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甲一方、商賈門第的白老太爺認為唯一的寶貝女兒能嫁入侯府,是一門極好的婚事,日後女婿襲爵,女兒就是高貴的侯爵夫人,這簡直就是老白家無上的榮耀。
白家姑娘是歡歡喜喜出嫁的,疼她的爹爹給了她一百萬兩白銀的嫁妝(劇中改為五十萬兩),外加田莊鋪子若干。
白氏不知道侯府娶她,不過是為了解決財務危機,白氏更不知道她丈夫的白月光大秦氏剛剛咽氣給她騰了空位。她的到來,是鳩佔鵲巢嗎?也許在顧偃開心裡是的。
總之婚後的白氏並沒有新嫁娘的歡喜,丈夫冷淡,府裡眾人漠視,白氏從娘家的珍珠寶貝鳳凰蛋變成了夫家的微如塵埃。
但總算,她有了自己的血脈——第一個孩子顧廷燁。
白氏覺得在侯府的日子不好過,但其實好不好過,都是相對的。
白氏有正室娘子的名份,有親生的兒子,有貼心的奶媽常嬤嬤,還有個那麼有錢的娘家,她大可以過得好好的。丈夫不愛她,她可以好好愛自己、愛兒子。
但白氏太把「顧偃開妻子」當回事了,站在妻子的立場,她不能接受自己的婚姻是一場交易,不能接受白家的一百萬兩白銀填補了顧家的虧空,而自己連基本的尊重都得不到。她更不能接受有人時時給顧廷煜灌輸:因為白氏要進門,他母親是活活被逼死的!
二度有孕的白氏心中抑鬱,難產而亡。
真是……可惜了!
古時女子在婚姻中是無甚退路的,雖然也有什麼和離書、放妻書,到底不如現代女性,對於結婚離婚擁有完全自主權。
白氏的婚姻當然不算美滿,但《知否》中不美滿的婚姻還少嗎?重要的是怎樣在不美滿中儘量讓自己適意。
英國公女張氏嫁與沈國舅,完全是皇帝出於新老貴族連姻的政治需求,沈國舅娶了張氏,卻放不下為救沈皇后而死的髮妻,遂納了髮妻之妹小鄒氏為妾,寵得她登鼻子上臉,無法無天。
張氏堂堂英國公之女、沈國舅正妻,在這樣的婚姻中也喪了心氣,將自己困在一方院子裡。
好在有明蘭開解,她從這小小院落殺了出去,顧盼生輝,為自己的婚姻搏出一條活路。
原本白氏也可以的。
張氏的做法是往前走一步,而白氏只需向後退一步。
你顧偃開心裡沒我,行,我多多地疼愛自己。何況已經生下了兒子,何況肚子裡還有一個,何況還有個你們侯府不知道哪一天又要仰仗的有錢的老子!
顧偃開有三個兒子,長得最像他,性子也如同他一般剛烈倔強的,就是白氏生的二兒子顧廷燁,顧偃開雖然對他最嚴厲,卻是自小帶在身邊,親自教得他文武出色。
都說母憑子貴,就憑著顧偃開對顧廷燁的重視和疼愛,白氏縱然代替不了大秦氏在丈夫心中的地位,至少可以做一對相敬如賓的夫妻。
從當日的顧侯夫人,到來日的顧侯老夫人,加上娘家繼承的萬貫家財,這樣的人生,不好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