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拍《一秒鐘》的執念:膠片的轉動是最好聽的音樂

2020-12-12 新京報

《一秒鐘》海報。

11月27日,由張藝謀執導,張譯、劉浩存、範偉主演的電影《一秒鐘》在全國公映。電影的背景發生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西北某地,沒趕上放映場次的張九聲(張譯 飾)悄悄從勞改農場溜出,就是為了看一場電影,膠片中有他已經去世的女兒的「一秒鐘」影像。為了找到這寄託著情感的膠片,他偶遇了想要膠片做檯燈罩的劉閨女(劉浩存 飾)以及放電影從未失誤過的電影放映員範電影(範偉 飾),他們因為一場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

短片《看電影》劇照。

對於膠片,張藝謀非常有情結。2007年,為紀念坎城電影節60周年,張藝謀曾拍攝過一部3分鐘短片《看電影》,講述了幾代人看露天電影的經歷。《一秒鐘》是縈繞在他心頭多年的一個故事,大時代下的小人物,膠片傳遞出來的久違的情感,更像是他回歸初心的一次創作。

【創作】

大時代小人物,冷幽默講情感

2012年,中國電影院線中的數字放映機已經超過九成。2016年,上海電影技術廠關閉了國內最後一條膠片生產線,電影膠片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對於經歷過膠片時代的張藝謀來說,膠片卻是濃縮了幾代人的回憶。

2018年1月,張藝謀分別寫信給編劇鄒靜之和演員張譯,想邀請兩位主創參與接下來的新片《一秒鐘》。

在他給鄒靜之的信中寫道:「大時代下小人物的故事,政治和苦難都是既遠又淡的背景,有一點《活著》的意思,也有點兒冷幽默,格局很小,沒有流行的那種戲劇性,貧瘠年代看電影的興奮和滿足,通過膠片的轉動,傳遞一份情感,讓我特別迷戀。在今天票房為王的年代,多麼令人心動!」

這個「看電影」的故事,他心心念念了好多年,一直想拍,終於不想再等了,膠片譁啦啦轉動的聲音,帶出一種久違的味道和情感,讓他感動。

好萊塢怪才導演昆汀有一次跟張藝謀聊天,說自己特別喜歡摸膠片,必須要在手裡來回倒,從內心裡會覺得特爽。張藝謀也是,電影放映機只要一開,譁啦啦的聲音一響起來,他覺得那是最好聽的音樂。

拍攝《一秒鐘》,張藝謀基本啟用了經歷過膠片時代的老班底,《英雄》《歸來》的攝影師趙小丁和張藝謀20年合作了12部作品,白小妍自《紅高粱》擔任劇照師,與張藝謀合作31年,《千裡走單騎》《歸來》的編劇鄒靜之與張藝謀合作13年。

張藝謀在《一秒鐘》拍攝現場。

2018年初,《一秒鐘》開始籌備,那是張藝謀最忙碌的一段時間。拿1月3日這一天的行程舉例,早上7點,「平昌冬奧會北京8分鐘」誓師大會;10點《影》後期錄音;11點「平昌冬帕運會北京8分鐘」匯報方案;13點「平昌冬奧會北京8分鐘」創作會議;14點《一秒鐘》美術會議;16點「2018青島上合峰會」文藝演出會議;18點《對話·寓言2047》第二季彩排;21點大型實景演出項目會議;21點45分「平昌冬奧會北京8分鐘」視頻團隊會議;23點「平昌冬帕運會北京8分鐘」項目組臨時集合;第二天凌晨1點,「平昌冬帕運會北京8分鐘」會議;凌晨3點所有會議結束,連續工作20小時,同時推進9個項目,妥妥的時間管理大師。

張藝謀經常開玩笑,說我不是在拍電影,就是在去拍電影的路上。

張藝謀在《一秒鐘》活動現場。

2018年7月10日,《一秒鐘》在敦煌開機,《英雄》《長城》都曾在這取景。

開機後,拍攝並不順利。由於天氣炎熱,汽車出現故障,水箱開鍋了。工作人員中暑,汽車陷進沙子裡,在沙漠裡每拍攝一個鏡頭,會留下腳印影響取景,整個劇組都要搬一次家,換景。

第一場戲是張譯在沙漠中疾走的鏡頭,導演一直不滿意,沙塵暴突然逼近片場,經過一番思考,張藝謀隨機應變,決定利用沙塵暴進行拍攝,沙塵暴那兩場戲張藝謀很滿意,覺得可遇不可求,風吹著沙漠那個感覺挺神的,比原先大烈日下的沙漠有意思,多了些層次,決定拿它開場。

張藝謀和張譯在《一秒鐘》拍攝現場。

張譯記得,有一次爬一個沙漠,他爬得都快累死了,但張藝謀卻如履平地,什麼事沒有,都不帶喘的,上去就指點這片景怎樣,他驚嘆,一個68歲的人,每天睡的少,吃的也少,為何精力會如此旺盛。

【道具】

都是真的,不能糊弄觀眾

「每樣道具都要經得住鏡頭的拍攝」,這是張藝謀對道具部門的要求。所有的道具都要拿真的,包括放映機、膠片,不能糊弄觀眾,因為全國人民對這部分的回憶,都是共通的。

《一秒鐘》中出現的老式放映機。

道具組長楊文杰說,當時最緊迫需要的就是放映機,松花江牌5501,這种放映機是1957年哈爾濱電影機械廠生產的,上世紀80年代就淘汰了,實在是不好找,轉來轉去,從黑龍江傳來的一個消息說,北京有這麼一臺。

對於一些細節,張藝謀也十分嚴謹。發行的拷貝盒上都是用的紅標漆,不能用透明膠布,因為透明膠布80年代才有。並且不同廠子的拷貝盒放在一起,每個拷貝出廠時間長短不一樣,有的在外面風雨無阻已經放了三年了,有的放了半年,要做出這種差別來,讓觀眾知道,這個電影跑了多少地方。

片中出現的「電影放映員,001」復古大搪瓷缸。

範偉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戴的那塊鋼鏈手錶,國產的,有點小優越感。他飾演的範電影,當了一輩子放映員,從來不出事故。他自己弄了一個大搪瓷缸子,上面寫著「電影放映員,001」這個缸子在片中經常出現,他每次端著從禮堂出來,感覺特別好。還有,他有一件馬甲,平時不穿,只有放電影這一天穿,很有儀式感。用導演的話講,他是這一天的皇帝。劇組還找了一個老放映員,教範偉怎麼拿膠捲,卷膠片怎麼卷,反覆練,不然不像那麼回事。

【緣分】

張譯10歲那年曾站在幕布後看《紅高粱》

張譯10歲那年,站在銀幕後面看電影,出於孩子的好奇,老是想去觸摸幕布,他覺得太神奇了,一塊白布,可以隔開這個世界,而這個世界他進不去,他一直想走進那個光影的世界當中。那部電影是1988年上映的《紅高粱》。

張譯在幕後看電影的往事在《一秒鐘》中得到呈現。

或許是冥冥中產生一種緣分,2018年1月,張藝謀給張譯寫信,邀請他出演《一秒鐘》的「張九聲」一角,是關於「看電影」的故事,張譯滿口答應。30年前,張譯站在幕布後面看電影的經歷,被導演拍到了電影中,那場戲,張譯特別激動。

其實,演這部戲,張譯壓力特別大,因為跟角色差距很大,他擔心,張藝謀在監視器前會搖頭嘆息,覺得選錯人了。張譯找了些有類似閱歷的朋友,講了些他們印象中的那個年代,後來又找了些資料,對他進入角色啟發挺大的。

從籌備到開機,張譯減重20斤。他覺得,減肥不僅僅是從形象上能夠幫助他接近角色,還會讓他變得有些壓抑,因為導演希望這個角色是個脾氣暴躁的人。剛進組的那段時間,正是張譯最抑鬱的時候,因為剛剛減下體重,一天吃一頓飯,頭暈眼花的。

幾個月來,張譯沒有吃過麵食。有一場吃麵的戲,對他身體挑戰很大,開機之前他就擔心,身體條件會影響拍攝質量,吃完第一碗,張譯就有點頂了,連著吃了十幾碗面後,導致胃部不適,出現了胃痙攣。

張譯的「精準」哭戲。

學表演開始,張譯最害怕的就是哭戲,他這個人很難出眼淚。片中有一場張九聲看到女兒之後,要把頭從放映小窗口縮回來的戲,再轉身的過程中眼淚要掉下來。劇本提示是「淚流滿面」,這四個字從他拿到劇本之後就特別緊張。他努力讓自己激動,提前一天晚上就開始醞釀準備,焦慮得一夜沒睡,拍攝當天導演給他營造了一個非常好的氛圍,所以投入得很好。

【謀女郎】

兩場「哭戲」鍛鍊出劉浩存

早在2016年,電影《一秒鐘》就在全國各大藝校尋找女主角,那時還在讀高中的劉浩存被導演發現,作為《一秒鐘》女主角候選人之一,準備開始培訓,但後來改劇本,角色年齡調大了幾歲,就算了。張藝謀對劉浩存說,你等著,什麼也別亂演,保持一張白紙,我遲早會再找你。就這麼一說,張藝謀開始忙其他的了,兩年過去了,等他再轉回來拍《一秒鐘》的時候,忽然想到了劉浩存,就讓副導演找一下,那個小女孩還在嗎?是不是已經被別的公司籤了,是不是成網紅了?找完之後,發現她還在念書呢,還等著呢,什麼也沒做。張藝謀說,那太好了,開始培訓吧。

為了這部戲,三年裡,每個周末寒暑假,劉浩存都堅持參加培訓,放棄了其他機會。2018年5月17日,張藝謀最終確定劉浩存為《一秒鐘》女主角。在張藝謀看來,劉浩存身上有一股勁,眼睛大、會說話,就像兩個燈一樣,還有她沒有接過任何戲、任何廣告,就像一張白紙,是他心中女主角的最佳人選。

劉浩存為了拍攝《一秒鐘》剪去長發。

2018年7月,劉浩存趕赴敦煌進組,進組第一天剪去長發。剪頭髮的時候,劉浩存哭了,之前一直學跳舞,跳了10年,10年沒有剪過那麼短,有點捨不得。

沙漠裡看膠片一場「哭」戲令劉浩存印象深刻。

電影中劉浩存印象最深的也是兩場哭戲。有一場在沙漠裡,對著太陽看膠片的戲,那是她第一次當著全劇組的面演哭戲,因為經驗不足,拍了很多條。有一個工作人員悄悄跟導演說,「導演,還有15分鐘天光就沒了。」導演批評了那個工作人員,今天拍不了還有明天,明天之後還有後天,總有一天會拍好,劉浩存聽到後,很感動,接下來的哭戲就拍得特別好。

還有一場劉浩存的殺青鏡頭,張九聲被保衛科帶走,劉浩存比較不舍,有點難過,情緒比較飽滿。張藝謀為了讓演員有情緒,前面什麼人也不能站,沙漠是空的,插一個小紅旗,跟劉浩存說,那個小紅旗就是張譯,你現在想的是張譯慢慢被帶遠了,空空蕩蕩的沙漠只剩一個小紅旗很快就調動了她的情緒,一次就成功了。

新京報記者 滕朝

編輯 黃嘉齡 校對 王心

相關焦點

  • 電影《一秒鐘》:一代人的膠片記憶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毛道光 實習生 劉逸雅 青島報導「短不過一秒鐘,長不過一輩子。」11月27日,由張藝謀執導,張譯、劉浩存、範偉主演的影片《一秒鐘》全國上映。影片用一位父親為了看去世女兒的「一秒鐘」影像的故事,串起了那個年代人們對電影的熱愛,同樣也表現出張藝謀對膠片時代的情懷,可謂是他回歸初心的又一力作。目前,豆瓣評分高達7.8分,貓眼評分8.6分。據貓眼專業版統計,該片單日最高票房2500萬元,首周票房6900萬元,上映八天破億,截止至12月11日,累計票房1.25億。
  • 張藝謀談《一秒鐘》:結尾其實拍了兩個版本 劉浩存等了我們三年
    對於「一秒鐘」的含義張藝謀說道:尋找自己的「一秒鐘」,指的不完全是膠片吧,它其實就是你人生的一個記憶、人生的某個瞬間。對別人來說僅僅只是一秒鐘,但對他來說是彌足珍貴,他就一定要去找它,這就是故事嘛。
  • 黃海設計張藝謀電影《一秒鐘》海報釋出,網友:很一般
    《影》電影海報「陰陽版」 最近,張藝謀導演的電影 《一秒鐘》定檔 張藝謀曾表示 《一秒鐘》是寫給電影的情書 是他自己的青春記憶 以膠片為元素的海報
  • 電影《一秒鐘》口碑爆棚,張藝謀真的動情了……
    沒有人能猜到,張藝謀的下一部電影想搞什麼。改編莫言的小說,和鞏俐、姜文合作的《紅高粱》(1988年)獲獎無數,然而,在這之後,張藝謀又緊接著拍了一部《代號美洲豹》(1989年),拍的,嗯……什麼玩意兒?
  • 電影《一秒鐘》今日上映,張藝謀:總有一部電影會銘記一輩子
    由張藝謀執導並參與編劇的電影《一秒鐘》11月27日正式上映,這封張藝謀寫給電影的「情書」,也是他獻給所有愛電影的人的禮物。在11月26日的影片首映禮上,張藝謀說:「這個故事簡單樸實,有一些幽默,有一些輕鬆,還有一些溫情,更多的是把我們對於膠片的情懷帶進去。」
  • 「當年連殺人犯都不願破壞放電影」 ——《一秒鐘》與膠片電影記憶
    2016年,上海電影技術廠關閉了國內最後一條膠片生產線,中國徹底告別膠片時代。2017年,張藝謀給鄒靜之寫郵件,說自己想拍一部「放電影」的電影,「為紀念也好,懷舊也罷,都可以,說得再簡單點,就是要拍一部自己想拍的電影」。
  • 張藝謀《一秒鐘》:一部迷影電影中為什麼「沒有一個人愛電影」?
    然而在收穫大量好評外,針對《一秒鐘》避重就輕、對曾經的苦難不做深入討論的指責也隨著上映時間的增加而逐漸深入。和之前「項目制」完成任務般地拍電影相比,《一秒鐘》確實是張藝謀在2000年後為數不多有作者性的電影。這是張藝謀想拍的、 動了心思的電影,用他自己的話說:「這部電影我想拍了很久。」這個關於「電影」的故事,他魂牽夢繞幾十年了,一直想拍,現在不等了。
  • 《一秒鐘》,「大片時代」後張藝謀最好的電影?
    他遇到的障礙,遇到的人關聯著屬於那個時代的氣氛和人性,這就是《一秒鐘》的故事主線。一方面因為要規避"技術問題",另一方面也的確是導演張藝謀個人的膠片情結,在電影的官方宣傳口徑裡,《一秒鐘》被描述為"一封寫給電影的情書"。的確,在《一秒鐘》裡,電影,或者說膠片是故事的主角之一。
  • 電影《一秒鐘》影評——賭上一輩子只為一秒鐘
    和《滿城盡帶黃金甲》,這些電影是誇張的、是為了商業而拍的商業電影,這些電影讓我漸漸的對張藝謀陌生起來!今天我開始破例了,因為我已經打開電腦敲起了鍵盤,我想給張藝謀一個感謝,感謝他讓中國電影回歸「電影」,回歸真實、真誠,回歸那個為膠片而瘋狂的時代!我不是一個影評家,所以我不知道真正的影評是什麼格式,我今天我只想隨筆聊聊剛剛看完的電影《一秒鐘》。電影《一秒鐘》講述了張九聲為看女兒一秒鐘影像,穿越千裡黃沙與劉閨女、範電影因一卷膠片電影結緣的故事。
  • 用《一秒鐘》,和一個時代告別
    一再推遲上映的《一秒鐘》,終於和大家見面了。它在影迷圈裡是實打實的小爆款,但它遠遠沒有被更多普通觀眾看到。《一秒鐘》的故事很簡單,卻是本世紀張藝謀電影裡,最打動我的一部。張藝謀說,「這是一個大時代下『小人物』的故事,政治和苦難都是既遠又淡的背景。貧瘠年代看電影的興奮和滿足,通過『膠片』的不斷『轉動』,傳遞一份情感,讓我特別迷戀。」
  • 70歲的張藝謀,和他的一封情書
    從勞改場逃出來的張九聲(張譯飾)只為了看《新聞簡報》裡有女兒的那一秒鐘鏡頭;為了保護弟弟,拼命想找到12米廢膠片的姐姐劉閨女(劉浩存飾);人前風光,兒子卻因為喝了膠片清洗液變得痴傻的電影放映員範電影(範偉飾)。在《一秒鐘》幕後紀錄片裡,張藝謀坦言,自己拍電影以來,「從來隨緣,朝思暮想的東西不多」。而這些人的故事,是為數不多的執念。
  • 張藝謀70歲了,沒有上綜藝,仍在拍電影
    最恐怖最震撼的大幅篇章無法拍攝,《歸來》選的是小說結尾相認的一段,《一秒鐘》選的是小說中部逃獄一段。原著中的陸焉識用了2個月的時間,從青海逃到上海,只為見家人一面。《一秒鐘》裡,張譯沒有走那麼遠。電影在宣傳中說,這是張藝謀寫給膠片時代的一封情書。不,這不是情書。情書是像《天堂電影院》那樣的,溫暖、浪漫,在膠片的故事中與過去和解。而在《一秒鐘》裡,愛是奢侈的,活著,也是奢侈的。
  • 張藝謀《一秒鐘》上映,為什麼說一定要帶爸媽看?
    《一秒鐘》,張藝謀的第22部電影。這部電影2018年就已經殺青,原本定在19年2月11日,參加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時放映,但因為技術原因放映取消。直到最近宣傳方放出了張藝謀的手寫信,為大家吃下一顆定心丸。12月27日,如約而至。
  • 《一秒鐘》,不能說的秘密
    關於《一秒鐘》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2007年。 當時為了慶祝坎城電影節60周年,張藝謀受邀拍了部三分鐘短片,片名就叫《看電影》。故事很簡單,講述一個偏遠山村裡,一場露天電影的放映讓整個村子的夜晚歡騰起來。
  • 保留《一秒鐘》的真結局和人物動機,張藝謀這部電影可以封神麼?
    《一秒鐘》作為張藝謀近20年最好的一部電影,業界專業人士齊齊推薦,網上也是好評不斷。在豆瓣平臺,郭敬明導演的《爵跡2》和他編劇的《如果聲音不記得》的評分加在一起是8.2分,比被嚴重低估的《一秒鐘》也就高了0.4分。
  • 《一秒鐘》北京首映禮口碑獲贊 張藝謀張譯劉浩存共話心路歷程
    當晚,張藝謀導演還將影片拷貝盤贈予資料館收藏,希望有更多的觀眾能感受到膠片時代對於電影最初的欣喜。映後交流中,不少觀眾表示被影片情緒感染幾度落淚,更贊其「難得一見的真誠之作」。  電影《一秒鐘》講述了張九聲為看女兒一秒鐘影像,穿越千裡黃沙與劉閨女、範電影因一卷膠片電影結緣的故事,影片已於11月27日全國公映。
  • 《一秒鐘》到底好在哪裡?張藝謀新片深藏悲情
    你看過膠片電影嗎?你懷念看膠片電影的日子嗎?或者說,懷念看膠片電影時的那份憧憬?《一秒鐘》是一部關於膠片電影的電影,故事發生在上世紀70年代的西北。三位原本毫不相干的主角因膠片而牽絆在一起。這個故事中沒有壞人《一秒鐘》開篇的第一個鏡頭:沙塵暴來襲,張九聲從遠處的一座沙丘後出現,他朝鏡頭走來,瘦削的身影稍顯疲憊,但步伐又堅定。這個鏡頭為電影定了調:這是我們熟悉的張藝謀。
  • 電影《一秒鐘》北京首映禮口碑獲贊 張藝謀張譯劉浩存共話心路歷程
    11月26日,電影《一秒鐘》在中國電影資料館舉行了北京首映,導演張藝謀,主演張譯、劉浩存現身活動現場分享拍攝幕後故事。演員李延、于洋、攝影指導趙小丁、主題曲詞曲作者陳曦、董冬冬、電影推廣曲演唱者單依純、著名歌手老狼等明星嘉賓助陣支持。當晚,張藝謀導演還將影片拷貝盤贈予資料館收藏,希望有更多的觀眾能感受到膠片時代對於電影最初的欣喜。
  • 《一秒鐘》:是一個人的情懷,也懷念一代人的懷念
    這是我去電影院看的第二部張藝謀的電影 第一部就是那個被群嘲張藝謀「江郎才盡的爛片《長城》。」那片兒確實爛 ,但是張藝謀還依舊是中國最成功的導演 ,沒有之一。即使他也拍過爛片兒,但是還是好片兒多一些的。不管是產量還是質量,都是國內最好的導演.應該也很難在國內找到能與張藝謀抗衡的導演。自從我看了這一季的《演員請就位》我越發的覺得在中國還是導演主導的電影質量,劇本是第一,要是沒有好的導演把關,想好看也挺難的,一個好導演電影不好看的概率也是很小的。當然了換了其他導演,也不會有投資人出錢拍這片兒的。
  • 張藝謀《一秒鐘》《堅如磐石》《懸崖之上》劇情演員表簡介
    張藝謀《一秒鐘》《堅如磐石》《懸崖之上》劇情演員表簡介  張藝謀一秒鐘過審衝上了熱搜,原來是新電影《一秒鐘》過審了,據悉計劃在年內上映,該故事以膠片為主題,非常有年代感的記憶,那麼,《一秒鐘》講述什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