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盛老太太:愛的太真,傷的太深,一輩子最對不起自己

2021-01-09 王家小山

文/王家小山

01 出身名門,為愛下嫁

《知否》不管是劇裡還是原著裡,盛家老太太都是對明蘭最好的人!

明蘭母親去世,是老太太把她養在跟前。那句「我們明丫頭有人疼」更是讓人淚目。

盛老太太是整個知否裡,最讓人敬佩的老太太,這和她的事跡脫不開關係。

盛老太太,出身名門,乃是開國元勳勇毅侯的嫡出獨生女,金陵徐家的大小姐,是當時靜安皇后的閨蜜,是太醫世家小姐的手帕交。

按盛老太太身邊房媽媽描述:

當年盛老太太在勇毅侯府當大小姐的時候,有自己獨立的院子不說,身邊有管事媽媽三個,一等丫鬟五個,二等丫鬟八個,三等丫鬟八個,還有五六個跑腿使喚的小么兒,其針線漿洗灑掃的使喚婆子若干,若干大約等於十個。

比後來的盛家四個蘭不知道強了多少倍,過世的老侯爺就這麼一個閨女,自是無所不用其極的金尊玉貴,老太太當時在整個京城的淑女裡也是數得上的。

生的金貴,自打出生時父母就給她準備了嫁妝,出嫁之時更是十裡紅妝,房產田地,金銀珠寶陪嫁無數。

書裡有這麼一段描述,盛老太太給長棟添聘禮,一副翡翠鐲子,是驍國藏物,後來武皇帝賜給了徐家太公,後來作為陪嫁跟著老太太到了盛家。女方一看這鐲子太過名貴,想著要再添些嫁妝才合適。

盛老太太的金貴,可見一斑!

她本可以嫁個世家公子,做個富貴太太一生無憂。

可是她卻愛上了商賈出身的探花郎盛家二公子,也就是盛紘的爹!

我相信當時的勇毅侯是極為疼愛女兒的,商賈出身的盛二郎竟然能娶了侯門貴女,可見盛老太太當時是為愛衝昏了頭!

正是印證了那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02 生性高傲,目下無塵,愛的太真

盛老太太,嫁到盛家也曾美好幸福一段時間,她懷了孩子,丈夫待她也算溫柔敬愛。

她出身高貴,生性又驕傲,自己為了愛情不顧一切,自然也希望丈夫能那樣待他她。

可是卻敵不過事實的殘酷,婚姻之初的海誓山盟也可以慢慢變淡,尤其那個允許妻妾成群的年代!

書裡明蘭幫助嫣然教訓曼娘,盛老太太卻教訓了明蘭。

明蘭不解,房媽媽說,老太太那是為了她好:

都說咱們老太太厲害,攔著夫婿不許納妾,整日要打要殺地鬧騰,可是……唉,姑娘的爹不是好端端的麼?老太太吃虧就吃在這裡,空擔了個厲害的名聲,其實心腸再好也不過了!她心地光明磊落,只會一味與老太爺爭執,卻不防著小人賤婢的下作手段,夭折了自己的哥兒……這才傷透了心!

在那個女人以夫為綱的時代,她的「厲害」讓丈夫逐漸遠去,她被一個妾室算計,最終失了自己孩兒,從此心灰意冷。直到丈夫突然猝死,她才「轉了性」。

甚至她得到一套理論,真正厲害的人,得厲害在心裡頭,厲害在面上那是要吃虧的,不但叫人詆毀,還不見得頂事!那越是厲害的,越是臉上看不出來!

盛老太太,閨閣時期定是不用理會他人眼光,甚至可以肆意的。

可是婚後,她以為可以得到一生一世一雙人,相愛白頭兩不負!

可是丈夫給她正房之名,給她髮妻之尊,卻給不了她一份完整的愛!

她努力爭取過,卻失去了丈夫的歡心,而沒有丈夫疼愛的她空落了罵名。

她高估了愛情,低估了複雜的人性!

抖音上有個視頻,戰爭時代走失的年輕夫妻,垂暮之年再相見,她終生未嫁,他卻兒孫滿堂!

她拉著他的手,泣不成聲。

她的等待,她的愛情最終等來他的辜負!自己的一生仿佛只是成全了自己,感動了自己!

我相信不少女孩子都希望得到從一而終的愛情,可是真的太少了……

縱觀整個知否裡,也就餘閣老做到了從一而終,一輩子把餘老太太捧在手心裡。

03 對得起所有人,唯獨對不起自己!

盛家大人猝死之後,那時的盛老太太也僅僅是20歲的年紀,當時父母尚在,也給她找了再嫁的人選。

盛老太太好友孔嬤嬤這樣說她:

你那會兒,要錢有錢,年紀還輕,勇毅老侯爺和夫人都健在,再嫁不是難事,縱然金陵和京城不好待了,天高海闊找個遠處過日子就是了。男人一嫁,兒子一生,自己過小日子,豈不美哉?你偏要給你那沒良心的守節,把庶子記到名下,撐起整個盛家,給他找師傅,考功名,娶媳婦,生兒育女,然後呢,你功成身退,縮到一角當活死人了?簡直不知所謂!」

在後來長柏話裡,這才知道當時的勇毅侯為她找了松江世家的閩浙巡撫的唐安年大人。

嫁過去必然會闔家幸福,可是她呢「奮力拼搏卻也不過是人亡情逝,因是涼透了心,也不肯再嫁,只守著盛家過日子。」

受了多大的痛,才能不外相信愛情!

盛老太太,愛得轟轟烈烈,最終傷了自身!

盛老太太對得起盛紘麼?她對得起,丈夫亡故時候,盛紘還是稚子,面對叔叔的爭奪財產她一力擔下保住了丈夫的家業,轉眼全部交給了盛紘。

自己貼補嫁妝給盛紘請名師,一點一點指導他讓他中了功名順利出仕。

到了娶妻的年紀,原來的勇毅侯府送來了人選,盛老太太一看不是嫡出,品貌家底都不如意,拼著和娘家斷了最後情分,硬是給盛紘娶了太師王家的嫡女,為盛紘的仕途增添助力。

一個女人,一個生在古代的女人,徹底得罪娘家,可謂是孤注一擲了,完全不給自己留後路了!

對待幾個孫女孫子輩,就算是墨蘭,她自己做了醜事,也是盛老太太拼著老臉讓她嫁了出去!

更不用提明蘭華蘭長柏幾個,婚姻都是老太太親自過了目的!

盛老太太甚至是對得起盛家整個大家族的,原著裡盛家大老太太,因丈夫寵妾滅妻過悽慘,是盛老太太出手幫她,幫她守了家業,幫她讓孩子讀書經商壯大了家庭!

對得起所有人,唯獨對不起自己

原著裡開篇盛老太太的壽安堂冷清無比,一院子人陪著盛老太太吃齋念佛。

用明蘭的話說:冷門單位,效益不高,福利稀薄,領導沒有進取心,職員缺乏積極性。

以至於後來康姨媽明目張胆的迫害盛老太太,認為非己骨血,養之不熟,就算老太太有個三長兩短,也沒人真正地為這個完全沒有血緣關係的人討說法!

04 和誰過,其實都是和自己過 。

整個《知否》裡,我最喜歡爽快直接的孔嬤嬤,她勸誡盛老太太的那番話我做了筆記,自己讀了無數遍…

她說: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咱們做女人的一輩子不容易,但凡能做的都做了,後頭如何就看老天爺的意思了。

父母生養不易,咱們如何也不能白白糟蹋了這一世,怎麼好過就怎麼過,有一天日子便要過好一天。

你既然還有口氣在,就得好好過下去,看見不平就說,瞧著不對就罵!

女子這一生,不管和誰過,其實都是和自己過。活著一天,便是要對得起自己一天……

盛老太太,半生都為了盛家,只因對丈夫的那份愛!

她對得起所有人,唯獨沒有好好放過自己……

原著小說裡,盛老太太晚年遊山玩水,明蘭長柏兩個搶著贍養她,她最終得到了福報!

相關焦點

  • 知否原著:盛老太太中毒之後,盛家眾生相,盛紘虛偽,王家羞愧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裡詳細地描寫了盛老太太中毒之後的場景,盛長柏為給祖母討回公道,不惜怒懟外祖母,懲罰母親,對首惡——康姨媽毫不容情,堅持要嚴辦。屋內的局面劍拔弩張,一時難以控制,正在這時房媽媽派人過來稟報,說盛老太太醒了。
  • 《知否》原著盛老太太:夫妻離心,失去愛子,她犯了3個錯誤
    為了讓盛華蘭在婆家的日子好過點,她請來了賀老太太幫盛華蘭調理,成功讓其生下了兒子;她與盛紘聯手,為盛長柏挑選了一門很合適的婚事,阻止了王大娘子拎不清的做法;她最為疼愛盛明蘭,為年幼喪母、無依無靠的她提供了最強大的庇護,將其教得知書達理、明辨是非、懂得管家,成為了盛明蘭最在乎的親人。 那麼,你們知道盛家的至寶盛老太太年輕的時候經歷了什麼嗎?
  • 《知否》盛家老太太的5個金句,教會我們,自己過得暢快才是真
    《知否》改編自關心則亂同名小說,講述了北宋官宦世家之間的是是非非,其中人物眾多,也為我們講述了許許多多的人生哲學。在這部劇中,我特別喜歡盛家老太太這個角色,她是盛家的定海神針,是這個世界上最愛明蘭的人,也是整部劇的核心所在。
  • 知否原著:盛老太太再次改嫁的夫家是名門望族
    盛府的老太太,是通毅侯的獨女,當時嫁給盛紘的父親,就是因為勇毅侯看中了盛父探花郎的前途,可惜自從盛老太太嫁到盛府以後,盛父龐妾滅妻,而盛老太太也因為行事太過於剛果,使自己的兒子也早夭了。其實在原著中,盛老太太的父親在盛父死去之後,就曾想要自己的獨女再嫁,可是由於盛老太太抵死不從,不惜與自己的母家——徐家斷絕了來往,這才有了盛紘今日的成就。
  • 翻開《知否》原著,我找到了盛老太太當年不改嫁的原因
    看過《知否》的小夥伴都知道,盛老太太是盛家的守護神。她守護了盛紘,守護了明蘭,為盛家的孫子輩找了兩門好親事,是她,在背後締造了盛家的繁華。當年的盛家老太爺寵妾滅妻,最後還間接地害死了自己的兒子,辜負了盛老太太的一腔真情。可為什麼在盛老太爺死後她不改嫁?
  • 知否原著:盛家的女兒不能做妾,這是盛紘和盛老太太的底線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裡有兩處情節,明確交代了盛紘和盛老太太堅持盛家的女兒不為妾,這種堅持非常明確,以至於和盛紘來往的同僚官吏們都很清楚,即使盛家的女兒們都很漂亮、盛紘官職還不高的時候,誰也不好意思當面向盛家提出這一要求。
  • 《知否》原著勇毅侯府獨女盛老太太:那「奮不顧身」愛情,太痛了
    原著中提到盛老太太出身於勇毅侯府,因此瞧厭了有爵之家男人的貪花好色,並深惡痛絕,於是選了個探花郎,誰知文官也沒好到哪裡去,新婚沒多久,盛老太爺就領了個美妾回來,還羞答答地解釋說是上峰所賜,不好推辭,還希望妻子很賢惠幫他照顧妾室。盛老太爺不知道盛老太太內心所想:與如意郎君,一生一世一雙人。
  • 知否原著:孔嬤嬤到盛家的第一堂課,為什麼對象是盛老太太?
    關心則亂所著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中,盛家長女華蘭出嫁在即。盛老太太從京城將自己的閨蜜,宮中任職多年的孔嬤嬤請來,教授姑娘們禮儀規矩。幾十年在宮中伺候,見多識廣的孔嬤嬤,來到盛家後的第一堂課,對象卻不是姑娘們,反而是多年未見的閨蜜盛老太太。
  • 《知否》原著:盛家子女眾多,為何獨獨盛明蘭受到盛老太太喜愛?
    《知否》原著:盛家子女眾多,為何獨獨盛明蘭受到盛老太太的喜愛?文/無計讀書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們便擁有了很多的親人。我們會有像天使般善良的母親,也會有如英雄般保護的父親;我們會在愛的包圍和薰陶下快樂長大。我們無憂無慮,我們自由自在。我們做著公主和王子的夢,也學會了微笑。被幸福包攬的童年,像風,像水,如夢,如虹。
  • 看完《知否》原著後,覺得王老太太其實是愛小女兒的
    看《知否》電視劇時,覺得王老太太不太喜歡小女兒(王氏),只喜歡大女兒(康姨媽)。 看完原著後才發現,並不是如此,王老太太也特別喜歡小女兒。小女兒從在叔嬸身邊長大,叔嬸沒有女兒把她當心肝肉一樣疼著。
  • 《知否》原著盛老:盛府繁盛的核心-根正苗紅丨智慧的女人最好命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知否》中盛老太太就是盛家的寶。原著從一開始就講到盛紘只是一個官六品的泉州同知,何以在最後結局盛紘以從二品致仕?盛長柏,更是已入封名臣閣的兩朝元老,四次入閣,拜相,履及六部十省,門生故吏遍布天下,更因功勳卓著,死後聖上命兩位皇子扶棺送喪,真可謂榮寵一時。
  • 《知否》原著:明蘭的處事生活哲學,給所有女人都上了一課
    盛老太太說:「明兒你可知,祖母年少時,最喜歡的卻是那首《柏舟》,朝也背,晚也背,可現在想來還不如《桃夭》來得實在,女人這一輩子若真能如桃樹般,明豔地開著桃花,順當地結出累累果實,才是真的服氣。」但是明蘭並不這麼認為,她覺得如果桃樹很好,但是結不出果子,一定是土地不好。
  • 《知否》原著:最讓人信服的人物不是盛老太太,也不是盛明蘭
    《知否》原著:最讓人信服的人物不是盛老太太,也不是盛明蘭文/無計讀書古今中外,高手從來都是來自人間。好像高手,大多都深藏不露,可一出手,必然威名遠震。被人熟知。有高手,像喬峰。遙想當年,北喬峰的名號一出,那可是威震四方。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盛老太太,愛對了是愛情,愛錯了是一生
    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部電視劇裡面,盛老太太這個角色,令人印象深刻,在小小的明蘭喪母又遭遇父親漠視的那段晦暗無光的歲月裡,是她帶給明蘭溫暖和希望,在她的教導與薰陶之下,明蘭成長成為一個,端莊明理睿智從容的人。明蘭最後能擁有一個美好的人生,祖母功不可沒。
  • 《知否》原著盛家大老太太「至死恨不休」:女人的「恨」,有多長
    我每次都忍不住想,大老太太抱著那個奄奄一息的孩子,直到那個孩子死在了自己的懷裡,她該是多悲,又有多恨。電視劇裡對這段並沒有演繹,可我每次讀原著讀到這裡,就會想起《甄嬛傳》裡的宜修皇后最經典的那段獨白:「皇上,你只顧姐姐有孕之喜,何曾記得臣妾與你的孩子。
  • 《知否》:作為盛家的幕後軍師,老太太為盛家做過什麼?
    《知否》就是這樣一部電視劇。雖然這部電視劇是盛明蘭是主角,但是盛家老太太、王大娘子、盛老爺、林小娘等人,都成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盛家老太太,她是盛家的幕後軍師,整個家族的興盛衰滅、每個人的悲歡離合,她都會在背後默默參與,在關鍵時刻給大家指點迷津,避免大家誤入歧途,為盛家的興旺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 重溫《知否知否》,原來劇中最可憐的是含恨而終的盛大老太太!
    文/羅小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由趙麗穎、馮紹峰、朱一龍等領銜主演,根據關心則亂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庶女盛明蘭從盛家庶女蛻變為一品誥命夫人的勵志故事。劇中結局令人唏噓不已的,除了一心想嫁豪門卻不得的朱曼娘,還有佛口蛇心的小秦氏以外,而盛大老太太才是最可憐的!盛大老太太是盛家大老爺盛懷中的正妻,盛家祖母的妯娌,最後卻含恨而終。
  • 《知否》裡那個護盛家周全的盛老太太有怎樣的一生?
    正巧看到探花郎盛老太爺,她認為這樣上進的人和世家子混吃等死、靠祖宗的男人不一樣,加上盛老太爺皮相也好,所以一心要下嫁,只求夫妻和睦,琴瑟和鳴。可終究是一腔真情被辜負。 盛老太太為了自己的愛情,傷了父母的心。 她最終嫁給了自己喜歡的男子。
  • 《知否》原著:3個蘭欲進壽安堂,盛老太太出考題,唯明蘭過關!
    在《知否》中,盛家老太太撫養了年幼的盛明蘭,從此祖孫二人相依為命,情感至深,更是事事為明蘭謀劃,處處維護明蘭,將她放在心尖上寵著,也正是有了盛老太太撐腰,明蘭在盛家的日子才沒有那麼難過,但令很多人不解的是,盛家人丁也算興旺,除了待嫁的華蘭外更有墨蘭,如蘭,而為什麼偏偏選擇撫養明蘭這麼個不得寵的庶女
  • 知否原著:從盛長柏的婚禮過程,看看古代大家族的結婚流程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裡詳細描寫了盛家嫡長子——盛長柏的一系列婚禮流程,今天小編從盛長柏的婚禮流程,來看看古代大家族成親的系列流程。盛長柏是盛家的長子嫡孫,盛老太太和盛紘對長柏的親事,格外重視。長柏科舉之路十分順暢,逢考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