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逆勢發展,催生了富有生機的「雲經濟」,直播帶貨、生鮮到家、雲旅遊等業態蓬勃發展,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步伐不斷加快。線上交易激增的背後,郵政快遞業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為城鄉經濟社會發展通暢了「大動脈」、打通了「微循環」。當「數字」與郵政快遞相遇,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電商+郵政快遞」為雲品帶貨
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為農業和農產品帶來了諸多挑戰,同時也催生了新業態。趁勢而起的直播經濟、網紅帶貨、線上團購等線上消費模式為商家、消費者開拓了新商機和消費熱點,也為郵政快遞帶來了新機遇。
在中國珠寶玉石集散地之一的瑞麗市,夜晚的姐告玉城熙熙攘攘,邊境線上直播帶貨活力盡顯。一季度雖然受疫情影響,線下交易按下「暫停鍵」,但各基地珠寶玉石交易卻異常活躍,交易日逆勢上漲,創下了15億元的佳績。在電商「快車」的帶動下,郵政快遞業務量也持續增長,平均每天僅珠寶玉石的發貨量就達1萬多件,珠寶玉石產業已成為帶動德宏經濟增長的重要方式。
一部手機、一個屏幕,正在打開雲南農特產品發展的潛力;一個個快件、一張張運輸網絡,更多優質雲品藉此走出大山、走向全國。
藉助旗下電商平臺,郵政、順豐、京東、中通等企業運用供應鏈優勢,為元謀滯銷洋蔥帶貨,為鮮花銷售打通梗阻,拓寬農特產品外銷渠道,促進地方農特產品銷售和農民就業增收;創新「快遞+電商+助農」模式,郵政「優幫幫」、EMS「極速鮮」、順豐「豐農」、圓通「助農小組」等平臺,幫助本地種植戶擴大網上銷售空間和覆蓋範圍;以抱團下鄉、郵快合作、交快合作、電商快遞合作等服務模式為主,推進「快遞+現代農業」升級,實現產銷運的產業鏈式經營,截至6月底,開展了昆明鮮花年超千萬件的「金牌項目」,文山三七、蒙自石榴、昭通蘋果、保山咖啡等數個超百萬件寄遞項目。上半年,服務農業累計產生快件3302.4萬件,帶動農業產值超過24821.6萬元。
雲品出山,快遞先行。目前,3555個鄉鎮快遞網點已遍布全省,網點覆蓋率達99.5%,雲南省通過「快遞+電信」「快遞超市」「快郵合作」「三農」服務站等形式,搭建綜合服務平臺,克服省內偏遠地區道路險阻、快件量小、生存困難等難題,積極做好鄉鎮網點建設,逐步解決農村快遞末端服務難題。今後,全省郵政快遞業將加大快遞「下鄉進村」步伐,計劃用3年時間,分梯次逐步實現建制村通快遞,促進農村快遞電商融合發展,打通農村電商服務民生「最後一公裡」,進一步提升農村地區的寄遞服務水平,助力農產品上行,助力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為雲品出滇貢獻行業力量。
「數字」推動郵政快遞激發新活力
走進雲南郵政業大數據中心,「數字郵管可視化平臺」上,各州(市)進出港件排行、智能快遞櫃攬件情況、從業人員和車輛總數等情況實時更新,網絡銷售排行、實時價格等一目了然;在一張數位化的全國地圖上,鮮花、茶葉等農特產品以雲南為起點,在各大城市落下漂亮的拋物線。
雲南省郵政管理部門搶抓「數字雲南」建設機遇,以數位化、信息化破解行業發展的痛點、堵點,通過郵政快遞業的發展助推產業扶貧,助力雲品出滇,全力推動「數字郵管」項目建設與運用,率先以紅河為試點,加快郵政大數據中心建設,並歷時半年多建成雲南郵政業大數據中心,數據動態監測等前期工作正有序展開。臨滄、普洱、西雙版納郵政業大數據中心建設已基本完成。
記者了解到,雲南郵政業大數據建設包括「數字郵管」信息化監管平臺、可視化平臺以及大數據監管系統。通過「統一平臺、統一標準、動態監管、信息共享」的數據化監管新模式,把全省遍布城鄉1.2萬多個快遞網點的監控視頻統一接入「數字郵管」信息化監管平臺,收寄-運輸-分揀-投遞全流程可視化監控,並實現全省範圍內行業數據統一管理,構建數據交換共享平臺。
目前,全省16個州(市)已完成了郵政業基礎數據的錄入工作,下一步將穩步推進各州市郵政業數據中心的建設。
雲南日報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