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員日前在西鹹新區發掘了一處唐代家族墓地,在一座夫妻合葬中發現了一方由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書寫的墓志銘,陝西首次考古發現顏真卿真跡,這是目前唯一經過考古發掘出土的顏真卿早期書跡真品。
在發掘的唐代元氏家族墓葬中,元大謙之妻羅婉順墓誌書者為顏真卿,文內自稱為長安縣尉。據顏真卿年表,天寶五年顏真卿由醴泉縣尉升任長安縣尉,與史載相合。
從此墓誌書看,相比顏真卿代表時期的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38歲時的顏真卿書風少了些雄渾,卻多了些瘦硬秀逸。
△羅婉順墓誌書者為顏真卿,文內自稱為長安縣尉
羅婉順墓誌,書者為顏真卿
羅婉順墓誌(局部),書者為顏真卿
羅婉順墓誌(局部),書者為顏真卿
羅婉順墓誌(局部),書者為顏真卿
在發掘過程中清理了大量隋唐時期墓葬,其中可確證為元氏家族墓葬共3座,出土墓誌四合。這些墓葬均遭早期嚴重盜擾,墓葬形制均為長斜坡墓道土洞墓,整體平面似刀形。其中元大謙、羅婉順夫婦合葬墓為五天井,第5過洞兩側有龕,墓葬總長35.8米,深9.5米。墓室內一側有磚砌棺床,葬具及墓主骨骼無存。隨葬品除墓誌兩合外,出土銅錢、陶燈、塔式罐、陶人俑、陶動物俑等113件(組)。
△元大謙、羅婉順夫婦墓三維模型
元大謙、羅婉順夫婦墓墓室棺床
元大謙、羅婉順夫婦墓誌
根據墓誌內容初步研究,元大謙為北魏常山王第七代孫,歷任姚州都督府錄事參軍、隴州司倉參軍、右驍衛長史、絳州龍門縣令。卒於開元六年(公元718年),開元廿七年(公元739年)遷祔於京兆府鹹陽縣武安鄉肺浮原先塋之側。羅婉順,本姓叱羅,鮮卑人,北魏孝文帝時改為羅姓。卒於天寶五年(公元746年),天寶六年(公元747年)遷合於夫君舊塋。
元大謙、羅婉順夫婦墓出土陶人俑
元不器墓出土陶動物俑
元不器為元大謙第三子,蔭補國子監大(太)學生,未仕未婚,卒於開元廿四年(公元736年),開元廿七年(公元739年)遷祔其父母墓側。元自覺為元大謙之侄。
元自覺墓出土陶動物俑
元自覺墓出土葵口高足銀杯
鹹陽城考古隊負責人許衛紅表示,從年齡上看,這對元氏是老夫少妻,從考古角度來說,「女性墓誌由顏真卿所書,可見唐朝的女性地位。」
顏真卿(公元709年-784年),字清臣,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 ,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臨沂),唐代名臣、書法家。
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其筆法。其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創「顏體」楷書,對後世影響很大。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被稱為「顏筋柳骨」。又善詩文,有《韻海鏡源》、《禮樂集》、《吳興集》、《廬陵集》、《臨川集》,均佚。宋人輯有《顏魯公集》。
《多寶塔碑》
目前我國國內顏真卿書跡以碑刻為主,現存實體碑石僅十餘件,基本多為顏真卿晚年作品。
《顏氏家廟碑》拓片
陝西省碑林博物館內藏7件顏真卿書碑,是國內收藏多的顏真卿真跡,分別為多寶塔碑(44歲)、郭氏家廟碑(56歲)、爭座位帖(56歲)、臧懷恪碑(60-63歲)、顏氏家廟碑(72歲)、馬璘新廟碑(71歲)、顏勤禮碑(71歲)。
▲《多寶塔碑》拓片
△顏真卿像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顏真卿進士及第,歷任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後因得罪楊國忠被貶為平原太守,世稱「顏平原」。安史之亂時,顏真卿率義軍對抗叛軍,被授為憲部尚書,後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又稱「顏魯公」。興元元年(784年)被叛將李希烈縊殺,追贈司徒,諡號「文忠」(文忠是古代官方封給的大臣一種諡號,唐朝只有裴度、鄭從讜、韓休、顏真卿等幾人獲此諡號)。
顏真卿墓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東南三兆村,原有七座墳墓,墓主依次是:顏師古、顏勤禮、顏杲卿、顏真卿、顏允南、顏允臧、顏幼輿。今塋地冢碑無存。
此次發現是目前國內唯一經由科學考古發掘出土的顏真卿早年書跡真品。羅婉順墓誌作為經由科學考古發掘出土的顏真卿早期書跡真品,對於研究其本人及我國中古時代書法藝術意義非凡。
具體有什麼重大的意義呢?
小編也要來科普一下
▼
第一個意義
它填補了在唐代長安城周邊貴族葬地分布的一些資料,秦漢新城有漢代皇帝的帝陵和秦鹹陽的都城,這次發現也證明了在這個地方不僅僅只有秦漢時期的遺址,還有其他時代的中國古代的文化遺存。
第二個意義
通過墓誌本身來說,元氏家族墓誌它所記載的北魏皇室後裔,在隋唐時期的一些情況,補充了在魏書和隋書、唐書裡面的一些正史的缺載,另外李璡撰寫的文章補充了唐代文學史裡的一些內容。此外這次首次發現的李憲妻族,也就是李憲妻子他們家族,元氏家族的情況,也補充了唐代正史裡面可供研究的內容。
第三個意義
當然就是顏真卿的書法珍品了,這次發現的墓誌是顏真卿早年的書跡真品,這個時期還應該是他的書法風格沒有成型的時候,但是又有他之後書風的一些端倪,可以說是研究他本人書法發展歷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寶貴的實物資料。
相關話題也迅速躥上熱搜
引發討論
想知道有多少人學過「顏體」
臨摹過的點個讚!
來源:濟南都市頻道綜合澎湃新聞、陝視新聞等整理
編輯:鋤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