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的書法有多美?「無意於書,心手兩忘」!#中國書法#
天寶五年。離安史之亂開始還有九年。盛唐正沉醉於繁華幻夢中。尚在壯年的顏真卿時任長安縣尉,揮筆而就下這一碑遺存。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員發掘了一處唐代貴族家族墓地,在一座夫妻合葬中發現一方由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書寫的墓志銘。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在書法史上的地位僅次於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寫這篇墓志銘時,應該是剛從醴泉縣尉調去長安縣尉不久,他就幹了一年長安縣尉;期間去專門採訪了張旭,跟他學了筆法。
自漢末開始,書法只有以王羲之為代表的一派面目與風格,到了唐中期,顏真卿打破了這一局面。當然,顏真卿最早、或者說年輕時也是緊跟王羲之的,也是緊密團結在以王羲之為權威、為核心的書法「中央」周圍的。
實際上碑刻並不能稱作真跡,只有用筆寫在紙上以及其他載體上的「墨跡」才能稱為真跡。碑刻只能說是最接近真跡的一種表現形式,畢竟碑刻還是由匠人把書者的墨跡給雕刻在石碑上的,匠人的水準也對最終的呈現影響很大。
在當時的書法界,顏真卿經過努力,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成功。這種成功是不可複製的,因為從王羲之開始至今,書法創新一直就沒有停止過,人數眾多,但成功者寥寥,比如碑派創新,就不是很成熟,只能算準成功,或者說半個成功。因此,書法創新真正成功者也許只有顏真卿一人。
中華書法藝術博大精深,書法的所謂「真跡」,應該是作者直接用筆寫在紙、絹、布或者竹簡木片這類東西之上的「墨跡」,凡是碑刻崖刻等等,都不叫「真跡」,只能叫某某人寫的碑。
碑刻都另外經過了刻字匠人的操作,已經不是原作,所以書法學上歷來都有「碑學」與「帖學」之分。所以這次陝西考古出土的顏真卿書寫的墓志銘有較高的研究價值,但嚴格來說不算顏真卿的書法真跡。
此乃華夏文化之瑰寶,中華文明傳承的有力見證!
歡迎留言、評論
辛集老兵視線
2020.11.13