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業「價格戰」白熱化,順豐龍頭岌岌可危

2021-02-07 中國新聞周刊


快遞市場或將出現寡頭格局


近日,「中國包裹快遞量超過美日歐總和」登上熱搜,據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介紹,2018年我國快遞總量達507億件,包裹快遞量超過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總和,今年我國快遞總量有望突破600億件。

 

「今年參與了3個大項目:脫髮、單身、快遞包裹量」,有網友自我調侃道。

 

看到這個話題後,也有網友查了下自己的網購記錄,「過去一年共下了85個淘寶單和46個京東單,貢獻了131個包裹。沒想到竟然買了這麼多。」

 

據國家郵政局,2018年我國人均快遞使用量36.4件,而2014年僅為4.2件,四年之間,人均快遞使用量增長近8倍。


圖/中國郵政局網站截圖

 

價格戰愈演愈烈

 

在包裹量即將突破600億件的2019年,據觀研天下預計,我國網絡零售交易額也將突破10萬億元。


近幾年得益於電商的快速發展,快遞市場規模也水漲船高。2018年中國快遞業務量為507.1億件,業務收入6038.4億元,自2010年以來,中國快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的年複合增長率在40%左右,與此相對應的是,其間中國網絡購物規模43.77%的年複合增長率。據機構研究,2018年電商快遞件佔快遞業務量比重已超過80%。


電商的持續繁榮,為快遞行業源源不斷地輸送能量。而快遞行業的持續競爭和優化,也在進一步反哺電商。


中國新聞周刊根據國家郵政局數據測算,在2010年,發一件快遞的成本在24元到25元,而到了2018年,發一件快遞的成本只有12元左右,降幅超過一半。電商和商家發貨的成本,也進一步降低。


數據來源:國家郵政局

 

降價是快遞公司搶佔市場份額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然而,在單件快遞成本降幅不及單票收入(單件快遞的收入)降幅的背景下,快遞公司的利潤被侵蝕,頭部快遞公司的業績也出現下降。


據西南證券研報,2019年上半年,中通、圓通、韻達和申通快遞單票收入分別為1.74元、3.19元、3.3元和3.19元,同比分別下降 0.18 元、0.38 元、0.04 元和 0.04 元。今年上半年,單票收入降幅較大的中通和圓通業績不甚理想,出現下滑,淨利潤同比下降0.37%和4.04%。


但今年上半年,順豐單票收入為23.62元,同比提升0.93元,單票收入顯著高於行業平均水平,上半年順豐淨利潤同比增長40.35%。


 圖/西南證券研報


物流協會研究員楊達卿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單票毛利率下降是快遞行業價格戰的結果,隨著通達系(中通、圓通、申通和韻達,以下均簡稱「通達系」)快遞品質上行,以及今年順豐向下拓展電商快遞,頭部企業在電商快遞件的市場份額爭奪戰更為激烈,「以價換量」的價格戰仍是最直接有效的戰術。


隨著物流行業數位化和智能化的提升,物流行業成本還會再下降。新零售專家鮑躍忠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未來物流行業將通過技術、供應鏈和物流鏈,推動行業效率進一步提升,進一步降低成本。


據最新公告,今年8月份,快遞上市公司的平均單票收入為11.63元,同比下降2.4%。除了韻達,頭部快遞公司的單票價格都在下降(中通未公開),其中韻達、申通、圓通和順豐的單票收入分別為2.76元、2.72元和21.65元,同比下降13.48%、16.82%和6.36%。


頭部快遞公司大幅降價的邊際效益如何?是否賠本賺吆喝?三季報或將見分曉。

 

三分天下

 

目前,由於快遞行業競爭呈現同質化,低價優勢對客戶的吸引力更為明顯,龍頭順豐的市場佔有率在不斷下降。


據西南證券研報,今年上半年,順豐的市場佔有率下降至7.3%,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市場佔有率排名第六,位於通達系、百世之後。而通達系和百世的市場佔有率集體上升。今年上半年,5家快遞公司合計市場佔有率在71.1%,目前中通的市佔率19.3%,位列首位。


「順豐在較長一段時間,疏遠電商快遞市場,一定程度上存在戰略誤判」,楊達卿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之前順豐不介入電商快遞,主要擔心被拉低毛利率和影響品牌定位,但電商件市場也有大量高端需求,當順豐放棄這些市場,就給了通達系上行空間」。


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快遞行業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快遞公司分為:阿里系(通達系+百世)、順豐和非阿里順豐系。


阿里巴巴是國內最大的電商,在終端快遞上也「大手筆」投資布局。目前快遞行業中,通達系和百世5家公司,均納入了阿里和菜鳥的智能物流體系中,也被默認為是阿里系。


今年3月份,阿里以46.6億元間接入股申通後,7月份再度以99.82億元的價格,獲得申通快遞約31%股權的購買權,如果成功實施購買,阿里巴巴將成為申通的實際控制人。此前,阿里已經控股百世,入股圓通和中通,而韻達早已是菜鳥的合作夥伴。據媒體報導,阿里和拼多多都有意向投資韻達。


楊達卿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因為通達系、百世與天貓、淘寶的業務深度捆綁,合力搶佔賽道形成對順豐的卡位,使得順豐市場佔有率下降。但順豐仍是品質認可度最高的本土企業,一旦降價相對容易分食通達系快遞的客戶。


今年5月份,順豐推出專供電商快遞的特惠專配等新產品。公司稱,中國快遞業的快速增長主要原因在電商快遞市場,新產品打破原有產品價格局限,填補價格區間空白,不斷貼近市場競爭。


「但順豐降價還需要把握一個平衡點,這個平衡點在於能多大程度保障換道投入。順豐要得到的或許不只是通達系的訂單,而是在數字物流時代的主動權」,楊達卿表示。


不抱大腿的順豐顯得特立獨行,但是被孤立的危機也在步步緊逼,除了市場佔有率,順豐的業績也出現了波動,被通達繫緊追,快遞龍頭的位置看似岌岌可危。


2018年,順豐淨利潤為45.56億元,同比下降4.57%,營業收入為909.43億元,同比增長27.6%,營收和淨利均位居快遞公司首位,但增幅遠遠落後通達系。


去年,通達系公司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實現了超30%的增長,其中,中通以43.83億元的淨利潤位居通達系首位,與順豐只有1.73億元的差距,成為淨利潤最有可能超越順豐的公司。


寡頭格局?

 

隨著拼多多、社區拼團等社交電商的崛起,下沉市場釋放了低線城市和社區居民強大的購買力,顯著拉動低線城市快遞業務量。據研究機構測算,2018年拼多多約帶來94億件電商快遞包裹,成為行業內除了阿里系以外最大的電商快遞件來源。


「未來快遞行業的增長點主要在下沉市場、跨境電商和即時物流,這三方面將成快遞公司的新戰場」,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下沉市場中的電商快遞對價格十分敏感,通達系快遞以低價競爭優勢,迅速搶佔了市場份額。2013年和2014年,順豐曾嘗試與電商合作,但由於賠錢賺吆喝,2014年順豐業績大幅下降。今年再次放下身段,擁抱下沉市場的順豐,能否一帆風順?


除了進軍電商快遞,近幾年順豐早已進行了橫向領域試水,拓展多項新業務。


目前順豐的新業務包括快運、冷運及醫藥、同城即時物流、國際業務和供應鏈業務。其中,快運業務已經成為順豐第二大營收來源,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0.72億元,營收佔比為10.13%,公司預計2019全年有望突破百億。


然而,在即時物流上,順豐有京東物流這個強勁的對手,在國際業務上,順豐或無可避免地面臨著阿里系的猝擊。今年4月,順豐才剛成為網易考拉認證物流服務商,而9月初,網易考拉就被天貓收購。天貓和網易考拉合併之後,佔據了跨境電商超一半的市場份額。


關於順豐和網易考拉的合作,順豐相關人士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目前尚未有任何信息對外披露」。但8月底,在接受機構調研時,順豐坦稱「國際板塊方面,由於市場的不確定性,公司對產品做出調整,收入存在一定波動。」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解筱文認為,在拓展下沉市場和多點出擊中,順豐應該穩定既有業務發展,要切實防控戰略失誤,確保服務品質,始終保持良好品牌形象和自身獨特優勢。


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快遞公司排位是否會變尚未可知,但毫無疑問,頭部快遞公司的市場份額將持續提升,行業整合也將隨之而來。換句話說,老大和老二打架,最後行業的老三和老四都消失了。


楊達卿認為,頭部企業「邊打邊換道」,通過價格戰贏得主動權,順勢藉助資本推手轉向智能物流。在智慧物流的賽道上,將洗掉一些造血能力不強的快遞企業,進而實現快遞資源集聚,而這種資源集聚或將不是少數單體企業一枝獨秀,而是類似「菜鳥網絡+快遞集群」等超級生態圈的資源集聚。


解筱文亦表示,價格戰進行到一定程度,快遞頭部企業市場權重不斷增強後,必然將實現企業新的整合兼併。在電商市場博弈和自然調節中,快遞龍頭優化運營模式,加強技術創新提質增效,將向更高質量發展邁進。


值班編輯:莊夢蕾

推薦閱讀

秦光榮被開除黨籍:大搞迷信活動,大搞權錢交易

相關焦點

  • 價格戰白熱化 A股四大快遞巨頭7月單票收入跌幅超20%!誰能笑到最後?
    原標題:價格戰白熱化!A股四大快遞巨頭7月單票收入跌幅超20% 摘要 【價格戰白熱化 A股四大快遞巨頭7月單票收入跌幅超20%!誰能笑到最後?】
  • 快遞業進入淘汰賽 單票收入大幅下降、價格戰仍將持續
    2019年至今,快遞行業經歷著頗為激烈的價格戰。快遞行業的價格戰會如何演進,快遞行業未來發展格局又會如何?  價格戰硝煙瀰漫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今年中國對快遞服務的需求量大幅增長,同時也加劇了這場市場份額的殘酷爭奪戰。
  • 快遞業陷價格戰泥潭,一單只賺2毛5?快遞究竟是不是越便宜越好?
    快遞行業的競爭愈演愈烈,不斷加劇的價格戰使得快遞員更忙了,快遞員為什麼反而收入降了?原來,價格戰降低了源頭的收件價,面單收入、中轉費、運輸費用基本固定,最終會使剩餘的派件費相應減少。減少的兩部分,正是快遞員的利潤來源。
  • 快遞業進入淘汰賽 單票收入大幅下降
    2019年至今,快遞行業經歷著頗為激烈的價格戰。快遞行業的價格戰會如何演進,快遞行業未來發展格局又會如何?價格戰硝煙瀰漫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今年中國對快遞服務的需求量大幅增長,同時也加劇了這場市場份額的殘酷爭奪戰。
  • 快遞價格戰如火如荼 單票價格逼近2元
    來源:證券時報作者:陳靜 曹晨快遞行業高景氣度下,價格戰也越發激烈。2019年至今,快遞行業經歷著一場頗為激烈的價格戰,並對相關企業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從國內主要快遞上市公司前三季度業績來看,除順豐控股與圓通速遞業績保持增長態勢,其他快遞公司業績均出現大幅下滑。
  • 雙十一的電商快遞賽道擁擠,順豐與四通一達們的價格戰
    從已經上市的中通、圓通、申通、韻達以及百世還有順豐等等公布的年報和經營狀態來看,不同的經營模式帶來競爭局面也不同,從順豐的量價其發以及自營模式,票單價遙遙領先與通達系,通達系在電商低價包郵狀態下的競爭格局由來已久,產品和服務端的不斷升級改造,但是也難以上到順豐的價格區間。
  • 進擊的快遞業:件量大增、低價肉搏、走向分化
    隨著二三線快遞公司逐步退出,龍頭快遞企業市佔率持續上升,而新玩家的入場讓價格戰在今年愈演愈烈。在更激烈的市場競爭下,今年,一線快遞企業之間的分化也更加明顯,有的公司虧損擴大,困境之下選擇砍掉影響利潤的業務,聚焦快遞主業;有的公司一邊應對價格戰,一邊持續發展新業務,向綜合物流服務商邁進。
  • 快遞價格戰:投訴快遞不上門,快遞員:就賺幾毛錢
    豐巢最大的股東是深圳明德53.72%,王衛持有明德99.9%的股權,豐巢第二大股東是順豐,簡而言之,豐巢就是豐順的,既不想派件,又要多收錢,引起了眾怒。豐巢收費問題就是反映出了中國快遞業的價格戰已經進入了你死我活的階段。
  • 密集融資囤糧,阿里、京東、順豐三系快遞還有決戰
    快遞業頭部之爭愈發激烈,一個明顯的信號是,雙十一前夕通達系快遞正在緊急囤糧。  9月24日,圓通速遞公告稱,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獲證監會受理。據悉,圓通速遞本次定增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45億元。另一邊,根據各大快遞企業上半年發布的財報,平臺單票價格都在下滑,「價格戰」也愈演愈烈。  在阿里巴巴的物流板塊中,包含旗下菜鳥物流和「通達系」。通過投資參股等形式,菜鳥先後入股了百世、圓通、中通、申通、韻達,並在近兩年逐漸增強了持股份額。  有行業人士分析,隨著阿里方面對「通達系」的進一步注資,順豐系、京東系和整個菜鳥系勢必會在快遞物流市場的爭奪上大戰一場。
  • IPO恰逢快遞價格戰,「四通一達」包裝供應商痛失大客戶訂單
    天元股份誕生在了中國快遞行業發展最為迅速的時代,依託爆發增長的訂單需求量快速發展,卻在上市之際遇到了快遞行業近年來最為激烈的價格戰。身為產品高度聚焦的快遞龍頭企業供應商,下遊客戶的一舉一動,都將牽動著天元股份的發展前景。
  • IPO恰逢快遞價格戰 「四通一達」包裝供應商天元股份如何才能避免...
    天元股份誕生在了中國快遞行業發展最為迅速的時代,依託爆發增長的訂單需求量快速發展,卻在上市之際遇到了快遞行業近年來最為激烈的價格戰。身為產品高度聚焦的快遞龍頭企業供應商,下遊客戶的一舉一動,都將牽動著天元股份的發展前景。
  • 【解局】順豐遭遇「陣痛期」,未來何去何從?
    老鬼邀您閱前思考在中國快遞業龍頭競爭階段,每種商業模式都要適應消費和製造業所帶來的綜合物流服務的機遇和挑戰。來源:長江證券作者:原文標題《陣痛期的順豐:不斷擴展行業邊界才是真龍頭?》;文中觀點不代表本帳號立場,僅供參考1993年,順豐成立,做的是中港兩地件,主要是商務件、文件和樣品。2002年把總部搬到深圳以後,順豐確定了直營的經營模式。
  • 順豐、京東、菜鳥「三國殺」
    2017年2月順豐稱帝上市,國號"SF",菜鳥挾天子以令諸侯,尚未亮明國號,尚以漢室示天下 。京東已具帝王之相,但由於疫情、貿易戰,一再推遲登基時間。今快遞天下已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快遞業「三巨頭」正相互攻守、尋求結盟,分別代表重構物流產業鏈的三個方向。
  • 電商快遞:懸在順豐頭頂的雙刃劍
    實際上,一直走「高端路線」的順豐,在增長遇上瓶頸之後,電商件業務成了幫助順豐更上一層樓的重要助推力,當前的財報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與此同時,電商件毛利低仍然成為拖累了順豐盈利能力的「元兇」,一季度順豐的盈利能力同比下滑28%。顯然,電商件業務是把「雙刃劍」。
  • 申通快遞:湖北一季度業務量僅佔全網0.94% 不排除與順豐國際機場合作
    圖片來自:申通快遞官網隨著順豐國際機場在鄂州的推進建設,申通快遞未來是否會入駐順豐國際機場呢?對此,陳向陽表示,「航空資源在快遞業屬於公共資源,隨著順豐國際機場的推進建設,公司不排除與順豐國際機場進行合作。」不同於順豐的直營模式,申通快遞主要採用「中轉直營、網點加盟」的經營模式。
  • 快遞業全面入冬,順豐、京東及其他,寶寶心裡都苦啊!
    1999年以前,為了迅速擴張配送網絡,順豐每開闢一個市場都會註冊成立新公司,由加盟商承包,除上繳一定利潤外自負盈虧。這種模式下,各地順豐與創始人王衛之間形成了類似割據諸侯與皇帝的關係。這也是所有民營快遞公司優先採用的方式。在初期,各地順豐展現出一起「搶地盤」、「打江山」般的擴張積極性。但久而久之,「諸侯」們各自為政,統籌管理無門。
  • 順豐快遞員的工資為什麼能這麼高?
    有這麼個笑話,說的是順豐快遞員在路上遇到了車禍,翻身爬起來,先是看了看貨物有沒有損壞,再看了看騎的電瓶車有沒有損壞,確認無誤過後就騎上車走了,完全忘記了自己頭上正在噴射的鮮血。這是個笑話,但也是個事實,順豐快遞員在運送過程中的的拼命在業界是出了名的,為什麼?工資高啊!順豐的高工資是業界出名的,一般遞送人員月薪都在三四千,但在順豐五六千很平常,有經驗的八千一萬也不算高,月薪1.5萬也不算特別。那麼問題來了,順豐的快遞員,工資憑什麼這麼高?
  • 快遞業雙十一異動:順豐、極兔、眾郵、中通紛紛行動,新的貨運大網...
    進入10月,順豐新組建的加盟制快遞網絡豐網已經在個別地區開始試點啟動,這是今年新組建的第三張快遞網絡,其他兩張是在今年上半年組建的極兔快遞和眾郵快遞。半年時間出現三張快遞網超出了市場的預期,此前數年快遞二線品牌逐漸被擠出市場,格局漸趨穩定,普遍的判斷是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
  • 【混戰】快遞江湖的變與不變:順豐已不是那個順豐,通達也不是原來的通達…
    儘管資本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業務上卻依然爭得不可開交,背後是中國快遞業爆發式增長到今天,各個參與方在思維方式和發展模式上出現的分歧。當「通達系」的快遞加盟商們還在為爭奪一個電商包裹拼得你死我活的時候,順豐卻早已嘗試在倉儲、供應鏈等綜合物流服務領域的布局。
  • 半路殺出程咬金:德邦布局快遞業 並非只要一張「入場券」
    易建聯在廣告片中出演德邦快遞小哥1996年創立的德邦是物流行業「老人」,但卻是快遞業新銳。德邦2013年布局快遞業務,彼時市場已是順豐、三通一達的天下。但晚入局不代表沒有機會,相反,市場需要德邦快遞這一汪活水。2012年,崔維星也有疑慮,「我以前在零擔市場,每年增長60%,5年下來就能增長10倍,我為什麼要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