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上茶園
編者按: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直播帶貨對拉動消費、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帶動進出口等重要民生事業,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省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考察時,在直播平臺前表示:「電商作為新興業態,既可以推銷農副產品、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又可以推動鄉村振興,是大有可為的。」被現場點讚的柞水木耳火了。今年,直播帶貨中出現了很多市長、縣長的面孔,電商平臺掀起了「戰疫助農」「消費扶貧」新模式。
人物簡介:陳燦平,男,47歲,中共黨員,西南民族大學研究員、科技處副處長,經濟學博士。2017年6月由國家民委派駐湖南省安化縣,掛職任縣委常委、副縣長。按照規定,掛職時間原本一年,因為成績突出,應幹部群眾要求,安化縣委、縣政府取得上級批准延長至三年。三年之中,陳燦平躬身入局,將高校學人的思考與地方官員的實幹精神相結合,引領資訊時代潮流,負責建設了安化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籌劃並在長沙建成了安化黑茶離岸孵化中心、勇當「網紅」官員直播帶貨領頭羊,將高校學人、地方官員、帶貨達人三種身份融為一體,開闢了掛職幹部參與地方扶貧的新路徑。
有這樣一位縣長,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為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他勇立風口潮頭,利用抖音平臺直播帶貨,幫助近千人脫貧,開闢了一條信息化扶貧助農的新路徑,為全國多個產茶縣提供了信息化扶貧助農「安化模式」,並榮獲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創新獎」。
他就是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委常委、副縣長陳燦平。他想的是百姓之苦,謀的是群眾之利,擔的是服務之責,將高校學人、地方官員、帶貨達人三種身份融為一體,通過全流程大數據服務,為黑茶全產業鏈5G網絡助力,為扶貧支柱產業信息化、標準化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信息化扶貧助農新路徑
縣長直播帶貨推動「網際網路+消費扶貧」模式創新,充分調動生產者、消費者、平臺運營商參與消費扶貧的積極性,構建了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有效機制。
西南民族大學扶貧幹部陳燦平博士,積極開闢信息化扶貧助農新路徑,將安化黑茶打造成安化產業扶貧的支柱產業,推動建成安化黑茶離岸孵化中心。
茶產業可謂是安化縣的支柱產業,也是產業扶貧的重要抓手,全縣103萬人口中有36萬從事與茶有關的行業。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一度造成安化黑茶滯銷,也讓靠茶產業脫貧的9.6萬農戶面臨返貧風險。陳燦平決心藉助信息網絡,解決好安化全縣黑茶滯銷問題。
今年4月的第一天,雨後初晴,安化縣雪峰湖鳳凰島唐溪茶場的茶園裡,一株株茶樹吐出了嫩芽,綠意正濃。吃過早飯的李首章,早早來到了自己的茶園裡採摘「明前茶」。「明前茶」是清明節前採制的茶葉,由於清明前氣溫普遍較低發芽數量有限,生長速度較慢,能達到採摘標準的產量很少,所以有「明前茶,貴如金」之說,好的「明前茶」鮮葉可以賣到一百多元一斤。
李首章是安化縣唐溪茶場的一個茶園承包戶,名下承包的八畝茶園是他全部的經濟來源。李首章告訴我們,以前茶葉行情好的時候,一畝茶園有近五千元的收入,但是近兩年行情不好,一年的純收入也就兩萬多元。而這次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來茶場裡收茶葉的茶商進不來,八畝多的茶葉找不到銷路,這對李首章來說就意味著斷了今年的經濟來源。
目前,唐溪茶場50多個茶園承包戶只有21個承包戶找到了茶商老闆,還有30多個承包戶的茶葉沒有銷路。
正當李首章一籌莫展之時,家裡突然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安化縣委常委、副縣長陳燦平。
網紅縣長陳燦平分享交流直播帶貨經驗
為了解決茶農的春茶滯銷問題,喜歡玩抖音的陳燦平自費購買5部手機、2部話筒,租直播間,開始了他的第一次直播帶貨賣安化黑茶,沒想到這次直播竟讓他從 " 教授縣長 "搖身一變成了 " 網紅縣長 "。陳燦平每天直播七八個小時,有時候直播到深夜一兩點,每場直播都汗水溼透衣背,直播兩個月體重掉了12斤。他唱歌、跳舞、抽獎、講段子,直播風格為粉絲追捧;他講黑茶知識、道經濟學概念、傳湖湘文化等,學識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僅半年就直播260多場,曝光量超過1億次,帶貨總額超過了1500萬元,粉絲也漲到了40萬人,被抖音評為「最具影響力茶葉達人」,安化黑茶也成為中國農產品地域品牌價值標杆品牌,品牌價值高達639.9億元。就此,「網紅縣長」一詞在抖音火了,也激活了疫情防控期間的黑茶銷路。
「一枝獨秀不成林,萬紫千紅才是春。」陳燦平立足於抱團直播帶貨,打造矩陣助脫貧。把培養本土網紅作為第一要務,把授人以漁幫扶作為第一追求,帶動每家每戶乘直播風、走致富路,湧現出「侗族姐妹花」「農村胖大海」「芙蓉村花」等一大批本土網紅;他服務於全局互動推廣,聯動扶貧探新路。設立「全國基層官員帶貨」微信群,跳出安化發展安化,聯合同行分享互助,充分利用社群電商,開闢扶農助殘專場,以點帶面帶動黑茶產業發展。
陳燦平用「3個三分之一」向記者總結他直播帶貨的經驗:直播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展示建檔立卡貧困戶所在合作社產品,三分之一時間輔導從事產業扶貧的人如何直播帶貨,三分之一時間宣傳黨的精準扶貧政策。
「現場直播」火的背後描繪出我國多年來在農業產業化、品牌化深耕的圖景。
帶貨經濟背後的產業發展系統工程
縣長直播既是全民直播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府在鄉村振興、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必備的技能和責任。「縣長直播」背後產業發展的系統工程,才是更多精力需要投入的地方,才是地方鄉村產業動能的長久支撐。
——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老楊會客廳創始人楊建國
安化縣是「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也是入選國家首批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之一。記者了解到,直播帶貨只是安化縣數字經濟和智慧鄉村建設的一部分,在直播帶貨的背後,是該縣在積極探索更為深入和廣泛的「網際網路+」的改進和提升。
近年來,安化縣積極行動、主動作為,著力推進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推動數字農業與農村數字經濟、農村網絡文化、鄉村治理信息化與信息服務體系發展,各項工作均取得較為顯著成效。
從2017年起,安化黑茶集中投身於數位化建設。2018年10月13日,安化黑茶離岸孵化中心在安化黑茶書院舉行企業入駐儀式,標誌著我國首個縣域經濟離岸孵化器在長沙市正式運營。安化黑茶銷售實現線上線下融合,從傳統方式向電商方式的轉變,助力「網際網路+黑茶」的飛速發展。2019年4月,在2019中國農業展望大會和2019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論壇上,安化縣被評為「2018年度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先進縣」,安化黑茶離岸孵化中心創新項目被評為「2018年度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創新項目」。安化縣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工作首次獲評國家級先進,安化縣也成為湖南省唯一獲得兩項殊榮的縣(區、市),標誌著安化黑茶為核心的數位化建設,將有力推動安化全縣數字農業農村快速健康發展。
2018年7月,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批准安化縣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以來,安化縣緊緊圍繞「創全國一流園區、產世界最好黑茶」的創建目標,以三產融合、技術創新、綠色發展、利益聯結為載體,大力開展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創建工作。通過技術創新,打造數字經濟,這是引領黑茶產業綠色發展的新路徑。安化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與中國農業數位化運營的領導品牌土流網合作,以「安化黑茶」產業為立足點,打造數字鄉村示範園區;並以政府指導為方向,以市場化的運營為手段,以信息化技術為抓手,實現農業生產的智慧化和自動化,實現全產業鏈的高度融合,實現全流程的實時精準調控,打造可複製的未來農業組織新模式,引領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未來三十年的發展。
具體來說,主要通過農業信息化系統建設和數位化平臺運營,打造安化黑茶產業基礎大資料庫。據土流網董事長伍勇介紹,從農業信息化系統建設方面,規範安化黑茶數位化標準,包含技術標準體系、平臺管理體系、應用標準體系和安全管理標準四部分。綜合評估園區內產業發展情況茶樹品種、生長環境、土壤、投入品、茶旅一體化、黑茶質量安全、土地流轉及金融服務、黑茶市場信息等數據,形成多維度數字可視化管理;通過運營服務開展數據採集、數據整理、數據入庫等工作,形成黑茶產業大數據中心;運用多維度的數據挖掘和分析,支撐農業全產業鏈過程趨勢分析、價值發現和預測預警等,為政府部門、市場主體等提供決策支持和服務。
安化黑茶產業大數據應用後,將進一步加快安化黑茶的信息化建設和數位化發展,建立生產信息化、經營信息化、消費信息化、服務信息化等一體化的數字產業體系,形成可視化平臺、智慧農業空——天——地一體化平臺、黑茶產品展銷平臺、黑茶農技推廣服務管理平臺、土地流轉和金融服務平臺、黑茶資源管理平臺等,為進一步做大做強安化黑茶產業鏈提供數據支撐。
創新政府服務
縣長直播帶貨助力脫貧攻堅,給外界帶來了「新鮮感」。而從公共管理的角度看,領導幹部的「直播間」,對接起農戶與市場,這背後其實是一場政府服務的變革。
實際上,市縣長直播帶貨早在2019年初就開始試水了。
2020年,被看成「縣長直播」元年。無論是參與直播官員的級別、地域,還是聚焦的特色產品種類,以及「帶貨」的數量等,均呈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指數級爆發。領導帶貨有助於當地農戶搭上數字經濟快車,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同時也推動了地方政府與電商平臺、短視頻平臺之間深度合作,通過大數據分析指導銷售思路,建立農產品以銷定產模式,打通了上下遊產業鏈,從根本上惠及廣大農民。
縣委副書記、縣長肖義(左)參與直播帶貨推介安化土特產
「縣長直播」展現了基層幹部俯下身、沉下心、做實事的良好形象,也體現了各級幹部善用新媒體與消費者互動的新本領。
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雷尚清表示,在直播間,政府官員賣力帶貨為產品站臺,將自身信譽與產品捆綁在一起,一方面增大產品說服力,另一方面是在一步步拉近與網友之間的關係,並給地方產業帶來巨大的推動。服務型的政府,就是在這樣的良性互動中所逐步建立的。
楊建國認為,對於消費者來說,通過「網紅」官員的背書,增強了產品公信力,成為產品銷售的「敲門磚」。也將會帶動影響更多農民和企業帶頭人,讓他們接觸新模式。通過網絡直播發展新農村經濟、構建新銷售渠道。長遠來看,以縣長直播帶貨為標誌,開啟的數字鄉村發展和建設,未來將會與鄉村產業更好地融合互動,真正以數據思維、數據的模式,來重新構建整個鄉村產業生態,找到合適的組織形式等。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徐行說,在新媒體環境下,領導幹部「直播帶貨」,轉變的是思維和服務意識,用新的載體精準施力、服務人民,對於其取得的突出效果要「點讚」。
中國周刊
《中國周刊》全國發行,每月5號出版。
郵發代號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