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華人楊安澤:身為亞裔「有點羞恥」,遭種族歧視不要反擊

2021-01-08 和訊網

在川普等政府高官推波助瀾下,美國國內因新冠肺炎疫情導致針對亞裔的歧視、仇恨犯罪案件飆升。而前民主黨2020年大選參選人、華裔商人楊安澤在《華盛頓郵報》發文分享被歧視的經歷時稱,對自己身為亞裔感到「有點羞恥」。

他認為口頭反擊歧視「沒效果」,呼籲亞裔應向二戰時加入美軍的日裔美國人學習,通過主動展示愛國主義等「美國人的一面(American-ness)」來爭取認同,比如穿國旗顏色的衣服、當志願者、捐物資等。

結果,這篇文章同時惹怒了華裔、日裔以及非裔等少數族裔群體。他們批評楊安澤的觀點倒果為因,不去追究製造歧視的人,反而內化了亞裔「逆來順受」的刻板印象,是「討好白人」。

在這篇名為「我們亞裔美國人不是病毒,但我們可以成為解藥的一部分」的文章中,楊安澤稱他上周在購物時,發現有三個中年人在交流事情時,其中一個人用指責的眼神看著他。

(截圖來自楊安澤撰寫於《華盛頓郵報》的原文)

然後,楊安澤就表示他已經很久沒有過的一種感覺突然湧上了心頭,那就是對於自己身為一個亞裔「有點羞恥」。

他進而表示,新冠病毒疫情在美國暴發以來,亞裔美國人遭到了很多肢體和言語上的攻擊,但他並不認為喊「不要種族歧視亞裔」的口號能改變什麼,理由是疫情讓很多人都遭了災,很多人都有怨氣。

(截圖來自楊安澤撰寫於《華盛頓郵報》的原文)

他認為,改變亞裔被攻擊的做法,是更積極地熱愛美國,為美國做貢獻。他還特別提到要學習二戰時的日裔美國人那種積極參軍報效美國的精神。

「要證明我們是解決問題方案的一部分。我們不是病毒,但我們可以成為解藥」,他寫道。

不過,他的這個觀點卻很快在美國的亞裔群體中引起了強烈的爭議,有不少亞裔人士都在抨擊他這種認為亞裔「應該證明自己『很美國』,才能避免被歧視」的言論。

其中,美國《赫芬郵報》的亞裔記者Marina Fang就在貼文中寫道:楊安澤說對抗種族主義的辦法,就是讓亞裔美國人擁抱並用前所未有的方式展現自己的「美國人氣質」,但這不管用,亞裔幾代人都被要求去證明我們的「美國人氣質」,但我們仍然被視為「外人」。

這位記者還繼續抨擊說,楊安澤的言論其實是在進一步加強美國社會對於亞裔的刻板偏見,即亞裔就應該悶頭努力工作,別抱怨太多。可結果卻是亞裔被認為不能去抨擊種族主義。所以,她認為亞裔真正應該做的是與楊安澤所說的相反的事情——站出來抨擊種族主義。

她的這番言論也獲得了大量的點讚。一名非裔美國人就在評論中表示,她也對楊安澤的文章感到不滿,並表示她受夠了那種「要讓白人對自己滿意」的思維模式。

另一位非裔美國人也留言說,楊安澤應該意識到他的那套「向白人證明自己是美國人」的想法,已經被所有被白人視為「不美國」的少數族群試過了。

還有非亞裔的美國網民表示,自己很後悔之前支持過楊安澤,認為楊安澤的言論就是在給種族主義洗白,他對楊安澤「非常非常失望」。

但更尷尬的是,那些被楊安澤在文章中稱頌為「熱愛美國的榜樣」的日裔美國人,也專門站出來抨擊了楊安澤的觀點。

在美國NBC新聞網的一篇報導中,多名日裔美國人社區的領袖就表示,楊安澤的文章和觀點讓他們想起了當年那種「做美國人還不夠,還得做更好的美國人」的痛苦回憶。

其中有日裔美國人還表示,被楊安澤所稱頌的那段二戰時日裔美國人積極報效國家的歷史,其實並不準確。因為並不是所有日裔美國人都是自發自覺地在參軍,有不少其實是當時被美國政府關在集中營裡的日裔美國人,為了避免家人再遭到這樣的迫害,而被迫去前方當炮灰的。有日裔美國人還表示他們長輩這種通過參軍去證明自己對美國「忠心」的代價,太大了。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4日報導,一批日裔美國人社群的領袖公開批評,楊安澤的文章揭開了日裔美國人二戰時期被大規模監禁那段痛苦回憶的傷疤。「沒有美國公民需要通過這種方式證明他們的忠誠。」

日本1941年偷襲珍珠港後,總統羅斯福籤署行政命令,將國內超過11萬日裔美國人強行安置在「集中營」內。其中,約3.3萬人自願加入美國軍隊,抗擊日本軍國主義。

美國對日宣戰後,被強行遷離住所的日裔美國兒童 圖自:社交媒體

而研究相關歷史的非政府組織負責人湯姆·池田(Tom Ikeda)強調,並不是所有日裔都是自願加入美軍。「到最後,美國政府直接從集中營裡強徵那些日裔……他們沒有選擇,只能為這個把他們的家人關在鐵絲網後面的國家而戰。」值得一提的是,在臭名昭著的懷俄明州「心山戰爭安置中心」,約80名日裔因拒絕參軍而遭到審判。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亞裔美國人研究教授田島-佩尼亞也以自己的家庭為例,表示「必須冒生命危險證明你屬於這個國家,是很冒犯的。」

哥倫比亞大學華裔學生許燦文4日在《華盛頓郵報》發表反駁文章,認為楊安澤不願意聲討那些製造仇恨的人,反而選擇做一個「白人討好者」,強化了幾十年來關於亞裔逆來順受的刻板印象。

有網友提到,楊安澤要求亞裔「更像美國人」是在內化種族歧視。「9·11」恐襲後,也有穆斯林被要求摘下頭巾、揮舞美國國旗以避免成為仇恨犯罪的對象,卻無濟於事。

非裔左翼媒體創辦人蒂姆·布萊克在社交媒體上稱,按照楊安澤的邏輯,對於婦女家暴的解決方案是「學會承受攻擊」,警察濫用武器則應該「學會躲避子彈」,面對種族臉譜化則應該「成為白人」。

值得一提的是,大家應該還記得在1月底以及2月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當美國政府還在傲慢地以為新冠病毒疫情只是中國的事情、以為美國很安全的時候,美國白宮不僅沒有真正關心中國已經不斷向世界預警的疫情信息,甚至美國總統川普還稱"這就是流感",「很快就會消失"。

可當美國的疫情紙包不住火了,徹底暴發之後,美國政府和總統川普立刻改口,將他們的失職立刻都怪給了中國,更一度將新冠病毒說成是「中國病毒」。這種誇張的翻臉幅度甚至讓美國媒體都覺得諷刺和荒誕。

在耿直哥看來,這才是新冠疫情之下的美國,對亞裔的那種種族主義情節的由來。這種歧視歧視的本質,是美國的那些當權者,那些特權人群和組群,在將他們的無知與傲慢所造成的惡果,推卸給別人,這樣他們就能繼續高高在上地自欺欺人了。

來源:環球網、觀察者網

相關焦點

  • 美籍華人楊安澤撰寫了一篇奇怪文章:對自己身為亞裔感到「有些羞恥」
    近日,已經退出美國總統競選的美籍華人楊安澤,在美國《華盛頓郵報》上撰寫了一篇奇怪的文章,稱在新冠疫情之下,他發現有被路人在用異樣的、帶有指責性的眼神看自己,於是對自己身為亞裔感到「有些羞恥」。(截圖來自楊安澤撰寫於《華盛頓郵報》的原文) 然後,楊安澤就表示他已經很久沒有過的一種感覺突然湧上了心頭,那就是對於自己身為一個亞裔「有點羞恥」。
  • 楊安澤:身為亞裔「感到羞恥」,遭種族歧視要積極向美國展現忠心
    近日,美籍華人楊安澤退出美國總統競選,並在《華盛頓郵報》上撰寫文章稱,在新冠疫情之下,他發現有被路人在用異樣的、帶有指責性的眼神看自己,於是他對自己身為亞裔感到「有些羞恥」。他強調不要去追究製造歧視的人,反讓亞裔「逆來順受」來「討好白人」。自從新冠病毒疫情在美國暴發以來,在川普等政府高官推波助瀾下,美國國內因疫情導致針對亞裔的歧視、仇恨犯罪案件飆升。
  • 為什麼美國社會對華人的歧視依然存在?
    文/王廷維 美國明尼蘇達州非洲裔男子弗洛伊德遭暴力非法致死案再次揭開了美國種族歧視的傷疤,向全世界證明了在奴隸制被廢除150多年、種族隔離結束50多年後,種族歧視仍然深植於美國社會之中。
  • 前美國總統候選人楊安澤惹爭議:「模範少數族裔」話語背後有哪些...
    在文章開頭,楊安澤談到他在外出購物時遇到了三位對他皺眉防備的中年人,在那個瞬間他體會到了多年未曾有過的「自己是亞裔」的自覺,甚至為此感到「有些羞恥」(a bit ashamed)。楊安澤注意到,因為新冠疫情在美爆發,過去幾周時間裡亞裔美國人群體遭遇的身體和語言暴力激增。
  • 美籍日裔名將反對種族歧視 批川普言論 對亞裔身份感到驕傲
    3月20日,美籍日裔花樣滑冰名將長洲未來發文,呼籲不要讓人種歧視像新型冠狀病毒一樣擴散。長洲未來代表美國參加了2018年平昌冬奧會,並獲得了花樣滑冰團體的銅牌。長洲未來寫道:「作為在北美的亞裔人,我在這裡長大,我為此感到驕傲。雖然我不是中國人,但美國總統的言論,仍然讓我感到不舒服。從小到大,我都認為人和人之間是平等的,無論種族和性別,所以我要和種族歧視劃清界限。雖然我的性格讓我不會去做什麼,但是請明白我們知道這是種族歧視。作為一個社會,我們應該努力跨越種族歧視,讓生活繼續。希望大家平安,並勤洗手。」
  • 遭遇疫情歧視的美國亞裔何去何從
    而對於很多亞裔美國人來說,他們在遭遇偏見的同時,感覺自己身為美國人的身份認同也遭到攻擊。在美國的反亞裔的偏見有多嚴重?為數眾多的亞裔美國人與身在美國的亞洲人形容,他們在此的境遇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急轉直下。
  • 多國種族歧視愈演愈烈,海外華僑華人應如何站出來?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中新社·華輿訊 據龍報網報導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海外多國屢有針對華裔的種族歧視事件發生,面對侮辱和攻擊,許多華僑華人站出來,用不同的方式反擊。
  • 亞裔被罵帶病毒滾回中國 面對歧視韓裔女作家:此刻我是華人
    而遭歧視的,不僅是華人,也是全體亞裔,更是不分種族的全人類。在紐西蘭,有華人被白人男子比中指,還被罵F開頭的髒話。有越南裔女孩在停車場被男子當面罵「小心新冠病毒」。也有亞裔學生在學校遭霸凌、歧視和孤立,華人記者在街頭被打。
  • BBC:遭遇疫情歧視的美國亞裔將何去何從
    而對於很多亞裔美國人來說,他們在遭遇偏見的同時,感覺自己身為美國人的身份認同也遭到攻擊。在美國的反亞裔的偏見有多嚴重?為數眾多的亞裔美國人與身在美國的亞洲人形容,他們在此的境遇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急轉直下。
  • 美國兩代華人間的種族抗爭論戰
    黃艾琳描述了亞裔美國人中長期以來普遍存在著敵視(或歧視)黑人的言論和成見,例如,她從小聽到的嘮叨總是說,「他們在不好的社區長大;他們造成了太多的犯罪;我希望你千萬不要跟黑人交朋友,不要捲入黑人運動中。」她寫道:亞裔自詡為「模範少數族裔——醫生、律師,聽話,安分守已,有成就。
  • 外媒:面對種族歧視 海外華僑華人不再忍!
    本文轉自【中國僑網】;病毒肆虐,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近日已突破1100萬人,而隨著疫情愈演愈烈的,則是多國頻發的種族歧視事件。無論是非裔、亞裔,或是其他少數族裔,僅僅因為膚色、語言、文化差異,卻常常被區別對待:誤解、疏遠、辱罵、毆打甚至是付出生命。
  • 美國亞裔戲劇劇名帶歧視字眼「清蟲」「中國佬」,編劇還是華人
    據Nextshark網站12月15日報導,即將上映的美國亞裔戲劇《Ching Chong Chinaman》在社交媒體上被指存在種族歧視。該戲劇改編自勞倫·易(Lauren Yee) 2011年出版的同名小說,講述的是一個亞裔美國家庭從中國獲得了一個「契約僕人」的故事。根據選角公告稱,《Ching Chong Chinaman》屬於「諷刺喜劇」,巧妙地諷刺了中產階級的醜陋外表,打破了刻板印象,並講述了早期華人在美國遇到自己同胞發生的故事。
  • 美國的種族歧視是否會被洗刷,好萊塢亞裔演員期待明天會更好
    在美國的亞裔因冠病19疫情和川普的言行,感受著日漸增長的種族歧視和排外心理。在好萊塢,即使行業內經常發起反對種族歧視的活動,聲量最大、引起關注最多的也是非洲裔和拉美裔演員,然而,多名亞裔演員幾個月來陸續參與抗議活動「洗掉仇恨」(#WashTheHate),呼籲人們消除種族主義歧視和仇外心理。
  • 不是黨內大會發言人,楊安澤很憤懣,但仍強忍笑臉:我期待發言
    日前,華裔企業家、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楊安澤表示,他「有點希望」能被邀請在定於下周開始的2020年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言。此前,身為亞裔的他被發現不在發言人名單上,他因此表示很失落失望、憤懣不已,但是還是公開笑著要求自己能發言說兩句。
  • 亞裔種族歧視激增,除了被打罵,更可怕的還在後面
    目前為止我算很幸運,在新冠疫期間,沒遭遇到種族歧視,但是千千萬萬的華人,可能並沒有這麼幸運。針對亞裔種族歧視每天上演100起美利堅大學的亞裔學生今天在一段視頻裡分享了他們近期的遭遇。以上學生的經歷大都是在華盛頓地區,根據亞太政策委員會的統計,華盛頓,馬裡蘭和維吉尼亞三個州的種族歧視事件加起來才佔到2%,最嚴重的地區其實是加州,歧視報告案例佔總數31.8%。在對100起案例進行分析後發現,女性遭到歧視的報告比男性多三倍,而在被歧視的亞裔中,華人佔四成。
  • 美國華人對種族歧視勇敢說「不」
    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多位在美華人譴責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現象,呼籲保護少數族裔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種族歧視是美國癌症」「由弗洛伊德案件引發的全美反種族歧視抗議活動,是根植於美國歷史中的種族主義累積多年後的一次大爆發。」
  • 白人歧視黑人,黑人歧視華人,為何全世界只關注黑人被歧視?
    ▲抗議的華裔科學家:我是個亞裔美國人,也逮捕我吧!李文和堅稱自己從未進行間諜活動。他說,關於非法下載文件,實驗室中其他科學家也在做同樣的事,自己之所以成為調查目標,大概是因為身為華人。李文和認為自己是種族歧視的受害者,美國政府欠他一個正式道歉。
  • 在美華裔遭種族攻擊屢見不鮮 意識覺醒奮起反抗
    中國僑網10月13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近日,《紐約時報》華裔記者被斥「滾回中國」的事件引發了華人的共鳴,一時間美國種族歧視留在華人心中的鬱結隨之翻出。  華裔遭辱屢見不鮮   女生坐火車講中文遭暴打:滾回中國!
  • 美國種族歧視矛盾中亞裔表現很奇怪:既是受害者,也是旁觀者
    我們總會想起小的時候家長們曾經告誡過的「少管閒事」,「不要參與公共事務」,「這不是你的責任」的話語。 如同非洲裔美國人一樣,在美國以及加拿大的歷史上,亞裔群體也曾經遇到過諸多制度性歧視:美國與加拿大都出現過禁止華裔入境的法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族裔的美國與加拿大人都曾經被看作成為敵僑而被迫遷徙。或許您認為,這些已經是舊時代過去了舊帳,對今天的種族問題毫無關聯。那麼,在新冠期間,發生在美國與加拿大的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行為,恐怕值得您的注意。
  • 華人遭遇種族歧視隱忍還是反擊?看看他們怎麼說
    華人遭遇種族歧視隱忍還是反擊?,在美國遭遇種族歧視,或是將與不同族裔鄰居或隨機遇到的其他族裔間紛歧或矛盾,歸諸種族歧視。一些居住美國數十年的華人「老移民」,分享了自身曾被歧視的經歷指出,華人到了異國他鄉,其實歧視無處不在。  雖避免不了,但只要自己做得好,不自卑,歧視沒有什麼大不了。同時建議遇到被人歧視時,要找尋適當管道反映,不宜息事寧人。  西柯汶納市議員吳桐淮來自中國臺灣,居住美國30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