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秀華:活著,拒絕大詞

2021-01-13 騰訊網

「我會告訴他們:多讀書。閱讀是有力量的,它會讓人的心真正沉靜下來。只有心靈沉靜了,才會感受到真正的喜悅。」

活著,拒絕大詞

文/餘秀華

第一個詞:苦難

這一年裡,我到過了許多地方,見過了許多記者,以及和我一樣喜歡詩歌的朋友,他們或者在採訪的時候,或者是在我演講的時候提出問題:

你是怎樣把苦難轉化成為詩歌的?是以什麼樣的心態面對生活的苦難?

說真的,「苦難」這個詞的確會讓人陶醉:好像一個經歷過苦難的人就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他的生活態度不會錯到哪裡去。苦難之所以成為苦難,它已經去偽存真了。

還有一個意思仿佛就是:我是從苦難裡出來的,我經過的苦太多了,我以後再犯錯也是可以被原諒的。

有多少人在苦難之中始終保持自省,有多少人經歷過了苦難之後依舊不會自憐呢?

我對「苦難」這個詞充滿了敬意,但是如果說我的生活本是苦難的,我則有了警惕。

是的,生活很苦,也很難,這個難是困難的難而不是災難的難。我以為活著的、還在呼吸的人,無論什麼樣的際遇都不能叫「災難」。因為選擇權在你的手裡,你隨時可以逃之夭夭或者自殺,沒有人強迫你在這個世界上一直活下去。

苦難能夠被轉化為詩歌,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它給了我們書寫的可能性和途徑。

但是反過來,苦難依舊是苦難的本身,我們的書寫並不會減少它,不會讓它得以改觀。生活的難處對一個人心靈的影響就形成了苦難,書寫出來只是說出來而已,但是它依舊在那裡。

有一些時候,我覺得苦,苦不堪言,沒有任何人可以幫助我,於是非常絕望。而人之所以會絕望是因為她有過希望,而希望往往是求而不得的欲望。

往往這個時候我就會用生命的本質來勸解自己:活著,有飯吃,有衣穿。好了,這就夠了,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了。既然最重要的事情還在,其他的就不要那麼計較了。人,不能貪心。

這個世界上,活得痛苦的人太多了。而所有的痛苦都是有根源的,這個根源其實很容易找到。很容易找到的東西當然不會有多好了。

我們的痛苦還在於我們生命的短暫,在於這個短暫的過程裡生命值不能被最高限度地利用。而苦難是從另一個方面成全了生命的價值,所以,謝謝命運的安排。

我十分想問:你以什麼標準來判斷我的生命就是苦難的呢?首先是因為殘疾?

對,殘疾是一個不能忽視的詞,它左右了一個人的身體,因而也改變了一個人靈魂的走向。我覺得人的身體如同一個實驗體,它提供了不同的版本,看看能夠把靈魂往哪個方向帶。

不可否認:殘疾的身體帶來了許多麻煩,失去了許多的可能性。但是有一件事情是公平的:這個身體裡的靈魂對外界的感受不會比別人少,這是至關重要的一件事情。

真正的喜悅都是來自靈魂深處,而不是外界。但是正因為這沒有削弱的感悟能力,加上身體的困擾,就形成了深深的哀愁。

我想,生命裡有無法拒絕的哀傷,經歷了這麼多事情,這哀傷還是如影隨形。但是這是苦難嗎?不是。一個人怎麼可能沒有哀傷呢?

所以,我沒有太多的苦難告訴你,你也不可能在我身上找到打發苦難的方法。

我只想活著,咬牙切齒,面目猙獰。

第二個詞:堅強

這個詞不是一個貶義詞,而如果用在一個女人或者一個殘疾女人的身上,它肯定就不是一個褒義詞。

從這個詞的詞性和組合來看,它堅硬而冷漠,它是兩隻盯著你看而沒有任何表情的眼睛。如果這個詞盯著你看的時間長了,你一定會緊張、厭惡。

生活是一件自然不過的事情,而「堅強」是強加在一個人身上根本說不清楚的感覺。而什麼樣的人的表現會更容易給人這樣的感覺呢:首先肯定是生活困難的人,比如我。

我太符合這個標準了:我身體殘疾,婚姻不幸,生活在農村;而現在,我媽媽病了。說真的,這些事情我也無能為力,我也只能望著它哭,我甚至想逃離這所有的事情,脫胎換骨。

我能怎麼辦呢?我根本沒有辦法,毫無辦法啊。但是我還不想死,我得活著。因為活著,我就必須承擔這些事情,這是被動的而不是主動的選擇。

沒有誰會主動選擇困難,除非那個人是神經病。因為這樣,我就堅強了。

堅強這個詞是讚美,但是翻開被讚美的對象,有哪個不是鮮血淋漓呢?堅強不是別人能給你的一頂桂冠,而是你面對生活迫不得已實實在在的一種態度。

一個堅強的女人從根本上來說也是不幸的。因為她柔弱的肩膀得不到任何依靠,如此,甚至說她的生活是失敗的了。

幸運的是生活的失敗既不可恥也不可怕,正因為這樣的失敗,她的人生就明明白白地擺在了那裡。而我們的人生不是為了給誰看,也不是為了取悅誰。

所以,堅強關乎我們自己,是我們自己靈魂的對照。而這裡的堅強就摒除了外界的看法和自以為是。我們所堅持的東西一定是我們喜歡的,因為喜歡,所以堅持,堅持久了就成了堅強。

我突然想到,當別人說我們堅強的時候,我們還是默默認了吧,沒有什麼好辯論的,也沒有必要無聊到讓別人來了解你那些破經歷。你的經歷不可能成為榜樣,也犯不著讓人來噓唏嘆息。

所以,不要說我有多堅強,我不過是死皮賴臉地活著,而且活得並不那麼光彩。

第三個詞:榜樣

見的人多了,自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說法,無論批評還是讚美,人們都喜歡用一些詞語來界定你,不管對不對,他們的心裡總需要一個評價。

於是就聽見說:餘老師,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這句話說出來總是讓我冷汗淋漓。我不就是一個寫了幾句詩的農村婦女嘛,怎麼可能成為別人的榜樣?於是榜樣這個詞在我這裡也形跡可疑了。

我從來就沒有一個榜樣,也就沒有從任何一個榜樣身上獲取過力量,如果曾經的青春因為沒有榜樣而有所欠缺,那就讓它欠缺著好了。

雷鋒沒有成為過我的榜樣,張海迪也沒有。小學的時候專門買了一本《雷鋒日記》來看,也沒有什麼感動。小學老師說我是張海迪,我一下子就跳了起來:我是餘秀華,我不是張海迪。

我說不清楚這天然的抵抗從何而來,只是隱隱覺得:我不可能做到他們的事情,我的生命歷程不可能和他們一樣。

在不同的場合裡見過不同的殘疾人,他們的家人會對我說:餘秀華,在那麼艱難的環境裡,你是怎麼堅持到現在的,那你能給他們一些建議嗎?

我老老實實地回答:我沒有。

我的的確確沒有。且不說我能有今天是一種偶然,當然這偶然裡也離不開我的努力。這裡就有了一個詞:努力!

努力是一種生活態度,與榜樣沒有什麼關係。避開偶然不說,哪怕是一種必然,甚至有跡可循,但是依然無法給任何別的什麼人提示和建議。

每一個生命都是不可複製的。一個生命是無法成為另一個生命的榜樣的。我相信能夠影響別人的只是一個人的生活態度:而生活態度能夠有效地左右自己,需要長期的磨鍊和反覆對自己的提醒。這是一個內修的過程,沒有一個榜樣能夠影響你。

我不相信榜樣的力量,我也不希望成為別人的榜樣。我不知道有沒有希望自己成為榜樣的,但是一個人如果成了榜樣,他本身就是可悲和可疑的了。你的人生被別人複製了,這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情。

其實更多的時候,我們在具體的苦難面前是無能為力的,生活具體到日常的許多細節,榜樣就會退得遠遠的。

榜樣總是有一些詩情畫意的感覺,而生活是實實在在的水深火熱。我們有時候甚至不知道拿自己怎麼辦,又怎麼可能去影響別人?

我們需要榜樣,是因為我們在遭遇痛苦的時候不知道怎麼辦,我們找不到一個有效的途徑,所以需要一個參照。而終於找到一個似是而非的參照,會發現這個參照也行不通啊。

我會告訴他們:多讀書。閱讀是有力量的,它會讓人的心真正沉靜下來。只有心靈沉靜了,才會感受到真正的喜悅。

無論多麼不堪的身體和生命,我們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這獨一無二就已經值得萬分珍惜了,何必祈求更多呢。

我不知道這些是不是強詞奪理了,幸運的是我不是誰的榜樣,可以胡說八道。

第四個詞:目的

到最後,會發現人生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目的。如果人生真有目的,那會是怎樣一個目的呢?

生命的終結是死亡,這與人生是沒有什麼關係的。生活的過程裡,會有大大小小許多目的,唯獨人生是沒有目的的。

也許正是因為人生沒有目的,所以我們常常感到生命的虛無,除了生命的本身,再沒有其他的東西可以真正進入我們的生命,無論怎麼努力,好像所有的力都使在空處,找不到一個著力點。

這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情。但是誰也不知道生命之後的死亡是什麼,是不是面對相同的或者更大的虛無,所以我們只能夠苟且於世。

人生不是一個目的,我們為什麼還要活著,還要計較說不清的榮辱得失,我想,這大概是在無聊的人生裡對抗虛無的一個遊戲。

有時候我感覺生無可戀,恨不能立刻死去,但是轉念一想:死是註定的,一個人不用那麼著急,哪怕名利盡毀,我們還有生命和自己遊戲。於是所有的問題在無法解決的時候得到了解決。

人生不是一個目的,所以我們可以活得輕鬆一點了,我們常說:人就應該活得飛揚跋扈,但是真正能做到飛揚跋扈的確非常難,社會畢竟有它的次序,而這次序必然或多或少地制約著我們,一個人不可能完全脫離他的社會屬性。

我以為生活的目的就是生活的本身,如同愛就是愛的本身一樣。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但是一定有無緣無故的愛。沒有目的的東西大多數都是美好的東西,因為它是純粹的,純粹是快樂的根本。

於是我想到,現在的文明帶給人的是便捷,帶給人心靈和精神的是損傷。

詩歌的書寫也是一樣的:有目的的書寫一定是可疑的。我感覺寫作的本身不能成為寫作的目的。我寫詩只是因為我喜歡它,而這喜歡正是寫作的目的。

為什麼寫作?喜歡是唯一的理由。喜歡的本身就是目的了。詩歌是把想說的話說出去,而生活不過是把想過的日子過下去而已。

人生沒有目的,但是人卻可以有許許多多的小目的:比如寫完一份稿子,比如去看看風景。這些小小的目的總是讓人身心愉悅,但是它們還是為沒有目的的人生服務的。

就是所有有效的行為都是為無效的人生服務的,這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是所有不可思議的事情總是存在高度隱秘的合理性。

所以我愛死了這說不清道不明的一生。我愛著人生裡湧現的驕傲和低處的迷霧。我感謝我自己卑微而鮮活地存在。

文章來源:餘秀華散文集《無端歡喜》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致力於人文常識分享,文章內容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圖文根據公開資料編輯,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餘秀華:我對「苦難」這個詞充滿了敬意
    餘秀華的話:我身體殘疾,婚姻不幸,生活在農村;而現在,我媽媽病了。說真的,這些事情我也無能為力,我也只能望著它哭,我甚至想逃離這所有的事情,脫胎換骨。 我對「苦難」這個詞充滿了敬意 這一年裡,我到過了許多地方,見過了許多記者,以及和我一樣喜歡詩歌的朋友,他們或者在採訪的時候,或者是在我演講的時候提出問題:你是怎樣把苦難轉化成為詩歌的?是以什麼樣的心態面對生活的苦難?
  • 餘秀華的詩歌《捂不緊,內心的風聲》賞析
    ,生活是一種修飾一直低於風聲多年後,一個埋我的人被指定這些年,我偶爾想一想死亡的事情把活著當成了一種習慣>成名前的餘秀華以沉靜之心態寫生活之艱苦,以向上之進取寫生活之翹盼,這和成名後的餘秀華以譁眾之姿寫情詩,以向下之意曲解唐詩是截然不同的。
  • 搖搖晃晃半生,富了的餘秀華比瘋了的食指活得更像個人
    食指不知道,而今,當詩的力量還不如個屁響,批評搖搖晃晃的餘秀華,是心殘的打身殘的。一個因為腦癱,走路歪歪斜斜、口角歪歪斜斜、家裡窮到近乎家徒四壁的女人,活著,是別人口中免不了的笑話。她還寫詩!更是一個天大的笑話。為了讓她活著,餘秀華不到20歲就被嫁給了一個大她很多歲的丈夫。
  •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覺的餘秀華,如今在幹嘛?
    同時我還要說,在近代的詩壇,我覺得餘秀華是寫得最好的。二、搖搖晃晃的走著,尋尋覓覓地活著,她並不卑微餘秀華,出生時因缺氧造成腦癱,剛來到這個世上,上帝就讓她殘缺不全。六歲前不會走路,只在四方的泥地上爬來爬去,六歲以後勉強學會了走路。也只能搖搖晃晃。不知摔過多少回,拄毀過多少根拐杖。
  • 《搖搖晃晃的人間》餘秀華直面人間疾苦 以詩歌為拐杖行走在人間
    2、認真活著,詩歌裡找尋自己作為一個殘疾得很明顯的人,她說,「我認為只要我認真的活著,我的詩歌就有認真出來的光澤。我相信死亡是公平的,我相信我是幸福的。19歲輟學後,在母親的安排下,她被迫嫁給了比她大12歲的男人。即便育有一兒,但他們之間沒有愛情,只有爭吵。像她說的,「他看我老在電腦前寫詩就不順眼,我看他在那兒也不順眼。」丈夫一面出軌,一面諷刺她,她極力想要掙脫,家人卻不認同,直到當她有能力掌控人生時,她實現實現了離婚,獲得自由。
  • 餘秀華把唐詩名篇,解析成大詩人勾搭有夫之婦,為何有讀者叫好?
    近期,筆者已經給大家分享了不少餘秀華的詩作,但很多朋友覺得這些作品其實無法代表餘秀華的「前衛」觀念,她對古典詩歌的另類題解才是她最與眾不同之處。所以本期,我們就來說一說餘秀華對千古名作《節婦吟》的解析。先來看原詩:《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 餘秀華說給李健寫10首情詩,可寫到第4首,李健就讓她寫不下去了
    ——餘秀華餘秀華愛誰,或者說愛過誰,這在她成名之前是個無人關心的問題,但自從她從腦癱婦女晉升為當紅詩人之後,「愛」這個詞就逐漸變得匪夷所思。詩歌,讓餘秀華重拾生命,讓她再次打開了生命那原始而狂野的構造,讓她把低聲下氣換成了孤獨與驕傲,讓她把心境鋪展開來如景色嫣然,讓她成為了在文學世界裡呼風喚雨的千變女王。
  • 腦癱詩人餘秀華突然爆紅之後……
    此外,有公益機構提出為她眾籌或募捐;有自稱她高中恩師的人與記者聯繫,要與她見面;有此前關係不好的詩友上門,提出做她的經紀人;還有隔壁村村民,帶著研究生女兒,來跟她切磋……對於這些,餘秀華幾乎都拒絕了。朋友支招「利用媒體找份工作」的簡訊,她也在諸多鏡頭和錄音筆下大聲念出,逗得眾人大笑。「秀華就像個沒長大的孩子,直愣愣的,一點不懂人情世故。」母親周金香說。
  • 餘秀華:我也有想法沒有表達出來做真實的人很難
    熱鬧背後,餘秀華要面對日常瑣事,生活的艱辛。在採訪之餘,她無意間提到,買的書架在家裡還沒組裝,「圖紙並不複雜,但是我的手不靈便,裝不好。」父親年紀大了,1996年出生的兒子,已經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平時不在家。「我首先是個人,然後才是個詩人」19歲的餘秀華,被父母安排結婚。
  • 餘秀華:我也有想法沒有表達出來,做真實的人很難
    父親年紀大了,1996年出生的兒子,已經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平時不在家。  「我首先是個人,然後才是個詩人」  19歲的餘秀華,被父母安排結婚。走過了一段痛苦的婚姻生活後,2015年,她主動把婚離了。在紀錄片《搖搖晃晃的人間》中,餘秀華表現出對離婚很決絕的態度。提到她很「勇敢」,餘秀華頭擺得很厲害,「不不不,其實我不勇敢。我糾結了很久。
  • 封面會客廳丨餘秀華①「當愛一個人時候,靈魂是在上升,不是沉淪」
    熱鬧背後,餘秀華要面對日常瑣事,生活的艱辛。在採訪之餘,她無意間提到,買的書架在家裡還沒組裝,「圖紙並不複雜,但是我的手不靈便,裝不好。」 父親年紀大了。1996年出生的兒子,已經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平時不在家。
  • 紀錄片《搖搖晃晃的人間》背後,飽含的是餘秀華艱辛搖晃的人生
    慢慢滑動屏幕到末尾,竟然看到八年級必讀經典書目中赫然出現《搖搖晃晃的人間》,作者餘秀華。餘秀華是誰,想必常逛網絡的文學愛好者都知一二。混跡網絡的餘秀華開博客聊網友,將現實裡無人可訴的心聲敲進網絡,現實裡孤獨的餘秀華在網上有一群因文字走在一起的朋友們。天南地北的他們碰撞著思維的花朵,命運拐點出現了。劉年,《詩刊》的編輯,為搜集稿源,發掘好詩人,常混跡各大信息平臺。
  • 餘秀華—搖搖晃晃的人間
    餘秀華欲與形同陌路的丈夫尹世平離婚時,她的母親周金香勸說無果,眼含淚光。那一刻,餘秀華一度動搖。在周金香的眼裡,有健康人願意接受身體有殘疾的女兒已屬幸運,已經湊合過了這麼多年,何苦折騰。貧苦和殘疾仿佛是命運給餘秀華標註的價格。
  • 腦癱作家餘秀華,等了20年用15萬休夫,寫下情詩冒犯了誰?
    因為身體的原因餘秀華不得不從高中輟學,而且還一直找不到工作,最現實的問題擺在了餘秀華家人的面前,如何讓餘秀華獨立地生存下去,有人照顧她的生活。那麼最實際的做法就是給餘秀華找一個丈夫,這樣餘秀華有了自己的家庭,也有人照顧,在幾經介紹後家人相中了一個比餘秀華大12歲的農民工尹世平。
  • 【文學】餘秀華:我也有想法沒有表達出來,做真實的人很難
    熱鬧背後,餘秀華要面對日常瑣事,生活的艱辛。在採訪之餘,她無意間提到,買的書架在家裡還沒組裝,「圖紙並不複雜,但是我的手不靈便,裝不好。」父親年紀大了,1996年出生的兒子,已經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平時不在家。
  • 詩人食指與詩人餘秀華吵架,文人之爭,你的神經興奮啥
    詩人食指批評餘秀華的一段話,是出自詩人內心的使命與責任,並不是故意的刁難,可沒想到引起了一場文壇少有的吵架,正如有人說,作為文壇的「風流餘韻」,文人吵架不是壞事,圍觀這些文人吵架,總比盯著那些明星的私生活有意思多了。
  • 餘秀華:《我只想念滴落過我們肩上的雨水》
    《我只想念滴落過我們肩上的雨水》 餘秀華 我想念南京,只想念它的一條街 一條街上的一些樹。
  • 腦癱詩人餘秀華:在老公眼裡我還不如一頭豬,只有靠自己改變命運
    於是她嫁給了一個大12歲的單身漢。這個名義上的丈夫,對她一點也不關心,甚至打心眼兒鄙視她。他們沒有任何交流,看著她摔倒在泥坑裡,甚至還嘲笑她。老公也從來不給錢。餘秀華甚至以同房作為要挾,讓老公拿500元,老公依舊不拿。餘秀華感覺深深地挫敗感。丈夫常年在外面打工,只有春節回家過年,家如同客棧。有一次老闆拖欠了800元工資,丈夫拉著她一起去要工資,等一下老闆的車開出來了,你就攔上去,他不會真撞人的。
  • 餘秀華盛讚的3句名言:有才華的詩人,連罵人都不帶一個髒字
    很多人對餘秀華的詩還是抱著一種疑問,那就是餘秀華的詩歌為什麼毫無美感卻能吸引住大批的年輕詩歌愛好者,它詩句背後的魅力究竟在哪裡?不是華麗的詩句,更不是修飾手法用得多高明,讀餘秀華的詩,你會感受到一種痛罵的快感,尤其是當她的詩句裡面有一些露骨的詞出現時,你就會能立刻感受到屬於餘秀華獨有的精神時刻來了。
  • 餘秀華5個月內,給李健寫了4首情詩,網友:沒見過這樣的詩人
    2017年餘秀華參加了《朗讀者》的第一季第一期,餘秀華首次登上電視熒幕,這代表著社會對她才華的肯定,後來她的人氣暴漲,當然也受到了媒體的關注,作為開場的嘉賓,餘秀華收到了央視主持人的專訪時,她表示自己是一個好勝的人,她不想比別人差,但她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一方面很是勇敢,另一方面她也是一個很逃避,很糾結的人,她說人活著更要去靠幻想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