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盛老太爺早逝後,盛老太太為何沒有改嫁,不過是為了一個字

2020-12-22 茉香觀娛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一部古裝宅鬥劇,由趙麗穎,馮紹峰主演。

該劇主要是以女主明蘭的視角展開,通過對她經歷過的人物和事件的描寫,來進行人物的性格和命運的展現,從中看到每個人成長的過程和變化。

盛老太太

盛老太太是勇毅侯的嫡女,從小在父母的疼愛中長大,也因和靜安皇后投緣,經常被召喚進宮,看慣了宮中的爾虞我詐,也明白身為女子在宮中的不易。

少女時代的她,厭惡權貴之家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一心想嫁靠著自己能力有所成就的男子,所以才會不顧父母的反對,嫁給了商賈出身卻金榜題名的探花郎盛老太公。

然而,探花郎怎樣,低嫁又如何,還不是沒有逃脫被辜負的命運。

盛老太爺的寵妾滅妻,讓她的內心充滿了悲憤,她和盛老太爺鬧,以至於折損了自己的孩子,在她還在自我療傷時,努力撫平傷痛的時候,又得到了年紀輕輕的盛老太爺死於一場傷寒的噩耗。

可想而知,對於接連傳來的噩耗,她是怎樣面對的,也是怎樣將心中的那團火,一點點熄滅的。

孔嬤嬤說過:

你那會兒,要錢有錢,年紀還輕,勇毅侯老侯爺和夫人都健在,再嫁也不是難事,縱然金陵和京城不好待了,天高海闊找個遠處過日子就是了,男人一嫁,兒子一生,自己過小日子,豈不美哉?

她沒有改嫁,卻選擇了過繼庶子為嫡子,撐起整個盛家,原因到底為什麼?終究是她心中那個不願說出的情字。

用她自己的話說:

說不上什麼大義不大義的,不過全了與你父親的夫妻情義,總不好讓他百年之後墳冢悽涼。。。

失敗的婚姻,留給她的是傷痛。可是痛過之後,她選擇了面對,用一種別人都不能理解的方式,重振了盛家,不求大義,只求心安。

靜安皇后

盛老太太最崇拜的女子是靜安皇后,一個出身顯赫,生就美麗,自小聰穎,卻被盛名所累的女子。

盛老太太更是贊她:

她的品格像山崖上的雪蓮一般高潔無瑕。她不是輕信,而是待人真誠;她不是不懂機巧,而是不屑。

武皇帝喜歡她,她高興;武皇帝不喜歡她,她也自得其樂;她是個灑脫的人,卻無法逃離皇宮,也終被他人所害。她離世之後,武皇帝瘋了一樣的處罰宮妃不惜誅殺其滿門,只求真相。

可是悔恨,終究還是無法彌補那份已經失去的美好,那個蕙質蘭心的女子已經永遠地離開了,留下的,只有無盡的思念。

武皇帝最終隨靜安皇后而去,也許這才是他最期盼的吧,之後仁宗即位,他是武皇帝和靜安皇后的小兒子。

對於武皇帝的死,年少時的明蘭很是唏噓,而盛老太太講起來卻很解恨。也許這就是少女情懷和經歷過世事滄桑的長者之間不同的心境表現吧。

一個如此美麗和聰慧的女子也難逃被辜負的命運,這也是盛老太太對命運慢慢釋懷的原因。

孔嬤嬤

盛老太爺離世多年之後,盛老太太也慢慢認清了很多事,性格也變得和藹了,甚至在盛紘的一切走上正軌之後,她已然不在管事,只是退居其後,不問世事。

細細想來,盛老太太的性格又真是和靜安皇后很相似,她待人真誠,光明磊落,卻被奸人所害,痛失了孩子。人總是要經歷一些挫折,才會明白和懂得一些道理。

直到孔嬤嬤的到來,這兩個多年未見的閨蜜,聊了很久,看著多年的好友,一味的逃避現實,過得並不開心,孔嬤嬤很是擔憂。

孔嬤嬤說:

靜安皇后臨終前說了一番話,我今日送給你,——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咱們做女人的,一輩子不容易,但凡能做的都做了,後頭如何就看老天爺的意思了。父母生養不易,咱們如何也不能白白糟蹋了這一世,該怎麼過就怎麼過,有一天日子便過好一天。

孔嬤嬤最後還使出了殺手鐧,用明蘭開啟了盛老太太的希望之門。

孫輩

真正讓盛老太太改變心意,重新燃起對生活的憧憬和希望的,是明蘭。

這個年少無依的女孩,身邊可以依靠的只有她這個祖母。

小小的明蘭,有著靜安皇后的聰慧和豁達,她是真心的喜歡這個女孩,所以才決定將明蘭作為她後半輩子的精神依靠。

盛老太太對盛家殫精竭慮,為盛紘的仕途,婚事,孫輩們的婚事全都盡心盡力。

長柏哥哥對盛老太太的評價:

這世上親或不親,也難說得很。老爺並非祖母親生,我等兄妹更與老太太沒有血緣關係,可這些年來,老太太為這個家窮盡心血,一片慈愛純然肺腑。

可以說,盛老太太是有大愛的,她把畢生的心血都傾注給了盛家,只為了親情二字而已

結語:

盛老太太是一位年高有德,睿智果敢的老人。

年輕時,為了一個辜負了她的男人,她用盡一生心血,終將他的家族振興,不只為全了他們夫妻之間的情份,也是為了紀念那段已然逝去的愛情。

她將明蘭養在身邊,她待明蘭以慈愛,明蘭待她以真誠。她是明蘭年幼無依時的庇護者,也是明蘭人生道路的領路人,更是明蘭在娘家最大的牽掛。

盛老太太的大愛,讓盛紘有了出仕為官的機會,讓他通過和王家聯姻獲得官場上的助力步步高升,也讓他的眾多子女有了好的歸宿,最終光耀了盛家的門楣。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凡事想清楚了,就去做,不論成敗,只為心安而已。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相關焦點

  • 翻開《知否》原著,我找到了盛老太太當年不改嫁的原因
    看過《知否》的小夥伴都知道,盛老太太是盛家的守護神。她守護了盛紘,守護了明蘭,為盛家的孫子輩找了兩門好親事,是她,在背後締造了盛家的繁華。當年的盛家老太爺寵妾滅妻,最後還間接地害死了自己的兒子,辜負了盛老太太的一腔真情。可為什麼在盛老太爺死後她不改嫁?
  • 《知否》:若是沒有長柏和明蘭,盛老太太這一生到底是為了什麼
    若是總結盛老太太的婚姻,四個字:蘭因絮果;若是總結她的兒女:個個無緣;若是總結她的結局:苦盡甘來。老太太本姓徐,作為勇毅侯獨女,她出身高貴,父母寵愛,是京城裡頭一份的貴女。圖片來源網絡,侵刪盛紘的父親盛老太爺年少有為高中探花,被徐大小姐一眼看中,不顧家世一股氣扎進了這段婚姻。
  • 知否原著:盛老太太再次改嫁的夫家是名門望族
    據原著中所寫,當時徐家已經給盛老太太找好了人家,是當時任閩浙巡撫,兩榜進士出身,可惜妻子早逝,成為了鰥夫。雖然年齡比盛老太太稍大一些,但好家世清白,只有兩個嫡女,一個庶子。並且是松江世族,可見其條件不知比盛父高出多少,並且也沒有什麼所謂寵妾滅妻的行徑。
  • 《知否》盛老太太:好女人福澤三代
    再看知否,發現盛家老太太那一輩中,盛家三個老爺都很沒出息的,大爺寵妾滅妻;二爺為色所迷;三老太爺雖健在,卻不成器,還為青樓女子贖身。盛家如今不論是在商場還是在官場,都順風順水,盛老太太起了關鍵作用。1 延續了盛家的威望盛老太爺去世後,盛老太太不惜和娘家翻臉,不改嫁,撫養了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庶子盛紘。盛老太太用自己的嫁妝,培養盛紘,為他考學做官四處打點。盛紘這個人,好色,這些年要不是老太太一直在背後提點他,他的仕途早就被自己葬送了。
  • 《知否》盛老太太下嫁到盛家?不存在的,她也有各方面的考量
    知否中祖母是一個極其睿智的女人,但他同時也是一個活的不容易的女人。在他的周圍充斥著為難,充斥著無可奈何。祖母出身顯赫。但他為了自己的愛情有著自己的那份堅持,為之義無反顧。祖母是一個「有故事」的女人!因為她一直都是用自己的善良和聰慧去「鬥」,她做的事情都離不開一個」理「字,所以她才能得到盛紘和大娘子的尊重,包括明蘭的性格也是像極了祖母,畢竟是祖母手把手教大了,自然是能夠得到她的真傳了!她貴為達官顯貴獨女,才華橫溢,為何下嫁盛家?
  • 《知否》為何與盛泓一家沒有血親的老太太受到一家人的愛戴和尊敬
    但是她把妾室的兒子視為己出,悉心照料,請人教他讀書識字,幫他娶妻生子,教育子孫,一心一意為盛家的後代嘔心瀝血,努力付出。01盛泓盛泓是盛老太爺妾室的孩子,當時盛老太爺寵妾滅妻,不顧盛老太太的反對,堅持寵妾,結果宅門爭鬥不斷,家族一直難以興旺。
  • 婚姻一塌糊塗的盛老太太,為何成最大的贏家?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明蘭的祖母盛老太太,看似是盛府最尊貴的人。但是,盛老太太和盛老太爺夫妻反目後,唯一的兒子也夭折了,整個盛府沒有她的血脈。那麼,為何說盛老太太是最大贏家?少女時代的盛老太太,頗有才情。在簪花筵上,遇到念了兩句酸詩的探花郎,就非他不嫁。不外是探花郎有才有貌,而盛老太太典雅大方。
  • 《知否》裡那個護盛家周全的盛老太太有怎樣的一生?
    正巧看到探花郎盛老太爺,她認為這樣上進的人和世家子混吃等死、靠祖宗的男人不一樣,加上盛老太爺皮相也好,所以一心要下嫁,只求夫妻和睦,琴瑟和鳴。可終究是一腔真情被辜負。 盛老太太為了自己的愛情,傷了父母的心。 她最終嫁給了自己喜歡的男子。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盛老太太,愛對了是愛情,愛錯了是一生
    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部電視劇裡面,盛老太太這個角色,令人印象深刻,在小小的明蘭喪母又遭遇父親漠視的那段晦暗無光的歲月裡,是她帶給明蘭溫暖和希望,在她的教導與薰陶之下,明蘭成長成為一個,端莊明理睿智從容的人。明蘭最後能擁有一個美好的人生,祖母功不可沒。
  • 《知否》:作為盛家的幕後軍師,老太太為盛家做過什麼?
    《知否》就是這樣一部電視劇。雖然這部電視劇是盛明蘭是主角,但是盛家老太太、王大娘子、盛老爺、林小娘等人,都成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盛家老太太,她是盛家的幕後軍師,整個家族的興盛衰滅、每個人的悲歡離合,她都會在背後默默參與,在關鍵時刻給大家指點迷津,避免大家誤入歧途,為盛家的興旺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 《知否》盛老太太跟長柏離開盛家後結局如何?
    盛老太太年輕時為了愛情低嫁盛家,盛老爺過世後,她沒有選擇改嫁,反倒決定留在盛家。之後老太太又把流落在外的盛紘接回來,將他撫養長大,並培養成才。老太太為了沒有血緣關係的盛紘,可謂是付出了很多。之後老太太又養大華蘭明蘭,對她們是嘔心瀝血,用心培養,京城中沒有哪個不誇讚老太太身邊長大的這個孫女的。墨蘭闖禍的時候,盛家的臉面都沒有了,但老太太為了盛家,乃至長柏長楓的前途著想,她豁出臉出去梁家為墨蘭說親。盛家有榮是老太太給的,盛家有禍是老太太自己扛著。這麼多年盛家因為有了老太太,才越來越好。
  • 《知否》盛紘算不得好兒子,好丈夫,盛家老太太依然扶持是本性
    我是小小小美呀兒,喜歡點擊關注我盛家一門的興盛,包括宥陽老家大房(嫡支)從衰敗到崛起,盛老太太都起了決定性作用,和關鍵性作用盛紘這一支小說裡說得很清楚了,第一沒有讓金陵勇毅侯娘家嫁女兒給盛紘,小說裡雖未明確說明理由,但是從其他情節可以推測出盛老太太的用意,小說情節後來張桂芬曾經給沈國舅的本家遠親一個武將世家向盛家小兒子提親
  • 《知否》原著勇毅侯府獨女盛老太太:那「奮不顧身」愛情,太痛了
    可惜這個夢想落空了,盛老太爺不是一個可以託付的人,他辜負了盛老太太。因為盛老太爺想要的是:仕途順遂、妻妾成群、妻妾和睦。盛老太太的悲哀卻源於太較真,她深愛盛老太爺,面對盛老太爺柔弱的妾室,只是跟盛老太爺鬧而不是私自整治妾室,因為心軟,因為真愛,因為清高,才導致自己的孩子夭折在看起來柔弱妾室的手中,才導致自己與盛老太爺夫妻反目。盛老太太還在閨閣時與靜安皇后、孔嬤嬤關係好,與賀家祖母是手帕之交。而這些人都是有能力、有見識、有手段的人。
  • 《知否》原著盛老太太:愛的太真,傷的太深,一輩子最對不起自己
    文/王家小山01 出身名門,為愛下嫁《知否》不管是劇裡還是原著裡,盛家老太太都是對明蘭最好的人!明蘭母親去世,是老太太把她養在跟前。那句「我們明丫頭有人疼」更是讓人淚目。盛老太太是整個知否裡,最讓人敬佩的老太太,這和她的事跡脫不開關係。
  • 知否:在盛老太太撫養過的四個孩子當中,只有兩個用真心回報了她
    盛老太太原是勇毅侯府嫡出的小姐,嫁給相貌英俊探花郎盛老太爺算是低嫁,她本以為婚後可以依靠娘家的背景在當時的盛家站穩腳跟,不料盛老太爺卻是個寵妾滅妻的主兒,不僅把管家大權交到妾室手上,還放縱妾室害死了盛老太太生下的嫡子,害得做了寡婦卻不願意改嫁的盛老太太,只能把盛紘收為養子當成依靠,
  • 《知否》原著:探花郎至死都恨盛老太太,較真的愛情,太痛了
    導語:盛老太太的人生是十分悲涼的,為別人做了一世的嫁衣,可回顧這一生,與娘家背離,丈夫寵妾滅妻,撫養長大的兒子也是涼薄之人。一切都是源於一個「愛」字,愛情裡最怕太「較真」,有時候,選擇放棄,又何不是另外一種豁達呢?
  • 《知否》盛老太太留在盛家的原因,讓人「意外」
    老太太年輕時對盛老爺一見鍾情,不顧父母反對嫁入沒有門面的盛家,導致跟家人翻臉。後來盛老爺走了,整個盛家就剩當時的老太太和小妾的兒子盛翃。當時的老太太還非常的年輕,並且身份又好貴,也沒有自己的孩子,年輕就做寡婦的她如果改嫁肯定還會遇到幸福。
  • 《知否》中,明蘭的祖母身份顯貴,為何會下嫁到盛家?
    在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盛家的當家主母,盛老太太可謂是劇中人人都尊敬的,這得益於她是勇毅侯府的獨女,身份異常之高貴。從電視劇中不難看出,盛老太太一生都很驕傲,那麼她為什麼會嫁到當時還不算大家的盛家呢?盛老太太是勇毅侯的獨生女,在宮裡都能說上話,盛家的多次危機都是盛老太太出面擺平的。
  • 知否原著:盛老太太中毒之後,盛家眾生相,盛紘虛偽,王家羞愧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裡詳細地描寫了盛老太太中毒之後的場景,盛長柏為給祖母討回公道,不惜怒懟外祖母,懲罰母親,對首惡——康姨媽毫不容情,堅持要嚴辦。屋內的局面劍拔弩張,一時難以控制,正在這時房媽媽派人過來稟報,說盛老太太醒了。
  • 盛老太太促成的三樁婚事,妥妥挽救了盛家的門楣
    《知否》中的祖母,給許多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著裡的盛老太太本名姓徐,是開國元勳勇毅侯的獨生女,身份非常的尊貴。就是這樣一個天之驕女,不顧世家望族的眼光,嫁給了商賈出身的探花郎——盛老太爺,原本老太太對婚姻還是十分憧憬的,她期盼能與自己的夫君琴瑟和鳴,恩愛一生,卻怎麼也沒有想到,盛老太爺竟是個寵妾滅妻的主兒,婚後不過兩年,兩個人就因為小妾的事情而爭吵不斷,生活、心理雙重壓抑的盛老太爺還沒活到四十歲,就因為一場風寒早早地去世了,夫君去世以後,盛老太太便轉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