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東山歲月記憶中的老手藝,你見過幾個?

2021-02-07 東山網

"好手路",是東山人對一個靠手藝謀生的人,最真心實意的讚賞和肯定。島上有許多這樣的手藝人,他們在小島的慢時光裡,細細雕琢、慢慢生活,一雙巧手引人讚嘆。

圖 | 微博@XIAOXIN-ING

一起來看看,這些充滿東山記憶的老手藝,你見過幾個?

生活類

丨剃頭丨

「剃頭」,是如今老一輩的東山人還會用的說法。在東山島的銅陵鎮,這裡有家古早味十足的理髮店,據說已經經營了四十多年,不少東山人小時候還曾來過這裡理髮。

圖 | 微博@MorningStar在這裡

這裡的每一樣都還保留著過去的樣子,老師傅們藉助推子、刮刀、剪子、梳子等簡單工具,按照客人的要求,十指運動,左右配合,工具輪番上陣,上下兼顧、協作,過了一會,由長變短,面目一新。

圖 | 微博@MorningStar在這裡

丨手工竹椅丨

過去,在每個東山人的家裡,都有這樣一把手工竹椅,一坐上去,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如今可能只有阿嬤家裡才有了。

圖 | 劉建龍

手工竹椅的製作從鋸竹竿、劈竹片到制竹釘等,前後有十幾道工序,全部手工完成,需要耐心和體力。做好的竹椅放在家中,會從最初的翠綠到最後的暗紅,越來越舒適,越老越有味道,承載著每個人每個家庭不同的記憶。

圖 | 劉建龍

丨修表丨

放大鏡、酒精燈、鑷子,還有靈巧的手都是他們的兵器,他們讓凝固的時間行走,為人們帶來了便利,如今計時工具多種多樣,掏出手機就能看時間,你還找得到這樣的修表師傅嗎?

圖 | 微博@小兵從軍

傳統文化類

丨剪瓷雕丨

剪瓷雕是東山島寺廟建築中一種傳統手工技藝。它是運用剪裁的瓷片鑲嵌在屋脊、厝角、簷下照壁的建築裝飾藝術,成為東山廟宇屋簷上一道亮麗風景線。

圖 | 微博@Napoleons

它至今仍流行於閩南、粵東和臺灣一帶,東山島上分布最多。各種不起眼的碎瓷片在老藝人的巧手擺弄下,便能變作一道立體的風景,很是神奇。

圖 | 陳偉凱

丨木雕丨

木雕是東山島一門傳統而古老的手藝,它無懼冰冷機械,靜靜地將巧妙匠心注入每一件獨一無二的手工作品之中。它承載著手藝人的滿滿誠意,大到廟宇裡栩栩如生的雕刻、家裡的家具,小到一個紅龜粿印,都能見到它的身影。

圖 | 微博@東山島高更山居民宿、淡鹹

丨海柳雕丨

東山島的海柳雕工藝始於明末清初,至今已有百年歷史。海柳雕的製作,是利用海柳奇特的自然形狀和天然色澤,運用剪枝、磨、鑽、雕鏤等多道工序,進行藝術加工。

圖 | 陳佛順海柳藝術

以造型奇特,清雅別致,色澤油亮而成為閩南工藝之上品。因其充分利用海柳的紋路進行雕刻,凸顯莊嚴華麗、雍容華貴的藝術效果,具有很高的藝術研究和欣賞價值。

圖 | 網絡

丨手工織漁網丨

漁女們嫻熟地掛上鉤、理開線,一梭一線,一拉一系,循環往復。織漁網是曾經漁家兒女必會的一項生活技能,也是東山島的漁業傳統文化,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也許有天手工織網會被完全替代,但仍衷心希望這些勞動人民的智慧能夠一直延續下去。

圖 | 高山景行

美食類

丨肖米丨

東山肖米從明朝時期就從中原傳入東山,它的製作工藝,更是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島上是婚宴、過年過節必備的一道地方名小吃。

圖 | 微博@講話會結巴

選用上等蘿蔔、白菜、豬肉、蝦、比目魚、蔥等為原料。吃時配以黃芥末、辣椒,味道十分鮮美,油而不膩,甘甜可口。

圖 | 微博@小夕醬

丨燒腱靈丨

燒腱靈是島上一種傳承上千年的美食,時常被當作首席菜。選用雞、鴨、鵝腱作為主材料,混合白砂糖、醬油、花生等調味料,用豬網油卷緊緊成筒狀,用鋼叉穿起來,擱置在木炭爐邊烘烤,慢慢翻轉直至烤熟。

圖 | 微博@iSea海濱

烤燒腱靈時,必須等到爐中木炭表面燒成白色,炭火中沒有一點菸氣上升,才可以進行燒烤。鐵叉上的包裹物要不停翻轉,不能讓網油烤出的油滴入炭火中使之冒煙,還要注意掌握好火候,這樣烤出來才能外香裡嫩。

圖 | 網絡

從前,時光很慢,一生只夠做一件事。老手藝人歷經了歲月變遷,俗世沉浮,卻依舊初心不改。也許,這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編輯 | 叉燒

相關焦點

  • 津市老一代人的記憶、細數這些消失的職業!看哭打
    任何事物由盛而衰都有一個過程,在歷史中它可能只是瞬間,而在我們個人的經歷之中,卻可能是一個深刻的烙印,一段漫長的經歷。這些津市當下基本消失的職業,看過一半的證明你老了!「磨剪子唻~~鏘菜刀~~」!那有節奏的吆喝聲,還不時地迴蕩在記憶的小巷中,那時各家各戶裡的男女主人們,便總要拿出幾把鈍了鏽了的刀來給磨刀人打磨伺弄,不出一袋煙功夫,這刀便鋒芒畢露了,好用了。現在,磨刀人聲漸不聞人漸杳,被都市擠壓得找不到蹤影了,就像好久沒有聞到鳥叫一樣,讓人牽掛和懷念。
  • 傳統老手藝——手工扎掃帚,正在遠去的記憶
    現在還有多少孩子見過這種民間手工扎制的掃帚。 或者,有多少人會寫「掃帚」兩個字。 民間扎掃帚這個行當, 正在我們的生活中漸行漸遠。 提起掃帚人人都知道,以前在農村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有這種打掃院落的工具。隨著時代的變遷,純手工的掃帚現在很少有了,作為一門傳統手藝,做掃帚的人更是越來越少,但在涉城鎮上清涼村王喜廷仍一直堅持著這門老手藝。
  • 「米花哥」重拾老手藝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老手藝從生活中消失,侯志軍也沒打算接父親的班。他到浙江一家製鞋廠務工,到了旺季月工資上萬元,生活按部就班進行著。但疫情來了,加上小孩又到學齡,侯志軍不再出遠門,帶著「父親吃飯的傢伙」來到株洲城區,這團黑不溜秋的生鐵再次被燒紅。「畢竟底子在,多練幾鍋就上手了。」他摘下口罩對記者說。
  • 屯溪區奕棋鎮:那些舊時光裡漸行漸遠的老手藝
    裁縫是一門古老的職業,據宋代周輝《清波雜誌》所記,裁縫,排在三十六行的第三位,經過數千年的不斷改革、創新,逐步演化成了今天品種繁多、款式新穎、獨特精細的時裝藝術。在這樣的「噠噠」聲中,時光也跟著慢慢變老。鄒阿姨回憶道,自學做衣服,到現在已經做了40多年了。改革開放後,當時的生意還不錯,那時的農村紅白喜事都要請裁縫到家裡去上工,家裡娶媳婦的男方都要請裁縫到家裡做些新的花衣服或被面之類的作為彩禮送到女方那邊。之後孩子滿月、周歲等都要到裁縫店裡做新衣。家裡突然辦喪事時更是連夜加急趕製喪衣喪帽製品。當時還帶著1到2個徒弟,一年到頭倒是沒怎麼歇過。
  • 望林府:禹見杭州老底子,致敬那些時光中的老手藝
    望林府:禹見杭州老底子,致敬那些時光中的老手藝 2020-09-14 13:59 來源:浙江在線 / 記者: / 編輯:莊嘉瑋
  • 細數娛樂圈中的賽車高手,你都知道幾個?
    細數娛樂圈中的賽車高手,你都知道幾個?聽著震耳欲聾的汽車轟鳴聲,在風馳電掣中狂飆。幾乎每個人都有一個賽車手的夢,明星也不例外。到底娛樂圈中有多少不為人知的硬核賽車手?一起來看看吧!這是此賽事創辦以來首個在P2組奪冠的中國大陸註冊車隊。錢嘉樂康巴斯方程式比賽季軍錢嘉樂曾獲得第49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獎,同時他也是香港演藝圈裡為數不多的專業賽車手之一。他從第一屆康巴斯方程式比賽創辦之時就開始參賽,並取得過第三名的好成績。
  • 60張老照片,記錄了崇明島的滄桑歲月,你見過嗎?
    60張老照片,記錄了崇明島的滄桑歲月,你見過嗎?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上海老底子時光如過眼雲煙,若不是有影像,怎麼記錄那些過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歲月
  • 【圖說東海】東海島人龍舞與東山老街的故事...
    在覺民小學上學時,春節臨近,班上有的同學請假去訓練人龍舞,當時覺得這幾個同學很帥很酷哦。記得他家就住東山老街,這裡便是孕育人龍舞的地方。印象中,東山老街,是一條很長很安靜的老街,以前放學時常從那裡回家。
  • 回到最初的起點,歸來仍是少年,細數幾位落葉歸根的球員
    回到最初的起點,歸來仍是少年,細數幾位落葉歸根的球員 託雷斯
  • 細數長相像極了南方人,而實際來自吉林的明星,你知道幾個?
    娛樂圈中的帥哥美女數不勝數,來自全國各地各有各的特點,有些人一看長相就知道是來自哪裡,而有一些則相反。今天我們就來細數以下幾位長相像極了南方人,而實際確實來自東北吉林的明星。大家比較熟知的吉林明星有魏大勳、張藝凡等等,還有一些名氣不小,卻鮮少有人知道她們的出處。
  • 【新知】在廣州,有一種情懷叫東山……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譚錚 另外,位於第七中學門口,極具人情味的廟前直街北側的一些臨街商鋪或將相繼搬走。或許是聽聞這個地方要拆,不少廣州街坊從四面八方趕來送別、留影、打卡。 這裡,承載著好幾代人的城市記憶。
  • 黎陽鐵匠——這門漸行漸遠的老手藝,該傳承還是拋棄?
    △打鐵不僅累,還是個寂寞枯燥的行當,每天重複的事情幾乎一樣。燒紅的材料放在鐵氈上不斷敲擊鍛打才能成型。但做人就像打鐵一樣,要堅持,不斷錘鍊,才能成鋼。雖然現代科技機械助手彌補了幫手的缺乏,如液壓裝置取代傳統人力,大大減輕體力勞動(傳統工藝是師徒二人操作,師傅小錘,徒弟大錘,大錘是個體力活,必須有壯小夥來執行),但是在他的鐵匠鋪內,煅造設備依舊傳統沒有更新換代,沒有將手拉風箱換成鼓風機
  • 江蘇句容:農村漸消失的傳統老手藝「打草鞋」 76歲大爺用「稻草+布...
    不過,在江蘇句容後白鎮西馮村,有一位76歲的羅業雙大爺利用業餘時間重新拾掇起這門老手藝,用一把稻草和幾條碎布編織起了「創意」草鞋,使得粗糙的草鞋有了「時尚感」。   別看羅大爺今年76歲了,可打草鞋時,卻雙手靈活,動作麻利,只見他將木鉤掛在凳子的一端,用搓好的繩子挽出兩個小圈圈,將繩子往腰帶上一系,便騎坐在長凳上,眼前這雙斑駁的手,每個手指的關節很突出,但翻轉靈活,該怎樣放寬,該怎樣收窄,此時的羅業雙像個藝術家
  • 歲月匆匆又是一年,感恩有你
    作者:昕月藍殤歲月匆匆,沉澱了過往,塵封了多少故事。四季流轉,又是一年,感恩有你。花開花落,幾番思量,多少記憶在心中,多少人來了又去?人生一世,白雲悠悠,有過多少眷戀,流過多少眼淚?世事滄桑,願你內心安然無恙,願你經歷風雨,迎來的都是晴天。人生苦短,時光飛逝,不知不覺又走過一年。有多少往事值得細細品味,有過多少悲歡,都留在過去的一年。感恩有你相伴,讓我看到世間的美好,讓我感受到人間的真情。你是我最深刻的記憶,亦是我思念的淚滴。
  • 細數《真月譚月姬》中的角色
    細數《真月譚月姬》中的角色《真月譚月姬》是一部關於吸血鬼題材的作品,根據TYPE-MOON製作的同人遊戲《月姬》改編而成。講述了女主角愛爾奎特·布倫史塔德和男主角遠野志貴的神奇經歷。遠野志貴本作的男主角真實身分是退魔者七夜一族,被遠野家滅族後發現,因與遠野家長子四季名字同音而被收養(也是因為遠野慎久想借七夜家遺孤來抑止自己的反轉衝動)利用催眠竄改記憶,而當成自己的兒子收養。
  • 「東山少爺」口述,東山仔寫東山事
    8月29日,由吳偉鵬、雷鳴夏、何志達、陳夢醒合著的《記憶東山——老洋樓裡的人和事》在南國書香節分會場發布,書中包括東山五大園及普通東山少爺的故事,引起廣泛關注。 吳偉鵬,80後,是土生土長的「東山仔」,東山獨有的歷史人文氣息給他的童年留下了對美好的最初體驗。在吳偉鵬的眼中,東山是一個文化遺產和現代生活完美融合的人文社區,是一個情調高雅又不失煙火味的文化藝術空間。
  • 【劇透慎入】細數oras特別篇中50個彩蛋/玩梗/細節/呼應​
    細數oras特別篇中幾個彩蛋/玩梗/細節/呼應。(本文首發於貼吧,有增刪)(總之我自己寫的投原創應該沒問題吧。
  • 細數金庸武俠劇中威力無比的劍法,擁有英雄夢的你了解幾個?
    無論老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武俠夢,一柄劍,一品馬,一壺酒,英雄少年的江湖路在心中激蕩,那些書本裡,電視上,正派反派人物擁有的絕世武功,讓人身心嚮往之,特別是武器榜上可圈可點的劍,更是受到無數武術迷們的青睞,下面我們就來細數一下這些年在武俠劇中威力無比的劍術,看看身為武打迷得你,了解幾個
  • 細數流光,且行且珍惜
    細數流光,2020年已近尾聲。自覺還沒有到該寫年終總結的時候。腦海裡卻突然閃現夸父逐日的情境。美好的、溫馨的、幸福的、傷感的……許多記憶總在某個默然的瞬間復甦。如果說彼時發生的故事有冷暖自知的百感交集,那麼每一次刻意或是不經意的回顧,都會給它渡上一層淡淡的光暈。因此回憶總是美好而感傷的。因為失去或遺憾倍覺惋惜而深深銘記。
  • 手帕記憶
    原創 陳恩浩 上海老底子手帕記憶陳恩浩我的「庫存」告急,想添置些新手帕,街頭巷尾遍尋不獲,又幾乎把各大網店翻了個底朝天,仍然難覓蹤影。古人也把手帕叫作「手絹」,「絹」是蠶絲織物,既薄而堅韌,在上面畫畫寫字刺繡,能長久保存,而當今柔軟、舒適、吸汗、高支數的精梳棉手帕對我,是逝去歲月裡一方親切柔美的風景。記憶中,我們曾經是一個善於使用手帕的國度,古人將信書寫在一尺見方的絲帕(尺素)之上,疊成雙鯉魚狀,寄給珍重的那人。漢樂府有詩云:「尺素如殘雪,結成雙鯉魚。要知心裡事,看取腹中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