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白氏用嫁妝救下顧氏一族,為何得不到任何人感激?

2020-12-14 騰訊網

導語:在原書中,顧廷燦的丈夫曾經說,顧偃開一生被秦家女子所累,大秦氏害得他一生英明受累,小秦氏害得他子孫幾乎斷絕,幸好有白家姑娘留下得一點血脈,支撐起了整個顧家門第。這句話,當然是他和妻子吵架時說的氣話,但卻將白氏對於顧家得恩德,一語點破,白氏嫁給顧偃開時間最短,也最不被顧家看好,但她卻救了整個顧家。

我們不妨從顧偃開三段婚姻來分析,白氏明明用自己的嫁妝救下整個顧家,卻為何她留下的記錄最少,甚至顧廷燁也是最不被所有人接納的孩子?歸根結底,主要是白氏被顧家人看不起,這到底是為何?

首先,白氏氏商籍,在當年那個時代商籍是賤籍,所謂「士農工商」,商排在最後,而侯府又是大戶人家,更是皇親國戚,白氏一族雖然有錢,但是要和顧家聯姻還差得很遠,當時,如果不是顧家內部出事了,需要一大筆銀子來填補空洞,根本不會娶白氏,更何況當年,顧偃開一心一意愛著大秦氏,秦家雖然落魄了,但好歹氏世家,所以儘管她不適合做當家主母,但所幸「死得早」,很多人只記得她好的一面。

其次,用白氏的嫁妝救下顧家,本身就是「隱私」,當時顧家虧空了朝廷一大筆銀子,一旦這件事情敗露,顧家將遭遇滅頂之災,所以白氏的銀子拿進來後,雖然救下顧家,但是也著實打了所有人的臉,尤其是顧偃開和二房三房的人,這件事很丟臉,他們為了掩蓋這件事的本質,只能變本加厲的「看輕」白氏,意圖掩蓋自己盜取人家嫁妝的嘴臉,而將白氏嫁入顧家,說成是高攀了。

最諷刺的是,秦家也是沒落的世家,因為出不起嫁妝,所以才把小秦氏嫁給顧家作為填房,偏偏小秦氏是最看不起白氏的,認為白氏害死了自己的姐姐,顧家和秦家一邊拿著白氏的嫁妝揮霍,過好日子,一邊還要反咬看輕白氏,連白氏留下的血脈顧廷燁,也屢屢在顧家受盡委屈,幸好他自己真正長大了,掙到了功名,延續了顧家的榮耀。

白氏這一生何其短暫?僅僅是因為嫁錯了人,就賠上了自己的一生,她從小又何嘗不是被父親寵著長大的,所以不知人間險惡,嫁入顧家後還一門心思對繼子好,誰知道步步被人算計,最終一屍兩命,顧家從根本上來講是爛透了。

二房三房的人,在小說中沒有得到報應,可能就是大家族中必須有的妥協吧,只是突然覺得,女子嫁錯人,得有多可怕?顧偃開的對大秦氏一往情深,憑什麼讓白氏承擔後果呢?

相關焦點

  • 《知否》原著:白氏的婚姻,本可以另有天地
    白家姑娘是歡歡喜喜出嫁的,疼她的爹爹給了她一百萬兩白銀的嫁妝(劇中改為五十萬兩),外加田莊鋪子若干。白氏有正室娘子的名份,有親生的兒子,有貼心的奶媽常嬤嬤,還有個那麼有錢的娘家,她大可以過得好好的。丈夫不愛她,她可以好好愛自己、愛兒子。但白氏太把「顧偃開妻子」當回事了,站在妻子的立場,她不能接受自己的婚姻是一場交易,不能接受白家的一百萬兩白銀填補了顧家的虧空,而自己連基本的尊重都得不到。
  • 重溫《知否》才懂,顧偃開最愛之人,不是大秦氏,而是白氏!
    導語:在《知否》中顧偃開是顧廷燁的父親,顧偃開在他的一生中迎娶了三個女人;一個是他青梅竹馬的髮妻大秦氏;一個是拯救顧家危機的白氏;還有一個就是大秦氏的妹妹小秦氏。顧偃開為了彌補遺憾,維護自己家族的榮譽,才會迎娶大秦氏的妹妹小秦氏來續弦。
  • 同是低門高嫁,同是嫁侯府嫡子,為何命運如此不同?
    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顧廷燁的生母白氏,還有庶女盛明蘭都是低門高嫁,同是嫁給寧遠候府的嫡子,為何一個含恨而終,一個卻被夫君寵成寶?在原著中,常嬤嬤曾說白氏管家是一把好手,婆子、丫鬟、小廝不敢多說一句話,只埋頭幹活。可見,白氏是並不是只有財富,還有頭腦。白氏過門後,就為顧堰開生下嫡次子顧廷燁,而虎頭虎腦的顧廷燁,像極了當年的顧堰開。結婚多年的顧堰開,雖然已有顧廷煜,但是顧廷煜和他生母一樣,是個病秧子。
  • 探花郎娶到盛家祖母,只因京城有套住宅,《知否》原著故事很現實
    相比於劇版《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童話結局,原著《知否》劇情相當現實,很多道理古今都一樣,比如:古代結婚比現在更看重房產!盛家祖母為何能下嫁探花郎?小說裡有個關鍵因素是:盛家在京城貴族區有套六進門的大宅子!勇毅候夫婦這才勉強同意婚事。
  • 《知否》顧廷燁的生母為何被丈夫嫌棄?侯爺原配妻子原型是林黛玉
    看過《知否知否》的朋友們或許不知道,寧遠侯府顧老侯爺的原配娘子大秦氏,像極了低配版「林黛玉」,她空有美貌仙姿,卻沒有黛玉的七竅玲瓏心。最後大秦氏年紀輕輕就被夫家嫌棄,傷心病逝。《知否》原著小說裡,大秦氏美貌出眾,才情過人,只是身嬌體弱,好在是侯府嫡女,父母把她嬌生慣養著,沒受過什麼挫折。她和寧遠侯府的嫡長子顧偃開(顧廷燁的老爹)有青梅竹馬的情分,應該算是顧偃開的表妹,從小就兩情相悅,顧偃開對大秦氏是百依百順,非她不娶!所以大秦氏簡直是拿了林黛玉那種「天仙女主」的劇本。
  • 《知否知否》原著平寧郡主心高氣傲,婚姻幸福,卻輸在目光短視!
    文/羅小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由趙麗穎、馮紹峰、朱一龍等領銜主演,根據關心則亂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庶女盛明蘭從盛家庶女蛻變為一品誥命夫人的勵志故事。原著比劇版還要精彩,書中盛老太太身邊的房媽媽,她有一句話說得精闢:女人這一輩子,一命二運三本事!平寧郡主就是集運氣好命好有本事三點為一體的高門嫡女,她出身高貴,從小在宮裡長大,心高氣傲,汴京城裡一般的大家閨秀根本無入了她的法眼。
  • 知否原著:盛老太太再次改嫁的夫家是名門望族
    其實在原著中,盛老太太的父親在盛父死去之後,就曾想要自己的獨女再嫁,可是由於盛老太太抵死不從,不惜與自己的母家——徐家斷絕了來往,這才有了盛紘今日的成就。據原著中所寫,當時徐家已經給盛老太太找好了人家,是當時任閩浙巡撫,兩榜進士出身,可惜妻子早逝,成為了鰥夫。雖然年齡比盛老太太稍大一些,但好家世清白,只有兩個嫡女,一個庶子。並且是松江世族,可見其條件不知比盛父高出多少,並且也沒有什麼所謂寵妾滅妻的行徑。
  • 知否原著:薄情寡義多是讀書人,孫秀才是如何將一手好牌打爛
    如果說知否中最貪得無厭的人是誰,當屬孫秀才母子二人了,不但用妻子的嫁妝花天酒地,最後還想用妻子的嫁妝給青樓女子贖身,雖然最終選擇合離,但淑蘭也是傷筋動骨了。最後沒有辦法之下,才選擇與淑蘭合離,即使如此,還拿走了盛家一半的嫁妝,可惜最終被騙,什麼也沒有留下,只得娶一個寡婦為妻,孫母日日洗衣做飯伺候其人。縱觀整件事情,孫秀才本來是擁有一個大好前程,少年得到志,又娶得盛家的有錢女兒,對於日後的功名錢財肯定不需要操心了。可惜,最終還是敗在了行事上。
  • 讀《知否》原著:顧二,你老子是極愛你的!
    武就顧偃開一個侯爺,當年娶顧廷燁的母親——海寧鹽商獨女白氏為第二任侯爵夫人,不過是看中她金山銀海的嫁妝,當時寧遠侯府牽扯國庫虧空一事,需要大筆銀錢來擺脫危機。白氏出身商賈之家,門第與侯府雲泥之別,而他堂堂侯爺之尊,竟要低就吃軟飯,這是很丟人的一件事,因此白氏過世之後,顧偃開基本不提起有過這樣一位夫人,外頭人不知道的,還以為他一直與秦家連姻,先後娶的大小秦氏。
  • 《知否》身為勇毅侯獨女的盛老太太到底有多少嫁妝
    《知否》中嫁妝最多的要數顧廷燁的親娘——白家大小姐,她的嫁妝以百萬兩銀子計算,白家當真是富可敵國。那麼,作為勇毅侯府獨女的盛老太太,她有多少嫁妝呢?原著中華蘭大婚前,盛老太太曾送她一副紅寶石頭面,那紅寶石顆顆如拇指大小,用房媽媽的話說「就算戴著進宮見貴人也是使得的」,就連從小見慣了好東西王大娘子也不禁看得眼睛都直了,可見這副頭面有多麼精貴。在金陵老宅,盛老太太曾當著明蘭的面啟出了七八口大箱子,滿滿的裝的都是瓷器青銅古玩之類的以及盛老太太年輕時戴過的首飾釵環。
  • 《知否》原著:墨蘭和明蘭關係好,如蘭差點嫁齊衡,林小娘被騙了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和原著小說中,有很多沒來得及拍的劇情,人物關係也和電視劇中表現得不太一樣! 1.原著中墨蘭和明蘭關係不錯。 在盛府後宅裡,墨蘭原著中屬於斯文敗類型反派,面子上做戲足。明蘭有心計但是圓滑不得罪人,兩姐妹人前很和睦。
  • 《知否》原著手段不輸小秦氏的大秦氏:扎手玫瑰,顧偃開被騙一生
    顧偃開被逼上梁山之際,娶了白氏。而此時大秦氏已經病入膏肓,在她臨死之前,卻要故意給白氏和顧偃開之間製造矛盾。她把自己身邊的一個丫鬟送給了顧偃開做妾。她要放這樣一個人在顧偃開身邊,讓顧偃開時時刻刻都能想起她。
  • 《知否》原著:使出「火牛陣」的琉璃夫人,會愛自己的女人多酷
    《知否》原著的結尾,顧廷燁帶著盛明蘭去看了琉璃夫人的「無望亭」和靜安皇后的陵寢。一個破落不堪,一個金碧輝煌。破落不堪的「無望亭」,傳說是琉璃夫人和高大學士拜天地的地方。琉璃夫人和高大學士經歷磨難,最終相守一生,兒孫滿堂,成為「傳奇眷侶」。
  • 《知否》原著:同是鳳凰男,文炎敬和孫志高為何有截然不同的人生
    《知否》原著中,文炎敬和孫志高都是「鳳凰男」,可是兩人的結局卻是大大的不同。 相比電視劇文炎敬成為了翰林庶吉士,且對孫志高的交代不清不楚,原著對兩人的刻畫更為精細和完整。
  • 《知否》:窮了嶽父,富了女婿,看宋朝的厚家之風
    大姐華蘭、回憶中的白氏婚嫁、墨蘭、如蘭、明蘭……從劇中我們能明顯看出一個問題,宋朝女子嫁人,嫁妝是真豐厚啊,劇中明蘭的婚姻是最幸福的,也沒用自己的嫁妝貼補夫家,而其他幾位,可都是沒少把自己的嫁妝貼補夫家,比如華蘭,她婆婆就成天打她嫁妝的主意,讓她掌家,也是為了讓她去填補侯府的窟窿。
  • 知否原著:從盛長柏的婚禮過程,看看古代大家族的結婚流程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裡詳細描寫了盛家嫡長子——盛長柏的一系列婚禮流程,今天小編從盛長柏的婚禮流程,來看看古代大家族成親的系列流程。盛長柏是盛家的長子嫡孫,盛老太太和盛紘對長柏的親事,格外重視。長柏科舉之路十分順暢,逢考必中。
  • 《知否》原著盛老太太:愛的太真,傷的太深,一輩子最對不起自己
    文/王家小山01 出身名門,為愛下嫁《知否》不管是劇裡還是原著裡,盛家老太太都是對明蘭最好的人!明蘭母親去世,是老太太把她養在跟前。那句「我們明丫頭有人疼」更是讓人淚目。盛老太太是整個知否裡,最讓人敬佩的老太太,這和她的事跡脫不開關係。
  • 《知否》原著毒殺後母,謀害兄弟的顧廷燁:有一種善,是以惡制惡
    在寧遠侯府,他因為母親白氏出身鹽商之家,受盡了偏見,顧廷燁的父親顧偃開,對這個兒子也是另眼相看,他的存在,和白氏一樣,是顧家落魄的證明。顧偃開的偏見,是對顧廷燁最大的不公,對於顧廷燁身份複雜的情緒,讓他對這個兒子又愛又氣,在顧府,顧廷燁從來都沒有得到過寧遠侯府嫡次子的待遇。
  • 知否原著:這一段諷刺了《步步驚心》,現實又警醒!
    眾所周知,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中盛明蘭是穿越過來的。在原著中,還有這樣一段奇聞異事。時任戶部尚書家的一位千金,一次大病過後,便荒唐起來,整日吵著要開店做生意。及笄後,她又糾纏於幾位親王郡王乃至幾位世家公子間,行為不檢,放誕不羈,還常以狂悖之言鼓動年輕世家子弟。
  • 不同於電視劇,《知否》原著申氏心生猜忌連累幼子,葬送大好前程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我@我是榕凡《知否》原著是一部集愛情、親情、友情於一體的小說。在這本書裡,你可以看到人生百態。原著中,不管是關於婚姻的解讀,還是親情的刻畫,都讓人深有感悟。其中,《知否》原著中申氏給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一個女人對另一半過分猜忌會造成什麼後果?或許《知否》中的申氏可以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