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南財快評之全球疫情觀察:非洲會從疫情輸入走向反向輸出嗎?
進入3月以來,非洲COVID-19確診人數迅速增加,埃及、南非、阿爾及利亞3國,是非洲疫情防控的重點地區。但是隨著歐洲的爆發,非洲隨即也開始疫情大面積散發,很可能走向爆發。目前全球關注歐洲的疫情變化,認為歐洲的防疫措施不夠。但是立足歐洲自身考慮,則必須要考慮到歐洲與周邊大陸的關係,全球大流行病爆發之後,不太可能以清零為目標,尤其要考慮到非洲已經從散發走向爆發,鑑於歐非關係之密切,非洲如果疫情繼續發展,歐洲國家也不可能獨善。目前非洲是疫情輸入地,但是非洲非常有可能成為疫情輸出地,這是目前全球防疫最需要關注的。
非洲疫情走向集中爆發
2月14日,埃及確定非洲大陸首例COVID-19患者。截止3月15日,埃及(109)、阿爾及利亞(37)、南非(38)、塞內加爾(24)、突尼西亞(18)、摩洛哥(17)、喀麥隆(3)、奈及利亞(2)、布吉納法索(3)、剛果(金)(2)、加納(2)、多哥(1)、象牙海岸(3)、納米比亞(2)、塞席爾(2)、加彭(1)、肯亞(1)、盧安達(1)、幾內亞(1)、衣索比亞(1)、蘇丹(1)、茅利塔尼亞(1)、史瓦帝尼(1)、中非(1),剛果(布)(1)、赤道幾內亞(1),26個非洲國家累計確診273例。絕大多數病例從歐洲等地區輸入。
比較而言,埃及、阿爾及利亞和南非疫情進入風險最高。埃及、南非和阿爾及利亞出現與輸入病例相關聚集性傳播,其他非洲國家確診病例來自歐洲國家的零星輸入,主要來自義大利、法國、德國和西班牙。埃及疫情防控關係到整個非洲大陸的公共衛生體系安全。日前,埃政府決定暫停所有大型聚會,提高旅遊設施防控措施,將清真寺內的禱告時間限制在15分鐘內;埃政府收緊對機場的檢查和消毒程序,為機場提供更先進的快速檢測技術。埃政府發布官方指令,要求民眾在公共場所注意衛生,並教育公民認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南非在3月5日出現首例確診病例前就已在所有口岸配備了體溫檢測設備,並在全國範圍內指定了13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公立醫院,為患者提供免費治療。
非洲疫情防控特點
相對於其他地區,非洲雖然衛生能力差,但疫情防控經驗卻相對豐富,WHO等提前介入以及正確的防控策略為非洲贏得了時間。
(一)抗擊伊波拉為應對COVID-19積累了經驗
自伊波拉疫情爆發以來,WHO及其合作夥伴幫助高危國家為可能的感染病例做好準備。提高了非洲檢測和處理傳染病的能力,也有助支持對COVID-19的反應。例如,對剛果(金)及其鄰國在伊波拉防備方面的投資,為防控 COVID-19提供了經驗。這些國家中的大多數現在都已建立了合作夥伴協調機制,入境點檢查得到了加強(特別是在主要機場),隔離單位也得到了升級,以處理可疑病例。金夏沙國際機場已經建立了針對COVID-19的篩查機制。伊波拉疫情期間,奈及利亞疾控中心追蹤和監測了近900名與該國首發病例接觸者和繼發病例,多名患者在確診前便被嚴格隔離,最終得以成功阻止疫情蔓延。奈及利亞目前正在使用同樣的追蹤模式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許多其他非洲國家也是如此。
(二)WHO及非洲疾控中心提前介入為非洲爭取了一定時間
1月,WHO調查發現非洲地區應對COVID-19的準備水平僅為66%。整個非洲大陸準備工作與WHO要求存在重大差距。隨著疫情升級,WHO和非洲疾控中心加大非洲防控投入。在WHO、非洲疾控中心等國際組織的幫助下,目前已有包括南蘇丹在內的43個國家能自主檢測新冠病毒,而一個多月前只有南非和塞內加爾有檢測能力。非洲疾控中心已經向非洲國家分發超過1萬件病毒檢測套裝,也正在加緊採購體溫檢測儀和其他重要醫療物品。WHO已在18個國家部署了62位專家,以協助各國政府作出反應,幫助管理病例並防止繼續傳播。近一個月以來,約有1.1萬名非洲衛生工作者接受了WHO關於抗擊COVID-19的在線培訓。多年來,WHO在非洲建立起國家流感實驗室和衛生設施網絡,作為該網絡成員的醫療機構正在監控非洲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和類似流感的疾病。
(三)阻擊疫情擴散是最適用的方法
相比於亞洲和歐洲,非洲確診人數總體是可控的。目前,非洲大陸確診人數僅佔世界0.0175%。這部分說明,非洲的前期準備較成功,取得積極成效。英國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LSHTM)吉米·惠特沃思教授認為,非洲國家確診人數少的一個可能原因是執行的防控舉措起到了作用。《新科學家》報導稱,由於非洲衛生體系薄弱,世衛組織迅速行動,提高非洲國家的新冠病毒檢測能力,訓練醫療工作人員。在實踐中,非洲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一大要點是努力確保各國監測到首例病例,及時發現並遏制疫情傳播。出現確診病例的國家,WHO幫助非洲努力追蹤可能與確診患者接觸過的人,加強港口、機場和陸路過境點的基本檢測和監視能力。綜上,做好充分準備,控制疫情擴散,非洲能夠爭取疫情防控的主動權。
非洲疫情防控有待觀察
非洲國家自身防控能力有限、資金投入不足、疫情傳播性強等特點決定了非洲疫情防控面臨諸多不確定性。
(一)非洲國家疫情防控能力有限
影響非洲防控能力的因素包括4方面:檢測能力有限、收治能力有限、防護設備缺乏、與疫情國家之間,有大量人員交流。非洲在一段時間內沒有報導感染病例,原因之一是試劑不在非洲製造。試劑缺乏拖延了非洲國家的確診速度。假如COVID-19開始在非洲大陸蔓延,非洲衛生體系將難以治療患者呼吸衰竭、敗血性休克和多重器官衰竭等問題。多數非洲國家的重症監護醫療設施和床位都很有限。考慮到危重症患者對重症監護、輔助供氧的需求很大,這將會給衛生系統帶來極大壓力。手套、口罩和洗手液等個人防護設備嚴重不足,這是全球面臨困難,在非洲尤其突出。13個非洲國家與疫情嚴重國家有頻繁的人員往來。一項針對非洲新冠疫情的網上調查顯示,預計來自歐美的輸入型病例將可能是導致非洲疫情的主要原因,特別是歐洲。地理位置上,歐洲距非洲更近,非洲以往的殖民地歷史使其在各個領域與歐洲的聯繫十分緊密,人員流動頻繁。
(二) 資金不足制約非洲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關鍵挑戰是動員國內和國際資金來執行相關計劃。疫情嚴重影響非洲經濟,導致非洲政府防疫資金投入不足,陷入惡性循環。由於COVID-19,撒哈拉以南非洲面臨的商品出口損失為40億美元,旅遊業出口損失為6億美元。肯亞小型貿易商已經損失了價值300億肯亞先令(合3億美元)的進口,在過去兩個月中,進口下降了80%。受疫情影響,埃及旅遊預訂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80%。取消預訂已經開始,其中大部分是在接下來的3月和4月。如果危機繼續存在,旅遊公司將受到嚴重影響,由於病毒是全球性的,因此無法對取消預訂處以罰款,埃及旅遊公司將完全承擔這些費用。旅遊業是埃及重要的外匯來源之一,近年來埃及旅遊業開始復甦,上一財政年度的收入達到126億美元。
(三)COVID-19傳播性強,防控難度大
非盟委員會主席法基表示,如果不採取嚴格的防控措施,COVID-19一旦擴散,將會對非洲國家的經濟、社會與安全造成嚴重影響。伊波拉傳播途徑相對來講是很容易控制的,因為這個病毒是通過體液傳播。但新冠病毒一旦擴散起來,防控的難度會非常大。還好非洲在氣候因素上相對佔了一點優勢,氣溫相對比較高,不利於病毒繁殖。
(馬漢智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發展中國家研究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