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動物,也能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

2020-12-16 中國網生活

通過認識動物,我們不僅能更好地旅行,也能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甚至更好地去思考我們的生活。今天的書單,無論是在旅行中對動物的觀察,還是由對動物的熱愛而激發出的旅行,或是動物科普著作,都在告訴我們,人類與動物的關係,人類看待動物的方式,如何塑造了我們今天的生態和文明世界。

動物眼中的人類::一位動物翻譯官的自然保護區考察筆記

趙序茅著;中信出版社;2020-11

這是一部自然保護區動物觀察筆記,也是一名動物學、生態學研究者對人與自然該如何和諧相處的透徹思考,闡述了人和動物之間的複雜關係。

作者趙序茅是一位動物學專家,從事瀕危動物的研究保護工作。他多次前往王朗、白水河、唐家嶺、臥龍等多個自然保護區考察。這些經歷,使他開啟了「動物眼中的人類是怎樣的一種存在」這樣的思考,並最終寫成此書。

本書便是在這些考察基礎上寫成。作者在書中生動地講述了猴子、羚牛、野豬、水獺、蛇、松鼠、螞蟻、蜜蜂、大熊貓、貓頭鷹等各種各樣的動物與人類的互動,讓讀者了解野生動物的生存現狀,反思人類和動物之間到底是怎樣的關係。

在人與動物的互動中,人類總是習慣於在主導位置,很少去思考動物如何看待人類,但是當然,在人類認識動物的時候,動物也在認識人類。

人類怎樣對待動物,動物就如何反饋人類。認識到這一點,可以更幫助我們理解保護物種的意義到底有多重要,人與動物的戰爭史如何影響了彼此的進化,而為了適應人類,動物做出了哪些改變,我們又該做些什麼,才能與它們和諧相處。

巖畫、羽毛帽子和手機:100個物件裡的觀鳥史

【英】戴維·卡拉漢、【英】多米尼克·米切爾/著;劉曉敏、王琰/譯;商務印書館; 2020-10

本書聚焦歷史悠久卻仍顯小眾的觀鳥愛好,以物件史編寫觀鳥史,以觀鳥史敘述觀鳥事,以觀鳥事管窺世界史。

作者卡拉漢是英國《觀鳥》雜誌的專欄作家,他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選擇了世界各地的一百件和觀鳥息息相關的事物,按時間線索,在書中一一介紹,娓娓道來。從距今約45000年前的阿納姆地巖畫,到現今流行的蘋果手機。每一件事物都折射出一些歷史節點,都對觀鳥活動的發展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塑造了觀鳥活動如今的樣態。

有趣的是,本書並未將視野僅僅局限在觀鳥的小圈子裡,而是舉重若輕地用觀鳥勾勒出整個人類文明的方方面面。比如,「將《莎士比亞全集》中的每一種鳥都引進美洲」計劃,帶來了一場生態災難。人類設計的奶瓶蓋和「偷奶大盜」藍山雀之間曾有過一段「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好戲,直到玻璃奶瓶變成塑料盒才落下帷幕……因此,本書既是一部觀鳥史,也可以看做一部另類視角的人類文明發展史。

不過,它並不是一本沉重的讀物。相反,它更像一部百科辭典,可以拾起即讀,閱讀一個詞條,了解一小段歷史。輕鬆的閱讀體驗,也是它有別於許多科普讀物的特點。

鰻魚的旅行:一場對目標與意義的探尋

【瑞典】派屈克•斯文松;徐昕/譯;湖南文藝出版社&博集天卷;2020-10

派屈克•斯文松是《南瑞典日報》藝術和文化記者,他與家人一起生活在南瑞典的馬爾默。因為難忘兒時與父親於溪畔捕捉鰻魚的時光,他踏上探索鰻魚和父子關係的旅程,寫出了這部集自然書寫、科學史、父子回憶錄於一身的獨特作品——《鰻魚的旅行》。

歐洲鰻出生在馬尾藻海——一片難以確定邊界的海洋,隨後會去往歐洲海岸,再遊入江河溪流棲居。平靜地生活幾十年後,當生物鐘敲響,它會完成最後一次蛻變,踏上返回出生地的漫漫歸途,在那裡繁殖並死去。如果無法啟程,它仿佛會等待到永恆,絕不變身。

兩千多年來,鰻魚一直是一個謎。亞里斯多德堅信它沒有性別,弗洛伊德試圖尋找它的生殖器卻屢屢受挫。從沒有人見過鰻魚交配。

神秘的鰻魚令派屈克著迷,與鰻魚同樣難解的還有他與父親之間複雜微妙的關係。他在文學、藝術、宗教與科學史領域探尋鰻魚的故事,同時追憶與父親一起捕鰻的童年時光。鰻魚的不可知、它笨拙又浪漫的生命之旅,宛如隱喻,觸發我們對生存與死亡、目標與意義的思考和領悟。

這本書是作者的處女作,一經出版即暢銷全瑞典,並一舉拿下瑞典極負盛名的大獎——奧古斯特文學獎。

流浪貓戰爭:萌寵殺手的生態影響

【美】彼得·P.馬拉、【美】克裡斯·桑泰拉/著;周瑋/譯;商務印書館;2020-10

流浪貓惹人憐愛,在世界各地,投餵流浪貓的行為都十分常見。然而,它們也被一部分生態保護者深惡痛絕:流浪貓的泛濫,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鳥類等小型動物的大量被捕殺,破壞了現有生態平衡。

現有的科學研究表明:戶外的家貓(包括流浪貓、散養家貓)僅在美國每年就會殺死數以十億計的小型脊椎動物。

本書便以此為切入點,援引最新研究成果,考察戶外家貓在世界範圍內對於生物多樣性和公共衛生的衝擊和影響,並試圖圍繞管理的爭議,給出新的解決方案。

作者從人和貓的歷史和文化關係開始考察,由古埃及人類對貓的馴化開始,到當今寵物飼養者數量的爆炸性增長。伴隨而來的是有豐富數據支持、清晰展示的種群數量趨勢、貓科動物的疾病以及相關的人類活動帶來的物種滅絕史。作者詳細的展示了貓這樣一種有著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意義的寵物是如何在不經意間造成可以與氣候變化比肩的生態學影響。這一影響與人類活動相伴而遍及全球。

在本書的末尾,作者提出了關於流浪貓控制的新思路。根據美國獸醫學會的調查,流浪貓的期望壽命不足室內豢養家貓的一半,而對它們的控制,對於野生動物、流浪貓和人類都有利。(錢成熙)

相關焦點

  • 動物世界9大罕見貓科動物,認識三種以上算高手
    動物世界9大罕見貓科動物,認識三種以上算高手!
  • 家是世界的窗口,讓孩子認識家,就能更好地理解世界
    我們總急於將這個世界的豐富多彩展現給孩子,有那麼多好玩的玩具,有趣的地方,美味的食物。但是這個世界也有不那麼美好的一面。就像月亮的陰晴圓缺,這些缺憾也是孩子必須面對的部分。如何將這些不太尋常的現象很平常的講給孩子聽,讓孩子能理解並接受這個世界複雜和多元呢?我們不妨先從孩子最熟悉的家庭開始。
  • 法夫爾:拜仁是世界最佳球隊,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個事實
    在兩隊都取得了聯賽開門紅之後,有記者又問起了多特是否會在本賽季的聯賽中緊追拜仁,對此,多特主教練法夫爾表示拜仁是世界最佳球隊,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10000名球迷見證了黃黑軍團在2020-21賽季的聯賽首勝,雖然非常開心,但主教練法夫爾在被問到追趕拜仁一類的問題的時候,還是謹慎地答道:「現在我們沒有必要談論拜仁,那一點用也沒有。他們是世界上最好的球隊,他們隊裡到處都是極其優秀的球員,如果有人不能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那就出問題了,人們應當努力認識到拜仁的優秀。」
  • 齊民有約:動物趣聞---克、千克、噸的認識 單元教學設計
    知道1千克=1000克,1噸=1000千克,會進行簡單的換算,能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合適的衡器稱物體的質量。2.學生能夠在觀察、操作活動中,積累活動經驗,增強估計能力。能用適當的單位表示物體的質量,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質量有關的簡單問題。3.學生能夠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質量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獲得積極地情感體驗。
  • 迎接世界地球日!同學們是認真的:認識動物、垃圾分類、清潔家園……
    北京石油學院附屬實驗小學小講解員帶你認識動物!保護地球和大自然先從認識自然開始!往年,北京石油學院附屬實驗小學會組織同學們到動物園開展社會實踐,讓孩子們走近動物、熱愛生命,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今天,就請小小講解員帶我們認識這些可愛的動物吧!
  • 對於離開這個世界的認識
    此刻沒有一點睡意,原因是朋友剛發來的一條微信——昨天有個認識的朋友自殺身亡了,抑鬱症,還是三個孩子的母親,最小的還不到2周。聽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便起身打開電腦記錄下此刻的心情。雖然自從疫情以來每天聽著廣播那頭播報新型冠狀肺炎的實時動態:確診多少、死亡多少。
  • 紀錄片《海洋》,海洋裡的動物們你認識幾種?
    很久很久以前,當時的大海還是無人涉足過的領域,大海的生物們共同分享著這個家園,那時還是他們的專屬品。人類不斷想探索遠在天邊的宇宙,卻往往忽視了近在眼前的大海。大海同樣神秘,值得我們深入了解!現在的孩子大人熱衷於遊戲、明星八卦,對大海的動物又認識幾種?海豚:「親愛的,我們一起悠閒散個步。」海豚:「誰也別和我爭,賽跑我要第一名。」
  • 墨菲定律:認識你自己,是面對這個世界的第一步
    世界紛繁多樣,我們每一個人作為生存在其中的個體,一生中都在努力地去理解它。從大自然的四季輪迴到人類社會中的事業與情感,每一個人都在構造著屬於自己的世界觀。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能看到「人生三問」這個命題,即:我是誰?
  • 我們認識的世界是世界本身還是只是我們認識到的世界本身?
    但是,慢慢會發現,我們認識到的世界根本不是世界本身,只是我們認識到的那一部分。我們認識的世界實際上是我們認識到的世界本身,而如果我們沒有認識到世界本身的時候,我們認識到的世界如果停留在比較表淺的層面的時候,我們會得出非常精確的錯誤的表面上看上去很規範的結論。
  • 繽紛海洋動物玩具介紹認識海星大白鯊
    繽紛海洋動物玩具介紹認識海星大白鯊 2020-12-05 15:38
  • 哲學:認識論之所以成立,乃是因為自己認識自己
    自性之所以能認識事物,乃是因為「同體大悲」,心與周圍的事物本來一體,世界存在於心靈當中。事物能夠被感知,是因為自己認識自己。普羅泰戈拉(Protagoras,約公元前490-421年)有一句膾炙人口的名言:「人是萬物的尺度。」(32頁)人類共同創造、影響、塑造、豐富了這個世界,人類是世界的主宰,人類是萬物的標準。
  • 世界美好與你環環相扣,首先要從認識你自己開始
    我們習慣地翻看手機看著朋友圈,刷頭條,看視頻,今天某某上大學了,誰結婚生子,誰出國了,誰誰又生病了,疫情蔓延到哪裡了,美國出臺控制關稅,那裡又轉基因食品,加拿大抓人了等等,我們每天刷著頭條、看著視頻吃著瓜,聊完家常,聊明星追八卦,關心著這個世界,關注這這個時代的發展,關注熱點,幾乎佔據我們絕大部分時間。
  • 相約「六一」 100多頭動物寶寶等你來認識
    在市兒童公園你可以觀看涼茶本草展,認識70種本草植物;在廣州動物園你不僅可以結識100多頭動物寶寶,還可以給才一個多月大的金絲猴寶寶挑選一個合適的名字。廣州動物園100多頭動物寶寶等你來認識今年以來,廣州動物園共繁殖了長頸鹿、袋鼠、斑馬、黃麂、黑羚羊、環尾狐猴、金絲猴、
  • 2020 重啟,從認識「世界地球日」開始
    2020即將過去三分之一,我們似乎什麼都沒做,就一直在見證歷史:受疫情影響,奧運會延期、歐洲杯推遲、NBA賽事暫停、高考延期、美股反覆熔斷、全球逐漸空城……而當人類活動被按下暫停鍵,世界卻展現出了令人驚訝的一面,很多地區的空氣、水源質量顯著改善,更有小動物們組團上街撒歡。仿佛沒有了人類,地球變得更好了。確實,人類很多活動正在對生態造成無可挽回的破壞。
  • 世界犀牛日,先從認識這個「萌獸」開始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 9月22日是世界犀牛日(World Rhino Day),是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南非在2010為了在國際層面提升公眾對這一瀕危物種的認識於2010年設立的紀念日。今天世界犀牛日之際,綠會小編邀您一同關注這一瀕危物種。
  • 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習近平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
  • BBC科普三部曲:給孩子認識世界的新高度
    其實想要讓孩子建立了更加完整的世界觀、開闊眼界,要看的不止當下這個世界,也不是走馬觀花的看風景,去過多少地方、知道多少新事物。而是多陪孩子閱讀有趣豐富的書籍。雨果獎得主郝景芳就談到過閱讀是孩子認識和構建這個世界的方式,她說:「不是每個父母都能帶孩子到世界去,但我們可以把世界帶到孩子眼前來。」
  • 真人版獅子王裡的這幾種動物你真的認識麼?全都認識的人可不多
    大家好,歡迎收看悠客卡通,最近上映的真人版獅子王非常火爆,也受到了小朋友們的喜愛,但是獅子王裡出現的這幾個動物你都認識麼?今天悠客卡通就跟大家科普一下。對於獅子王裡的主角辛巴我們就不多說了,它就是非洲的雄獅。長的像小老鼠的丁滿是是什麼動物呢?
  • 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帶孩子認識幾位我們「國家的寶貝」,超可愛
    來,認識一下這幾位可愛的珍稀動物朋友——-1-大熊貓·Panda人見人愛的「胖噠君」,既是中國的國寶,又為全球珍稀動物代言。你知道嗎?大熊貓原本是食肉動物,為了適應生存環境才由食肉或雜食逐漸變為以竹子為食。
  • 書單|動物,我們看待世界的另一種方式
    通過認識動物,我們不僅能更好地旅行,也能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甚至更好地去思考我們的生活。今天的書單,無論是在旅行中對動物的觀察,還是由對動物的熱愛而激發出的旅行,或是動物科普著作,都在告訴我們,人類與動物的關係, 人類看待動物的方式,如何塑造了我們今天的生態和文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