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首次授銜,他是第一個戴上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的人

2020-12-14 頭條公益

評銜授銜是軍隊建設的一件大事,也是一項非常複雜細緻的工作。解放軍在戰爭年代曾數次醞釀準備實行軍銜制,但由於在戰爭期間,加之物質條件有限,因而軍銜制未能得到實行。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抗美援朝結束後,實行軍銜制便被提到了日程。

1955年,2月全國人大通過會議,決定軍銜設定為6等19級。授銜10大帥、1042將軍。

1953年2月17日,中央軍委成立聶榮臻任主任,黃克誠、蕭華為副主任的「軍銜實施委員會」,開始了評定軍銜工作。對中將和少將軍銜的評定,先由各軍區提名,各大單位首長對中將、少將名單進一步的研究,呈報中央軍委審查。對於元帥、大將、上將軍銜的具體確定,特別引人關注。

中央軍委開了兩天會,具體對授予元帥、大將、上將軍銜的人選進行研究決定:授予現任軍委主席和軍委委員元帥軍銜。元帥軍銜又分為兩級:大元帥和元帥。毛澤東功勞最大,應該授予大元帥,彭德懷、羅榮桓聯名將所提名單和意見報告毛澤東。

毛澤東說:「你們搞評銜,是件很大的工作,也是件很不好搞的工作。我這個大元帥就不要了,讓我穿上大元帥的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眾中去講話多不方便呀。」他搖搖手說:「我不當那個大元帥。毛澤東說:「依我看吶,現在在地方工作的同志都不評軍銜為好。」在偉人的帶領下,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李先念、鄧子恢、張鼎丞等人都表態不參加評銜。

9月27日下午2時,授予大將軍銜的儀式舉行,周總理親自授予。粟裕是第一個戴上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的人。下午5時舉行授予元帥授銜儀式,毛主席為朱德等元帥授銜。

這次開國將帥授銜,創造了軍史上的好多個「唯一」:

授予12位殘疾軍人將帥銜。元帥劉伯承眼睛傷殘,上將彭紹輝、賀炳炎獨臂,中將餘秋裡、晏福生獨臂,中將鍾赤兵獨腿,少將童炎生、左齊、彭清雲、陳波、蘇魯獨臂,少將謝良獨腳。

授予37位少數民族將軍軍銜。粟裕大將(侗族)、烏蘭夫上將(蒙古族)、韋國清上將(壯族)、阿沛·阿旺晉美中將(藏族)、廖漢生中將(土家族)、萬毅中將(滿族)、覃健中將(壯族)、朵噶·彭措饒傑中將(藏族)等。

15位起義將領授銜。上將董其武(原西北長官公署副長官,1949年9月在綏遠起義)、陳明仁(原華中「剿總」副總司令,1949年8月在長沙起義)、陶峙嶽(原新疆警備總司令,1949年在新疆起義),有中將孔從周(原陸軍三十八軍副軍長,1946年5月在鞏縣起義,毛澤東兒女親家)、曾澤生(原第一兵團副司令,1948年10月在長春起義)等。

歸僑將軍。上將葉飛是菲律賓歸僑,莊田中將和盧勝中將、吳克之少將、陳青山少將分別是新、馬歸僑,少將曾生是澳大利亞歸僑,少將葉松盛是印尼歸僑等。

外國少將。越南人洪水,1925年到入黃埔軍校學習,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廣州起義、五次反圍剿、兩萬五千裡長徵、抗日戰爭,開始被定為正師級少將。毛澤東指示,至少應定正軍級少將軍銜。

一位女將軍。周恩來把少將軍銜的命令狀授予李貞時,對她說,「祝賀你,李貞同志,你是新中國第一位女將軍。」李貞是紅二方面軍英勇女將,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參加了保衛延安和解放大西北等重大戰役。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秘書長。

相關焦點

  • 1955年,主管授銜工作的四位負責人,分別是什麼軍銜?
    1955年,我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對革命有功的將領「論功行賞」。但是由於軍銜評定需要綜合各種因素,工作紛繁複雜,很難做到所有人滿意。有不少將領覺得自己功勞大,資歷老,嫌軍銜太低了,為此鬧得很兇。也有的將領高風亮節,主動要求降低一級。
  • 1955年,解放軍首次授銜,王震的老部隊359旅出了三個獨臂將軍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按照中央軍委的《軍銜指示》,從「德、才、資」三個方面進行全面衡量,共評出元帥10名、大將10名、上將57名、中將177名、 少將807名。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授銜這些開國將領都為新中國的成立立下汗馬功勞,他們絕大多數曾浴血疆場身經百戰,個別人因傷致殘並不新鮮,有趣的其中三位獨臂將軍都出自原八路軍王震的359旅,他們是中將晏福生、少將彭清雲和少將左齊
  • 1955年授銜,他負責宣讀十大元帥名單,但他本人卻沒有軍銜
    1955年,為了表彰和紀念那些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軍人,政府舉辦了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授銜儀式,一共有10人被授予元帥,1048名軍人被授予將軍銜。 新中國的天空上,將星閃爍。然而,鮮為人知的是,1955年授銜時,有一個人負責宣讀十大元帥的名單,但是自己卻沒有任何軍銜,他就是彭真。
  • 55年授銜時,曾有動議授傅作義大將軍銜,最後為何沒成行?
    55年授銜時,曾有動議授傅作義大將軍銜,最後為何沒成行?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實行軍銜制,從那時起,人們就對十大元帥十大將有了說不完的話題,討論最多的一點是,他們中的一些人是否具備享有這種殊榮的功績和能力。
  • 1955年大授銜時,這位「平頭老百姓」因何被授予中將軍銜?
    1955年9月,為表彰那些為中國革命勝利和新中國建立作出卓越貢獻的將領們,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了隆重的授銜儀式,此次大授銜誕生了1048名開國將帥。其中根據:「副、準兵團級,多數可評為中將」的標準有175名被授予中將軍銜,然而有那麼一位「平頭老百姓」也被授予了中將軍銜,他有何特殊呢?此人名叫蕭新槐,6個月前,他被免去黨內外一切職務,成了一名「平頭老百姓」,那麼此次大授銜中為何又被授予中將軍銜呢?
  • 1955年首次授銜,有四位將軍不滿,他們是誰?最終為何接受?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授銜時。這是在授銜的時候,主席的感慨。1955年的授銜,是新中國成立後的首次授銜。這次授銜典禮上,有上千位解放軍的將領被授予開國將軍軍銜,這是讓人高興的事情。粟裕將軍原是許世友的上級,之前對許世友也是頗多照顧,自己又怎麼能和他平級呢?還有很多比自己戰功顯赫的人也只是上將軍銜,自己也是比不了的。想到這裡,許世友也就接受了自己的軍銜。王近山將軍王近山將軍,在戰爭的時候,他可是有著「王瘋子」的稱呼,他的勇敢和作戰技巧是毋庸置疑的。
  • 1955年,新中國首次舉行了授銜儀式,一位女將軍備受矚目
    要知道,這可是解放軍第一次授銜。不過,工作人員感慨激昂,李貞自己也是激動得無法用言語來表達了。下午的那一幕,更是不斷地浮現在她眼前。1955年9月27日,在下午兩點三十分時,中南海國務院禮堂,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次授銜典禮,在這裡舉行,莊嚴的共和國國歌,在授銜大廳奏響,授銜將帥們一個個都精神抖擻,整整齊齊地站著。
  •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評授軍銜時唯一一個得到毛澤東特批的人
    」皮有功,少晉中「1955年9月27日,北京中南海紫光閣西邊的國務院大禮堂,將星雲集。14時30分,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官軍銜授銜儀式在這裡隆重舉行。在這些赫赫有名的解放軍高級將領中,有一個久經戰陣、叱吒風雲的著名戰將。他就是時任福州軍區副司令的人稱「皮老虎」的皮定均。這次授銜,皮定均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 1955年授銜時,北京軍區4個軍的軍長都是誰?分別是什麼軍銜?
    1955年授銜時,中國人民解放軍12大軍區的司令員都被授予將官軍銜。北京軍區的前身是華北軍區,是解放戰爭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大軍區之一。華北軍區由晉察冀軍區與晉冀魯豫軍區合併組成,晉察冀軍區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大軍區之一,領導與指揮河北省大部和山西、察哈爾、熱河、遼寧省邊界地區所屬人民武裝。
  • 神劇裡的「燕雙鷹」如果到了1955年授銜,會是什麼軍銜?
    筆者認為,在抗日戰爭中有許多英雄人物是毋庸置疑的,他們可能在單兵作戰上非常強,但那也只是僅限於極小一部分人,類似於《雪豹》中的周衛國,歷史上可能真的有此人的原型,上過外國高等軍校的人也不是沒有
  • 55年授銜:誕生新中國第一位女將軍,十大元帥竟有4位請求降銜
    同日下午2時30分,周恩來總理在隆重舉行的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將軍軍銜的典禮上,  分別把授予大將、上將、中將、少將軍銜的命令狀一一授予了粟裕等在京的將官。  這一天,是將永遠載入史冊的一天,這是共和國的首次授銜,我們的新中國終於有了自己的將軍和元帥,更為驕傲的是,這一天中國人民解放軍有了第一位女將軍——李貞。
  • 1955年,湖南一老百姓接到通知,出席授銜儀式,授中將軍銜
    在上個世紀戰爭的年代,那些革命戰士們就是用他們的血肉築成了擋住敵人炮火的堅固的城牆,守護著祖國和人民,他們是祖國的英雄,也是我們的英雄。1955年的特殊的中將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為了表彰這些為祖國付出巨大貢獻的將軍們,在1955年國家為他們舉辦了授銜儀式。
  • 我軍軍銜標誌上的星和槓
    我軍歷史歷史上,先後共實施了兩次軍銜,1955年9月27日,以全軍首次大授銜最為著名,授予了1000餘名解放軍高級軍官為少將以上軍銜,已經載入了我軍發展的史冊,成了人民軍隊不斷成長壯大的象徵。其中,朱德等10位我軍高級將領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粟裕等10位我軍高級將領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將軍銜,十大元帥和十大將軍,已經成為我軍歷史上的絕唱,成為軍人心中永衡的豐碑,必將萬古流芳。此後,1988年7月1日,我軍恢復了1965年6月1日取消的軍銜等級制度,軍隊中就不再設置元帥和大將軍銜,一級上將為我軍最高軍銜,但此軍銜始終未授予任何一位我軍高級將領。
  • 解密毛主席放棄授銜內幕
    ●毛澤東堅辭不授銜●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授予軍銜等級設置上,我軍曾參照蘇聯等國的做法,專門設立了「大元帥」這一軍銜。1955年2月8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討論通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規定了軍官軍銜為4等14級,其中,第一等為元帥,下分兩個級別: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至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軍銜以立法的形式被確定下來。
  • 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葉帥看到一名字後差點發火,到底發生了什麼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軍在1955年首次實行的軍銜制,而中央為了紀念這一偉大時刻,還特意舉辦了一場相當隆重的授銜儀式,上千名開國將帥分別獲得了相應的授銜。不過就在授銜儀式上,卻發生了很多非常有意思的事,比如開國中將黃火星就因為聽錯了名字遲遲沒有上臺授銜,這也在後來被人們津津樂道。
  • 通信院長黎東漢:師級幹部,55年大授銜時,因何被授予少將軍銜?
    1955年9月27日,秋陽高照,微風拂面,解放軍將領齊聚北京中南海,這裡正在舉行規模宏大、莊嚴肅穆的解放軍海陸空三軍首次授銜儀式;餘老——餘心青主持,毛主席、周總理等人親自為這些在戰爭年代中衝鋒陷陣、血染疆場、立下赫赫戰功的共和國將領們頒發將帥任命狀和勳章;到授銜結束,我軍一共誕生了1048名開國將帥
  • 葉季壯:戰爭時「紅色管家」,1955年錯過授銜,否則至少上將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度分為新中國剛成立不久的第一次軍銜制時期,及1  988  年後的恢復期。>  代表匹配蘇軍的軍銜,曾在我軍內部就有過一次小範圍的授銜儀式,  分別授予六位代表中  將  、少將、上校等軍銜,這幾位後來大部分都沒有參加過1  955  年的第一次授銜  ,但他們依然可以稱為中華人民解放軍中軍銜最高的人,他們為新中國做出的貢獻依然銘記史冊
  • 建國初期,解放軍八總部領導體制是怎麼形成的?首任主官都是誰?
    兩位總參謀長都兼任著中央軍委副主席,1955年9月同時被授予元帥軍銜,分列十大元帥第八、第九位。不幸的是,楊立三在1954年因腦癌在蘇聯治療時去世,未活到1955年大授銜,否則他至少會被授予上將軍銜,當然,以他的才能更可能進入國務院擔任副總理,成為周總理的得力助手。
  • 第一野戰軍副司令員趙壽山,1955年大授銜時,為何沒有獲得軍銜?
    《出塞》011955年授銜儀式結束後,圍繞著軍銜高低有些爭議。其中,一野兩位副司令爭議比較大。張宗遜副司令,日軍侵略時期擔任過軍區司令,野戰軍副司令。如果是按照這個來的話,授予他大將軍銜也是說得過去的。
  • 開國第一任司令員中,被授予大將軍銜的有3人,他們都是誰?
    但開國第一任司令員,都是我軍的高級將領,授銜時都被授予中將以上軍銜。並且在開國第一任司令員中,被授予大將軍銜的有3人,他們都是誰?我們接著往下看。國共第一次合作期間,蕭勁光於1925年獲得少將軍銜,成為開國大將中此時唯一獲得軍銜的人。解放戰爭中,衡寶戰役剛剛結束,蕭勁光就被委以重任,中央軍委讓他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部隊。於是,蕭勁光成為了開國第一任海軍司令員,為海軍的建設與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