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孔嬤嬤到盛家的第一堂課,為什麼對象是盛老太太?

2020-12-22 雲捲雲舒說文史

關心則亂所著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中,盛家長女華蘭出嫁在即。盛老太太從京城將自己的閨蜜,宮中任職多年的孔嬤嬤請來,教授姑娘們禮儀規矩。

幾十年在宮中伺候,見多識廣的孔嬤嬤,來到盛家後的第一堂課,對象卻不是姑娘們,反而是多年未見的閨蜜盛老太太。而盛老太太也因閨蜜的一堂人生大課,幡然醒悟,通透起來,開啟了一段精彩人生。

勇義候獨女盛老太太的前半生如何叱吒風雲,書中並沒有詳細介紹。但盛老太太后半程人生的精彩紛呈,如同開掛的異樣人生,卻是由閨蜜孔嬤嬤一手開創的。

盛老太太中年喪夫,丈夫去世時,盛老太太正處於父嚴母慈,人未老的好時候。她在盛家,並沒有留下子女。如果她選擇離開盛家,重新嫁人生子,開啟另外一段人生,是完全可能的。

盛老太太善良,她看到盛家二房只有一個年幼的盛紘,族中卻是虎視眈眈。如果盛老太太離開,那麼盛紘這一門一定會被其他族人壓榨欺凌。

盛老太太起了惻隱之心,沒有拋下盛紘,經營自己的小日子。而是選擇留在盛家,悉心教育盛紘,將他培養成才,並為他娶妻生子。

盛紘成家立業後,盛老太太年紀大了,卻睿智得過了頭。主動急流勇退,將家中一切事物,錢帛財產都交給了盛紘和妻子王若弗。打著修道的名義退居幕後。

明蘭第一次到盛老太太那裡請安,就發現盛老太太的居所冷清簡陋,如同庵堂。不僅飲食粗陋,僕婦也又少又差。

明蘭一個小孩子,尚且能夠感知盛老太太居所的寒酸,生活的寡淡。何況孔嬤嬤這種在宮裡勾心鬥角,察言觀色了幾十年的老人呢?

孔嬤嬤第一天到盛家,就拒絕了王若弗給她安排的住處,主動要求和盛老太太同住。

其他人剛剛離開,忍了半日的孔嬤嬤便開啟了對盛老太太的吐槽。孔嬤嬤毫不掩飾地表示,她對盛老太太的生活現狀非常不滿。

孔嬤嬤直指盛老太太,越老越活回去了,沒有了年輕時的殺伐決斷。盛老太太對此並不否認,她說自己年紀大了,任務已經完成了。養大兒子,娶了媳婦,該隱居幕後了。

對盛老太太的解釋,本身並不張揚,生活也很低調的孔嬤嬤卻嗤之以鼻。她告訴盛老太太,此時的她不應該偃旗息鼓,落寞地躲在陰影中生活。

孔嬤嬤告訴盛老太太,人生一世,但凡還有一口氣在,就應該好好珍惜。自己對盛紘有再造之恩。即便不是親生的,也是恩重如山。

況且當朝以孝治天下,盛紘混跡官場,官聲很重要,只要盛老太太挺直腰杆,該要求就要求,看不過眼就發聲,盛紘也不敢不聽。

況且盛老太太如果真振作起來,也能給盛家掌掌舵,把把規矩,既能讓自己的日子舒服點,也能讓整個盛家更有規矩,給子孫做個好榜樣。

面對老姐妹的語重心長,盛老太太說出了自己的顧慮。兒子不是親生的,兒媳又因為林小娘的事對她有意見。盛老太太有些心灰意冷,只想不聲不響地打發殘年。

面對盛老太太的消極,洞明世事的孔嬤嬤一針見血地指出,天下的兒子都一樣,你省事,他們也樂得視而不見。而不會主動為你的生活增光添彩。

孔嬤嬤的話,讓盛老太太醍醐灌頂,醒悟了過來。如果沒有孔嬤嬤點醒,明蘭即使同樣被盛老太太撫養,生活質量也會相差十萬八千裡。

孔嬤嬤一生服務於宮廷,沒有自己的婚姻,沒有自己的子女,但卻目光如炬,洞察世事、通透豁達。

她一到盛家就敏銳地發現昔日的好姐妹正遭受委屈,所處地位尷尬。所以孔嬤嬤重症下猛藥,毫不容情地指出了盛老太太思想的謬誤和解決的辦法。

孔嬤嬤一席話,將盛老太太從毫無聲息、毫無色彩的晚年生活中拯救出來,重燃生活的希望。孔嬤嬤此舉不僅拯救了盛老太太,間接也幫助了明蘭。

生活就是這樣,有時再聰明的人也會當局者迷,而身邊能夠有一個及時點醒自己的人,又是多麼的幸運。盛老太太老太太便是如此。

孔嬤嬤離開盛家時,如果讓孔嬤嬤總結在盛家傳道授業的成績,孔嬤嬤一定會不假思索地說,最大的成功就是幫助了聰明一世,卻糊塗一時的老姐妹盛老太太。

孔嬤嬤到盛家的第一堂課,揭開了生活的真諦,孔嬤嬤有此見識和她的經歷有關,更和她的悟性和生活態度有關。

天助自助者。生活就是這樣,沒有什麼理所當然,只有你想或者不想,如果你自己放棄,不再爭取,那麼沒有人能幫到你。

人生如同在山谷間行走,如果你自己不發出聲音,是聽不到山谷的迴響的。孔嬤嬤的話,何止對盛老太太,對任何人都有警醒和借鑑作用。

年華漸逝,顏值不在的我們,操勞半生的我們,面對即將到來的晚年生活,又將如何安排,如何選擇呢?

相關焦點

  • 《知否》原著:最讓人信服的人物不是盛老太太,也不是盛明蘭
    《知否》原著:最讓人信服的人物不是盛老太太,也不是盛明蘭文/無計讀書古今中外,高手從來都是來自人間。好像高手,大多都深藏不露,可一出手,必然威名遠震。被人熟知。有高手,像喬峰。遙想當年,北喬峰的名號一出,那可是威震四方。
  • 《知否》原著盛老太太:愛的太真,傷的太深,一輩子最對不起自己
    文/王家小山01 出身名門,為愛下嫁《知否》不管是劇裡還是原著裡,盛家老太太都是對明蘭最好的人!明蘭母親去世,是老太太把她養在跟前。那句「我們明丫頭有人疼」更是讓人淚目。盛老太太是整個知否裡,最讓人敬佩的老太太,這和她的事跡脫不開關係。
  • 知否原著:盛老太太中毒之後,盛家眾生相,盛紘虛偽,王家羞愧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裡詳細地描寫了盛老太太中毒之後的場景,盛長柏為給祖母討回公道,不惜怒懟外祖母,懲罰母親,對首惡——康姨媽毫不容情,堅持要嚴辦。屋內的局面劍拔弩張,一時難以控制,正在這時房媽媽派人過來稟報,說盛老太太醒了。
  • 知否:盛老太爺早逝後,盛老太太為何沒有改嫁,不過是為了一個字
    孔嬤嬤說過:你那會兒,要錢有錢,年紀還輕,勇毅侯老侯爺和夫人都健在,再嫁也不是難事,縱然金陵和京城不好待了,天高海闊找個遠處過日子就是了,男人一嫁,兒子一生,自己過小日子,豈不美哉?她沒有改嫁,卻選擇了過繼庶子為嫡子,撐起整個盛家,原因到底為什麼?
  • 知否原著:盛家的女兒不能做妾,這是盛紘和盛老太太的底線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裡有兩處情節,明確交代了盛紘和盛老太太堅持盛家的女兒不為妾,這種堅持非常明確,以至於和盛紘來往的同僚官吏們都很清楚,即使盛家的女兒們都很漂亮、盛紘官職還不高的時候,誰也不好意思當面向盛家提出這一要求。
  • 知否:盛家兩位老太太的教育理念值得你學習
    在小說《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盛家老太太是一位非常厲害的人物,出身高貴的侯府嫡女,心計手段都是一流的,堪稱小說內段位最高的宅鬥高手。但難能可貴的卻是她的心地善良,這樣的女子堅毅、果斷,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也會勇敢去追求。此外,盛老太太的教育理念也非常好,教育出的孩子都非常優秀,比如盛紘、明蘭。
  • 知否原著:盛老太太再次改嫁的夫家是名門望族
    盛府的老太太,是通毅侯的獨女,當時嫁給盛紘的父親,就是因為勇毅侯看中了盛父探花郎的前途,可惜自從盛老太太嫁到盛府以後,盛父龐妾滅妻,而盛老太太也因為行事太過於剛果,使自己的兒子也早夭了。其實在原著中,盛老太太的父親在盛父死去之後,就曾想要自己的獨女再嫁,可是由於盛老太太抵死不從,不惜與自己的母家——徐家斷絕了來往,這才有了盛紘今日的成就。
  • 《知否》原著盛老:盛府繁盛的核心-根正苗紅丨智慧的女人最好命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知否》中盛老太太就是盛家的寶。原著從一開始就講到盛紘只是一個官六品的泉州同知,何以在最後結局盛紘以從二品致仕?盛長柏,更是已入封名臣閣的兩朝元老,四次入閣,拜相,履及六部十省,門生故吏遍布天下,更因功勳卓著,死後聖上命兩位皇子扶棺送喪,真可謂榮寵一時。
  • 《知否》裡那個護盛家周全的盛老太太有怎樣的一生?
    盛家老太爺有了小妾。對小妾更加寵愛。 盛老太太對愛如此痴迷,不顧家人反對,如今被愛人辜負,怎能忍受。也和盛家老太爺勢成水火。 幾年過後,兒子被小妾害死早夭,盛家老爺猝死。小妾也死了。 那時的盛老太太也僅僅是20歲的年紀,以當時勇毅侯府的勢力,再次改嫁到名門大戶也不成問題,可是她的心死了。
  • 《知否》原著勇毅侯府獨女盛老太太:那「奮不顧身」愛情,太痛了
    原著中提到盛老太太出身於勇毅侯府,因此瞧厭了有爵之家男人的貪花好色,並深惡痛絕,於是選了個探花郎,誰知文官也沒好到哪裡去,新婚沒多久,盛老太爺就領了個美妾回來,還羞答答地解釋說是上峰所賜,不好推辭,還希望妻子很賢惠幫他照顧妾室。盛老太爺不知道盛老太太內心所想:與如意郎君,一生一世一雙人。
  • 翻開《知否》原著,我找到了盛老太太當年不改嫁的原因
    看過《知否》的小夥伴都知道,盛老太太是盛家的守護神。她守護了盛紘,守護了明蘭,為盛家的孫子輩找了兩門好親事,是她,在背後締造了盛家的繁華。當年的盛家老太爺寵妾滅妻,最後還間接地害死了自己的兒子,辜負了盛老太太的一腔真情。可為什麼在盛老太爺死後她不改嫁?
  • 知否原著:從盛長柏的婚禮過程,看看古代大家族的結婚流程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裡詳細描寫了盛家嫡長子——盛長柏的一系列婚禮流程,今天小編從盛長柏的婚禮流程,來看看古代大家族成親的系列流程。盛長柏是盛家的長子嫡孫,盛老太太和盛紘對長柏的親事,格外重視。長柏科舉之路十分順暢,逢考必中。
  • 《知否》原著盛家大老太太「至死恨不休」:女人的「恨」,有多長
    原著裡盛老太太死之前,還有其他的話:「紅兒,我的紅兒,都是娘不好,娘沒能護著你!紅兒,你放心,娘為你報仇了!那害了,害了你的賤婢,娘找到了。娘找出去了幾個省,找到了!她以為捲走了錢,就能快活了。哈哈哈,沒門!娘把她賣到了最下賤的煤井窯子裡去,她死後挫骨揚灰!
  • 《知否》原著盛老太太:夫妻離心,失去愛子,她犯了3個錯誤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在電視劇《知否》裡,盛老太太就很好地詮釋了這句話。她,是盛家的大恩人,沒有她,就沒有走向昌盛的盛家。為了讓盛華蘭在婆家的日子好過點,她請來了賀老太太幫盛華蘭調理,成功讓其生下了兒子;她與盛紘聯手,為盛長柏挑選了一門很合適的婚事,阻止了王大娘子拎不清的做法;她最為疼愛盛明蘭,為年幼喪母、無依無靠的她提供了最強大的庇護,將其教得知書達理、明辨是非、懂得管家,成為了盛明蘭最在乎的親人。 那麼,你們知道盛家的至寶盛老太太年輕的時候經歷了什麼嗎?
  • 知否:因為王氏有這些優點,盛老太太從不後悔給兒子盛紘娶了她
    原著了也提到過好多次,華蘭長得漂亮,主要是隨了父親盛紘,而如蘭就是因為隨母親王氏,所以在眾姐妹中長得最為平凡。正是因為看到康姨媽的美貌,所以明蘭偷偷地問祖母盛老太太:當初您為什麼不聘她做兒媳婦呢?盛老太太卻說,當時上門求親,並沒有說那個,是康姨媽自己隔著帘子瞧上了家世、相貌更為出色的康家的兒子。
  • 《知否》:作為盛家的幕後軍師,老太太為盛家做過什麼?
    《知否》就是這樣一部電視劇。雖然這部電視劇是盛明蘭是主角,但是盛家老太太、王大娘子、盛老爺、林小娘等人,都成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盛家老太太,她是盛家的幕後軍師,整個家族的興盛衰滅、每個人的悲歡離合,她都會在背後默默參與,在關鍵時刻給大家指點迷津,避免大家誤入歧途,為盛家的興旺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 盛老太太促成的三樁婚事,妥妥挽救了盛家的門楣
    《知否》中的祖母,給許多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著裡的盛老太太本名姓徐,是開國元勳勇毅侯的獨生女,身份非常的尊貴。就是這樣一個天之驕女,不顧世家望族的眼光,嫁給了商賈出身的探花郎——盛老太爺,原本老太太對婚姻還是十分憧憬的,她期盼能與自己的夫君琴瑟和鳴,恩愛一生,卻怎麼也沒有想到,盛老太爺竟是個寵妾滅妻的主兒,婚後不過兩年,兩個人就因為小妾的事情而爭吵不斷,生活、心理雙重壓抑的盛老太爺還沒活到四十歲,就因為一場風寒早早地去世了,夫君去世以後,盛老太太便轉了性,
  • 《知否》盛紘算不得好兒子,好丈夫,盛家老太太依然扶持是本性
    我是小小小美呀兒,喜歡點擊關注我盛家一門的興盛,包括宥陽老家大房(嫡支)從衰敗到崛起,盛老太太都起了決定性作用,和關鍵性作用盛紘這一支小說裡說得很清楚了,第一沒有讓金陵勇毅侯娘家嫁女兒給盛紘,小說裡雖未明確說明理由,但是從其他情節可以推測出盛老太太的用意,小說情節後來張桂芬曾經給沈國舅的本家遠親一個武將世家向盛家小兒子提親
  • 《知否》盛老太太下嫁到盛家?不存在的,她也有各方面的考量
    盛家雖然門第不如勇毅侯府,但是商賈人家並不窮,盛老太公挺有錢,三個兒子分家還各自都有宅子和財產。盛老太爺通過科舉實現了階層跨越,盛老太公對他也是另眼看待,宅子置在金陵而不是宥陽老家;盛老太太一過門就自己當家作主,只要盛老太爺不作妖,也是一門好親啊!盛老太太雖然低嫁,但是因她地位高貴,公公婆婆也不敢拿架子。
  • 《知否》原著:3個蘭欲進壽安堂,盛老太太出考題,唯明蘭過關!
    在《知否》中,盛家老太太撫養了年幼的盛明蘭,從此祖孫二人相依為命,情感至深,更是事事為明蘭謀劃,處處維護明蘭,將她放在心尖上寵著,也正是有了盛老太太撐腰,明蘭在盛家的日子才沒有那麼難過,但令很多人不解的是,盛家人丁也算興旺,除了待嫁的華蘭外更有墨蘭,如蘭,而為什麼偏偏選擇撫養明蘭這麼個不得寵的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