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觀察丨疫情影響旅遊業加劇糧食短缺 非洲各國仍在尋找經濟發展...

2021-01-08 央視網
疫情觀察丨疫情影響旅遊業加劇糧食短缺 非洲各國仍在尋找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平衡

原標題:

截止到非洲東部時間5月8日下午6點,非洲疾控中心最新數據顯示:非洲目前有53個國家報告了新冠肺炎確診病例54434例。分地區來看,北非、西非的情況最嚴峻。

疫情之下,非洲的旅遊業壓力巨大。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世界旅行和旅遊理事會、非洲航空協會、南非航空協會等組織共同呼籲,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非洲旅遊行業受到重創,亟需各類金融機構100億美元支持救濟。旅遊業為非洲經濟貢獻約1690億美元,佔非洲GDP的7.1%,創造就業達2460萬人。整個旅遊產業鏈均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金融支持是確保旅遊業促進經濟和社會復甦的關鍵。

疫情還加劇了部分非洲國家面臨的糧食短缺狀況。聯合國糧農組織西非地區代表處8日表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大約有2.39億人面臨糧食安全問題,隨著疫情蔓延,這個數字可能會急劇增加。

一些國家仍在尋找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的平衡點。加納已解除「封城」措施,但邊界仍未開放;象牙海岸計劃在部分地區取消宵禁,餐廳、電影院及其他娛樂場所恢復營業;維德角宣布將恢復國內海運客運航線。

除此之外,我們還梳理了部分非洲國家採取的防疫舉措。

摩洛哥

過去一周,隨著部分企業逐步組織復工復產,摩洛哥就業部加大了對企業疫情防控的監督檢查力度,關停10家未嚴格遵守防疫措施的生產單位,並開通專線電話為企業安全生產提供指導,接受社會監督和投訴。

隨著丹吉爾大學醫療中心微生物實驗室正式投入使用,摩洛哥全國新冠病毒檢測實驗室已達11家,仍在建設中的還有拉西迪亞中心醫院實驗室以及得土安、納多爾和貝尼梅拉勒三家省級中心醫院實驗室。建成後的15家實驗室將覆蓋摩全境,檢測數量有望實現翻番,爭取本月月底前實現日檢測量10000人次的目標。

安哥拉

安哥拉國會一致通過第三次國家緊急狀態延期的意見,第三次緊急狀態延期時間將從5月11日開始,5月25日結束。

肯亞

肯亞衛生部表示,目前奈洛比的商場和超市現在人滿為患,多數民眾恢復常態,忽視必要防疫措施。此類情況非常危險,之前的努力很容易因此前功盡棄。相關場所如仍不能履行防疫規定,將被關停。

奈洛比伊斯特利區和蒙巴薩老城區兩個區域實施新的防控措施:禁止區域內的沿街叫賣行為;禁止任何性質的集會活動;繼續關停區域內的商場、市場、飯店和食肆。

邊境地區的米戈裡、卡賈多等郡確診病例不斷增加。相關郡政府要確保監控和排查工作程序符合規定。

衛生部已派遣醫療團隊赴曼德拉郡對重點區域人群進行大規模檢測。同時,為滿足對跨境卡車司機的檢測需求,衛生部同卡賈多郡政府合作,將在納曼加邊境點設立檢測機構。

南非

為減少疫情在監獄中的傳播,南非總統拉馬福薩宣布將對近19000名囚犯進行假釋。假釋條件為已經過最低拘留期或將在未來五年內達到最低拘留期的低風險囚犯。相關安置將在10周內進行。(總臺記者 馬培敏)


(編輯 金律成)

相關焦點

  • 新冠肺炎疫情對非洲經濟的影響及應對
    經濟不振加劇財政赤字,疊加長期存在的糧食安全問題,非洲所面臨經濟衝擊和社會動蕩形勢更為嚴峻。供需衝擊不利經濟增長非洲面臨著三方面的供需衝擊:首先是來自中國的貿易衝擊,其次是歐美國家帶來的旅遊業衝擊,最後是非洲大陸內部的衝擊。短期內貿易渠道減弱,外國直接投資減少。
  • 2.4億人陷於飢餓,疫情加劇非洲糧食危機
    撒哈拉以南非洲長期被認為是世界上糧食供應最不安全的地區之一,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今年6月的統計數字,該地區有2.4億人處於飢餓狀態,部分國家有逾七成人口在獲取食物方面遇到困難。近年害蟲入侵及乾旱氣候,持續影響區內的糧食供應,新冠疫情更令問題雪上加霜。
  • 疫情觀察丨確診病例超10萬,非洲疫情走向何方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現在仍是非洲抗疫的早期階段,結束非洲大流行病疫情對於全世界戰勝疫情至關重要。非洲多國正在論證「重啟」,疫情拐點仍不明確目前,非洲確診病例超過10萬,雖然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但是一些國家正在論證「重啟」,希望早日實現經濟恢復。眾所周知,非洲衛生體系薄弱,而且非洲多國人民面臨嚴重的糧食短缺問題,疫情發生後造成失業率高企,犯罪率攀升。
  • 非洲多國放寬疫情管控 各國進入經濟恢復模式
    8月下旬以來,非洲各國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均明顯下降,各國紛紛放寬疫情管控措施,制定各種經濟「緊急」復甦計劃。△圖片來自 非洲疾控中心南非是非洲新冠疫情最嚴重的國家,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日均新增人數從7月日均新增13000例,到目前日均新增2000例。在全球範圍內確診病例數由此前的第五位下降至第八位。9月21日0時起,南非防疫級別從2級下調至1級,除人數有所管控外,絕大多數經濟活動恢復正常,10月1日起開放國際商業航班。
  • 非洲疫情觀察丨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正在非洲蔓延 假期臨近 抗疫...
    非洲疫情觀察丨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正在非洲蔓延 假期臨近 抗疫形勢愈加嚴峻 原標題: 非洲疾控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當地時間12月13日23時,非洲國家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達2379094例,累計死亡病例56337例,已治癒病例突破
  • 全球疫情觀察:非洲會從疫情輸入走向反向輸出嗎?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南財快評之全球疫情觀察:非洲會從疫情輸入走向反向輸出嗎?進入3月以來,非洲COVID-19確診人數迅速增加,埃及、南非、阿爾及利亞3國,是非洲疫情防控的重點地區。但是隨著歐洲的爆發,非洲隨即也開始疫情大面積散發,很可能走向爆發。
  • 全球食品供應鏈承壓,中國雜交水稻為非洲決戰疫情「囤積糧草」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然而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報告顯示,全球糧食生產已經面臨嚴峻挑戰,這危及到全球糧食安全,對最貧窮國家的影響尤為嚴重。除了想方設法保護國際糧食供應鏈,中國的農業技術人員還在努力提高非洲的糧食自給能力。
  • 國際觀察丨因疫情影響,西媒稱明年國際旅遊業將出現三大變化
    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因為疫情而變得寸步難行,由旅遊業而牽動的國際經濟實體也史無前例的損失慘重。而隨著各國對疫情所做出的一些有效防控措施,一些國家也在分階段地進行有秩序地開放。 據新華網轉載的一篇西班牙媒體的報導,對2021年假期旅遊的發展總結出三個可能的特點。 疫情期間,國際旅遊業損失慘痛 今年十月底,環球旅訊報導了關於世界旅遊組織統計的相關數據表明,由於受全球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巨大影響,今年1到8月,國際旅遊的遊客比去年同比下降了70%。
  • 後疫情時代阿拉伯國家旅遊業發展
    此次新冠疫情對人們旅遊出行目的地選擇、旅遊理念和旅行方式都產生了影響,這種影響在近2-3年內尤為顯著。在6月1日至3日召開的阿拉伯旅遊市場博覽會上,海合會國家明確指出積極發展國內旅遊業是引領後疫情時代地區旅遊業復甦的主要動力。在促進國內旅遊方面,阿拉伯各國面臨的情況不盡相同。
  • 非洲觀察丨安理會:新冠肺炎疫情阻礙南蘇丹和平進程 過渡時期面臨...
    新冠肺炎疫情下,南蘇丹面臨哪些挑戰?中方的立場是什麼?本期《非洲觀察》,聚焦南蘇丹和平進程。南蘇丹的和平與安全聯合國秘書長南蘇丹特別代表戴維·希勒日前在安理會有關南蘇丹局勢的通報會上指出,南蘇丹過渡政府持續運行,但面臨諸多挑戰。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造成和平協議落實和政治進程的延遲。
  • 中國三大主糧可以自給自足,大豆或漲價,全球糧食安全核心在非洲
    中華糧網易達研究院院長焦善偉、東方艾格農業諮詢有限公司分析師馬文峰等業內人士一致認為,疫情之下,全球糧食安全問題的核心在非洲。一旦疫情在非洲的許多國家大規模蔓延,必定會進一步加劇全球糧食危機。聯合國糧農組織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非洲國家約36%的大米需求依賴進口,支出約40億美元;到2020年,預計非洲國家每年將為進口大米支出70億美元。劉守英認為,新冠肺炎疫情主要發生在大城市,對農村的糧食生產影響並不大,也就不會導致全球糧食出現明顯減產,但會對全球糧食供給鏈條帶來較大的影響。
  • 國際述評:民以「食」為天 全球糧食安全臨疫情大考
    疫情、蝗蟲雙災害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影響到至少44個需要外部糧食援助的國家。而全世界只有約5%的國家能夠實現糧食自給自足,糧食出口量較大的國家只有十餘個。結合目前疫情較為嚴重的地區和主要糧食出口國來看,作為主要穀物出口國的美國、加拿大和法國等疫情都不容樂觀。
  • 非洲最大經濟體奈及利亞受疫情影響嚴重
    原標題:非洲最大經濟體奈及利亞受疫情影響嚴重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當地時間9日,根據世界糧食計劃署的最新數據顯示,作為非洲最大的經濟體和人口最多的國家,奈及利亞正在經歷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和社會的重創。這同樣可能對數百萬人的糧食安全和營養產生嚴重的連鎖反應。自伊波拉病毒暴發以來,國際石油價格的急劇下跌,作為依靠石油出口的非洲國家,這些變化引發了人們對經濟衰退的擔憂。如今,奈及利亞有380多萬從事非正式工作的人口可能面臨失業的風險,如果防控限制措施持續更長的時間,失業人口的數量可能升至1300萬。
  • 東方智庫丨疫情陰雲下謎一樣的非洲
    比起美洲、歐洲的病例數,非洲稱不上嚴重,但是隨著疫情的蔓延,非洲大陸也呈現暴發勢頭。長期經濟發展落後,脆弱的醫療衛生系統,使得非洲極有可能成為引爆全球疫情的「火藥桶」,而非洲疫情的暴發將在很大程度把全球疫情的防控時間再次拉長。國際社會對此擔憂加劇,上個月舉行的G20峰會聲明特別表達了對非洲的關切,認為應支持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應對危機。
  • 外媒:疫情後中國國內旅遊業迅速回暖 助推中國經濟增長
    《華爾街日報》近日發表題為《免稅熱潮助推中國旅遊業股票大漲》的文章。文章指出,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旅遊,但中國國內旅遊熱度有所回升,中國旅遊業迅速回暖,並促進中國經濟第二季度恢復增長。
  • 疫情下探索如何發展非洲經濟
    疫情影響下網購替代線下門店成為南非人購物的「新選擇」。線下零售受疫情衝擊較大,線上零售一枝獨秀,正飛速發展壯大。海信公司針對疫情下南非電商的「新常態」,不僅提前做好策略部署,同時也積極與TAKEALOT溝通,將中國的電商經驗分享給對方。
  • 非洲疫情「火藥桶」開始引爆
    美國依然是全球疫情「震中」,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數據,截至美國東部時間4月19日晚6時(北京時間今早6點),全美共報告新冠肺炎確診755533例,死亡超過4萬例。在美國、歐洲疫情未達高峰並消耗全球大量醫療資源時,經濟發展和醫療資源都極其落後的非洲大陸疫情也開始惡化,非洲疫情「火藥桶」或許很快就會引爆。
  • 疫情加劇失業頑疾 阿拉伯國家經濟復甦艱難
    來源:一財網疫情加劇失業頑疾,阿拉伯國家經濟復甦艱難2020年末,新冠肺炎疫情、低油價、國內衝突等各種因素依舊衝擊著阿拉伯國家。比如,敘利亞和葉門等國,內戰依然持續,戰後重建的道路依然漫長;而埃及和突尼西亞等國,雖然形勢基本穩定,但是國家經濟發展依然緩慢,很難說已經找到了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特別是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下,發展更是舉步維艱。當年諸如失業等引發動蕩的經濟因素至今依然沒有得到較好的解決。
  • 全球瀕臨50年來最嚴重糧食危機 供應鏈不穩挑戰世界糧食安全
    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9月5日的數據顯示,截至當日,非洲累計新冠確診病例超過128萬例。非洲聯盟委員會發出警告,新冠肺炎疫情對非洲的影響將是長期的,特別將嚴重衝擊非洲的糧食安全。在肯亞,受疫情導致的食品價格上漲、收入減少和失業造成的影響,預計有350萬人面臨糧食短缺。
  • 新冠疫情席捲全球,恐造成糧食危機,可能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據新華網報導,新冠疫情的進一步擴大可能會引起糧食危機。有關專家表示,這次的糧食安全性問題,和十幾年前的那場糧食短缺有著本質上的不同。隨著新冠疫情在各個方面都有所影響,糧食價格的不斷下滑是當今糧食安全所面臨的的首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