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學50米家書!打動教育部的家書!這些家書怎會如此特別

2020-12-15 天星教育

今天是2021高考倒計時186天,今天小金給大家展示兩份寫給學子的特別家書

一封是寫給衡中學子的50米長卷,一封是驚動教育部的家長寫給孩子的家書!

這兩封家書有怎樣的特別,聽小金娓娓道來。

50米長卷的家書

二尺寬的生宣紙,方寸大的楷體字,整整齊齊排出了一幅50米的長卷。這幅書法作品的內容是《衡中成人禮賦》,之所以有50米長,因為上面寫了1000多名衡中學子的名字。

這幅長達50米的書法長卷,是鄭東玉先生送給今年高三學子的成人禮禮物。50米長,1000多名高三學子的名字,它震撼了每一個看到者、聽到者的心靈。而更讓我們震撼的是背後的故事,還有故事中的精神與文化。

之所以給衡水中學高三學子這份厚禮,並不是因為鄭東玉先生的孩子正在讀高三,而是因為他的孩子鄭彥星老師正在教高三。這件事兒讓我們心中對鄭東玉先生充滿了敬仰與感恩。當我們對這個事情感到意外、驚喜之際,覺得這只是一個偶然的現象時,鄭東玉先生的兒子鄭彥星老師告訴我們,鄭東玉先生已經這樣堅持寫了15年。

自從鄭彥星老師到衡中上班,鄭東玉先生就親自給兒子的學生寫家書,有時長,有時短,多數是座右銘之類的鼓勵性話語,比如今年春季,因為疫情學生居家上網課,鄭東玉先生就親自給兒子班的學生寫家書,鼓勵他們刻苦學習,這些家書隨著學習資料一起寄給了班裡的每一個孩子。這時,我們會又一次肅穆的沉默,因為我們終於明白書法長卷的事情在鄭東玉先生這裡,不是偶然的現象,而是長久恆定的文化。

鄭彥星老師說,父親給自己班裡的學生用毛筆字寫家書,一寫就是15年。15年來,這已經成為了他們家的家書文化。鄭東玉先生是自發給兒子的學生寫家書的。父親剛開始寫的時候,鄭老師覺得這樣的教育方式很好,簡單樸素,既新穎,又古樸。而父親的家書也真的在班裡發揮了作用,作用從小到大不斷變化著,當父親給自己的學生親自寫家書在歲月的累積中成為一種文化時,鄭老師終於明白父親的良苦用心。

在鄭老師家中,給學生手寫家書已經成為了一種平凡卻有力的文化。在文化的理解和運用上,鄭東玉先生自然高於鄭老師。而令人欣喜的是,這對父子都如此的痴迷於教育。鄭老師說他父親在學校讀的書並不多,都是自學成才,在書法、篆刻等傳統文化方面有很深廣的涉獵與研究。

直到如今,儘管年近古稀,鄭東玉先生依然每天堅持讀書學習,了解國內外時政,這讓鄭東玉先生養成了勤奮、務實、鑽研、創新的學習品質。在為人處世方面,鄭東玉先生寬厚、善良,樂於奉獻。作為一家之主,鄭東玉先生的這些優秀品質已經化為家風,深深影響了自己的三個子女,他們都讀了大學,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今年鄭老師在高三,工作十分繁忙。白天幾乎都在學校,工作到深夜才到家,偶爾能夠和家人一起吃午飯。於是,午飯時就是鄭老師和父親交流最多的時候,鄭老師時常向父親談到學校工作,比如高三學生的成人禮、一輪如何複習、學校70周年校慶等。

有一天,鄭東玉先生告訴兒子高三學生成人禮時自己要給孩子們一個禮物。鄭老師知道父親又要給孩子們寫家書了,因為這已經成了文化。可是,鄭老師沒有想到這次的家書居然如此不同,是50米的長卷。

談起父親寫長卷的過程,鄭老師壓低聲音,眼角似乎有淚光閃爍。因為他知道父親寫完這幅長卷太不容易了。甚至,假如鄭老師知道父親要寫這麼長的作品,他可能不會同意,因為這件事真的太累了。寫這幅長卷,花費了3個多月的時間。鄭老師每次晚上到家都是10點半之後,甚至11點之後。到家後,父親還沒有睡,依然在寫字。回想起來,鄭老師終於明白父親為何深夜不睡了。鄭老師的母親不便下床,白天鄭東玉先生要照顧老伴,還要接送上學的孫子,所以沒有時間寫,只能晚上寫。

鄭東玉先生的確給了孩子們一份厚重的大禮。這份大禮是對精神的凸顯,是對文化的凝練,是對時光的珍藏。鄭東玉先生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參與著衡中的教育,以自身的精神之光照耀著衡中學子、溫暖著衡中學子、影響著衡中學子。……

源自「衡水中學」

驚動教育部的的家書

一位大學教授,給自己剛考入大學的女兒,寫了一封信!父親在信裡對當時剛考上大學的女兒提了9點建議,涵蓋了道德、專業、知識、戀愛方方面面。

這封信不僅打動了千萬父母,甚至還驚動了教育部。甚至有網友建議:把這篇文章作為高中語文和大學語文的第一課。

他們的故事:

這位父親叫吳輝,是江西財經大學人文學院新聞傳播系的副教授。女兒吳陽去年考入西南林業大學,現在是英語專業大二的學生。吳輝本身就很有故事:曾當過10年小學和初中老師,快30歲時才考研,後來還讀了博士,直到成為大學老師。吳輝是去年2、3月份開始寫這封家書的,當時女兒還在讀高三,他慢慢積累、醞釀了幾個月的時間,最後在高考前成文,高考結束後把信交到了女兒手上,這封家書改變了女兒的人生。如今女兒正在上大學,考取雅思的同時,她主動參加了志願者社和記者社這兩個社團,還遠赴魯甸地震災區服務,成為學校名人。那麼吳輝寫給女兒的那封信,究竟是什麼內容呢?很多家長看完了都說:說出了我心底所有想說又說不好的話……

一封驚動了教育部的家書

寶貝,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襁褓中咿呀學語,庭院裡蹣跚學步,都早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不知不覺你已長大,轉眼你就上大學了。按理說,18 歲就是成年人,我本不該有什麼擔心。

只是你自從出生以來,從來沒有離開過家,我總擔心你在外面照顧不好自己。你說不希望在本地上大學,我理解,也支持。外面海闊天空,你可以任意飛翔。

你很討厭說教,但在你外出求學之際,我仍要囉唆幾句。對你未必有效,對我卻是安慰。

01、關於道德

道德首先是一種實踐,善良不能僅存於內心。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這個說法並不新鮮,我主要是想說怎麼做的問題。

道德首先是一種實踐,善良不能僅存於內心。記得有一次坐公交車,我主動給一位老人讓座。當時你和君姐都說,沒想到我會給人讓座。

我問你們,老師不就是這樣教你們的?你們說是,只是覺得做的時候有點不好意思。我理解年輕人的這種心理,我第一次幫助別人時,也很在乎別人的眼光。

現在想來,根本不必。一件好事,不存私利,有何擔心,怕啥議論?生活中有很多小事,只要信手拈來,就是一種善行。

當你可以幫助別人時,不要吝嗇。世界將因你的舉手之勞,變得更加美好。爸爸受過別人的恩惠,我們要懂得反哺社會的道理。

02、關於專業

挑專業就是挑興趣,不要用利益標準衡量。

專業的好壞是相對的、辯證的。

今天的好專業不等於永遠的好專業。不要用利益的標準來衡量專業好壞。挑專業就是挑興趣,專業再熱,學科再強,你不喜歡,沒有意義。興趣的標準更穩定,利益的標準不長久。

做自己喜歡的事,看自己喜歡的書,是人生一大享受。挑你喜歡的,學你熱愛的,工作應有更多快樂,生活會有更高品質。

任何專業,只要學得足夠好,不愁得不到別人不曾得到的東西。

好比旅行,只要走得足夠遠,就能看得見別人未曾看見的風景。

人類社會不斷發展,專業分工更為精細,但專業分工不能分得井水不犯河水。各種專業都是解釋世界的方式,廣泛涉獵,你會更具智慧。

03、關於知識

知識使人生擁有更多可能。

「讀書無用論」是存在的,沒有讀書也發橫財的人也是有的。但個案不能說明問題,普遍現象才有說服力。

稍懂常識的人就知道,即使用金錢衡量,知識作用也不可忽視。不然,著名跨國公司對智力因素的高度重視就無法解釋。

只要做一個簡單的統計,就會發現知識與收入的正相關關係。讀書到底有沒有用,關鍵是如何看待有用,不能只用「金錢」這一個標準。知識使人生擁有更多可能。

知識決定一個人的氣質、趣味、眼界、欣賞水平、價值觀……這些都是影響生活質量的關鍵因素。這些都是知識薰陶的結果,而不是金錢交換的產物。如果你大學畢業後,能認識到還有很多更有意義的生活方式,那這個大學就沒有白上。

04、關於閱讀

讀經典,經典是時間選擇的產物。

大學與高中最大的區別是,自由很多,揮霍自由的人也很多。希望你能利用這難得的自由,多讀些書。

現在很多年輕人不喜歡閱讀,他們可以花很多時間逛街、淘寶、打遊戲、網聊……就是不肯花時間安安靜靜地閱讀。我曾給學生寫過一條讀書寄語:「趁年輕,認認真真跟好書來一次熱戀。」

我強調趁年輕,走上社會你就知道,抽出時間來讀書是多麼不易。

我還強調讀好書,有些書確實害人,思想貧乏,內容平庸。讀書像交友,要仔細甄別,非善勿近。

一個簡單的方法是讀經典,經典是時間選擇的產物,讀者挑剔的結果。一本書之所以成為經典,肯定有它的道理。只要是經典,只要你想讀,都可以去讀。

05、關於競爭

不靠人情關係,就靠本事競爭。

如今這個年代,需用實力說話。

規則應該會越來越公平,競爭肯定會越來越殘酷。爸爸是個倔強的人,辦事不喜歡求人,也很少求過別人。當初我從小學調到初中,是因為校長覺得我有教初中的水平。

後來,縣城的學校招聘6名老師,我考了第3名,可沒有被錄取,沒有關係,我不求別人。第二年我就考上了研究生,離開了那個地方。

不靠人情關係,就靠本事競爭。雖然這樣比較辛苦,但於外能贏得別人尊重,於內能得到心裡安穩,多好!

你要知道,一個人如果不想過低三下四的生活,就必須有能讓自己抬頭挺胸的資本。你要抓住機會,提高自己。直面風雨人生,迎接時代挑戰。

06、關於漂亮

內外兼修很重要,不要追求花瓶式的漂亮。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女孩子就更是如此吧。

人要懂得修飾自己,遺憾的是,這方面我沒有什麼經驗可以傳授給你。適當買些新衣服,戴首飾點綴,用化妝增色,都是可以的。

當然,漂亮、有魅力不僅僅是指外表。言談舉止,會傳遞一個人的風度;待人接物,可洩露一個人的修養。

內外兼修很重要,我可不希望你追求花瓶式的漂亮。再說,我們家裡還沒有一個人有當花瓶的資本。知識是最好的化妝品,良好的素養會讓人更有魅力,這是一種歲月都無法剝奪的吸引力。

07、關於戀愛

真愛深沉而非淺薄,真心無私而不貪婪。

愛情很美好,爸爸希望你能找到意中人。

孩子,只要你幸福,我的一生就圓滿了。戀愛很嚴肅,對待須認真。感情不是拿來玩的,恩愛不是用來秀的。真愛深沉而非淺薄,真心無私而不貪婪。

你的愛人不是你的私有品。你可以想他,但不要輕易打擾他,你可以愛他,但不要牢牢限制他。

戀愛會讓人做出各種傻事而不自知,你是女孩子,要懂得潔身自好,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可以做,在去約會的路上就要想清楚。

愛的決定應該基於平時細緻的考察,而不是一時的衝動。希望你將來的男朋友正直、有涵養。如果你們是認真的,我會祝福你們。

08、關於交友

遇事能讓則讓,有難可幫就幫。

大學是讀書之所,也是交友之地。人的一生一定要有幾個交情過命的朋友。幸福人生不是取決於金錢財富,而是取決於社會關係。

朋友是廣泛的社會關係中的一種。快樂有人分享,你會更快樂;悲傷有人分擔,你不會太悲傷。各地都有人值得你牽掛,到處都有牽掛你的人,你會覺得世界充滿陽光,心裡如沐春風。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希望別人對自己好一點,自己首先就要對別人好一點。

大學宿舍,四人一寢,大家遠道而來,是前世定下的相遇。遇事能讓則讓,有難可幫就幫。與人玫瑰,手有餘香。

09、關於時間

不要總覺得年輕,幹什麼事都還早。

時間最公平,每個人的一天都是24小時。時光最易得,但也最不為人所珍惜。生活中常常聽人說,要把時間補回來。

時間是補不回來的,浪費了就是浪費了。不要總覺得自己還年輕,幹什麼事都覺得還早。有道是「記得少年騎木馬,轉眼已是白頭人」。大學生的時間往往會無謂地消耗在兩個方面,一是社團活動,二是上網。

適當參加社團活動,廣交朋友,增長見識,確是好事。但太多的課外活動,會使時間以各種光明正大的名義被浪費。

網絡很便利,網絡也很誤事。電腦、手機讓你時刻與外界保持聯繫,也讓你時刻受到外界幹擾。不妨在適當的時候,把網絡關閉,讓時間花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寶貝,說一千道一萬,都不如你親自去實踐。爸爸不能教會你所有,也不能陪伴你一生。時光流逝,生命不會常在;總有一天,別離會成永遠。希望這些建議能有益於你。

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快樂幸福。你若安好,我便幸福。

—END—

聲明:本文由小金策劃整理,素材整理自「中國經濟網」「人民日報」「正能量」「河北衡水中學」。金考卷尊重版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標明來源。如有版權問題,請隨時聯繫管理員處理。本號只為傳遞信息,如存在文章/圖片/音視頻等資版源使用不當的情況,請隨時聯繫管理員處理。

相關焦點

  • 集郵與家書 | 開幕了!228框家書講述中國故事...
    這是家書首次進入國際郵展,以集郵為載體,深度挖掘、研究家書文化,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家書與集郵的關係十分密切,二者結合起來可以更加豐富地反映中國人民的歷史和情感,更好地反映人民群眾的家國情懷,更加鮮活地講述中國人民的感人故事。特別是藉助世界集郵展覽這個平臺,向世界推廣宣傳中國文化,傳遞中國聲音,意義重大。
  • 感人至深的秦軍家書
    1975年,湖北孝感市雲夢縣睡虎地,先後發掘出兩座古墓,裡面發現兩塊長約20公分的木牘,木牘正反兩面都寫滿文字,這是兩千多年以前,兩個秦國士兵寫給哥哥的家書,兩封家書或嚴謹,或調皮,解讀下來,完全是一個令人倍感心酸的故事。
  • 桂陽浩塘中學舉行抗疫家書演講比賽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4月30日訊(通訊員 雷新龍 肖元桃)4月29日晚,桂陽縣浩塘鎮中學舉行「你信大愛我信你」抗疫家書演講比賽,培養該校學子的感恩意識。據了解,此次比賽以瀟湘家書《你信大愛我信你》為題,吸引了學校一大批演講愛好者參賽。
  • 《曾國藩家書》家訓50條
    ——曾國藩 《曾國藩家書》 ——曾國藩 《曾國藩家書》 28、 黎明即起,醒後勿粘戀。——曾國藩 29、 居高位者,以知人曉事二者為職 ——曾國藩 30、 天下事當於大處著眼,小處下手 ——曾國藩 《致吳竹書》
  • 一封封家書,拉近了兩代人的距離
    可是家書作為維繫家人情感的一種最有效的聯繫方式,其中包含著濃濃的親情卻是數字媒介所不具備的。「魚傳尺素」、「鴻雁傳書」、「目斷鱗鴻」,代代相因、世世相襲,久之升華為中國鄉土文明重要維度的家書文化,沉積為融親情、鄉情、友情於一體的獨特民族文化現象。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聯繫家庭親情,2020年伊始,杭州大成實驗學校又開展了書寫大成家書的活動。
  • 家書招新|欲寄彩箋兼尺素,快來家書編輯部
    關於家書《家書》項目是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王辰瑤教授帶領2016級本科生在《新生導學-讀新聞》課堂上進行的新聞實踐教學項目,也是學院未來編輯部的重要實踐成果。作為全國首檔大學生與父母對話的音頻節目,家書始終致力於「改善中國成年人親子關係」。
  • 【寫讀家書】李清福:寫給父母的家書
    今天,我們一起聆聽李清福朗讀他寫給遠在山東父母的家書!你們好!最近打電話感覺爸爸聽力下降,因此,兒子採用最傳統的通訊方式——寫信問候您二老。過去的2019年,我不忘您們對我的囑託,在工作中踏實、勤奮,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得到了各級領導肯定。
  • 家書紙短 家國情長
    收藏家書傾聽家國故事張丁是家書博物館副館長,徵集、整理家書是他10多年來的主要工作。「家書不僅是很好的史料,更是情感的傳承。」歷史系畢業的張丁對「有年代的東西」情有獨鍾。當晚,他就寫出了「關於搶救民間家書項目的設想」。
  • 「百年家書——習之堂藏家書百種特展」正式開幕
    9月26日上午,由中山大學哲學系、廣東哲學學會、廣東倫理學學會聯合主辦的「百年家書——習之堂藏家書百種特展」開幕式在錫昌堂一樓多功能廳舉行。本次開幕式由系主任張偉教授主持。會上,廣東省社科聯葉金寶副主席,共青團廣東省委唐銳副書記,中山大學哲學系資深教授馮達文先生,廣州雕塑院院長許鴻飛先生分别致辭。
  • 32年間的兩岸家書寫了什麼故事?
    當舅舅、舅媽從房間裡拿出一打信封交給他,說這些都是母親當年從臺灣寄來的信件,範植明突然有種穿越時空,回到了母親青年時期的感覺。打開一封封信件,範植明發現,信都經過舅舅舅媽仔細摺疊好,對照信末的日期,信被一封一封地按順序排列好,其中還有一封電報文。從1988年6月24日,到2001年9月26日,32年來母親與大陸親友的15封家書,都被一一完整保存。
  • 家書傳情 家風傳承
    情暖冬至家書傳情   12月21日,恰逢中國傳統節日冬至,玉環市紀委市監委舉辦了一場溫情而又生動的「清廉家書」分享會,12位分享者輪番上臺講述自己的家風好故事,字裡行間,情意深深,廉意濃濃,全體紀檢監察幹部一起聆聽家書
  • 常德市舉辦「不忘初心·正家風」家書誦讀會
    活動自今年4月啟動以來,共徵集到家書近600封,廉潔常德網、廉潔常德微信公眾號及常德人民廣播電臺從中評選出了50封優秀家書和10個優秀組織獎,並對部分作品予以展播,閱讀和收聽人數超過30萬人次,社會反響強烈。
  • 他手繪的「表情包」家書,看哭了
    1953年志願軍戰士李徵明給家人寫下一封封特別的家書講述自己在朝鮮戰場的情況不幸的是距勝利只剩約一個月時年僅23歲的李徵明犧牲了如今,這一封封穿越67年的家書看哭網友……↓↓↓
  • 家書招新 | 欲寄彩箋兼尺素,快來家書編輯部
    目前,家書編輯部把蜻蜓FM、荔枝新聞、江蘇廣電罐頭文藝等平臺作為傳播渠道,僅在蜻蜓FM的收聽量已超過1700萬。;可以讓自己關於生活關於社會的思考,被數萬人聽見;可以接觸校內外知名人士,為自己與家書的未來發展作出貢獻……。
  • 沈從文家書中的稱謂
    其他暫不談,先說一點小小有味的地方:家書中的稱謂。    從「全集」看,最早留下的家書,是沈先生新婚不久返回老家時,滿懷一腔濃深愛意,一路寫給妻子的沿途風景和思念心情。這些文字的清麗妙絕,讀過的朋友當不易忘懷。其中對妻子稱謂,就怪有意思,是為「三三」。想想,大約因為妻子張兆和在家排行第三之故,而沈從文的自己的落款卻是「二哥」,這也是沈從文在家的男子排行。
  • 現在人們讀曾國藩的家書,曾國藩讀誰的家書呢?
    曾國藩去世後,他的文集被刻印,其中以家書尤為人們所喜愛。曾國藩前期在京城做官,後來投身軍旅,他沒有多少時間對兄弟和兒女耳提面命,只好通過書信將自己的教育想法和人生經驗進行傳授,所以家書是曾國藩教育思想精華的重要組成部分。
  • 「疫情下的家書」系列音頻今日上線荔枝APP!家書紙短情長,家國之歌...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古以來,家書便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家庭成員、親人之間情感表達和溝通交流的重要形式。紙短情長,家書中包含的濃濃親情,常使人動容。為更好地展示優秀家書,講好疫情故事,傳遞家國情懷,活動方發起製作了「疫情下的家書」系列音頻,並於今日正式上線荔枝APP。
  • 【領獎通知】「咱厝清風」廉潔家書徵文活動
    1.清氣——泉州市第九中學  王燕婷2.潔清自矢向路遠——晉江市公安局刑偵大隊  馬海瑞3.廉潔是一種境界——南安市紀委駐市教育局紀檢組  姚添丁1.廉潔家書——晉江老年大學  蔡篤輝2.致父親的一封信——晉江市磁灶鎮人民政府  蔡雙益3.寫給老公的一封信
  • [家書裡的中國]二十年的咫尺天涯
    編者按:家書,不僅是家人親友間溝通信息、表達情感的傳統方式,更銘刻著家風家訓,凝聚著家國情懷,折射著時代變遷。中國之聲聯合全國婦聯推出特別策劃《家書裡的中國》,從全國婦聯開展的「家書抵萬金——現代家書家信徵集活動」徵集的2000多封家書中選取十封,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著名播音員用聲音加以呈現,一封封家書背後是一個個家的故事,是普通百姓的生活百態,更是中國形象的真實投影。
  • 科學網—新版《傅雷家書》及《傅雷翻譯研究》出版
    ■本報記者 溫新紅 2016年9月3日,是傅雷夫婦逝世50周年。2016年也是《傅雷家書》面世35周年。為了緬懷和紀念這位20世紀最傑出的法語文學翻譯家,譯林出版社近日出版了由傅雷之子傅敏最新編定、著名裝幀設計師朱贏椿設計的《傅雷家書》(精裝紀念版)以及由浙江大學教授許鈞領銜執筆的《傅雷翻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