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一部古裝宅鬥劇,由趙麗穎,馮紹峰主演。
該劇主要是以女主明蘭的視角展開,通過對她經歷過的人物和事件的描寫,來進行人物的性格和命運的展現,從中看到每個人成長的過程和變化。
盛老太太
盛老太太是勇毅侯的嫡女,從小在父母的疼愛中長大,也因和靜安皇后投緣,經常被召喚進宮,看慣了宮中的爾虞我詐,也明白身為女子在宮中的不易。
少女時代的她,厭惡權貴之家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一心想嫁靠著自己能力有所成就的男子,所以才會不顧父母的反對,嫁給了商賈出身卻金榜題名的探花郎盛老太公。
然而,探花郎怎樣,低嫁又如何,還不是沒有逃脫被辜負的命運。
盛老太爺的寵妾滅妻,讓她的內心充滿了悲憤,她和盛老太爺鬧,以至於折損了自己的孩子,在她還在自我療傷時,努力撫平傷痛的時候,又得到了年紀輕輕的盛老太爺死於一場傷寒的噩耗。
可想而知,對於接連傳來的噩耗,她是怎樣面對的,也是怎樣將心中的那團火,一點點熄滅的。
孔嬤嬤說過:
你那會兒,要錢有錢,年紀還輕,勇毅侯老侯爺和夫人都健在,再嫁也不是難事,縱然金陵和京城不好待了,天高海闊找個遠處過日子就是了,男人一嫁,兒子一生,自己過小日子,豈不美哉?
她沒有改嫁,卻選擇了過繼庶子為嫡子,撐起整個盛家,原因到底為什麼?終究是她心中那個不願說出的情字。
用她自己的話說:
說不上什麼大義不大義的,不過全了與你父親的夫妻情義,總不好讓他百年之後墳冢悽涼。。。
失敗的婚姻,留給她的是傷痛。可是痛過之後,她選擇了面對,用一種別人都不能理解的方式,重振了盛家,不求大義,只求心安。
靜安皇后
盛老太太最崇拜的女子是靜安皇后,一個出身顯赫,生就美麗,自小聰穎,卻被盛名所累的女子。
盛老太太更是贊她:
她的品格像山崖上的雪蓮一般高潔無瑕。她不是輕信,而是待人真誠;她不是不懂機巧,而是不屑。
武皇帝喜歡她,她高興;武皇帝不喜歡她,她也自得其樂;她是個灑脫的人,卻無法逃離皇宮,也終被他人所害。她離世之後,武皇帝瘋了一樣的處罰宮妃不惜誅殺其滿門,只求真相。
可是悔恨,終究還是無法彌補那份已經失去的美好,那個蕙質蘭心的女子已經永遠地離開了,留下的,只有無盡的思念。
武皇帝最終隨靜安皇后而去,也許這才是他最期盼的吧,之後仁宗即位,他是武皇帝和靜安皇后的小兒子。
對於武皇帝的死,年少時的明蘭很是唏噓,而盛老太太講起來卻很解恨。也許這就是少女情懷和經歷過世事滄桑的長者之間不同的心境表現吧。
一個如此美麗和聰慧的女子也難逃被辜負的命運,這也是盛老太太對命運慢慢釋懷的原因。
孔嬤嬤
盛老太爺離世多年之後,盛老太太也慢慢認清了很多事,性格也變得和藹了,甚至在盛紘的一切走上正軌之後,她已然不在管事,只是退居其後,不問世事。
細細想來,盛老太太的性格又真是和靜安皇后很相似,她待人真誠,光明磊落,卻被奸人所害,痛失了孩子。人總是要經歷一些挫折,才會明白和懂得一些道理。
直到孔嬤嬤的到來,這兩個多年未見的閨蜜,聊了很久,看著多年的好友,一味的逃避現實,過得並不開心,孔嬤嬤很是擔憂。
孔嬤嬤說:
靜安皇后臨終前說了一番話,我今日送給你,——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咱們做女人的,一輩子不容易,但凡能做的都做了,後頭如何就看老天爺的意思了。父母生養不易,咱們如何也不能白白糟蹋了這一世,該怎麼過就怎麼過,有一天日子便過好一天。
孔嬤嬤最後還使出了殺手鐧,用明蘭開啟了盛老太太的希望之門。
孫輩
真正讓盛老太太改變心意,重新燃起對生活的憧憬和希望的,是明蘭。
這個年少無依的女孩,身邊可以依靠的只有她這個祖母。
小小的明蘭,有著靜安皇后的聰慧和豁達,她是真心的喜歡這個女孩,所以才決定將明蘭作為她後半輩子的精神依靠。
盛老太太對盛家殫精竭慮,為盛紘的仕途,婚事,孫輩們的婚事全都盡心盡力。
長柏哥哥對盛老太太的評價:
這世上親或不親,也難說得很。老爺並非祖母親生,我等兄妹更與老太太沒有血緣關係,可這些年來,老太太為這個家窮盡心血,一片慈愛純然肺腑。
可以說,盛老太太是有大愛的,她把畢生的心血都傾注給了盛家,只為了親情二字而已。
結語:
盛老太太是一位年高有德,睿智果敢的老人。
年輕時,為了一個辜負了她的男人,她用盡一生心血,終將他的家族振興,不只為全了他們夫妻之間的情份,也是為了紀念那段已然逝去的愛情。
她將明蘭養在身邊,她待明蘭以慈愛,明蘭待她以真誠。她是明蘭年幼無依時的庇護者,也是明蘭人生道路的領路人,更是明蘭在娘家最大的牽掛。
盛老太太的大愛,讓盛紘有了出仕為官的機會,讓他通過和王家聯姻獲得官場上的助力步步高升,也讓他的眾多子女有了好的歸宿,最終光耀了盛家的門楣。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凡事想清楚了,就去做,不論成敗,只為心安而已。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