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則亂的小說《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有隱忍聰慧的盛明蘭,有功於心計的小秦氏,有人人羨慕的大秦氏,還有這樣一位女子——讓人哀婉嘆息的顧七姑娘廷燦。
上一篇筆者給大家分析了顧老侯爺的第一位夫人大秦氏,本篇著重分析像極了大秦氏的顧七姑娘廷燦為何最終孤苦潦倒?
顧七姑娘廷燦是顧偃開與第三位夫人小秦氏所生的女兒,是顧廷燁同父異母的妹妹。自幼深得顧老侯爺寵愛,在侯府最艱難的時候,七姑娘身邊的丫環依舊光鮮亮麗。
她的居室向陽且通透,是侯府最好的房子。屋裡擺設的十分清雅別致,既不鋪金灑銀,也不過分素淨,恰到好處地顯示了她良好的品味,驕矜的出身。一卷秀麗的畫軸,那麼簡單的掛著,只捲軸處隱隱露著青玉碎金,一本書,那麼平淡地擺著,一眼看去,竟是世間少有的孤本。案几上一叢嬌豔的紅梅,似是剛從外頭折來的,插著的卻是千金難買的前朝汝窯白瓷花囊。
這位顧七姑娘生得極美,只是神情中帶著一種輕慢憂鬱,總像隔著層紗似的疏離。
這樣一位美人有意無意地模仿大秦氏,卻未能如她大姨母那般幸運,事實上她嫁到夫家後處處不如意,最終在鬼屋一樣陰暗潮溼的屋子裡了此殘生。
這樣一位天仙般的美人,最終落得這個結局,筆者深表惋惜。同情的同時,不妨思考本來佔盡優勢的她為何會慘澹收場呢?大秦氏在顧府能榮寵一生,為何七姑娘在公主府卻處處碰壁?
其一,真實與模仿的差別。
大秦氏身染重疾、體弱多病,全京城都知道。所以,她不敬公婆,不生養子嗣,顧家的公婆有怨氣,更多的是無可奈何。而顧七姑娘呢,自幼錦衣玉食,身子康健,卻偏偏要裝得自己有病,楚楚可憐,嬌柔無限。
這樣的作法無疑是在模仿,如此矯揉造作安能博得別人的同情可憐?這樣只會被人視作自己無中生有,東施效顰!
顧七姑娘效仿大秦氏從一開始就錯了,顧老侯爺偏袒,她尚能任性,去了夫家安能行得通?
其二,夫君性情不同。
大秦氏多愁善感,柔弱多病,顧老侯爺為她撐起一片天。顧七姑娘也這般任性妄為,韓誠可能為她遮風擋雨?
不能,這兩位夫君性格截然不同。顧偃開是威震一方的虎將,力抗萬敵的勇夫。韓誠不過是舞文弄墨的書生,風流倜儻的貴公子。
是以,父母不喜妻子,顧偃開能極力地懇求說情,要求免了行禮請安,甚至帶著妻子避開父母,遠赴西南,瀟灑度日。而韓誠呢?他是父母羽翼庇護下的孝子,父母的訓斥他不敢違抗,脫離了這個家庭他沒辦法生存。他只能不斷地安慰妻子,要求妻子。
夫君性情不同,大秦氏雖為婆家不喜,到底安穩度日。顧七姑娘卻沒能這般幸運了。
其三,婆家環境不同。
顧老侯爺夫婦寬厚仁和,不敢過分逼迫兒子,為難兒媳。
可公主不同啊,她本就出身高貴,為人精明。她如何能容忍廷燦這般做作?如何能讓自己的兒子沒有子嗣?
所以,當廷燦在婆家表演她大姨母那一套時陡然失效了。公主先是找了嬤嬤來教她規矩,見沒有效果,索性抬了嚴氏這個貴妾入府。
公主之所以能容忍顧七姑娘在府裡胡作非為,無非是因為韓誠真心喜歡廷燦。公主不想傷了兒子的心,斷了母子情分。
其四,權勢地位不同。
在小說的最後,顧七姑娘廷燦結局悲慘。其中一個原因在於她已經失去了娘家這個靠山。
顧侯的爵位讓顧廷燁襲了,二哥顧廷燁遠在蜀地,況且她與二哥毫無感情。母親已經不在了,三哥哥指望不了。舅家東昌侯府已經被抄沒。她徹底沒了依靠。
如果這時她能清醒些,覺悟些,安分守己地做公主府的三奶奶,還能維持現狀,得以保命。
可是這位顧七姑娘偏偏是非不分,還妄想著要給母親報仇出氣,告顧廷燁謀害繼母。真真是荒謬之極!
顧七姑娘廷燦在父母有意無意地引導下效仿大秦氏,父母有過,自己亦有錯。她沒有明白自己和大姨母的處境有諸多不同,夫君性情、婆家環境和權勢地位皆不同,刻意地效仿只會給自己招致禍患。
姑娘,千萬清醒一點,認清當時當地的環境,做自己應該做的,不生痴念,不妄求,活出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