎經黑砂華麗轉身,精緻細膩又黝黑鋥亮。泡茶試試,湯色清澈,香味純正,透氣而不滲水,隔夜而色味不變。
2000年5月舉辦的「雅安地區首屆名優特新商品展銷會」上,滎經黑砂出盡風頭,被評為「雅安地區名優特新商品」,「消費者最滿意商品」,讓大家看到了滎經黑砂的希望。
2001年,滎經黑砂實現了新的產品種類——滎經黑砂茶具。之後,滎經砂器頻頻參展,屢屢得獎。
2003年,滎經縣政府組織朱慶平和嚴雲傑赴宜興學藝,這是滎經黑砂的破冰之旅。當地藝術家精細、認真的創作精神,讓他懂得了什麼是「藝」。一抷黃土,能玩到極致,用雙手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揉斫在作品上,讓他們悟得了什麼是「器」。這就是滎經黑砂的文創產品有濃鬱的地方特徵,而茶具則處處可見宜興紫砂影子的原由。
匠人對黑砂器的精雕細琢(圖片來自網絡)
2013年第一家外來投資公司,「滎窯砂器藝術館」入駐滎經,「滎窯」的概念首次提出,稱「滎窯」,意在要使滎經黑砂與歷代名窯同輝。「滎窯」經營者葉驍有數十年的工藝美術經驗,不管是在設計理念還是燒制技藝上都極大地提升了滎經砂器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魅力。正是從葉驍開始,傳統的滎經砂器概念才被徹底顛覆。葉驍及其「滎窯」砂器,從此開始走上了國際舞臺。同時,政府和葉驍共同推進「滎窯砂器國際陶藝村」的建設,邀請世界各地陶藝家前來交流創作,一邊傳承,一邊分享,一邊創新,一邊推廣。自此,滎經黑砂開始以黑砂藝術品的形象不斷進入國內國際的高端市場。
2014年,第二家外來投資公司「林氏黑砂」落地,「雅燒」品牌來了。「林氏黑砂」業主林萍一直從事的是藝術工作,作為外來的第一個女砂器藝術大師,同葉驍一樣,他們一落地滎經,便絕對在創意設計上不走老路。有傳承,尤重創新。特別是在用釉色彩表現和煉製技藝創新上——「大道至簡,老窯新品」,把滎經黑砂的傳統和當代實用與審美觀念和諧融合,不僅提升了滎經黑砂的外在藝術感知和藝術價值,還通過滎經黑砂這一載體,向外界展示了滎經深厚的文化底蘊,讓世人看到了滎經黑砂的未來和希望。正是創新讓他們把一個相對封閉的手工產業帶入了更加廣闊的市場,並取得了可觀的社會經濟效益。
滎經黑砂鍋(圖片來自網絡)
「砂器傳統手工製作技藝傳習所」開講了,「雅燒」眾創空間平臺建立了。這種以習代傳,以學促創的模式彰顯了它的活力。本地青年來了,美術院校學生來了,省內外雕塑家來了,攝影師、作家來了。用藝術的審美來製作砂器,讓創意變為實物,用它的實用和藝術美,吸引更多人將這項傳統手工藝傳承下去,滎經黑砂正踏著這樣的步伐走向廣闊的空間。
2018年3月,四川省莊王黑砂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掛牌,這是四川省在香港掛牌的首家非遺企業,標誌著滎經黑砂開啟了資本運作助推產業騰飛的新徵程。
滎經黑砂壺(圖片來自網絡)
2018年7月,滎經縣人民政府與四川美術學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開展黑砂工藝提升、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相關工作,為滎經縣黑砂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文化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滎經黑砂獨特的文化品牌又一次迎來新的重大機遇。在雅安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滎經 「中國黑砂」城總體規劃編制完成。規劃提出「以黑砂產業為核心,多元融合,創新發展」,打響「中國黑砂」品牌,以品牌效應帶動全域旅遊,實現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把滎經建設成為特色旅遊目的地。正是「千年窯火盛世紅,萬眾矚目新滎經」。
(全文完)
上期回顧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周安勇(四川省滎經縣)
供稿:雅安市地方志編纂中心
配圖: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溫馨提示
如喜歡本文,請分享至朋友圈。
轉載請註明:來自「方志四川」,ID:scsdfz。
投稿郵箱:地情文章:565066304@qq.com;工作信息:scsdfz@qq.com;《巴蜀史志》雜誌:bsszbjb@163.com
原標題:《【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周安勇 ‖ 探秘滎經黑砂的前世今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